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丁建華(1998)。運動治療學。台北:南山堂。
丁樹雲、程伍伢(1990)。雜技藝術教程。成都:成都。
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編(2000)。雜技論壇。北京:華文。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
心理。
吳克明主編(1992)。雜技藝術論。貴州:貴州人民。
吳宗正(1999)。變異數分析-理論與應用。台北:華泰。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
吳明隆、塗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台北:
五南。
吳慧君(2006)。運動能力的生理學評定﹙增訂二版﹚。台北:
師大書苑。
李宗芹(2002)。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台北:心
靈工坊。
李明榮、趙叔蘋(2004)。健康管理篇之健康管理。載於劉虣虣
(主編),運動‧休閒‧健康科學—導論(頁144-151)。台
中: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
李勝雄(1995)。田徑運動傷害急救與防護之研究。高雄:覆文。
沈劍威、阮伯仁(2002)。康盛人生系列之體適能基礎理論。香
港: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
林正常(譯)(1987)。Mathews & Fox著。運動生理學─訓練的
科學基礎─(二版)。台北:師大書苑。
林正常(2002)。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修訂三版)。
台北:銀禾文化。
林正常(1995)。運動生理學實驗指引(二版)。台北:師大書苑。
林晉利(2004)。體適能篇之體能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載於劉虣
虣(主編),運動‧休閒‧健康科學—導論(頁005-021)。
台中: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
林晉利(2004)。應用篇之柔軟度的維持與促進。載於劉虣虣(主
編),運動‧休閒‧健康科學—導論(頁248-260)。台中:
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
林惠鈴(2004)。伸展訓練對競技韻律體操柔軟的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貴福、盧淑雲(2000)。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師大書苑。
林貴福、徐台閣、吳慧君譯(2002)。Powers‚ S. K., & Howley‚
E. T. 著。運動生理學:體適能與運動表現的理論與應用。
台北:藝軒圖書。
卓俊辰(1998)。運動與健康(修訂再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卓俊辰(2001)。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台北:華泰文化。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
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高雲(2004)。舞蹈解剖學。北京:高等教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臺灣傳統雜技藝術研討會論
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陳丁財(1990)。動的奧妙。台南:文薈書部。
陳立中(1985)。運動訓練的生理學基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2000)。健康體適能。台北:華格那
企業。
陳儒文(2005)。從當代雜技表演藝術探討雜技課程規劃。私立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宇(1996)。雜技小檔案。載於王秋桂(主編),表演、藝術
與工藝(頁95-96)。台北縣:稻鄉。
陳耀茂(1999)。多變量解析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
陳耀茂(2003)。統計分析手冊。台北:全華。
陳耀茂、石村貞夫(2005)。變異數分析與多重比較的SPSS使用
手冊。台北:鼎茂。
陳耀茂(2005)。變異數分析入門。台北:鼎茂。
許樹淵(2001)。運動訓練智略。台北:師大書苑。
張文美(2005)。突破台灣雜技瓶頸的省思,臺灣戲專學刊,第十期,頁49-59。
張文美等著(2006)。綜藝舞蹈科腰腿頂初階基本功教材。台北:
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張連起(2000)。雜技教材。台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張連起(2000)。民俗特技之道,臺灣戲專學刊,第一期,頁114-123。
張博夫(1992)。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台北:盈泰。
張愚(1994)。如何做一個現代的雜技教師(二),復興劇藝學刊,
第八期,頁149-152。
崔樂泉(2002)。圖說中國古代遊藝。台北:文津。
崔樂泉(2003)。雜技史話。台北:國家。
郭雲鵬(2005)。太陽馬戲團不同以往的新晚會《KA》,雜技與
魔術,第136期,頁41-43。
郭志輝(2004)。舞蹈應用生理解剖學。台北:五南。
郭漢鼎(1996)。復興劇校不只教平劇。載於王秋桂(主編),表
演、藝術與工藝(頁93-94)。台北縣:稻鄉。
黃永任、鄭志富(譯)(1986)。身體適應能力。台北:中華民國
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黃博靖、胡毓軒(編譯)(2005)。Norkin, C. C.‚ & White‚ D. J.
著。關節活動度的測量:角度測量學習指引。台北:合記圖
書。
程育君(2000)。「特技」在台灣之探討–從家班特技到劇校特技。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程育君(2001)。特技表演培訓方法之探析,臺灣戲專學刊。第三期,頁129-134。
傅起鳳、傅騰龍(1994)。中國雜技。天津:天津科學技術。
傅起鳳、傅騰龍(2004)。中國雜技史。上海:上海人民。
彭鈺人(1993)。體育測驗與測量。台北:師大書苑。
粱月櫻(2005)。時代的嬗替–從雜技到綜藝,臺灣戲專學刊,
第十期,頁7-26。
溫柔(2005)。舞蹈生理學(初版二刷)。上海:上海音樂。
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
楊錫讓等箸(1997)。運動生理學原理及應用。台北:中國文化
大學。
趙家琪、田時佳(1995)。實用運動生理問答。台北:浩園。
蔡欣欣(1990)。台灣地區現存雜技考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欣欣(1995)。雜技與戲曲發展之研究–從先秦角觝到元代雜
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蔡崇濱、林信甫、林政東、吳柏翰、鄭景峰、傅正思、戴堯種(譯)
(2004)。Baechle‚ T. R., & Earle‚ R. W. 著。肌力與體能訓
練。台北:藝軒圖書。
蔡崇濱、劉立宇、林正東、吳忠芳(譯)(2001)。Bompa‚ T. O.
