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19: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馨嬋
研究生(外文):CYNTHIA
論文名稱:葉石濤文學思想與戰後臺灣文學發展之關係
論文名稱(外文):Relations Ye Shitao literature thought and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陳愛麗陳愛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Ai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台灣文學台灣文化鄉土文學台灣意識中國意識中華文化本土論台灣文學論寫實主義現代主義。
外文關鍵詞:The Taiwan literaturethe Taiwan culturethe regional literatureTaiwan realizeChina realizethe Chinese culturethe nat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9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論文以橫跨日治時期與戰後世代的台籍作家葉石濤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其文學思想與戰後台灣文學發展的關係。葉石濤首先在1977年發表的〈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一文中提出「台灣意識」;1987年出版第一本《台灣文學史綱》。對戰後台灣文學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全文一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是有關研究的說明。第二章到第五章是主體架構。從葉石濤這個「人」開端,接著是「思想淵源」、「思想轉折」、「文學作品」、「時代變局」、「文學評論」、「文學宣言」、「文學史觀」、「政治紛擾」、「文學發展」、「文學的新視野」、「台灣文學論的再檢討」等等。第六章是總結。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一、敘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概念定義。
二、界定研究範圍及文獻探討。
第二章 葉石濤的生平及其思想淵源
一、介紹葉石濤的家世生平、人格特質,提及他求學時對日文、日語的較佳領悟,與嗜讀世界各國小說、文學作品,似懂非種地看了一些哲學書。也看了些有關社會主義的著作。
二、列舉對葉石濤有深度影響的作家、思想家,像西川滿的作家精神、盧卡奇的文學理論等等。並略述金子老師的身教與言教,及他所帶領的考古經歷對葉石濤心靈的啟發。
三、將葉石濤的寫作歷程分成四期:用熟練的日文寫作時期、語言轉換到被捕入獄時期、復出寫作的戒嚴時期、解嚴以後。從這四期的作品內涵可看到葉石濤的命運起伏與心路歷程。並約略從他文學思想變遷的脈絡裡可以感知他對台灣文學的抱負。
第三章 葉石濤的文學思想淵源
一、葉石濤原本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想因為時代變局與個人際遇,很快地被「紮根本土」、「注重歷史性記憶」、「反映社會現實」的寫實創作意念所取代。而葉石濤「寫實主義」思想的表現,從他小說創作時的四個例子可見一斑。此四個例子分別是:對場景的選擇、敘述的角度、置身於社會現場觀察記錄、塑造具有智慧風貌的典型人物。
二、葉石濤兩篇重要的論文〈台灣的鄉土文學〉、〈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用來闡釋台籍作家作品中的台灣鄉土精神,並以「台灣意識」來界定台灣鄉土文學,充分展現葉石濤的文學思想。
三、葉石濤以個人生命的書寫重建歷史記憶;以從事文學批評實踐台灣文學本土論,再將兩者結合以重建台灣文學的主體性。
第四章 葉石濤與戰後台灣文學發展
一、葉石濤從日治時期的台南二中畢業後,北上跟隨日人作家西川滿,從此踏入台灣文學的歷史現場,並在台北認識了台灣的先輩作家,因而有民族意識的覺醒,開始研究台灣新文學。台灣光復後,以熾熱的文學抱負參與台灣新文學的重建工作。幾經苦鬱滄桑歲月的洗鍊,本著對文學宿業的堅持,義無反顧地投入台灣文學發展的坎坷道路。
二、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觀,強調「台灣意識」的兩種意義──「空間意識」與「時間意識」。空間意識是以台灣為中心,特別標明是美麗之島的空間;時間意識則是闡明台灣歷史的延續性。而台灣鄉土文學史的主軸是「本土化」與「鄉土化」。
三、葉石濤對戰後台灣文學發展最大的影響是,將台灣文學從文學範疇帶進政治領域。因為他強調「台灣意識」,而引來「中國意識」的糾葛;因為他貶抑現代主義,而引來「現代主義較優質」的反彈。其中的論辯,提供大家很大的思考空間。
第五章 戰後台灣文學的回顧與展望
一、由葉石濤撒下的各種台灣文學種籽,我們可以感受到背負歷史複雜性的台灣文學強韌的生命力。雖然葉石濤對台灣文學的期待引發不小爭議。但是他也開始反思「台灣意識的意識形態」,他的文學思想正慢慢在修正與填補,他不再只是集中在國族與階級的議題上,而是嘗試擴張其史觀,往「多種族風貌的台灣文學」、「多元主體的台灣文學」的道路上走。
二、解嚴以後的台灣文學研究,大多集中於寫實主義的作品,並以這樣的作品來詮釋本土文學的精神。然而本土論述不足以概括台灣文學的全貌,寫實主義也未必是台灣文學的主流。基於藝術成就的考量,六○年代的台灣現代主義值得再度回顧。
三、經過葉石濤耕耘過的「台灣文學」這塊土地,現在已比以前自由許多,新世代的台灣作家應該要用最高的生存智慧,撫平台灣文學中曾經有過的歷史傷痕,除卻「台灣」、「中國」的政治紛擾,以台灣自由民主的優勢,站穩認同台灣的基石,爭取再造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觀感,拓展台灣文學的新視野。
第六章 結論。
葉石濤「台灣文學論」之再檢討,應該先考量台灣文化主體重建的態度,台灣文化是否成熟、健康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化體系,如此,才有台灣文學經典系列的形成,才能討論台灣文學的自主性與主體性。而台灣自由的土地就是中華文化的暗夜燈塔,台灣文學含納了中華文化,有利於台灣文學的更優質化與更寬廣的視野。
