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3: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俞安
研究生(外文):Yu-an Pan
論文名稱:大陸公司監事制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the company Supervisory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
指導教授:趙德樞趙德樞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4
中文關鍵詞:公司內部監控監事制度監事監事會
外文關鍵詞:companyinternal monitorsupervisory systemsupervisorsupervisory boardindependent direct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公司內部監督機制設置目的在於監督經營者避免擅斷而影響股東及投資者利益,各國公司法制關於內部監督機制設置差異極大,可區分為一元制及二元制兩種制度。大陸在1993年頒布《公司法》即以二元制作為建制體系,以建立現代化公司體制來改善國有企業所產生之弊端,並逐漸減少企業對於政府依賴及政府對於企業之行政控制力,加強對於公司內部監控,在公司中均規定設立監事或監事會來執行公司業務之監督,但仍存在類如國有獨資公司此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改革迄今仍不斷發生各大型公司倒閉等事件,主要關鍵在於公司內部監事制度未能實際產生作用及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並未實際產生功效等因素。2005年大陸修訂通過新《公司法》,大膽全面修改舊《公司法》,大量引入美國、德國及日本公司治理概念,將公司制度及規則重新設計,其中健全公司監事、監事會權限及獨立性成為本次修法核心內容之一,可操作性成為訴求重點;獨立董事制度立法強制設立,亦為大陸上市公司創造另一條內部監督制度。
大陸經過此次修改對於公司監事制度賦予新的生命。綜觀其內容,以在監事制度之獨立性、職權及義務上多所增修,但仍有不足之處。基此,本文由公司內部監控理論論起,並述德國及日本公司監事制度內涵與架構,美國獨立董事制度後就大陸公司監事制度以往功能不彰成因加以分析,對於大陸新《公司法》監事制度修正內涵與架構及與獨立董事關係加以論述,使能進一步瞭解大陸現行公司監事制度整體結構與概念,最後提出大陸公司監事會制度之我見及對我國公司監事制度省思。
關鍵字:公司、內部監控、監事制度、監事、監事會
Synopsis
The purpo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supervisory system in the company is to supervise the operation in order to avoid arbitrary decision thereby affecting the interest of investors and stockholders.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ternal supervisory system establishment in the company law system in various countries is quite big and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types of system – monistic system and dualistic system. The 《Company Law》 announced in 1993 in Mainland China was based on dualistic system as the system establishment so as to build up a modernized company system to improve malpractice generated by state-run enterprise. In addition, progressively this could reduce enterprise to rely o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ntrolling power on the enterprise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ternal monitor on the company could be enhanced. In the company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ervisor or supervisory board was specified to execute supervision on the business of the company. However, there was still existence of similarity to state-run sole capital company that is a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reform till now there was still continuous bankruptcy of various large companies. The main key was that the internal supervisory system in the company still could not actually generate an effect and also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the listed company still could not generate an effect. In 2005, Mainland China amended and passed the new 《Company Law》and boldly fully revised the old 《Company Law》. The governing concept of USA, Germany and Japan were brought in extensively and the company system and rules were redesigned amongst which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authority limit of supervisor and supervisory board of the company and independency became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law amendment. The operability became the main point of appeal and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enforced legislation and this created another internal supervisory system for listed company in Mainland.
After this amendment, Mainland China has granted a new life to the supervisory system in the company. By looking at its content comprehensively, there are more additions and amendments on the independency, job authority and obligation of the supervisory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is, this essay shall discuss starting from the company internal monitor theory and will describe the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company supervisory system in Germany and Japan. After the US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factor why the past function of the Mainland company supervisor system is not successful. Discuss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amended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upervisory system in the new Mainland 《Company Law》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independent director. This is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concept of the present Mainland company supervisory system. Finally, my view on the Mainland company supervisory board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examin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company supervisor system of our company.