著。運動訓練法。台北:藝軒圖書。
劉蔭柏(1996)。中國古代雜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賴金鑫(1993)。運動醫學講座(一)(三版)。台北:健康世界。賴金鑫(1993)。運動醫學講座(二)(三版)。台北:健康世界。蘇俊賢、林志遠(2004)。靜態伸展術與分離式伸展術對國(武)
術運動員髖關節活動度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第二輯,頁
227-238。
蘇瑞陽(2001)。伸展運動。李鐘祥(主編),運動醫學與保健(頁
149-179)台北: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英文部份
Bandy, W. D., Irion, J. M., & Briggler, M. (1998). The effect of static stretch and dynamic range of motion training on the flexibility of the hamstring muscles. Journal of Orthop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7, 295-300.
Bandy, W. D., & Irion, J. M. (1994). The effect of time on static stretch on the flexibility of the hamstring muscle. Physical Therapy, 74, 845-852.
Bandy, W .D., Irion, J. M., & Briggler, M. (1997). The effect of time and frequency of static stretching on flexibility of the hamstring muscles. Physical Therapy, 77(10), 1090-1096.
Funk, C. Daniel., Ann, M. Swank., M. Mikla., Todd, A. Fagan., & Brian, K. Farr. (1993). Impact of prior exercise on hamstring flexibility: A comparison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and static stretching.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17(3), 489-492.
McAtee‚ R. E. (1999). Facilitated stretching. USA:Human Kinetics.
Sady, S. P., Wortman, M., & Blanke, D. (1982). Flexibility training: ballistic, static or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Arch Phys Med Rehabil, 63(6), 261-3.
Sullivan, M. K., Dejulia, J. J., & Worrell, T. W. (1992). Effect of pelvic position and stretching method on hamstring muscle flexibility. Med Sci Sports Exerc, 24(12), 1383-9.
網路資料
王順正(1999,7)。運動與運動能力。運動生理週訊,第10期。
2006年12月3日,取自
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10
王順正(1999,10)。運動與生活。運動生理週訊,第27期。
2006年12月3日,取自
http://140.123.226.100/epsport/week/show.asp?repno=27
王順正(2000)。運動體適能。運動生理週訊,第60期。2006
年12月3日,取自
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fitness/show.asp?repno=53
&page=1
王順正(2000,7)。體適能檢測。運動生理週訊,第60期。2006
年12月3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60
王順正(2000,10)。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個人因素。運動
生理週訊,第73期。2006年12月3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73&page=1
王順正(2001,2)。健康體能商。運動生理週訊,第87期。2006
年12月3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87&page=1
王順正(2001,3)。基本運動能力會相互干擾嗎?運動生理週訊,
第89期。2006年12月3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89&page=1
王順正(2001,9)。體能或體適能?。運動生理週訊,第105期。
2006年12月3日,取自
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105&page=1
王順正(2002,7)。體能商(PFQ)資訊網。運動生理週訊,第110
期。2006年12月3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pfq/pfq.htm
王順正(2003,5)。坐姿體前彎的評量。運動生理週訊,第143
期。2006年3月15日,取自
http://140.123.226.100/epsport/week/show.asp?repno=143&page=1
吳顥照(2000,11)。動態與靜態的伸展體操。運動生理週訊,
第77期。2007年01月31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77&page=1
吳顥照(2002,5)。伸展體操的注意事項。2007年01月31日,
健身個人教練-觀念交流天地,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sporttrain/show.asp?repno=28&page=1
吳顥照(2002,6)。伸展體操的注意事項。2007年01月31日,
健身個人教練-觀念交流天地,取自
http://peschool.ccu.edu.tw/haochao/article2/c2.htm
林宏彥(2006,7)。終生體適能與老年人健康。運動生理週訊,
第224期。2006年12月3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224&page=1
陳牧如(2003,7)。柔軟度。運動生理週訊,第148期。2006
年8月16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148
郭功義(2004,4)。伸展運動究竟能不能預防運動傷害?運動生
理週訊,第163期。2006年4月10日,取自
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163&page=1
增進柔軟度的運動(無日期)。2006年3月15日,取自
http://www.iosh.gov.tw/netbook/healthbook/healthbook.htm
關節活動與伸展操(無日期)。2006年3月18日,取自
http://www.ncpfs.gov.tw/library/library-1.aspx?No=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