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淑華(2000),《民營化變革認知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員工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6。丁崑健(1999),《海峽兩岸和美國學生軍訓制度之比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方東台(2000),《我國中等學校軍訓教育之定位與發展》,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方婉(2005),《全民國防教育法之探討研究》(東吳大學第二屆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東吳大學,頁4。
王太山(2002),《組織變革、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研究-以雲嘉地區郵政員工為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清全(2004),《組織變革過程中不確定因素之探討-以中華電信民營化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1-25。任光祖(1991),《中共學生軍訓制度初探》,教育部軍訓處軍訓教育學術研究著作。
江菀茹(2004),《變革溝通與變革認知之關聯性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4。江綺雯(2005),「立法院第5屆第6會期第14次會議」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094卷005期,民94.1.11,頁118。
汪傳華(2004),《國軍衛勤部隊組織再造對官兵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芳齡譯(2001),Peter Senge原著,《變革之舞下》,台北:天下文化,頁462。
李宗藩(2001),《我國學生軍訓制度之變革與發展》,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枝(1984),《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漢盈(1994),《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我國國營電信事業員工的調查分析》,中山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余朝權(2003),《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吳宇櫻(2004),《組織成員對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所屬之機關單位人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吳定(200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
吳萬益等人(2001),《企業研究方法19》,台北:華泰,頁168。
吳鍇(2002),《變革知覺所生成的壓力反應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融枚(1996),《公營事業員工對組織變革及市場導向之認知-以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34。杜正勝(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82期》,民94.1.1,版1。
杜正勝(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97期》,民94.8.16,版1。
林正義、鍾堅、張中勇(1999),《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國防部補助研究報告),頁2-6。
林佳瑩、徐富珍校訂(2004),Earl Babbie著,《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雙葉書廊,頁401-433。
林欽榮(1988),《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榮趁(2005),<高中國防通識科的課程實施>,發表於教育部中教司高中國防通識科課程暫行綱要研習會,台中:教育部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俞文釗(1993),《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頁262。
科友出版社(2003),《高中軍訓第一冊》。
施正權(1999),《軍訓教育在我國當前國防教育的戰略意涵》,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16-17。
翁菁穗(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88期》,民94.4.1,版4。
許士軍(1993),《管理學》,台北:東華,頁431-432。
莫大華、陳國亮(2005),《全民國防的意涵》,東吳大學第二屆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東吳大學,頁1。
教育部軍訓處(1978),《學生軍訓五十年》,台北:幼獅文化,頁103、104、130、161。
教育部軍訓處(2005),《教育部軍訓制度改進方案》,台北:學生軍訓處,頁6-10。
教育部,《軍訓通訊486期》,民85.11.1,版1。
教育部,《軍訓通訊687期》,民94.3.16,版1。
教育部,《軍訓通訊699期》,民94.9.16,版2。
教育部,《軍訓通訊720期》,民95.8.1,版1。
教育部(2005),94年度第5次軍訓督導聯合會報會議資料,民94.10.28,頁66。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12次會議」會議紀錄,教育部民95.5.16台中(一)字第0950070188號函。
教育部,《針對修正師培法相關規定新聞稿》,民95.6.22。
張仕宏(2004),《組織變革認知與員工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三家國防機構合併案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張松山(2003),《外在環境變異認知、生涯導向與工作轉換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大專校院軍訓教官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張芙美(1999),《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幼獅,頁33、147、149、152-156、260。
張春興(1989),《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1980),《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國藩(2004),《民營化組織變革環境下員工變革認知對變革態度之影響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頁91。張鐵軍譯(2001),Roy. J. Lewicki, David M. Saunders, John W. Minton著,《談判學》,台北:天一,頁108。
陳宏吉(2002),《台糖公司事業部組織變革與員工認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金貴(1976),《組織變革中員工抗拒改革的研究》,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論文。陳同柏(1995),《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以中油公司民營化變革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麗如、羅新興(2005),《軍人角色定義、生涯期望落差與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報第26卷第1期,頁87。