Key word: company, internal monitor, supervisory system, supervisor, supervisory board, independent director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公司內部監控析論 9
第一節 公司治理 9
第一項 公司治理意涵 9
第二項 公司內部監控內涵與結構發展 11
第三項 公司內部監控機制架設 12
第四項 已開發國家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之公司內部監控原則 13
第二節 公司內部監控理論 15
第一項 憲法上三權分立 15
第二項 公司主體論 15
第一款 公司內部監控機制興起—股東主權論 15
第二款 利益團體參與理論(Interests groups) 16
第一目 產生及內涵 16
第二目 觀點及特徵 17
第三目 對於公司內部監控的影響 18
第三款 職工共同決定論 19
第一目 產生及內涵 19
第二目 德國關於共同決定的法律規範 19
第三項 代理成本(agency costs)理論 20
第三節 股權結構(OWNERSHIP STRUCTURE)與公司內部監控機制 22
第四節 公司內部監控模式 26
第一項 一元制監控模式 26
第二項 二元制監控模式 28
第一款 專門監督機構 28
第二款 階層制監督模式 29
第三款 並列式監督模式 30
第三章 日本及德國公司監事制度 33
第一節 日本公司內部監督機制 33
第一項 監事會 33
第二項 檢查人 33
第三項 監察委員會 33
第四項 會計監事 35
第二節 日本公司監事制度變遷 37
第三節 日本《公司法》關於監事制度修正 45
第一項 依公司大小設置不同監督機制 45
第一款 日本舊公司法制規定 45
第二款 日本《公司法》規定 46
第二項 監事會組成 47
第一款 監事會規模 47
第二款 監事選任與補缺之預選 47
第一目 監事選任 47
第二目 補缺之預選 47
第三款 監事資格 48
第四款 監事任期 49
第五款 複數監事 49
第六款 外部監事 50
第三項 監事會運作 52
第一款 監事會主席與召集程序 52
第二款 議事規則與議事錄 52
第三款 監事會職權 53
第四款 向監事會報告省略 53
第四項 監事職權 53
第一款 業務與財務監察權 53
第二款 代表訴訟權 54
第三款 關於會計監事報酬及解任 55
第四款 報酬陳述意見 55
第五款 費用請求權 56
第六款 要求董事停止行為之權 56
第七款 依章程限定監察範圍 56
第八款 對董事部分責任免除同意權 57
第九款 召集臨時董事會 57
第五項 監事義務 57
第一款 向董事報告義務 57
第二款 出席董事會義務 57
第三款 向股東大會報告義務 57
第六項 監事責任 57
第一款 對公司損害賠償 57
第二款 對第三人損害賠償責任 58
第三款 外部監事責任限定契約 58
第七項 監事解任 58
第四節 德國公司監事制度 59
第一項 德國公司監事會制度變遷 59
第二項 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制度 61
第一款 監事會規模及構成 61
第二款 監事選任與解任 62
第一目 監事選任 62
第二目 監事解任 64
第三款 監事派遣、補缺及法院指定 65
第四款 監事的任期 65
第五款 監事會會議 66
第一目 監事會主席 66
第二目 監事會召集程序 66
第三目 議事規則與表決制度 67
第六款 監事會職權 67
第一目 監督公司經營管理權 67
第二目 審查年度計畫 68
第三目 業務批准權 68
第四目 獨立的經營管理權 69
第五目 任免董事權 70
第六目 監事報酬同意權 70
第七目 召集或提議召集股東大會權 71
第八目 代表公司提起訴訟權 71
第七款 監事權利、義務與責任 72
第一目 監事權利 72
第二目 謹慎及忠實義務 72
第三目 不得損害公司義務 73
第四目 保密及沈默義務 73
第五目 決策自由與平等地位 74
第六目 監督義務與酌情決定 74
第七目 獨自承擔責任義務 75
第八目 監事之責任 75
第八款 監事會下專門委員會 76
第一目 概說 76
第二目 委員會具體規定 76
第三項 有限責任公司內部監督機制 77
第一款 任意設置監事會 77
第二款 共同管理義務的監事會 77
第一目 《雇員代表共同管理法》 78
第二目 1976年《共同決定法》 79
第四節 德國公司治理準則(GOVERNMENT COMMISSION,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 79
第五節 小結 81
第四章 大陸舊《公司法》監事制度 85
第一節 國有企業公司法制化 85
第一項 改革前國有企業 85
第二項 公司化改革四階段 86
第一款 起步:放權讓利改革階段 86
第二款 過渡: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階段 86
第三款 探索:股份制試點改革階段 87
第四款 長遠發展:公司法制建立 88
第三項 大陸公司監事制度選擇 89
第二節 大陸舊《公司法》監事制度特徵、變遷與內涵 89
第一項 大陸舊《公司法》監事制度特徵 89
第二項 大陸舊《公司法》監事制度變遷 90
第一款 股份有限公司 90
第一目 1992年《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 90
第二目 大陸舊《公司法》 90
第二款 有限責任公司 91
第一目 四階段發展 91
第二目 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監事會立法考量 92
第三目 依公司規模區分立法 93
第三款 大陸特色公司類型--國有獨資公司 93
第一目 國有獨資公司類型與特性 93
第二目 國有獨資公司監事制度—派出監事會 94
第四目 與監事會區別 96
第三項 監事會 97
第一款 監事會規模 97
第二款 監事選任 99
第三款 監事資格 99
第四款 監事任期 101
第五款 監事會召集人 101
第六款 監事會權限 102
第一目 財務監督權 102
第二目 業務檢查權 103
第三目 臨時股東會召集權 104