The present paper take stretches across Japan to govern the time and postwar generation's Taiwan nationality writer Ye Shitao as the object of study. Mainly discusses its literature thought and the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relations. Ye Shitao first published <Taiwan local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troductory remarks> in 1977 in an article to propose “Taiwan realized”; In 1987 published first "Taiwan History of literature Outline". Has certain degree influence to the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he full text altogether divides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related research explanation. Second chapter to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main body construction. From Ye Shitao this “the human” the beginning, then is “the thought origin”, “the thought transition”, “the literary work”, “the time change in situation”, “the literature comments”, “the literature manifesto”, “the literature history viewpoint”, “politics is troubled” “the again self-criticism which,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he literature new field of vision”, the Taiwan literature discusses” and so on. Sixth chapter is summarizes. Summarizes as follows: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one, narration research motiv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definition of a concept.
Second, limits research scope and literature discussion.
Second chapter Ye Shitao's biography and the thought origin
one, introduced Ye Shitao's family background biography, the personality special characteristic, mention he studies when to the Japanese, Japanese comprehend good, with is addicted to reads the various countries novel, the literary work, resembled the non-farm to read some philosophy book. Also read the related socialism work.
Second, enumerates to Ye Shitao has the writer, the thinker who the depth affects, west the elephant Sichuan full writer spirit, Lucar's wonderful literature theory and so on. And tells in brief gold teacher's teaching by example with to teach by word, and he leads archaeology experience to Ye Shitao mind inspiration.
Third, divides into Ye Shitao's writing course four issues: After with the skilled Japanese writing time, the language transform to are arrested are put in prison the time, resurface the writing martial law time, rescind martial law. May see Ye Shitao's destiny fluctuation and the idea course from these four issue of work connotation. And rough from in his literature thought vicissitude vein may the sensation he to the Taiwan literature aspiration.
The third chapter Ye Shitao's literature thought origin
one, Ye Shitao's originally romanticism literature thought because of the time change in situation with individual spell of good or bad fortune, the quilt “takes root very quickly the native place”, “the attention historical memory”, “the reflection society reality” practicalizes the creation thought to substitute. But Ye Shitao “the realism” the thought performance, can be inferred from his novel creation time four examples. This four examples respectively are: To the scene choice, the narration angle, places oneself in the society spot inspection record, the mold has the wisdom style typical character.
