中文參考文獻
專著(按作者姓名筆畫多寡排序):
1.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初版。
2.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出版社出版,2000年。
3.王文宇,金融法,元照出版社出版,2000年。
4.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社出版,2003年。
5.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出版社出版,2000年。
6.王文宇,控股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元照出版,2003年10月初版。
7.王文宇,「金融控股公司法」,王文宇主編,金融法,元照出版,2004年7月初版。
8.王志誠、林克敬、洪秀芬、劉渝生、羅國華合著,公司法修正議題論文集,神州出版社出版,2002年3月。
9.金銅林,銀行法,三民書局出版,2002年4版。
10.石裕泰、劉文彬、許慧琳合著,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與實務,《金融法務系列28》,台灣金融研訓院出版,2001年初版。
11.邱靖博主持,高儀惠、蘇秀玲研究,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證券業的發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2年12月。
12.沈中華,金融市場:全球的觀點,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5年12月初版。
13.林鐘雄,貨幣銀行學,台北,作者自版,1993年6月6版。
14.車鵬程,美國金融機構併購制度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出版,1994年初版。
15.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出版,2003年3月增訂5版。
16.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出版,2003年3月增訂5版。
17.許可達、關旭玲譯,Friedhelm Schwarz原著,德意志銀行:一個金控帝國的現代求生記,左岸出版社,2005年11月。
18.陳俊堅,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秩序之維持,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初版,1996年初版。
19.陳昭如等,金融集團監理重要議題之比較研究,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金融研究小組,2004年。
20.黃獻全,金融法講義,作者自版,1993年初版。
21.郭國興,貨幣銀行學—理論與應用,作者自版,1996年9月7版。
22.曾國烈等十人合著,金融自由化所衍生之銀行監理問題探討:美、日經驗對我國之啟示,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出版,1996年。
23.楊雅惠,貨幣銀行學,三民書局出版,2000年3月增訂版。
24.葉銀華,透視上市公司—聰明選股,遠離地雷,先覺出版社,民國93年初版。
25.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智勝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26.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作者自版,2006年2月初版。
27.賴源河、王仁宏、王泰銓、曾宛如、王文宇、余雪明、黃銘傑、林仁光、劉連煜、梁宇賢、林國全、王志誠、柯芳枝合著,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2002年初版。
28.賴源河、王志誠合著,現代信託法論,元照出版社,2001年。
29.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2006年5版。
30.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出版社,2003年。
31.羅昌發,國際貿易法,元照出版,2002年2月初版4刷。
期刊論文類:
1.王文宇,「論金融控股公司投資新創事業法制」,法令月刊,第54卷,第8期,2003年8月。2.王文宇,「金融控股公司法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卷,第3期, 2001年5月。3.王志誠,金控集團之競爭規範,政大法學評論,第84期,民國94年4月。4.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監理機制」,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台北,2000年12月。5.王志誠,「創業投資事業之管理政策及法制分析」,中正大學法集刊,第13期, 2003年10月。
6.王志誠,「WTO規範下海峽兩岸新金融法秩序之展望」,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9期,2002年10月。
7.王煦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評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4輯,第3期, 2003年9月。
8.王嘉麗,「金融機構合併法評析」,今日合庫,第317期, 2001年5月。9.王耀興,「金融改革的真諦」,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3期, 2002年3月。10.朱浩民、陳如芳,「金融機構的合併與跨業經營」,實用稅務,第304期, 2000年4月。11.江朝國,「金融控股公司法下之保險子公司投資相關事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2006年1月。
12.江朝國,「保險業資金運用範圍擴大之探討(上)」,保險專刊,第52輯, 1996年6月。13.李孟茂,「美、日、西德金融制度改革之探討—綜合銀行制度與分離銀行制度之比較」,中信通訊,第183期, 1992年1月。14.李桐豪,「由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看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 2001年6月。
15.李錫永,「從綜合銀行之發展談我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問題」,中信通訊,第183期, 1992年1月。16.沈中華,「銀行合併轉投資的現在與未來」,金融財務,第5期, 2000年1月。17.周大中,「直接金融盛行與銀行業因應之道」,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5期, 1997年5月。
18.何棟欽,「淺論綜合銀行」,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9期, 1997年6月。
19.阮品嘉,「對金融控股集團以風險為基礎之監理」,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 2003年11月。20.林仁光,「企業併購與組織再造規範制度之重新檢視」,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期,,2003年。21.林仁光,「由企業併購規範制度觀察二次金融改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7期,2005年12月。
22.林仁光,「論經營者誠信、內部控制、內部稽核制度與公司治理」,月旦法學雜誌,第106期,2004年3月。23.林仁光,「公司治理之理論與實踐—經營者支配或股東支配之衝突與調整」,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 2004年4月。
