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7: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玉惠
研究生(外文):Yu-hui Tseng
論文名稱:我國高級中等學校現階段軍訓教育制度變革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the Existing Military Training Programs in Taiwan Senior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黃榮護黃榮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ong-huh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軍訓制度變革認知變革態度
外文關鍵詞:military training programscognition in adjustmentattitude in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6
  • 點閱點閱:7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我國台灣地區高中職學校軍訓教育制度自民國42年全面恢復實施之後,迄今已歷50多年,此期間因民主政治發展及法制制度更臻完整,軍訓制度屢屢面臨存廢問題及精進改革的壓力。民國93年教育部因應行政組織調整與國防通識課程即將實施而推動「軍訓制度改進方案」,94年「全民國防教育法」立法通過對國防通識教育也造成影響,本研究特將台灣地區實施軍訓教育制度沿革及現階段制度變革內涵作一統整,另探討成員對變革的認知與變革態度之間的影響情形,以提供軍訓教育制度變革推動者及對本主題後續研究者參考。
本研究以高中軍訓教官為研究對象,參考文獻探討及審酌制度現況編製問卷進行調查,以了解成員變革認知與態度之間的關係、影響程度,並探討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下對認知與態度的差異,主要實證發現如下:
1、組織成員變革認知對變革支持之心理態度有顯著之相關及影響,假設一、假設三、假設五皆獲得支持,其中前程發展認知與工作保障認知對於變革支持之心理態度的可預測程度較大。
2、組織成員變革認知對工作投入之行動態度相關及影響之驗證,假設一與假設三僅得到部份支持,假設五雖獲得支持,同時亦得到前程發展認知對於工作投入之行動態度的可預測程度較大的結論,但解釋變異量不大,建議僅供參考。
3、不同背景變項對變革認知與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Scheffe的事後比較發現:不同的年齡、階級、任官年資等背景變項在變革過程中,對工作保障的認知也會有所差異;職務別不同,對於工作的投入程度有所不同;在變革過程中對於溝通程度的認知正向程度,則是以年資最資淺的教官較佳。
Since 1953, high school military training programs has existed in Taiwan more than 50 years.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in democracy and complement of legal system, however, the pressure of adjusting or abolishing military training programs in high school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In response of reform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unched “Military Training Improving Programs” in 2004. In addition, the approval of “Rule of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by Legislative Yuan in 2005 also caused some impacts on this issue.
Military officers in high schools are the research targets in this article. By investigating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we study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m to the extant system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We have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1.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 in adjustment the extant system is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accept the Hypotheses 1, 3 and 5.
2.I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nd working attitude, although the results accept Hypotheses 5, we also acquire that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in personal future planning can be used as a tool in predicting working attitude.
3.By applying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s method, we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different degree of cognition in working guarantee in different age, rank and years in past service. There also exists different degree of cognition in devoting into the work in different positions.
目 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章節安排與研究流程............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軍訓制度之沿革............11
第二節 現階段軍訓教育制度變革之內涵.......19
第三節 變革認知之意涵..............34
第四節 變革態度之意涵..............40
第五節 變革認知與變革態度之相關研究.......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48
第二節 研究樣本與工具..............52
第三節 研究程序.................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相關分析.................62
第二節 獨立樣本t檢定..............66
第三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72
第四節 迴歸分析.................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83
第二節 研究限制.................87
第三節 研究建議.................88

參考文獻....................91
附 錄....................9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淑華(2000),《民營化變革認知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員工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6。
丁崑健(1999),《海峽兩岸和美國學生軍訓制度之比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方東台(2000),《我國中等學校軍訓教育之定位與發展》,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婉(2005),《全民國防教育法之探討研究》(東吳大學第二屆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東吳大學,頁4。
王太山(2002),《組織變革、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研究-以雲嘉地區郵政員工為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清全(2004),《組織變革過程中不確定因素之探討-以中華電信民營化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1-25。
任光祖(1991),《中共學生軍訓制度初探》,教育部軍訓處軍訓教育學術研究著作。
江菀茹(2004),《變革溝通與變革認知之關聯性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4。
江綺雯(2005),「立法院第5屆第6會期第14次會議」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094卷005期,民94.1.11,頁118。
汪傳華(2004),《國軍衛勤部隊組織再造對官兵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芳齡譯(2001),Peter Senge原著,《變革之舞下》,台北:天下文化,頁462。