Second, the Ye Shitao two important papers <Taiwan's regional literature>, <Taiwan local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troductory remarks>, use for to explain in the Taiwan nationality writer work the Taiwan local spirit, and “realizes by Taiwan” limits the Taiwan regional literature, unfolds Ye Shitao's literature thought fully.
Third, Ye Shitao by individual life written reconstruction history memory; Is engaged in the literary criticism to practice the Taiwan literature native place theory, again reconstructs both union the Taiwan literature independent.
Fourth chapter Ye Shitao and the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develop
one, Ye Shitao govern the time after the date Tainan in two to graduate, goes north follows west the Japanese people writer Sichuan to be full, from this time on treads into the Taiwan literature the historical scene, and has known Taiwan's older generation writer in Taibei, thus ha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starts to study the Taiwan new-vernacular literature. After Taiwan recovers, participates in the Taiwan new-vernacular literature by the blazing literature aspiration the reconstruction. Several passes through the strongly fragrant vicissitudes years to wash painstakingly , in line with to the literature karma insistence, invests the Taiw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dutifully the rough path.
Second, Ye Shitao's Taiwan literature history viewpoint, emphasized “Taiwan realizes” two kind of significances ── “spatial consciousness” and “time consciousness”. Spatial consciousness is take Taiwan as a center, the special mark is the beautiful island space; Time consciousness expounds the Taiwan history continuous nature. But the Taiwan local history of literature main axle is “the localization” and “the native soil”.
Third, Ye Shitao develops the most tremendous influence to the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is, the Taiwan literature will take into the political domain from the literature category. Because he emphasized “Taiwan realizes”, but brings in “China realizes” the entanglement; Because he belittles the modernism, but brings in “the modernism high quality” resilience. Argument, provides everybody the very big ponder space.
Fifth chapter The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review and forecasts
one, each kind of Taiwan literature seed which scatters by Ye Shitao, we may feel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complex Taiwan literature tenacious vitality. Although Ye Shitao not slightly disputed to the Taiwan literature anticipation initiation. But he also starts “the ideology which reconsiders Taiwan to realize”, his literature thought in the revision and the fill, he no longer only is slowly concentrates in the country race and in social class's subject, but is the attempt expands its history viewpoint, toward “multi-race style Taiwan literature”, “multi-dimensional main body Taiwan literature” on the path walks.
Second, rescinds martial law later Taiwan literature research, mostly concentrates in the realism work, and comes the annotation native place literature by such work the spirit. However the native place elaborates is insufficient to summarize the Taiwan literature the complete picture, the realism also not necessarily is the Taiwan literature mainstream. Based on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consideration, 60 age Taiwan modernism are worth reviewing once again.
Third, has done farm work after Ye Shitao “the Taiwan literature” this land, now compared to before freedom many, the new generation's Taiwan writers should have to use the highest survival wisdom, smooths in the Taiwan literature has had historical scar, abatement “Taiwan”, “China” politics is troubled, by the Taiwan free democracy superiority, comes to a stop approves Taiwan's cornerstone, strives for is born again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world impression, develops the Taiwan literature the new field of vision.
Sixth chapter conclusion.
Ye Shitao “the Taiwan literature theory” examines again, should consider the Taiwan culture main body reconstruction first the manner, the Taiwan culture whether mature, the health does become an independent cultural system, so, only then has the Taiwan literature classical series formation, can discuss the Taiwan literature the independency and independent. But the Taiwan free land was the Chinese culture dark night of lighthouse, the Taiwan literature including has accepted the Chinese culture, was advantageous in a Taiwan literature more superior electron particle materialization and a broader field of vision.