24.林仁光,「公司合併與收購之法律規範」,萬國法律,第105期,1999年6月。25.林文隆,「金控公司跨業經營與風險控管」,內部稽核季刊,第40期,2002年9月。26.林國全,「現行公司法是否禁止垂直式交叉持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2004年6月。
27.林佩蓉,「私募行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制度介紹」,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3期, 2005年3月。28.林麗香,「銀行兼營證券業務之規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12期,1991年10月。29.呂偉詮,「信用合作社改制或合併成商業銀行之省思」,合作經濟,第63期, 1999年12月。
30.許永明,「金融監理制度與革新」,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3期,2001年9月。
31.許純琪,「我國私募基金的介紹與討論」,萬國法律,第139期,2005年2月。32.邱宏仁,「金融業跨世紀併購的發展趨勢與管理模式」,實用稅務,第298期,1999年10月。33.吳崇權,「金控子公司間之共同行銷」,實用月刊,第330期,2002年6月。34.馬秀如,「內部控制、內部稽核及內部審核範圍之探討」,主計月報,第87卷,第5期,1999年5月。35.范瑞華,「外部審計人員對企業內部控制之責任—以審計學觀點出發」,萬國法律,第122期,2002年4月。36.施敏雄,「美國一九三三年銀行法銀行與證券分離規定適用對象之研究」,臺北市銀月刊, 第二十四卷,第六期,1993年6月。
37.彭金隆,「論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投資與被投資事業管理」,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4輯,第1期,2003年3月。
38.戴銘昇,「金融機經營風險與金融防火牆之評述」,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9卷,第10期,2003年10月。
39.陳錦村、陳玉華著,「金融控股公司的轉投資行為、治理機制能否有效提升經營績效」,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5輯,第2期, 2004年6月。
40.陳冲,「2005年國內金融發展趨勢觀察」,今日合庫,第34卷,第4期,2005年4月。
41.曾國烈,「金融改革與銀行業之演化及成長」,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6輯,第3期,第1-14頁,2005年9月。
42.曾國烈,「我國金融改革及法規制訂過程」,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3期,2003年3月。43.張向昕,「金融機構合併與競爭法—美國法制與國內實務」,公平交易季刊,第6卷,第1期,1998年10月。44.蔡朝安、謝文欽著,「我國與外國有關商業銀行轉投資之規範」,金管法令,第3期,2004年月。45.劉科、蔡麗玲,「我國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之推動策略」,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2期,2004年2月。46.劉科、賴坤宏、程國榮、葉瓊秀、王宏瑞、王秀玲,「推動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專題系列報導」,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2期,2004年2月。
47.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證券商經營保險業務之研究」,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九十一年度研究報告,2002年7月31日。
48.郭恆慶,「金控公司轉投資的風險控管」,內部稽核季刊,第54期,2006年3月。49.凌氤寶、楊志遠,「保險業轉投資法令規範及業者自律之研究」,保險專刊,第21卷,第1期,2005年6月。
50.謝易宏,「企業整合與跨業併購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銀行業」與「證券業」間之整合為例」,律師雜誌,第252期,2000年9月。51.謝易宏,「金融防火牆與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季刊,第4期,2000年5月。52.謝易宏,「股東會與公司治理」,法學講座,第31期,2005年1月。學位論文:
1.林俊銘,金融機構跨業併購法制建構及芻議—以商業銀行跨業併購為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2.林美娟,金融跨業經營保險業防火牆設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3.林盟翔,金融控股公司監理法制之探討與發展動向,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4.林濰宣,公司治理之經營權與所有權之探討—以中信入主開發金控為探討案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3年。
5.吳孟珊,金融自由化下美國銀行控股公司監理相關法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陳明珠,保險業資金參與併購之法律相關問題,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黃瑞堂,由美、日金融控股公司法評析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立法—防火牆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8.莊欣婷,我國金融機構併購法律規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年。9.許紋瑛,金融控股公司之法制建構—以美日比較法觀點評析我國相關立法,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1月。10.張家溢,日本獨佔禁止法對控股公司之規範,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1.連秀芬,商業銀行經營證券業務規範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2.廖文華,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之內部控制機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13.劉彥玲,金融機構跨業經營之問題—試論金融控股公司之功能與侷限,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14.戴銘昇,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英文參考文獻
期刊:
1.Christopher H. Benbow, CROSSOVER ACTIVITY BY BANKS AND BANK HOLDING COMPANIES: DO CURRENT FEDERAL STATUTES ADDRESS THE PROBLEM ADEQUATELY?, 33 N.Y.L. Sch. L. Rev. 47
2.John B. McCoy, THE FUTURE OF U.S. BANKING: A MODEST LEGISLATIVE AGENDA TO ENCOURAGE COMPETITIVENESS, 49 Ohio St. L.J. p. 1190.(1989).