康榮民(2005),《組織變革認知、員工信任、壓力管理策略與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公部門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淑琴(2006),《軍訓制度變革中之主管領導行為、組織溝通、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地區高中職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慶華(2004),<「全民國防」之理念與落實>,《中華戰略學刊》,93:冬,頁36-68。葛樹人(1988),《心理測驗上》,台北:桂冠。
湯麗真(2006),《組織變革與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聯合後勤司令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坤山(2003),《社會變遷中的軍訓教官-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1。黃昌宏(2000),《員工面臨組織變革行為模式之研究-以台北航空貨運站民營化為例》,中國行政第68期,頁19-70。黃建成(2006),《現行軍訓組織變革對教官角色壓力與定位之研究-論教育部軍訓制度改進方案》,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頁291、292。
楊正平(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84期》,民94.2.1,版4。
鄧定秩(2000),<泛論全民國防>,《中華戰略學刊》,89:秋,頁79-102。國防部(1992),《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序言。
國防部(1996),《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61。
國防部(1998),《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49-50。
國防部(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60-61。
國防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184。
蔡明憲(2005),《全民國防與政策革新》(94年全民國防教育人員短期研習班),桃園縣:中正理工學院,頁8。
蔡碩川(2002),《農會信用部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變革態度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5。蔡篤進(2002),《郵政員工對公司化態度之研究-以臺灣中區郵政管理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信寬(2004),《組織承諾、國際化知覺、個人特徵對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國軍主計、財務同仁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麗真譯(1993),Lynn Fossum著,《潮流擋不住─了解組織中的變遷》,台北:麥田。
謝元熙(1990),《文武合一教育之功能》,台北:台灣書店,頁4-6。
謝安田(1992),《企業管理》,台北:五南。
謝秀真(2005),《公共職業訓練中心員工壓力知覺與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薛贈福(2006),《政府再造與軍訓教育制度變革之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論文。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顧崇廉(2004),《預約和平-顧崇廉解讀台灣國防》,台北:天下,頁140-144。
蘇伯顯(1978),《領導與組織》,台北:國家。
嚴明智(2005),《軍訓制度改進後軍訓教官角色之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論文。教育部電子報(2004),<有關軍訓制度改進之問題與說明>,【線上資料】,http://epaper.edu.tw,2005/12/22。
中華民國教育部中教司網站: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
menu03/sub02,2006/3/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edu.cn/edoas/web…/leve13.jsp?
tablename=1250&infoid=117;2005/8/7
翁翠萍(2005),<全民國防課程明年實施,增強認同中華民國>,《中央社》,【線上資料】,PChome網路家庭,http://news.pchome.com.tw/life/cna/ 20051018/index-200510181244551810086.html,2005/11/7。
陳守國(2005),<學校軍訓,蔡明憲:明年改為全民國防教育>,《中央社》,【線上資料】,蕃薯藤,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507/2005071 5609300.html,2005/11/7。
貳、英文部分
Armenakis, A. A., Harris, S. G. & Mossholder,(1993), K.W. “Creating Readiness for Organizational Change”, Human Relations, 30(6), p.p. 203-213.
Fishebin, M. , & Ajzen, I. (1972) , Attitudes and Opini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3, p.p. 487-544.
Daft, Richard L. Steers, Richard M. (1986), Organizations , A Micro/Macro Approach, Published by HWA-TAI Book Co., p.p. 618.
George, J. M., & Jones, R. J. (2002),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3rd ed. Pearson Education pubished.
Griffeth, R. W., Gaertner, S. & Sager, J. K. (2000), Taxonomic model of withdraw behaviors: the Adaptive Response Mod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9(4) , p.p. 577-590.
Leavitt, H. J. , (1976) , “Applied Organization Change in Industry”, In J. G March(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 Chicago: Rand McNally, p.p. 144-167.
Nadler, D. A.(1981),“Managing Organization Change a Integrative Prspctive”,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p.p. 191-221.
Reitz,J. H. (1981),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Homewood, Illinois:Richard D. Irwin, Inc Press.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Press.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