論文提要………………………………………………………1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概念界定……………………………3
一、研究方法……………………………………………3
二、概念界定……………………………………………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文獻探討…………………………… 4
一、研究範圍……………………………………………4
二、文獻探討……………………………………………5
第二章 葉石濤的生平及其思想淵源……………………11
第一節 家世背景與求學過程……………………………11
一、家世背景…………………… ……………………11
二、求學過程……………………… …………………13
第二節 葉石濤的人格特質與思想淵源 ………………16
一、葉石濤的人格特質 ………………… …………16
二、葉石濤的思想淵源 ……………… ……………21
第三節 葉石濤的寫作歷程 ……………… ……………40
一、用熟練的日文寫作時期 …………………………41
二、從語言轉換至被捕入獄時期 ……………………42
三、復出戒嚴時期 ……………………………………45
四、解嚴時期 …………………………………………49
第三章 葉石濤的文學思想………………………………54
第一節 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 54
第二節 葉石濤的「寫實主義」思想 ……………… 55
一、選擇與小說人物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場景…… 55
二、從誇張、喧鬧的敘述角度切入悲劇故事的核心58
三、親身投入社會生活之中期能更準確地觀察社會62
四、塑造具有智慧風貌的典型人物……………… 66
第三節 文學宣言與憶往文集中所展現的文學思想…68
一、努力闡釋文學作品中的台灣鄉土精神……… 69
二、以「台灣意識」界定台灣鄉土文學………… 79
三、專注於台灣文學主體性的重建……………… 92
第四章 葉石濤與戰後台灣文學發展…………………105
第一節 葉石濤與台灣新文學 ………………………105
一、踏入台灣文學的歷史現場………………… 106
二、以熾熱的文學抱負參與台灣新文學的重建…108
三、對台灣鄉土文學論爭的闡述……………… 110
四、從「漢人意識」開端的「台灣意識」辯證…113
第二節 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觀 ……………………116
一、「台灣意識」的兩種意義「空間意識」、「時間意識」117
二、以「本土化」、「鄉土化」為主軸的台灣文學史… 120
第三節 葉石濤對戰後台灣文學發展之影響……… 131
一、台灣文學不能排除現代主義………………… 132
二、從政治層面看「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 134
第五章 戰後台灣文學的回顧與展望…………………139
第一節 葉石濤撒下的台灣文學種籽………………139
一、寫實批判、抗議的特質………………………140
二、身歷其境的寫實──多種族風貌與白色恐怖的災難141
三、鄉土文學的階段性使命………………………146
四、站在「台灣立場」懷抱「台灣意識」的台灣文147
五、建構多元主體的台灣文學……………………149
第二節 葉石濤與戰後台灣文學研究……………… 151
一、葉石濤對「台灣意識」的反思………………151
二、突破窠臼的台灣文學研究……………………153
第三節 戰後台灣文學的新視野…………………… 154
一、擴大民族心胸撫平歷史傷痕…………………154
二、含納中華文化的台灣文學……………………155
三、認同自己生長的土地寫出動人的文章………156
第六章 結 論…………………………………… ……157
一、「本土」是一種政治語言並不等於一種美學157
二、台灣文學主體再建構的嚴肅課題 …………158
三、對歷史採取「逃避式」的認識………………160
四、台灣文化主體重建的基本態度………………161
五、擴大台灣文學的視野─ 認同台灣、含納中華163
引用書目…………………………………………………165
一、專書
《辯證唯物主義駁論》 張君勱撰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71年2月
《馬克思主義批評》趙蘭坪撰 台北:正中書局 1974年2月
《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 葉石濤撰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3月
《紅鞋子‧日本老師的地攤》葉石濤撰 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0年元月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40 陳映真撰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1981年9月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第26冊 林弘志著 《紀德》 台北:書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1年7月
《作家的條件》 葉石濤撰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1981年6月
《歷史的倒影---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作品選讀》 彭瑞金撰 高雄:河畔出版社 1982年7月
《文學回憶錄‧鍾肇政與我》葉石濤撰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1983年4月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七十年代台灣文學的回顧》葉石濤撰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1985年6月