3.Robert W. Dixon, THE GRAMM-LEACH-BLILEY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 WHY REFORM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WAS NECESSARY AND THE ACT'S PROJECTED EFFECTS ON COMMUNITY BANKING, 49 Drake L. Rev. p. 673.(2001)
4.Laura J. Cox, The Impact of the Citicorp-Travelers Group Merger on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Repeal of Glass-Steagall, 23 Nova L. Rev. 899, 922 (1999).
5.Jonathan R. Macey , THE BUSINESS OF BANKING: BEFORE AND AFTER GRAMM-LEACH-BLILEY, Symposium: Moderniz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25 691.
6.Shawn A. Bailey, TEARING DOWN THE WALL BETWEEN BANKING AND COMMERCE: AN EVALUATIO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 FOR PERMISSIBLE NON-BANKING ACTIVITIES, 91 Ky. L.J. 205
7.Patrick J. Burke, SHOULD BANKS BE PERMITTED TO ENGAGE IN REAL ESTATE BROKERAGE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HOW THE CURRENT DEBATE DEMONSTRATES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50 Clev. St. L. Rev. 103
8.Testimony of Rep. Bob Riley, Proposal by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and the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to Permi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nd Subsidiaries of National Banks to Offer Real Estate Brokerage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Hearing Before the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Subcommittee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Consumer Credit, 107th Cong. (2001)
9.Letter from Camden R. Fine, President and CEO, 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 to Donald E. Powell, Chairman,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Aug. 18, 2005).
10.John R. Walter, Banking and Commerce: Tear Down This Wall?, Econ. Q., Mar. 22, 2003.
11.National Bank of N. C., N. A. v. Variable Annuity Life Ins. Co., 513 U.S. 251 (1995)
12.Kevin K. Nolan, WAL-MART'S INDUSTRIAL LOAN COMPANY: THE RISK TO COMMUNITY BANKS, 10 N.C. Banking Inst. 187. (2006)
13.Alan E. Sorcher, DOES THE TERM " BANK BROKER-DEALER" STILL HAVE MEANING, 6 N.C. Banking Inst. 227.
14.Carl Felsenfeld and Genci Bilali, “BUSINESS DIVI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 BANKING SYSTEM”, 3 Hous. Bus. & Tax. L.J. 66.
15.Ashley D. Fluhme, CAPITAL REQUIREMENTS FOR MERCHANT BANKING, North Carolina Banking Institute, 5 N. C. Banking Inst. 265.
16.Chairman Alan Greenspan, Remarks on Banking Evolution at the 35th Annual Conference on Bank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of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May 3, 2000)
17.Jennifer Manvell Jeanno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DOMESTIC BANKING REFORM: COULD THE EUROPEAN UNION'S SECOND BANKING DIRECTIVE REVOLUTIONIZE THE WAY THE UNITED STATES REGULATES ITS OWN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14 Am. U. Int'l L. Rev. 1715.
18.Cynthia Crawford Lichtenstein, “THE FED'S NEW MODEL OF SUPERVISION FOR "LARGE COMPLEX BANKING ORGANIZATIONS": COORDINATED RISK-BASED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MULTINATIONALS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 18 Transnat'l Law. 283.
19.Joseph Norton & Christopher Olive, “A By-Product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e Rise of Cross Border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U.S. Regulatory Framework”, 56 Bus. Law. 591, (2001)
20.Supervisory Letter SR 03-9 on Interagency Paper on Sound Practices to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of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May 28, 2003)
21.George A. Walker, “THE LAW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THE NEXT GENERATION”, 30 Int’l Law, 57 (1996)
22.Philip F. Bartholomew, Gerard Caprio Jr., “Systemic Risk, Contagion, and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RESTRUCTURING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dited by James R. Barth, R. Dan Brumbaugh Jr. and Glenn Yago,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43. (2001)
23.Hearings on H. 241 Before the Subcomm. 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Regulation, and Insurance of the House Comm. on Banking, Finance and Urban Affairs, 100th Cong., 1st Sess. 340-363 (1987)
24.Kenneth A. Guenther, “THE OUTLOOK FOR SPECIALIZED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OF THE TOO BIG TOO FAIL”, 8 Ann. Rev. Banking L. 467.