李宗藩(2001),《我國學生軍訓制度之變革與發展》,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1984),《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漢盈(1994),《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我國國營電信事業員工的調查分析》,中山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朝權(2003),《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吳宇櫻(2004),《組織成員對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所屬之機關單位人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定(200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
吳萬益等人(2001),《企業研究方法19》,台北:華泰,頁168。
吳鍇(2002),《變革知覺所生成的壓力反應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融枚(1996),《公營事業員工對組織變革及市場導向之認知-以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34。
杜正勝(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82期》,民94.1.1,版1。
杜正勝(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97期》,民94.8.16,版1。
林正義、鍾堅、張中勇(1999),《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國防部補助研究報告),頁2-6。
林佳瑩、徐富珍校訂(2004),Earl Babbie著,《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雙葉書廊,頁401-433。
林欽榮(1988),《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榮趁(2005),<高中國防通識科的課程實施>,發表於教育部中教司高中國防通識科課程暫行綱要研習會,台中:教育部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俞文釗(1993),《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頁262。
科友出版社(2003),《高中軍訓第一冊》。
施正權(1999),《軍訓教育在我國當前國防教育的戰略意涵》,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16-17。
翁菁穗(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88期》,民94.4.1,版4。
許士軍(1993),《管理學》,台北:東華,頁431-432。
莫大華、陳國亮(2005),《全民國防的意涵》,東吳大學第二屆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東吳大學,頁1。
教育部軍訓處(1978),《學生軍訓五十年》,台北:幼獅文化,頁103、104、130、161。
教育部軍訓處(2005),《教育部軍訓制度改進方案》,台北:學生軍訓處,頁6-10。
教育部,《軍訓通訊486期》,民85.11.1,版1。
教育部,《軍訓通訊687期》,民94.3.16,版1。
教育部,《軍訓通訊699期》,民94.9.16,版2。
教育部,《軍訓通訊720期》,民95.8.1,版1。
教育部(2005),94年度第5次軍訓督導聯合會報會議資料,民94.10.28,頁66。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12次會議」會議紀錄,教育部民95.5.16台中(一)字第0950070188號函。
教育部,《針對修正師培法相關規定新聞稿》,民95.6.22。
張仕宏(2004),《組織變革認知與員工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三家國防機構合併案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松山(2003),《外在環境變異認知、生涯導向與工作轉換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大專校院軍訓教官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芙美(1999),《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幼獅,頁33、147、149、152-156、260。
張春興(1989),《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1980),《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國藩(2004),《民營化組織變革環境下員工變革認知對變革態度之影響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頁91。
張鐵軍譯(2001),Roy. J. Lewicki, David M. Saunders, John W. Minton著,《談判學》,台北:天一,頁108。
陳宏吉(2002),《台糖公司事業部組織變革與員工認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貴(1976),《組織變革中員工抗拒改革的研究》,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論文。
陳同柏(1995),《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以中油公司民營化變革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如、羅新興(2005),《軍人角色定義、生涯期望落差與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報第26卷第1期,頁87。
康榮民(2005),《組織變革認知、員工信任、壓力管理策略與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公部門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淑琴(2006),《軍訓制度變革中之主管領導行為、組織溝通、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地區高中職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慶華(2004),<「全民國防」之理念與落實>,《中華戰略學刊》,93:冬,頁36-68。
葛樹人(1988),《心理測驗上》,台北:桂冠。
湯麗真(2006),《組織變革與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聯合後勤司令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坤山(2003),《社會變遷中的軍訓教官-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1。
黃昌宏(2000),《員工面臨組織變革行為模式之研究-以台北航空貨運站民營化為例》,中國行政第68期,頁19-70。
黃建成(2006),《現行軍訓組織變革對教官角色壓力與定位之研究-論教育部軍訓制度改進方案》,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頁291、292。
楊正平(2005),教育部《軍訓通訊684期》,民94.2.1,版4。
鄧定秩(2000),<泛論全民國防>,《中華戰略學刊》,89:秋,頁79-102。
國防部(1992),《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序言。
國防部(1996),《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61。
國防部(1998),《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49-50。
國防部(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60-61。
國防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頁184。
蔡明憲(2005),《全民國防與政策革新》(94年全民國防教育人員短期研習班),桃園縣:中正理工學院,頁8。
蔡碩川(2002),《農會信用部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變革態度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5。
蔡篤進(2002),《郵政員工對公司化態度之研究-以臺灣中區郵政管理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信寬(2004),《組織承諾、國際化知覺、個人特徵對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國軍主計、財務同仁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麗真譯(1993),Lynn Fossum著,《潮流擋不住─了解組織中的變遷》,台北:麥田。
謝元熙(1990),《文武合一教育之功能》,台北:台灣書店,頁4-6。
謝安田(1992),《企業管理》,台北:五南。
謝秀真(2005),《公共職業訓練中心員工壓力知覺與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贈福(2006),《政府再造與軍訓教育制度變革之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顧崇廉(2004),《預約和平-顧崇廉解讀台灣國防》,台北:天下,頁140-144。
蘇伯顯(1978),《領導與組織》,台北:國家。
嚴明智(2005),《軍訓制度改進後軍訓教官角色之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電子報(2004),<有關軍訓制度改進之問題與說明>,【線上資料】,http://epaper.edu.tw,2005/12/22。
中華民國教育部中教司網站: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
menu03/sub02,2006/3/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edu.cn/edoas/web…/leve13.jsp?