《女朋友‧天譴》葉石濤撰 台中:星辰出版社 1986年9月
《女朋友‧內媽與外媽》葉石濤撰 台中:星辰出版社 1986年9月
《女朋友‧府城的地主生活》葉石濤撰 台中:星辰出版社1986年9月
《二十世紀文學理論》佛克馬、蟻布思撰、袁鶴翔等譯 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87年11月。
《台灣文學的悲情‧評〈美人捲珠廉〉》葉石濤撰〈現實主義論導言〉 呂正惠 收入盧卡奇著 《現實主義論》台北:雅典出版社 1988年10月
《雕出台灣文化之夢── 一個文化醫師的心路歷程》 林衡哲撰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9年7月
《紅鞋子》 葉石濤撰 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0年元月
《台灣文學的困境‧撰寫台灣文學史應走的方向》葉石濤撰 高雄:派色文化 1992年
《台灣戰後文學反思‧戰後台灣文學的病理與生理》李敏勇撰 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4年6月
《台灣文學隔海觀‧中國情結和台灣意識》劉登翰編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5年3月
《台灣文學隔海觀‧特殊心態的呈示和文學經驗的互補》劉登翰編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5年3月
《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戰後台灣知識分子與台灣文學》呂正惠撰 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4 月
《戰後台灣文學經驗‧評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呂正惠撰 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陳萬益教授序》游勝冠著
《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呂正惠教授序-殊途也許會同歸?》游勝冠著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6年7月
《府城瑣憶》 葉石濤撰 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 1996年2月初版
《府城瑣憶‧說日語的那段童年生活》葉石濤撰 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 1996年2月初版
《台灣文學的悲情‧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幼、少年時代》葉石濤撰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6年7月
《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打開意識形態地圖》向陽撰 收入鄭明娳主編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94年7月
《展望台灣文學‧甕中之鼈》葉石濤撰 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8月
《台灣文學本士論的興起與發展》游勝冠撰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6年7月
《台灣文學入門‧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序幕》葉石濤撰 高雄:春暉出版社 1997年6月
《葉石濤集‧緒言》鍾肇政撰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8年4月
《典範的追求‧白色歷史與白色文學-葉石濤與藍博洲筆下的台灣五○年代》陳芳明撰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8年3月
《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灣戰後五十年文學批評小史》楊照撰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8年4月
《台灣文學入門文選‧李喬──從「荒村」來的作家》許石竹撰 胡民祥編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8年10月
《府城瑣憶‧母親–戰鬥的天使》葉石濤撰 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 1996年2月初版
《展望台灣文學‧噶瑪蘭的淒風苦雨》葉石濤撰
《府城瑣憶‧一毛錢的啟示》葉石濤撰
《文學回憶錄‧文學生活的困境》葉石濤撰
《走向台灣文學‧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告白》葉石濤撰 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0年3月
《黑格爾與馬列主義》 王克儉撰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90年12月
《葉石濤評傳》彭瑞金撰 高雄:春暉出版社 1999年1月
《追憶文學歲月‧回憶與追尋》葉石濤撰 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9年8月
《走向台灣文學‧寫在《台灣文學史綱》出版前》葉石濤撰
