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10: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闕昀澤
研究生(外文):Chueh-Chun Tse
論文名稱:新能源意見領袖生活型態與媒介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應用資料採礦決策樹分析探討UNIDO-ICHET網頁使用者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New energy opinion leaders' lifestyles and media usage:Applying data mining decision tree analysis for UNIDO-ICHET website users
指導教授:蔡美瑛蔡美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Mei y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廣播電視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再生能源生活型態資料採礦決策樹
外文關鍵詞:Recycled energylifestyledata miningdecision tre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我國自81年底就開始推動各項能源環保計畫迄今10多年,可惜在宣導與業務推廣項目中,雖有一定效果但民眾認知度仍難有效提高,探究其主要原因是大多只著重在能源科技的研發,對於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議題並不多,然而環保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因此本研究將透過由世新大學蔡美瑛博士自費,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氫能源科技國際中心(UNIDO-ICHET)贊助調查中,以社會科學領域的角度加以探討。
在生活型態集群分析方面,本研究將2044位受訪者區分為4個集群,分別為「菁英內斂族」、「創新活力族」、「健康青春族」、「平淡保守族」。研究發現「菁英內斂族」以及「健康青春族」為能源議題相關涉入程度較高的兩個族群;而廣宣興趣程度較高者具有年輕族群、教育程度高、創新性高的特質;另外專業知識愈高者(氫知識),利用網路(新媒體)收尋特定議題的頻次也愈高。而在媒介使用行為方面,相對於其他集群獲得能源科技中依賴雜誌比例較高的族群為「菁英內斂族」;依賴網路以及電視較高的族群為「創新活力族」;依賴報紙較高的族群為「健康青春族」;依賴其他媒介(研討會)者為「平淡保守族」。
在決策樹分析方面,能源議題關注程度高者共獲得3個規則集,其中最能預測能源議題關注程度高者的變數為「能源議題媒體廣宣的興趣程度」;模型預估準確度約為71.1%,其中以預測關注程度高者最為準確(95.9%);而在能源廣宣興趣程度高者共獲得3個規則集,其中最能預測媒體廣宣興趣程度高者的變數為「是否瞭解京都議定書的重要性」;模型預估準確度約為77%,其中以預測興趣度高者最為準確(98.9%);能源議題網路使用程度高者共獲得1個規則集,其中最能預測使用程度高者的變數為「參與能源相關組織涉入程度」;模型預估準確度約為68%,其中以預測使用程度高者最為準確(78.52%)。另外研究發現除了傳統媒體外,網路(新媒體)已逐漸成為宣傳資訊的重要媒介。
It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since the green energy projects campaign started at the end of 1992 in our country. Unfortunately, although some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the course of advocacy and business projects campaign, the cognition among the public can hardly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The main reason attributable to this is, too much attention was attached to the R & D of energy S & T, rather than the field researches in social science. Howev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n effect an attitude toward life. Thus,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cience through the survey funded by Dr. Tsai Mei-ying of Shih Hsin University at her own expense and sponsored by UNIDO-ICHET.
In terms of cluster analysis of lifestyles in this study, 2,044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lusters, as " elite & subdued group ", " innovative & vital group "," healthy & sunny group ", and " dull & conservative group " .Research found that " elite & subdued group " and " healthy & sunny group " are more involved in the energy related issues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groups. The subjects that showed greater interests to the advertisement & campaign activities are young, highly educated and highly innovative. The subjects that were trained with m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uch as knowledge of hydrogen), showed higher frequency of receiving specific issues by using internet (new media).And as far as the media adoption behaviors’concern, compared to other groups, the " elite & subdued group " intend to rely more on magazines to get energy technology information, while the " innovative & vital group " on internet and TV, the " healthy & sunny group " on newspapers and the " dull & conservative group " on other medias, such as seminars.