第四目 質詢權與建議權 105
第五目 公司章程規定其他權限 106
第七款 監事義務與責任 106
第四項 派出監事會 107
第一款 監事會組成 107
第二款 監事會職權 108
第三款 監事之任期 109
第四款 監事之義務與責任 109
第三節 大陸舊《公司法》下監事會功能不彰內在成因 110
第一項 政經體制下政企不分的宏觀影響 110
第二項 一股獨大 111
第一款 一股獨大股權結構 111
第二款 一股獨大股權結構影響監事會功能 113
第三款 股權分置 115
第三項 所有者缺位 116
第一款 所有者缺位意涵 116
第二款 公司制的所有者缺位現象 117
第三款 所有者缺位影響公司監事制度功能 118
第四項 公司內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問題嚴重 120
第一款 公司內部人控制內涵 120
第二款 大陸公司制改革內部人控制問題 121
第三款 內部人控制問題影響監事會功能 123
第四節 大陸舊《公司法》下監事會功能不彰外在成因-立法制度上缺陷 124
第一項 內部監督碎片化 124
第二項 新三會與老三會關係未理順 125
第三項 獨立性不足無法徹底解決代理問題 126
第四項 監事會權限不足 127
第五項 監事會獲取公司訊息不足 128
第六項 激勵及約束機制不足 128
第七項 監事專業素質欠缺 129
第五節 大陸舊《公司法》下監事會功能不彰隱含成因—大陸共產黨組織 130
第一項 黨組織在經濟改革中角色 130
第二項 黨組織在公司地位 132
第三項 黨組織主導監事會 135
第一款 黨組織在公司中所面臨之問題 135
第二款 明確黨組織在公司監事會之領導作用 135
第六節 派出監事會失效成因 137
第七節 小結 138
第五章 大陸公司法修正後之公司監事制度 141
第一節 監事制度修正觀點 141
第一項 監事制度存否及建設 141
第二項 監事義務與責任重新設計 142
第二節 監事會組成 143
第一項 監事會規模 143
第二項 監事選任 145
第三項 監事資格 146
第四項 監事任期 147
第三節 監事會運作 148
第一項 監事會主席 148
第二項 監事會會議 149
第一款 監事會會議制度 149
第二款 監事會議事規則與表決程序 149
第四節 監事會職權 150
第一項 擴大監事會權限 150
第二項 財務監督權 153
第三項 業務檢查權範圍擴大 154
第四項 增設罷免建議權 154
第五項 糾正權 155
第六項 臨時股東會召集權及主持權 155
第七項 提案權 156
第八項 對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權 157
第一款 監事會代表訴訟權見解 157
第二款 大陸新《公司法》規定 158
第九項 列席董事會議並賦予質詢權與建議權 159
第十項 經營異常調查權 159
第十一項 監督費用承擔權 160
第十二項 公司章程規定其他權限 161
第五節 監事義務與責任 161
第一項 監事義務 161
第一款 概說 161
第二款 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引入 162
第三款 列席股東大會並接受質詢義務 165
第四款 不得因自己身分受益義務 165
第五款 保密義務刪除 166
第二項 監事責任 166
第一款 不當利用關聯關係賠償責任 166
第一目 關聯關係及關聯交易 166
第二目 關聯交易限制 167
第二款 損害賠償責任 168
第三款 監事責任之追究 168
第六節 新三會與老三會關係重新定位 169
第一項 黨組織定位 169
第二項 工會及職工代表大會職能定位 169
第七節 派出監事會 170
第一項 國有獨資公司是否設置監事會 170
第二項 監事會組成 171
第八節 獨立董事制度強制設立 172
第一項 美國獨立董事制度 172
第一款 美國獨立董事法律依據 172
第二款 「獨立性」界定標準 173
第一目 美國公司法律關於獨立性之規定 174
第二目 美國機構關於獨立性之界定標準 174
第三款 美國獨立董事職權 177
第二項 大陸獨立董事制度 179
第一款 引進背景 179
第二款 大陸公司獨立董事制度變遷 180
第三款 獨立性標準 183
第四款 獨立董事職權 185
第五款 獨立董事立法強制設置 186
第九節 小結 187
第六章 大陸公司監事制度之我見--代結論 191
第一節 監事獨任制與外部監事制度並予採行 192
第一項 監事獨任制 192
第二項 外部監事制度 192
第一款 引進外部監事理由 192
第二款 外部監事獨立性、人數與資格 193
第二節 規定監事積極資格與薪酬保障 194
第一項 監事積極資格 194
第二項 薪酬保障 195
第三節 強制監事選任採累積投票制增強監事會獨立性 195
第四節 派出監事會制度應單獨立法 196
第五節 黨組織應與公司監事會切離 196
第六節 獨立董事制度與監事會關係應明文化 197
第七節 我國監事制度省思 200
第一項 我國監事制度強化 200
第二項 大陸公司法修正後對我國監事制度之啟示 201
參考文獻 203
*附錄* 217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專書
(一)、我國部分
1.王文宇著,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王泰銓著,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1月初版。
3.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
4.吳樂群等和著,公司控管—懂事及監察人如何執行職務,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1年1月版。
5.余雪明,證券交易法,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編印,1980年7月版。
6.柯芳枝著,公司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8年10月增訂2刷。
7.梁宇賢著,公司法論,三民書局,1980年版。