tablename=1250&infoid=117;2005/8/7
翁翠萍(2005),<全民國防課程明年實施,增強認同中華民國>,《中央社》,【線上資料】,PChome網路家庭,http://news.pchome.com.tw/life/cna/ 20051018/index-200510181244551810086.html,2005/11/7。
陳守國(2005),<學校軍訓,蔡明憲:明年改為全民國防教育>,《中央社》,【線上資料】,蕃薯藤,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507/2005071 5609300.html,2005/11/7。












貳、英文部分
Armenakis, A. A., Harris, S. G. & Mossholder,(1993), K.W. “Creating Readiness for Organizational Change”, Human Relations, 30(6), p.p. 203-213.
Fishebin, M. , & Ajzen, I. (1972) , Attitudes and Opini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3, p.p. 487-544.
Daft, Richard L. Steers, Richard M. (1986), Organizations , A Micro/Macro Approach, Published by HWA-TAI Book Co., p.p. 618.
George, J. M., & Jones, R. J. (2002),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3rd ed. Pearson Education pubished.
Griffeth, R. W., Gaertner, S. & Sager, J. K. (2000), Taxonomic model of withdraw behaviors: the Adaptive Response Mod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9(4) , p.p. 577-590.
Leavitt, H. J. , (1976) , “Applied Organization Change in Industry”, In J. G March(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 Chicago: Rand McNally, p.p. 144-167.
Nadler, D. A.(1981),“Managing Organization Change a Integrative Prspctive”,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p.p. 191-221.
Reitz,J. H. (1981),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Homewood, Illinois:Richard D. Irwin, Inc Press.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Press.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Press.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瑞昌:〈論劉蕺山的無善無惡思想〉,《鵝湖月刊》第25卷第9期(總297期),2000.03。
2. 古清美:〈劉蕺山的儒釋之辨〉,《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2期,1997.07。
3. 古清美:〈劉蕺山對周濂溪誠體思想的開展及其慎獨之學〉,《幼獅學誌》第19卷第2期,1986.01。
4. 呂妙芬:〈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2期1999.12。
5. 李明輝:〈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總39期),2001.12。
6. 李興源:〈劉蕺山「誠意之學」探析〉,《中國國學》第17期1989.11。
7. 谷瑞照:〈劉蕺山慎獨小識〉,《文藝復興月刊》第55期,1974.09。
8. 周志文:〈鄒守益與劉宗周〉,《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1期,2001.06。
9. 林月惠:〈劉蕺山對《大學》〈誠意〉章的詮釋〉,「朱子與宋明理學」學術研討會(台北:鵝湖月刊雜誌社,200012.23—25),後再發表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9期,2001.09。
10. 林月惠:〈從宋明理學的「性情論」考察劉蕺山對《中庸》「喜怒哀樂」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5期,2004.09。
11. 徐惠隆:〈從陸象山到劉蕺山〉(牟宗三著),《明史研究專刊》第3期,1980.09。
12. 張永儁:〈明末大儒劉宗周之人生價值觀—從「敬身以孝」以釋之〉,《哲學與文化》第201、202合期,1991.02。
13. 張永儁:〈蕺山心學之特質及其歷史意義〉,《哲學與文化》第27卷第11期,2000.11。
14. 張建葆:〈儒家的慎獨思想〉,《玄奘學報》(人文專刊)第1期,2000.01。
15. 張學智:〈論劉宗周的意〉,《哲學與文化》第238期,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