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6: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曉貞
研究生(外文):Hsiao-cheng Tseng
論文名稱:從品牌觀點看兩岸媒體購買決策─以上海、台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view Chinese Media Buying Decision from a Brand View─Taking Advertising Agencies and Media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Taiwan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許人杰許人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Ren-Jye She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中文關鍵詞:媒體購買品牌企業形象策略
外文關鍵詞:Media BuyingBrandBusiness ImageStrate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7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全球廣告支出穩定成長,2003年台灣的廣告總收入落在五百八十八億新台幣;中國廣告業總收入則是突破一千億元人民幣大關。中國在1978年轉型為市場經濟後廣告業蓬勃發展,而進入WTO之後,2004年廣告業已經成為中國第四大支柱產業。本研究針對的是兩岸的廣告公司以及媒體,在媒體購買的每個決策背後所考慮的品牌形象,藉由深度訪談整理兩岸的廣告公司和媒體對於建立品牌的認知情形。本研究整理出兩岸廣告公司對於自身品牌概念包括「專業服務能力」和「代理經驗」、「業內聲譽」、「策略」、「員工人力特質」;兩岸媒體公司對於自身品牌概念則包含「品牌節目內容」、「品牌知名度」、「用戶忠誠度」、「廣告價值」、「服務穩定性」。
Since global advertising expense is growing stably, it says that total revenue from advertising industry in Taiwan is about NT58.8 billion; in China is over RMB100 billion in 2003 . Mainland China has turned into a marketing economy country since 1978, and advertising market faced a prosperous future after entering WTO. And advertising industry has been the forth big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4.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dvertising companies and media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By interviewing these advertising companies and media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in Taipei, this thesis finds out that the brand concepts existed in the Chinese advertising companies are ”professional service”, “the experience”, “the reputation”, “strategy” and “the quality of employees”; the brand concepts existed in the Chinese media companies are “program content”, “ brand awareness”, “user loyalty”, “advertising value”, “service stability”.
論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3
第三節、台灣媒體市場概況 3
一、廣告公司 3
二、媒體公司 4
第四節、中國媒體市場概況 6
一、廣告公司市場 6
二、媒體公司市場 7
第二章、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媒體購買流程 13
第二節、品牌概念 16
第三節、品牌定位、品牌識別與品牌形象 19
第四節、品牌建立 20
第五節、品牌力 24
第六節、品牌與顧客 25
第七節、品牌與財務 27
第三章、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研究設計 29
一、文獻分析法 29
二、實地觀察法 29
三、深度訪談法 29
第二節、研究大綱 30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流程 32
第四節、訪談對象: 34
第四章、研究結果 35
第一節、廣告公司 35
一、經營理念 35
二、經營策略 36
三、市場或消費者的回饋 39
第二節 媒體公司 40
一、經營理念 40
二、經營策略 44
三、市場或消費者的回饋 46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49
第一節、研究結論 49
一、品牌概念 49
二、品牌策略 50
三、市場或消費者的回饋 52
四、綜合比較分析 53
第二節、研究建議 58
一、對廣告業界的建議 58
二、對媒體業界的建議 58
三、對學術界的建議 58
第三節、研究限制 59
參考文獻 60
中文部分 60
(一)書籍 60
(二)期刊 62
英文部分 63
(一)書籍 63
(二)期刊 64
附錄一 台灣媒體問卷題目綱要 65
構念一、品牌經營理念 65
構念二、經營策略及手法 65
構念三、財務正負面影響 65
構念四、市場或消費者的回饋 65