8.黃銘傑著,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元照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9.曾淑瑜著,公司法實例研習,三民書局,2004年1月版。
10.劉連煜著,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9 月 版。
11.劉慶瑞著,中華民國法要義,自版,民國81年3月版。
12.鄭玉波、劉連煜合著,公司法,三民書局,民國89年10月版。
13.鄭玉波著,民法總則,三民書局,民國76年10月版。
14.趙東濟,大陸公司法制有限責任公司資本與營運,亞太綜合研究院出版,2002年8月版。
15.賴英照著,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二冊,自版,民國81年8月版。
16.賴英照著,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四冊,自版,民國81年8月版。
17.賴源河等合著,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社,2002年1月版。
(二)、大陸部分
1.王天羽著,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
2.中共中央黨校務處編,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與對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3.中國統計年鑑—2004,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9月版。
4.王文杰著,國有企業公司化改制之法律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版
5.王文杰著,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6.王文欽著,公司治理結構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7.王保樹、崔勤之著,中國公司法原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第3版。
8.王保樹主編,投資者利益保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9.王保樹主編,商事法論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0.王保樹主編 中國公司法修改草案建議稿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11.王保樹主編,日本公司法現代化的發展動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12.王保樹主編,最新日本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13.布萊恩R柴芬斯著林華傳、魏旻譯,公司法理論、結構和運作,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 1版。
14.石少俠主編,公司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15.江平主編,新編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16.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17.吳天林主編,公司制改制實務,改革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
18.吳先明著,跨國公司治理,商務印書館,2005年2月第1版。
19.吳越主編,私人有限公司的百年戰爭與世紀重構,法律出版社, 2005年2月第1版。
20.李建傳著,公司制度、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21.李黎明主編,中日企業法律制度比較,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22.李維安等著,公司治理評價與指數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3.沈祖煒著,近代中國企業制度和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4.沈四保主編,新公司法修改熱點問題,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25.拉馬蘭德哈姆著、汪海栗譯,國有企業組織結構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年4月第 1版。
26.拖馬斯.萊塞爾、呂迪格.法伊爾著、高旭軍等譯,德國資合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第 1版。
27.倪建林著,公司治理結構:法律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版。
28.孫永祥著,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9.徐滇慶、文貫中主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30.唐德華、高經平主編,公司法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上)(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8月第3版。
31.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政策法規司編著,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釋義與講座,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
