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23: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曉君
研究生(外文):Lin Hsiao Chun
論文名稱:員工對勞退新制的認知、使用非正職人員的程度和工作保障關係之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among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the New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the Use of Non-Standard Workers and Job Security in the Hotel Industry
指導教授:黃培文黃培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Pei 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台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事業管理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勞退新制工作保障非正職人員國際觀光旅館
外文關鍵詞:New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Job SecurityNon-Standard WorkersHotel Industrysystemdat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8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國際觀光旅館業者為了因應激烈的競爭、營運成本增加和勞動法規日趨嚴謹,為了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紛紛調整其人力資源運用、雇用非正職人員。勞退新制在2005年7月1日正式實施後,對於人力密集的旅館業的影響頗大,在舊制原本是不用考慮退休金的提撥,但是,在新制下,雇主每個月都必需要為正職員工和臨時性的員工提撥6%退休金到個人帳戶中,這無疑是增加人事成本或行政作業的負擔。對雇主而言,使用非正職人員是一個節省成本、增加彈性和提高競爭力的好方法,但是在旅館正式人員的心理,是否會造成某種衝擊?覺得比較沒有工作保障?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因此,本文旨在探討正職員工對於勞退新制的認知情形,以及勞退新制的認知、工作保障、使用非正職人員三者之間的關係。並分析使用非正職人員的程度在員工對於勞退新制的認知和工作保障關係之間的干擾效果。本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正職員工為研究對象,採用便利抽樣法,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65份,回收率為93%,扣除19份無效問卷後共得446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1、勞退新制的認知與工作保障有正向關係。2、使用非正職人員的程度與工作保障有負向關係。3、使用非正職人員的程度對勞退新制的認知與工作保障的關係有干擾作用。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ncreasing costs, competition and stricter labor laws, many hotels have been trying to improve quality as well as lower costs by hiring more temporary and part-time workers. The New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went into effect on 1st July in 2005 and has also created a big impact on the hotel industry.
The previous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had no provision for requiring employees to reserve pension funds in their personal accounts, while the new system requires employees and employers, both fulltime and part-time, to put 6 percent of their salary into their personal pension fund accounts and it thus increases the personne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Hotel administrators are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hire temporary or part-time workers in order to reduce costs as well as to increase flexibility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This in turn reduces the job security of full time employee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full time employees’ attitudes towards the New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job security and part-time employees. As to the data collection, 500 questionnires were sent out and 465 usable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which accounts for 93% of valid rate of retur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ree significant results. On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ees’ attitudes toward the New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and perceived job security. Secondly, there i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non-standard workers and perceived job secur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non standard workers has a moderating effect on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job security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 New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致 謝 vi
目 次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流程 5