專著:
1.Jonathan R. Macey, Geoffrey P. Millter, and Richard Scott Carnell, Banking Law and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A Division of Aspen Publishers, Inc.3rd edition. (2001)
2.Benn Steil edite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ion,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4)
3.James, R. Barth, R. Dan Brumbaugh Jr., and Glenn Yago, Restructuring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報紙網路資料
報章雜誌:
1.工商時報,頭版,民國93年10月2日。
2.工商時報,頭版,民國93年10月21日。
3.經濟日報,A4版,民國93年11月7日。
4.工商時報,4版,民國93年10月5日。
5.經濟日報,A2版,民國94年4月21日。
6.經濟日報,頭版,民國93年12月24日。
7.參閱經濟日報,A4版,民國95年8月7日。
8.工商時報,「金控轉投資補漏,將定富邦金條款」,A4版,2005年9月29日。
9.今週刊,「辜仲瑩面臨垮台危機」,第484期,2006年4月3日出版,第54-55頁;商業週刊,「聰明壞事」,第988期,2006年10月30日出版,第113-114頁。
10.工商日報,「扁釋產經金融利多」,頭版,2004年10月21日。
11.經濟日報,A4版,2003年11月20日。
12.經濟日報,「金鼎證改選董監,開發金未過半」,A4版,1996年5月23日。
13.工商時報,頭版,1994年12月11日。
14.經濟日報,「競標復華金,傳元京加碼超過辜家」,A4版,1994年11月19日。
15.陳冲,「金融服務法,不妨以堰為師」,經濟日報,A12,1996年10月24日。
16.呂郁青,「金控市值原地踏步,空轉兩年半」,經濟日報,A4版,2006年7月3日。
17.葉銀華,「金融機構轉投資揭露的模糊地帶」,經濟日報,A4版,2004年7月29日。
18.經濟日報,A4版,2006年4月4日。
19.白富美,「併購取道海外,不足取?」,經濟日報,A4版,2006年7月21日。
20.彭禎伶,「限制投票權,國外無先例」,工商時報,A4版,2005年9月29日。
21.李淑慧、邱金蘭,「開發金,須設審計委員會」,經濟日報,A2版,2006年4月4日。
22.李存修,「金控法與金控之併購」,經濟日報,A12版,2006年5月23日。
23.彭禎伶、周慧如,「金控轉投資補漏,將定富邦金條款」,工商時報,A4版,2005年9月29日。
24.經濟日報,A1,2004年12月27日。
25.彭禎伶、周慧如,「金控負責人不得兼產業董座」,工商時報,頭版,2004年12月28日。
26.經濟日報,A4版,2006年8月16日。
27.沈文和,「二次金改煞車,金控法漏洞仍待補」,聯合報,A15版,2006年4月13日。
28.經濟日報,「台新退一步,彰銀董事會將重開」,A1版,民國95年10月16日。
29.參見黃國棟、呂淑美、夏淑賢,「與元京證談合併,授權嚴慶章出馬,復華金董事會強行通過」,經濟日報,A4版,2006年11月1日。
30.今週刊,第484期,2006年4月3日出版。
31.商業週刊,「聰明壞事」,第988期,2006年10月30日出版。
網際網路資料:
1.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暨期會管理委員會網站,at:http://www.sfb.gov.tw/。
2.法源法律網,at: http://db.lawbank.com.tw/。
3.臺灣證券交易所之「公開資訊觀測站」,at: http://newmops.tse.com.tw/。
4.立法院「法律提案系統」,at: 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5.金管會銀行局網站,at: http://www.banking.gov.tw/。
6.金管會,at:http://www.fscey.gov.tw/。
7.中華民國行政院網頁,at: http://www.ey.gov.tw/。
8.經濟部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at: http://gcis.nat.gov.tw/index.jsp。
9.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網頁,at: http://www.tvca.org.tw/。
10.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協會,at:http://www.icba.org/。
11.「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at:http://www.sitca.org.tw/。
12.美國聯邦準備委員會,at: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13.歐盟法律資料庫,at: http://eur-lex.europa.eu/。
14.國際清算銀行,at:http://www.bi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