32.張桂發、周敏主編,公司法解釋,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3.張宗益主編,公司治理熱點透視與實證分析,法律出版社,2006年4月版。
34.梅慎實著,現代公司機構權力構造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35.青木昌彥、錢穎一主編,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36.許海峰著,公司治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7.郭富清主編,企業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8.湯欣著,公司治理與上市公司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39.喬納森.查卡姆(Jonathan Charkham)著,鄭江淮、李鵬飛等譯,公司常青:英美法德日公司治理比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版
40.黃速建、沈志漁合著,公司制度與企業改革,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41.趙威主編,國際經濟法論文專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42.趙萬一著,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43.劉俊海著,股東權法律保護概論,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44.劉文華主編,WTO與中國企業法律制度的衝突與規避,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3刷。
45.劉國光主編,產權國有企業改革與國有資產監管,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46.顧功耘主編,公司法律評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7.顧功耘主編,公司法律論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48.顧功耘主編,公司法律論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49.趙旭東主編,新舊公司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50.趙旭東主編,新公司法條文解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51.趙旭東主編,新公司法講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52.趙旭東主編、張穹審定,新公司法制度設計,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版。
53.梁能主編,公司治理結構--中國實踐與美國經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二、學位論文
(一)我國部分
1.王泰升,從所有與經營分離論公開發行公司法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1988年碩士論文。
2.朱日銓,論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模式之改造一以外部董事與外部監察人制度之選擇為中心,台北大學2000年度碩士論文。
3.吳美儀,股份有限公司選任外部董事監察人機制之研究,世新法研2003年度碩士論文。
4.陳纘華,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控制度之研究-以監察人制度為中心,東吳大學2003年博士論文。
5.楊明佳,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控設計之改造--以公司監控理論為中心,台北大學2001年碩士論文。
6.劉乃竹,論股份有限公司之內部監控,東海大學2000年碩士論文。
(二)大陸部分
1.王勇華,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大陸清華大學2004年度碩士論文。
三、期刊學術論著
(一)、我國部分
1.王文宇,大陸地區公司治理之研究,法令月刊 2004年8月。
2.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治之改革,臺灣本土法學2002年5月。
3.王泰銓,新修正公司法解析、總則、無限公司,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
4.林國全,監察人修正方向之檢討-以日本修法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2001年6月。
5.王志誠,中日公開發行公司內部組織法制之比較分析,中正法學期刊,第15期。
6.李香瑩,公司治理下,監察人該廢抑或重新定位,會計,第213期。
7.余雪明,台灣新公司法與獨立董事(上),萬國法律,第123期。
8.柯承恩,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3期。
9.林仁光,公司治理之理論與實踐--經營者支配或股東支配之衝突與調整,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
10.郭宗雄,特殊性之董事、監察人,經貿透視,2002年11月。
11.陳春山,獨立董事及董事會法制之改造,法學叢刊,第192 期。