In the analysis of decision tree, three rules in total were obtained on the subjects that paid more attention to energy issues, and the variable that can best predict them is: the level of interest to the media advertisement & campaign on energy issues; the model prediction accuracy was 71.1%, with the most accurate prediction on the subjects that paid more attention (95.9%); while three rules in total were obtained on the subjects that paid more attention to energy advertisement & campaign as well, the variable that can best predict them is: do you know the importance of Kyoto Protocol? The model prediction accuracy was 77%, with the most accurate prediction on the subjects that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 of interest (98.9%); one rule was obtained on the subjects that resort more to the internet to get information about energy issues. And the variable that can best predict them is: the level of involvement when taking part in energy related organizations; the model prediction accuracy was 68%, with the most accurate prediction on the subjects that resort more to internet (78.52%).Besides, research found that internet (new media)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a for information promotion apart from traditional mdia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步驟...........................................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新能源的發展.......................................6
一、能源的發展與種類......................................6
二、能源危機..............................................9
三、新能源科技……………………………………………………….16
第二節 生活型態..........................................23
一、生活型態的定義 .......................................23
二、生活型態的研究步驟...................................26
三、生活型態的衡量………………………………….............28
第三節 意見領袖..........................................31
一、意見領袖的定義 .......................................31
二、意見領袖的特色 .......................................35
第四節 資料採礦..........................................38
一、資料採礦的原起…………………………………………………..39
二、資料採礦的定義與功能…………………………………………..40
三、資料採礦的運用與技術…………………………………………..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網路問卷調查.......................................48
第三節 決策樹.............................................5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54
第四章 資料分析……………………………………………………… 57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統計分析…………………………………………… 57
第二節 資料採礦決策樹分析………………………………………….91
第三節 小結……………………………………………………………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4
第一節 研究成果與結論………………………………………………104
第二節 研究限制………………………………………………………107
第三節 研究建議………………………………………………………108
參考文獻.................................................110
中文部份………..…………………………………………………….110
英文部分………..…………………………………………………….118
附件一: 網路調查問卷……..……….……………………………..120
中文部份
一、書籍:
王貳瑞(2003)。《學術論文寫作》。台北:東華書局。
吳旭志、賴淑貞譯(2001)。《Data Mining 資料採礦理論與實務》。台北:維科圖書。(原書 Michael J.A. Berry & Gordon S. Linoff[2000]. Mastering Data Mining, The Art & Science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杜瑞澤(2004):《生活型態設計》。台北:亞太書局。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翁秀琪(2002),《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許志義、陳澤義(1993)。《能源經濟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秋玲譯(2005)。《能源停看聽》。台中:鄉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書Michel, F.[2003] L’energie a’Petits Pas)。
陳軍、袁華堂(2004)。《新能源材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維新(2004)。《能源概念》。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彭文正(2000)《Data Mining 資料採礦顧客關係管理暨電子行銷之應用》。台北:維科圖書。
曾龍譯(2003)。《資料採礦概念與技術》。台北:維科圖書。(原書 Jiawei Han and Micheline Kamber [2001]. 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que)。
楊志弘、周金福。《大眾傳玻理論》。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原書 Nachmias,C.F., & Nachmias,D.[2003].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羅文基、黃炯主(2001)。《生活科技(下)》。台北:龍騰文化。
二、期刊:
李秀珠(2003)。〈新傳播科技與媒體市場之經營與管理〉,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229-254。
姚若潔譯(2004/4)。〈拆除全球暖化定時炸彈〉。《科學人》,60-69。(原著 Hansen, J.[2004] )。
陳儀蓁譯(2006/10)。(全球暖化對抗指南)《科學人》,50-53。(原著 Gary Stix[2006] 。
陳志威、吳文騰(2002)。(生生不息的再生能源)。《科學發展》,359:9-11。
黃秉鈞(2002)。(生生不息的再生能源)。《科學發展》,355:48。
黃秉鈞(2005)。〈人類未來的能源問題〉。《科學發展》,386:56-61。


動腦雜誌編輯部、林燕(2005)。(今年廣告量可望小幅成長),《動腦雜誌》,346:25-37。
蔡信行(2003)。(替代燃料與再生能源)。《科學發展》,365:67。
蘇蘅、吳淑俊(1997),《電腦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及回覆者特質的研究》。新文學研究54,p75-100。
三、研究論文與報告:
王佩卿(2004)。《新興傳染性疾病健康議題在原住民地區傳佈過程—以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ARS)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懷萱(2004)。《具自動檢查機制的線上調查設計對於問卷有效性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王國源(2003。《台灣地區數位有線電視早期使用者創新傳佈特質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碩士論文。