附錄二、廣告代理商問卷綱要 66
構念一、品牌經營理念 66
構念二、經營策略及手法 66
構念三、財務正負面影響 66
構念四、市場或消費者的回饋 66
附錄三 中國上海媒體訪談問卷綱要 67
構念一、品牌經營理念 67
構念二、經營策略及手法 67
構念三、財務正負面影響 67
構念四、市場或消費者的回饋 67

附錄四 中國上海廣告代理商問卷綱要 68
構念一、品牌經營理念 68
構念二、經營策略及手法 68
構念三、財務正負面影響 68
構念四、市場或消費者的回饋 68
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俊杰、董立津主編,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編(2005)。《品牌:企業核心價值的開發》。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
��丁俊杰、黃升民(2001)。《營銷●傳播●廣告新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北京廣播學院(2004)。《中國電視市場報告:2003-2004》。北京:華夏出版社。
��朱海松(2005)。《國際4A廣告公司媒介策劃基礎》。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
��江惠頌譯(2005)。《品牌管家》。台北:滾石文化(原書作者Mark Blair, Richard Armstrong, Mike Mruphy)。
��余虹、鄭正強(1999)。《中國當代廣告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菲利普 科特勒(2000)。《營銷管理-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吳克宇(2003)。《電視媒介經濟學》。北京:華夏出版社。
��咎廷全(2005)。《中國傳媒經濟》。北京:科學出版社。
��郭瓊俐(2003)。《品牌策略》。台北:五南圖書。
��夏業良、魯禕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原書作者:B.Joseph Pine & James H. Gilmore)。
��夏洪波、洪艷(2003)。《電視媒體廣告經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增安、趙虹譯(2005)。《唐舒爾茲論品牌》。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原書作者:Don E. Schultz. Brand Babble)
��郭慶光、孟建、禹建強(2004)。《媒介戰略管理案例分析》,北京:華夏出版社
��郭振璽(2005)。《品牌實效傳播》。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陳琇里譯(2004)。《品牌行銷》。台北:中衛發展中心(原書作者Scott M Davis, Michael Dunn)。
��陳信宏譯(2005)。《品牌思考很簡單》。台北:究竟出版(原書作者Thom Braun)。
��陳俊良(1997)。《廣告媒體研究》。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許基南(2005)。《品牌競爭力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David A. Aaker, Erich Joachimsthaler(2002)。《品牌領導》。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梁庭嘉(2004)。《如何大做廣告》。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葉思迪譯(2002)。《品牌定天下》。台北:臺灣培生教育(原書作者Kevin Drawbaugh)。
��葉正綱(2004)。《品牌會說話,從經典案例學行銷》。台北:中國生產力出版。
��喻國明、張小爭(2005)。《傳媒競爭力:產業價值鏈案例與模式》。北京:華夏出版社。
��馮幗英、朱海松(2003)。《品牌快速成長十八法》。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
��章平(2005)。《戰略傳媒》。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彭吉象(2006)。《機遇與挑戰:電視專業化頻道的營銷策略》。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楊朝陽(1995)。《廣告的科學》。台北:朝陽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熊忠輝(2005)。《中國省級衛視發展策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黎曉旭譯(2006)。《品牌背後的故事 : 品牌經營策略與企業文化》。台北:久石文化出版(原書作者Albrecht Rothacher)。
��潘家慶、王石番、謝瀛春(1990)。《臺灣地區大眾傳播與議題設定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中國電視節目榜”組委會、新銳2000廣告公司、新週刊雜誌社(2002)。《2001中國電視紅皮書》。桂林:漓江出版社。
��劉孟華譯(1999)。《品牌大贏家:全球15大頂尖企業傳授品牌成功之道》。台北:遠流。(原書作者Fiona Gilmore. Brand Warriors)
��劉智、蔣云峰(2003)。《中國傳媒經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朝陽堂編輯部譯(1995)。《品牌經營:如何創造品牌資產》。台北:朝陽堂文化出版。(原書作者David A. Aaker & Alexander L.Biel.)
��藍潮主編(2000)。《助你成為廣告高手》。珠海:珠海出版社。
��韓順平、吳愛胤譯。《顧客品牌體驗化:體驗經濟在營銷中的應用》。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原書作者:Shaun Smith and Joe Wheeler.)