12.陳葉寧、邱顯比、洪雲萍等,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政府應該要求所有上市上櫃公司聘任獨立董事嗎?,集保月刊,2004年6月。
13.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治與實務問題(一)(二) (三),集保1月刊,134期、135期。
14.傅豐誠,從公司治理的微觀基礎探討我國強制設立獨立董事之必要性,經社法制論叢,第34期。
15.曾宛如,我國有關公司治理之省思--以獨立董監事法制之改革為例,月旦法學雜誌,2003年12月。
16.楊君仁,公司治理新挑戰--兼論監察人制度,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9期。
17.楊敏華,從公司治理探討美國公司監督制度之運作,台灣人文生態研究,2003年1月。
18.楊敏華,大陸公司治理--獨立董事之研究,全國律師,第77期。
19.楊敏華,兩岸公司法-監察人與監事會職權之比較,全國律師,2002年11月。
20.楊敏華,公司治理之研究,法令月刊,第55卷第4期。
21.楊光華,機構投資人與公司管理,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81、82年度法律學門專題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會議資料,1995年4月21日。
22.葉銀華,沒有獨立董事的遺憾,會計,第220期。
23.葛傳宇,推動獨立董事法制化之問題初探,育達學院學報 第9期。
24.劉科,美國安隆公司破產事件之財務報表及獨立董氏資訊揭露問題之探討,證劵櫃檯,第69期。
25.劉連煜,健全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法制研究,月旦法學,第94期。
26.劉連煜,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監察人之重大變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6年2月號。
(二)大陸部分
1.叶林,公司治理機制的本土化,政法論壇,2003年6月。
2.叶映,我國監事會功能失效及其對策,證券市場,2004年第3期。
3.巴晶焱,論公司監事會監督權的完善,法學,2004年第4期。
4.文藝、徐陽光、蔣安,論我國獨立董事與監事會關係的衝突與協調,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1月號。
5.王宗正,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監事制度之探討,溫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6月。
6.王保樹,職工持股的法構造與立法選擇,法商研究,2001年第4期。
7.王淑梅,完善我國累積投票權制度立法的構想,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8.王睿、鞠宏毅,重構我國監事會制度,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9.王霄燕,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監督問題,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校學報,2003年第6期。
10.甘培中,康復我國上市公司的四項施治方案論證,政法論壇, 2003年6月。
11.甘培中,論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的監事制度,中國法學,2001年第5期。
12.甘培中、許麗華,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外法學,1993年第1期。
13.曲寧、孫廣鵬,改革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督機制,北方經貿,2003年第4 期。
14.朱永楊、朱大旗,國有獨資公司派出監事會的法律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15.朱慈蘊,職工持股立法應注重人力資本理念的導入,法學評論, 2001年第5期。
16.江平、鄧輝,論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一元化,中國法學,2003年第2期。
17.吳勁松,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關係探析,當代法學,2003年第4期。
18.吳家駿,日本的股份公司與中國的企業改革,經濟管理出版社,1994年版。
19.吳越,中國公司法之構造缺陷及克服,現代法學,2003年4月。
20.吳敬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法學,2003年第5期。
21.李建傳, 論我國上市公司監事制度的完善,法學,2004年第2期。
22.李建傳,論我國獨立董事產生機制的重構,法律科學,2004年第2期。
23.李茂年,美國公司改革法案評述,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
24.李國海,論股份制改革條件下國有企業的法律界定,法商研究, 2001年第5期
25.李婷,關於對公司的監督和法律責任的設置,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
26.李媛、王晉,我國公司法監事資格制度之完善—與德國法之比較,商業研究,2004年8月。
27.李廣存,公司治理力的新視野,企業改革與管理,2004年第4期。
28.李曙光,中國公司治理與公司法改革,政法論壇,2003年6月。
29.李蘊輝,公司內部制衡機制的立法原則,法治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6期。