《青春‧春怨》葉石濤撰、鍾肇政譯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2月
《孤夜獨書‧作家生涯是一種天譴-葉石濤的文學道路》陳芳明撰 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9月
《孤夜獨書‧文學想像》陳芳明撰 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9月
《孤夜獨書‧文學差異》陳芳明撰 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9月
《孤夜獨書‧文學主體》陳芳明撰 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9月
《台灣文學史綱》葉石濤撰 高雄:文學界雜誌社,2003年10月
《舊城瑣記‧本士的文學,人性的文學──談葉石濤的文學觀》杜正勝撰 葉石濤著 高雄:春暉出版社 2000年9月
《文學回憶錄‧關於蕭洛霍夫》葉石濤撰
《追憶文學歲月‧敬悼 西川滿先生》葉石濤撰
《文學回憶錄‧日治時期文壇瑣憶》葉石濤撰
《文學回憶錄‧府城之星,舊城之月》葉石濤撰
《追憶文學歲月‧超越意識形態》葉石濤撰
《小說與社會‧盧卡奇的文學批評》呂正惠撰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5 月
《府城瑣憶‧點鬼簿》葉石濤撰
《府城瑣憶考古夢》葉石濤撰
《文學回憶錄‧光復前後》葉石濤撰。
《女朋友‧光復前後》葉石濤撰
《女朋友‧帝國二等兵夜讀康熙字典》葉石濤撰。
《文學回憶錄‧從鄉土文學到三民主義文學──訪葉石濤先生談台灣文學的歷史》彭瑞金撰 收入葉著葉石濤致鍾肇政書信 1985年10月9 日。引自陳明柔著《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
《台灣文學的悲情‧開創台灣文學史的新格局》葉石濤撰
《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青年時代》葉石濤撰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5 年7月初版第2刷
《台灣男子簡阿淘‧約談》葉石濤撰 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6年9月
《王詩琅全集卷九台灣文教-台灣文學重建的問題‧半世紀來台灣文學運動》王詩琅撰 收入張良澤編高雄:德馨室 1979年
《府城瑣憶‧彩陶》葉石濤撰
《葉石濤評傳》 彭瑞金撰 高雄:春暉出版社 1999年1月
《展望台灣文學‧開拓多種族風貌的台灣文學》葉石濤撰
《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葉石濤生平大事年表》陳明柔撰
《三月的媽祖── 一九四○年代葉石濤小說集‧三月的媽祖》葉石濤撰 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年6月
《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 陳明柔編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7 月
《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觀之建構》陳芳明撰 台北:麥田出版 2002年4月初版一刷 2005年5月初版二刷
《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觀之建構》陳芳明撰 台北:麥田出版 2002年4月初版一刷 2005年5月初版二刷
《第二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以父之名:中國民族主義視野對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相關評論淺析》翁柏川撰 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2005年7月
二、單篇論文
〈我對葉石濤作品的印象〉陳顯庭撰 《新生報》「橋」副刊 第146期 1948年7月30日
〈紛爭的年代☆葉石濤訪問記☆〉 李昂撰 《書評書目》第5卷第19期 1974年11月1日出版
〈中華日報日文版文藝欄重要日文作品資料〉葉石濤撰,《文學界》第9期 1984年2月
〈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 白先勇撰《明報月刊》 1986年元月
〈呼喚台灣黎明的喇叭手──試介台灣新一代小說家林雙不並檢討台灣的老弱文學〉 宋澤萊撰 《台灣文藝》 第98期元月
〈日據時代的抗議文學〉 葉石濤撰 《聯合文學》 第5卷第8期 1989年6月
〈我不是鄉土作家〉刊於《台灣時報》副刊 彭瑞金撰 1991年10月23日
〈民族主義與台灣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 蕭阿勤撰 《台灣史研究》 第6卷 第2期 1999年12月
〈從鄉土文學到台灣文學─葉石濤與台灣文學的建構(1965-2000)〉林瑞明‧林玲玲撰 《文學台灣》 第37期 2001年元月
〈文學之「葉」,煥發長青──陳芳明專訪葉石濤〉陳芳明撰收入《聯合文學》第206期,2001年12月
三、學位論文
《葉石濤及其小說研究》 余昭玟撰 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中文組碩士論文 1990年
四、其他
公共電視〈台灣文學香火的傳承者---葉石濤〉,節目名稱:飛躍2000-作家身影(二)。
《自由時報》A11版 生活新聞 趙靜瑜撰 2006年11月27日。
〈訪葉石濤〉 蘇淑瑜等 高雄:中信大飯店,1994年3月21日 收入《當代成名作家訪談錄》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