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
Bauman, Zygmunt,2002[1998],《工作、消費與新貧》(Work, Consumerism and the New Poor)。王志弘譯。台北:巨流。
George, Nelson,2002[2000],《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何穎怡譯。台北,商周出版。
Hebdige, Dick,2005[2003],《次文化風格的意義》(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蔡宜剛譯。台北:巨流。
Katz,Donald,2004[1994],《耐吉王國》(Just do it:the Nike spirit in the corporate world)。麥慧芬譯。台北,智庫文化。
Klein, Naomi,2003[2000],《NO LOGO》(No logo;taking aim at the brand)。徐詩思譯。台北:時報。
Neuman, W. Lawrence,2000[1997],《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朱柔若譯。台北:揚智。
Nye, Jr, Joseph S.,2006[2004],《柔性權力》(Soft Power)。吳家恆、方祖芳譯。台北,遠流。
PineⅡ,B.joseph and James H.Gilmore,2003[1999],《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rince Economy)。夏業良、魯煒譯。台北,經濟新潮社。
Throsby, David,2003 [2001],《文化經濟學》(Economics and Culture)。張維倫等 譯。台北:典藏藝術。
Tomlinson, John, 2005 [1999],《文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鄭棨元、陳慧慈 譯。台北:韋伯文化。
Ritzer , George, 2002[2000],《社會的麥當勞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林祐聖、葉欣怡譯。台北:弘智。
Rifkin, Jeremy,2001[2000],《付費體驗的時代---超資本主義新紀元:使用權取代所有權》(The Age of Access)。黃彥憲譯。台北:遠流。
Rushkuff, Douglas,2002[1999],《誰在操縱我們》。蔡承志譯。台北:城邦。
Silverstein, Michael, Neil Fiske,and John Butman,2004[2003]《奢華,正在流行》(Trading up:the new American luxurt)。陳正芬譯。台北:商智文化。
Slater, Don,2003[1997],《消費文化與現代性》(Consumer Culture&Modernity)。林祐聖、葉欣怡譯。台北:弘智。
Warnier, Jean-Pierre, 2003 [1999],《文化全球化》(La mondialisation de la culture)。吳錫德 譯。台北:麥田出版。
吳韻儀,2007,〈CSR企業21世紀的新競爭力〉,《天下雜誌》367:98-102。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孫治本著,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台北:唐山。
陳學明著,2003,《文化工業》,台北:揚智。
張小虹,2002,《在百貨公司遇見狼》,台北:聯合文學。
甯應斌編著,2004,《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辜樹仁、孫曉萍,2007,〈國際借鏡─耐吉洗刷血汗工廠污名〉,《天下雜誌》367:168-169。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劉維公,2007,〈從王建民提煉故事競爭力〉,《遠見雜誌》252:38。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學術期刊
王俐容,2005,〈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述:從精英文化到文化經濟?〉,《文化研究》1:170-191。台北,遠流。林芳玫著,1994,〈雅俗之分與象徵性權力鬥爭─由文學生產與消費結構的改變談知識份子的定為〉,《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16:55-78,台北市:唐山。
林倫全、黃世明、王玉芬、劉品岑,2004,〈東方主義與文化霸權:全球性閱讀〉,《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36:21-50,台北市:巨流。
劉維公,1997,〈布爾迪厄與生活風格社會學研究:兼論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學危機〉,《社會學理論學報》,2(2):347-374。香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
劉維公,1998,〈習性(Habitus)與偶成性(Kontingenz):P.Bourdieu與N.Luhmann的理論介紹〉,《台大社會學刊》26:1-51。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cultural economy)、生活風格(lifestyles)與生活美學(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鄭陸霖著,2004,〈全球在地化的多重軌跡—台北市異質餐飲的時空構成〉,《東吳社會學報》17:1-41。碩博士論文
林嘉威,2002,品牌忠誠之「品牌認同」研究─以運動鞋品牌Nike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榮基,2004,運動球鞋的符號消費-NIKE球鞋廣告之文本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專案報告
劉維公,2004a,〈風格社會與風格產品〉,中華民國紡織拓展協會專案研究。
劉維公,2004b,〈創意台灣的前瞻規劃與對策研究〉,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
英文書籍
Baudrillard, jean, 1988 Selected Writings.Cambridge:Polity Press.
Bourdieu, Pierre, 1984,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yman, Alan, 2004, The Disneyization of Society. London:Sage.
du Gay, Paul, Stuart Hall, Linda Janes, Hugh Mackay, and Keith Negus, 1997, Doing Cultural Studies. The Story of the Sony Walkman. London: Sage.
Goldman,Robert and Papson, Stephen, 1998, Nike Culture. London:Sage.
Ritzer, George(ed.)2002, McDonaldization The Reader. London: Sage.
網路資料
陳光興,2002,〈台灣消費社會形成的初步思考〉,國際邊緣網站
http://intermargins.net/Column/chen_kuanghsing13.htm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體委會
http://www.sac.gov.tw/
東方線上資料庫
http://lib.fju.edu.tw/db/intro/eicp.htm
廣告俱樂部
http://tvcclub.com/
台灣喬丹迷
http://www.ck101.com/forums/viewthread.php?tid=323681&extra=&page=
日光溫暖文學報─收藏家的回溯:羅國峰踏破鐵鞋尋找喬丹鞋
http://www.novel.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