向志華(2004)。《報紙編輯在創新傳佈中受到的影響:以中國時報編務電腦化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偉凱(2003)。《從環保角度對太陽能源發展替代污染性能源之研究》。大葉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池青玫(2006)。《國中生涉入線上遊戲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為雳》。國雳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振晃(2002)。《資料採礦技術於銀行授信之應用---以消費者貸款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論文。
李孟謙(2004)。《以資料採礦的方法探索影響台灣地區女性戶長的原因》。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智霖(2004)。《利用不同分類模式探討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建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周湘雯(2001)。《網路使用者對線上促銷活動態度之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正剛(2004)。《非營利組織顧客流失率分析模式之研究─以YMCA台北萬華會所為例》。輔仁大學體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建邦(2004)。《打個噴嚏大家都感冒-以病毒行銷觀點探討電子郵件之散播》。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夆(2001)。《網際網路使用者類型區隔及其差異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大專學生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淑惠(2000)。《人際網絡對電腦態度之影響-以台北市政府基層公務員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玫淑(2003)。《國小中、高年級能源永續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家維(2003)。《應用脊迴歸分析於資料採礦預測系統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宇書(2005)。《網路使用對傳統媒體使用之替代與互補效果研究—以2005世新傳播資料庫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愷芬(2002)。《資料採礦-保險業商品市場分析》。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張聖宗(2003)。《國小高年級能源永續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勝仁(2002)。《建構可供保險公司費率釐訂參考之資料採礦模式-以汽車車體損失險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
郭久蓁(2005)。《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媒體使用行為之研究-以2004世新傳播資料庫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生祥(2005)。《運用資料探勘技術建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式-結合財務與非財務資料》。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成(2001)。《國際體制形成之探討:以京都議定書為例》。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冠允(2002)。《教育網站擴散管道之研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
陳清暉(2000)。《引響網路問卷表現與紙比問卷表現差異因素之探討》。私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
陳惠卿(2004)。《二級傳播對消費者購買俱樂部會員證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漢碩(2005)。《生活型態及人口統計變數對消費者購屋行為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黃志雄(2003)。《應用資料採礦分析線上拍賣市場之模式》。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黃添進(1999)。《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評估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
黃惠卿(2006)。《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資料探勘應用於PCB裝配自動取置機製程參數設定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工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楊錦雀(2001)。《公民參與我國節約能源政策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貞(2002)。《創新特質與網路購物採用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廖秋雅(2004)。《兼職工作與生活型態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政大成大為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駱璟樺(2004)。《我國電力部門再生能源發展之經濟與環境效益評估》。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富山(2002)。《地方記者人際傳播之研究---以台中縣黨政新聞路線記者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佳安(2000)。《從1973-1991年美國石油安全問題看經濟安全概念》。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
韓智先(2000)。《網路討論區的議題設定效果研究:以中華民國八十九年總統大選為例》。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蘇建源(2003)。《模糊邏輯與資料探勘技術為基礎在顧客關係管理上之研究與應用》。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報紙與網路:
《法新社》(2006/1/26)。〈美太空總署表示:去年是19世紀末以來最熱年度〉。
《法新社》(2006/1/31)。〈聯合國報告:去年天災造成九萬餘人喪生〉。
Kdnuggets網站(2006/10/2):
http://www.kdnuggets.com/polls/2006/data_mining_applications_industries.htm
UNIDO-ICHET網站(2006/10/20)。(UNIDO-ICHET簡介)。取自:
http://www.unido-ichet.org/ichet.org/ichet.php
《大紀元新聞網》(2002/5/25)。〈1100科學家預言:30年後我們地球將苦不堪言〉。http://xinsheng.net/xs/articles/big5/2002/5/25/15084.htm
尹相志(2005/05/17)。(資料採礦企業應用與案例分析)。
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windowsserversystem/training/ wss.asp
台灣環資訊中心(2006/9/25):
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climate/2004/cl04010901.htm

行政院環境保護屬環保標章資訊網(2006/9/25):
http://greenmark.epa.gov.tw/news/index.asp?id=110
李欣哲(2006/01/24)。〈2006前瞻:能源發展─油價飆漲下的新能源契機〉。環境資訊電子報。
http://e-info.org.tw/node/2393
黃穎捷(2006/10/13),(診療聯合國:建立世界整合行政新全球政治運作模式-Diagnoses and treats the United Nations),《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取自:
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942
路透社(2006/8/15):http//today.reuters.com/news/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網站(2006/8/15)。(能源政策白皮書)。取自:
http://www.moeaec.gov.tw/
鉅亨網:http://www.cnyes.com/FC/index7fc_chart.asp?fcode=WTI&Term=W
經濟部能源局:http://www.moeaec.gov.tw/
聯合國新聞(2003/12/9):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683
楊立傑(2004年11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新華網》。取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5/21/content_879603.htm



英文部分
Berry, M. J. A. and Linoff, G.“Data Mining Technique for Marketing, Sale, and Customer Support,”Wiley Computer, New York, 1997.