30.孟建國,我國獨立董事與監事會制度直能關係芻議,河南財經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31.胡忠孝,入世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影響,法學評論,2001年第1期。
32.夏瑋,完善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法律思考,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3月。
33.徐大立、何靖,省管企業監事制度初探,經濟觀察,2004年3月。
34.徐曉松,論資本監管與公司治理,政法論壇,2003年8月。
35.袁錦秀,公司治理結構的法律規制,法學,2003年第2期。
36.馬更新,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建設的思考,政法論壇,2002年12月。
37.高建宇、王曉紅,我國公司法上監事制度之完善,學術界,2004年2月。
38.張昊,論監事會與獨立董事的融合,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39.張鸝羽,美國公司法及獨立董事制度對中國公司法的啟示,株洲工學院學報,2004年1月。
40.許海雷,完善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設想,當代法學,2003年第12期。
41.陳微波,論我國公司監事會制度的完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1月號。
42.曾詠梅,中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職能比較研究,生產力研究, 2003第3期。
43.焦曉波,監事會控制弱化與獨立董事制度問題探析,生產力研究,2004年第3期。
44.馮治庫、孫偉利,公司法人治理問題研究的一個誤區,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45.楊震,論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制度之完善,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
46.董新凱,談對董事會的控制問題,法律科學,2002年第1期。
47.虞政平,中美有限責任公司制度比較,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
48.雷興虎、蔡曄,論董事行使職權的外部制衡機制,法學評論,2002年第6期
49.壽新寶、蔣瑩瑩,公司治理:制度設計與國際經驗,法學,2003年第6期。
50.廖斌、徐景和,公司多邊治理研究,政法論壇,2003年2月。
51.漆多俊,中國公司法立法與實施的經驗、問題及完善途徑,中南工業大學學報,2002年3月。
52.趙旭東等,有限責任公司的改造與重塑,政法論壇,2003年6月。
53.趙妍麗,簡述公司法需探討的幾個問題,交通企業管理,2003第7期。
54.趙萬一,關於修改我國公司法的幾個基本問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55.劉俊海,我國公司法移植獨立董事制度的思考,政法論壇,2003年6月。
56.劉娟,關於獨立董事與監事會職權界定的思考,管理科學文摘,2004年4月。
57.劉強、高杰,國有企業改制後的組織重整問題,江漢大學學報,2004年3月。
58.蔣大興,獨立董事:在傳統框架中行動(上)(下),法學評論,2003年第1期、3期。
59.羅培新,我國職工參與管理之立法缺漏及其完善,上海大學學報,2000年4 月社科版。
60.嚴橋來,中日股份公司監事制度比較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年2月。
61.顧功耘,公司法的實施與完善急議,法學,2004第7期。
62.顧功耘、羅培新,論我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幾個法律問題,中國法學,2001年第6期。
貳、外文文獻
一、日文
(一)、專書
1.並木俊守,取締役義務責任,中央經濟社株式會社,昭和62年(1987),改訂9版。
2.並木俊守,監查役職務權限,中央經濟社株式會社,昭和62年(1987),三版。
3.鈴木竹雄,會社法,弘文堂株式會社,平成3年(1991),3版4刷。
4.奧田洋一,監查役•會社結算,中央經濟社株式會社,平成12年(2000),初版5刷。
5.崎田直次,株主權利-法的地位總合分析,中央經濟社株式會社,平成3年(1991),初版。
6.蓮井良憲先生、今井宏先生古稀紀念,企業監查管論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模式之改造理法構造,法律文化社株式會社,平成6年(1994)。
7.龍田節,會社法,有斐閣株式會社,平成元年(1989),初版1刷。
(二)期刊學術論文
1.社團法人日本監察役協會,監察役制度に係わる商法改正の要望について(平成4年11月12日),商事法務雜誌第1304期,1992年11月,P38-41。
2.江頭憲治郎、酒卷俊雄、吉戒修一、中村稔,「監察役制度改正の方向
と論點」研討會,商事法務雜誌第1309期,1993年1月,P10-35。
3.森本滋,日米構造問題協議と株式會社法の改正,商事法務雜誌第1309期,1993年1月,P38-43。
4.倉澤康一郎,監察役制度改正の必要性,商事法務雜誌第1311期,1993年2月,P2-6。
5.竹下ちえ子,アメリカにおける社外取締役の役割とコ一ボレ一ト•
ガバナンス(上)(下),商事法務雜誌第1327、1328期,1993年7月,P2-6;P16-20。
6.吉戒修一、大谷晃大合著,社外監察役制度の趣旨およぴその運用,商
事法務雜誌第1332期,1993年9月,P10-14。
二、英文
(一)專書
1、Adolf A.Berle &Gardiner C.Means,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Harcourt Brace&World Inc.1968.