��羅軍、范冬陽(2003)。《電視頻道品牌營銷與整體包裝》。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二)期刊
��李倩玲(2000)。〈大者恆大的媒體趨勢〉。《動腦雜誌》,291:45-46。
��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2005)。〈中國報業的發展方位〉。《傳媒MEDIA雜誌》,77:21。
��陳厲清(2006)。〈透析品牌價值評估的三個層面〉。《市場觀察媒介》,608:14。
��梁開明(2006)。〈尺寸不是力量?大小廣告代理商各戰勝場 競爭界線已趨模糊〉。《廣告雜誌》,181:34-35。
��高端訓(2003)。〈網站品牌行銷觀點〉。《動腦雜誌》,322:50-53。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6)。〈台灣廣告業的未來出路〉。《動腦雜誌》,359:53。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5)。〈台灣廣告業版圖崩解〉。《動腦雜誌》, 347:76。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2)。〈台灣廣告公司的未來〉。《動腦雜誌》,319:35-36。
��動腦雜誌編輯部(1988)。〈重新建立分類廣告市場秩序〉。《動腦雜誌》,138:66-68。
��動腦雜誌編輯部(1998)。〈媒體形象哪家最好〉。《動腦雜誌》,266:37-38。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2)。〈閱讀率下降,廣告超跌〉。《動腦雜誌》,314:60-62。
��周艷(2004)。〈品牌化頻道 品牌化劇目〉。《市場觀察媒介》,608:15。
��肖海峰(2006)。〈媒體品質也是傳播力〉。《廣告導報 Advertising Pointer》,327:26-27。
��趙子忠(2005)。〈塑品質 立品牌 打造“中國第一家庭频道”〉。《品牌真言 Brand Truth》,38:32-33。
��杜國清(2006)。〈媒體代理制度的深思〉。《廣告大觀》,143:45-46。
��王偉(2006)。〈我看媒介集中購買趨勢〉。《國際廣告》,170:79-81。
��梁衡(2005)。〈財經報紙:盛宴之後期待理性回歸〉。《傳媒Media》, 79:58-61。
��張伯海(2005)。〈膨漲的廣告,脆弱的行業〉。《傳媒Media》, 69:23-24。
��魏玉山(2005)。〈廣告業的發展與整治〉。《傳媒Media》,74:27-29。
��王利明(2005)。〈2005傳媒業改革與發展高端觀察〉。《傳媒Media》,72:54-56。
��崔保國、盧金珠(2006)。〈中國傳媒市場三千億的盤子從何而來〉。《市場觀察媒介》,608:14。
英文部分
(一)書籍
��Aaker, D. A.(1992). Managing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 Brand Equity.
��Aaker, D. A.(2000). Brand Leadership, The Free Hall.
��Arnold D.(1995).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First edition, Bardon Chinese Media Agent.
��Blackstone, M.(1993). Beyond Brand Personality: Building Brand Relationships in Brand Equity and Advertising : Advertising’s Role in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J:Erlbaum.
��Kapferer, J.(1994).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New Approach to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Brand Equity. NY: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Free Press.
��Kotler, P.(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ition)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二)期刊
��Aaker, David A.(1992). “Managing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 Brand Equity.” Strategy & Leadership, 56-57.
��Biel, A.(1992). “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2:6-12.
��Chambliss(2001). “The Relationship of Brand Attitudes and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9:1-9
��Crimmins, James C.(1992). “ Bette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brand valu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8, 11-19
��Doyle P.(1990). “Building Successful Brands: the Strategic Op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8, 5-20
��Dowling G. R.(1988). “ Measuring Corporate Images: A Review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7, 27-34.
��Keller, K.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7, 1-22
��Graeff T. R.(1996). “Using Promotional Messages to Manage the Effects of Brand and Self-Image on Brand Evalua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3, 4-18
��Gray E.R , Balmer J.M.T.(1998). “ Managing Corporate Image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31, 695-703
��Mary E.Barth, Michael B. Clement, George Foster& Kon Kasznik.(1998). “Brand Values and Capital Market Valuation.”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3, 41-68
��Spector, J.H.(1961). “ Basic Dimension of the Corporate Image”Journal of Marketing, 25, 47-51.
��Tauber, E.M.(1988). “ Brand Leverage: Strategy for Growth in a Cost Control Worl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1, 26-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