Engel, J. F., Kollat, D. T., & Blackwell, R D., (1993).Consumer Behavior, Chicago, MI: The Dryden Press.
Han, J. and M. Kamber, 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 San Francisco, CA, USA:Morgan Kaufmann, 2000.
Ka t z , E . & L a r z a r s f e l d , P.F. ( 1 9 5 5 ) . P e r s o n a l I n f l u e n c e . N e w Yo r k : F r e e P r e s s .
Weimann , G. (1994).The Influentials .New York : Free Press.
Leung L. & Wei R.(1998).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Interactive TV in Hong Kong.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8(2),124-147.
McQuail, D. & Windahl(1981). Communication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New York:Longman Inc.
Patrick, V.(2002). Lifestyle segmentation: From attitudes, interests and opinions, to values, aesthetic styles, life visions and media preference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7(4), 445-453.
Pitkow, J.E. & Recker, M. M. (1995), Rusults from the first world-wide-web user survey. [On-line serial], Available
ftp://ftp.cc.gatech.edu/pub/gvu/www/survey/paper/survey_1_paper.html
Plummer, T. J.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 33-37.
Reynold, F. D. and Darden, W. R.(1974). Construct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pp.71-95. Chicago: AMA.

Reynolds, F. D. (1974). Construct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In W. D. Wells (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pp.74-76). Chicago, AMA.
Rogers, E.M. (1986).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The new media in society.New York: The Free Press.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Wiley & Sons.
Roger D.Blackwell, Paul W.Miniard, James F.Engel(2001). Consumer Behavior minth editon.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259-280.
Strauss, Judy & Frost, Raymond(1999). Online Research. Marketing on the Internet.
Weimann ,G. (1994).The Influentials .New York:Free Press.
Wind, Y. & Green, P. E. (1974).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 D. Wells (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pp.99-126). Chicago, AMA.Fred,197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何信助(1999)。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倦怠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探討。科技學刊,8(1),83-96。
2. 吳宗立(1993)。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
3. 吳清山(1997b)。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23(2),60-68。
4. 吳清山(1998)。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98,4-9。
5. 邱皓政(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的內涵與教師創造力的實踐:另一件國王的新衣。應用心理研究季刊,15,20-28。
6. 林明地(1998)。從同僚專業互享氣氛的建立談教師會弁鄋熊o揮。教師天地,94,17-22。
7.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8. 胡薇麗(2000)。高績效團隊的特色。游於藝雙月刊,21(6),38-39。取自九十四年三月十日http://www.hrd.gov.tw/09_develop/09_05_monthly/number21/
9.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與實務之研究。人事月刊, 20(3), 71-74。
10. 范熾文(1998)。領導理念的新焦點:轉型領導。教育資料文摘,429( 3),176-190。
11. 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運用。空大行政學報,3,1-70。
12. 徐大偉(1997)。全面品質管理在學校經營與管理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228,139-158。
13. 郭添財(1995)。談學校最適經營規模,教改通訊,13,28~30 。
14. 黃富順(1996)。推展社區成人教育,加強社區意識。成人教育,30,5-11。
15. 曾柔鶯(1992)。企業領導者行為屬性之比較研究。人力資源學報, 2,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