2、Robert Charles Clark,Corporate Law,Little Brown &Company 1986.
3、Robert W.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s,Four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96.
4、Robert W.Hamilton,Corporations,Fourth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1997.
5.Romano Roberta,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Law,Sweet & Maxwell Asia Co,2005.
6.Jesse H.Choper & Melvin A.Eisenberg , Corporations, Fourteenth Edition,Harcourt Brace&Company.1998.
(二)期刊學術論文
1.American Bar Association,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Revised
through 1994,Officical Text.
2.Cyril Moscow & Margo Rogers Lesser & Stephen H.Schulman,
Michigan's Independent Director, The Business Lawyer (vol.46, Nor.1990).
3.Frazar B. Wilde and Richard F. Vancil, Performance audits by Outside Director, HBR July-August, No.72414, 1972.
4.Jayne Elieabeth Zanglein , The Changing Fa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11 DePaul Bus.L.J.(1998).
5.James M.Tobin,The Squeeze on Directors -Inside is Out,49 The
Business Lawyer(1994).
6.Laura Lin ,The Effectiveness of Outside Directors 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Theories and Evidence,NW.U.L.Rev.(1996).
7.Ira M.Millstein&Paul W.MacAvoy,The Activ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Perfomance of The Large Publicly Traded Corporation , 98
Colum.L.Rev.1283(1998).
8.Irwin Borowski,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The Role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vol.9, number3 spring,1984).
9.OECD , 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
http//www.oecd.org/daf/governance/principles.htm(20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4.傅豐誠,從公司治理的微觀基礎探討我國強制設立獨立董事之必要性,經社法制論叢,第34期。
2. 13.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治與實務問題(一)(二) (三),集保1月刊,134期、135期。
3. 11.陳春山,獨立董事及董事會法制之改造,法學叢刊,第192 期。
4. 15.曾宛如,我國有關公司治理之省思--以獨立董監事法制之改革為例,月旦法學雜誌,2003年12月。
5. 8.柯承恩,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3期。
6. 7.余雪明,台灣新公司法與獨立董事(上),萬國法律,第123期。
7. 4.林國全,監察人修正方向之檢討-以日本修法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2001年6月。
8. 1.王文宇,大陸地區公司治理之研究,法令月刊 2004年8月。
9. 16.楊君仁,公司治理新挑戰--兼論監察人制度,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9期。
10. 18.楊敏華,大陸公司治理--獨立董事之研究, 全國律師,第77期。
11. 19.楊敏華,兩岸公司法-監察人與監事會職權之比較,全國律師,2002年11月。
12. 20.楊敏華,公司治理之研究,法令月刊,第55卷第4期。
13. 23.葛傳宇,推動獨立董事法制化之問題初探, 育達學院學報 第9期。
14. 王莉玲:〈行動研究知多少〉,《國教世紀》,206期,2003年6月,頁87-92。
15. 吳宗立:〈教師行動研究的實踐〉,《國教天地》,149期,2002年7月,頁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