1.3.1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1.3.2 文獻探討 6
1.3.3 選定研究工具 6
1.3.4 選定調查對象 6
1.3.5 問卷寄發、催收與回收 6
1.3.6 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6
1.3.7 結論與建議 7
1.4 名詞釋義 8
1.4.1 國際觀光旅館 8
1.4.2 勞退新制 8
1.4.3 非正職人員 8
1.4.4 工作保障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2.1 旅館業 10
2.1.1國際觀光旅館的定義與分類 10
2.1.2國際觀光旅館現況 12
2.1.3國際觀光旅館的特性 13
2.1.4國際觀光旅館的人力特性 15
2.1.5國際觀光旅館相關研究 17
2.2 勞工退休金制度 18
2.2.1 勞工退休制度的給付型態 18
2.2.2 勞工退休制度之沿革與發展 21
2.2.3 勞退新制的內涵 21
2.2.4 勞退新制的特色 23
2.2.5 勞退新舊制的比較 24
2.2.6 勞退新制認知的構面 26
2.2.7 勞退新制相關研究 26
2.3非正職人員 28
2.3.1 非正職人員的定義和種類 28
2.3.2 非正職人員的使用與影響 32
2.3.3 使用非正職人員程度 35
2.3.4 非正職人員相關研究 36
2.4工作保障 39
2.4.1 工作保障的定義 39
2.4.2 工作保障的觀點 41
2.4.3 工作保障的構面 43
2.4.4 工作保障相關研究 44
2.5 各變項之相關研究 45
2.5.1 勞退新制的認知和工作保障 45
2.5.2 使用非正職人員程度對工作保障的影響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3.1 研究架構 47
3.2 研究假設 48
3.3 抽樣與資料收集 49
3.3.1研究對象與範圍 49
3.4 變數與測量工具 52
3.4.1員工對勞退新制的認知 52
3.4.2工作保障 53
3.4.3使用非正職人員程度 54
3.4.4控制變數 54
3.5 統計分析方法 55
3.5.1 敘述性統計 55
3.5.2 信度分析 55
3.5.3 效度分析 55
3.5.4 皮爾森相關分析 56
3.5.5 迴歸分析 56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57
4.1 樣本背景分析 57
4.2 勞退新制認知、使用非正職人員程度和工作保障之相關分析 59
4.3 勞退新制認知與工作保障之迴歸分析 60
4.4 使用非正職程度與工作保障之迴歸分析 61
4.5 使用非正職人員程度與勞退新制認知對工作保障之交互關係 62
4.6 假設驗證結果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5
5.1 研究結論 65
5.2 研究建議 67
5.3 研究限制 69
5.3.1 變數選擇的限制 69
5.3.2 抽樣的限制 69
5.3.3 測量工具的限制 69
5.3.4 測量方法的限制 69
參考文獻 71
壹、中文部分 71
貳、西文部分 75
附錄 78
附錄A、問卷初稿 78
附錄B、學者專家效度問卷 81
附錄C、學者專家意見匯整 85
附錄D、正式問卷 90
壹、中文部分
于泳泓,(2004),企業因應勞退新制整體規劃指南(上),會計研究月刊,229,68-90。
王芳明,(2005),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對中小企業組織績效之影響,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王雅俞,(2005),員工福利、內部服務品質與組織承諾關連性研究-以高雄國際觀光旅館附設餐廳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王儷玲,(2002),從美國企業退休金制度發展趨勢看台灣勞工退休金之改制,保險實務與制度,1,31-33。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2004),勞退新制對台灣總體經濟之影響評估。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2006),觀光旅館業基本資料。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旅館房間數及家數總表,(2007),上網瀏覽日期5月10日,2007,網址: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成之約,(1999),淺論「非典型僱用關係」工作型態的發展與影響,勞工行政,139期,11-18。
行政院主計處,(2001),中華民國行業分類標準,第7次修訂。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4),勞退新制通過後產生現象類型及因應報告。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5),勞工保險局,勞工退休金業務手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9),國民年金制度規劃簡報,台北:經建會。
何明禮,(2002),工作保障量表之建立及工作滿足、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余雪明,(2001),比較退休基金法,台北:元照。
吳志松,(2005),民營機構購買商業年金保險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
吳武忠,(1994),餐飲業員工離職問題之探討,美食世界,30,115-120。
吳武忠,(1995),旅館從業人員對薪資與福利之滿意度研究,第十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商業類,85-94。
吳勉勤,(2000),旅館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李君如、黃麗分,(2004),台灣地區旅館研究的回顧與前瞻,靜宜管理年報,4,37-58。
李毓祥,(2002),部分工時人力運用與組織績效之實證研究─以量販店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李誠、辛炳隆、成之約,(200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沈新添,(2005),我國勞工退休新制之研究—從事業單位的觀點出發,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辛炳隆、張玉燕、潘世偉、王方,(2002),勞工政策與勞工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明智,(2005),論旅遊產業特性及發展策略,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6,26-34。
周福星,(2002),非典型工作者與全時正職工作者之工作價值觀比較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林玥秀、劉元安、孫瑜華、李一民、林連聰,(2003),餐館與旅館管理第二版,台北:品度。
林昭吟,(2003),人力資源彈性運用策略與工作者反應之探討-以不同僱傭關係專業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林炫秋,(2001),台灣德國與美國企業退休給付法治之比較研究,95-100。
林莉莉,(2005),航空公司全職、部分工時人員角色認知對工作特性與工作表現關係之中介作用,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林菊芬,(2003),勞工退休金制度與年金保險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林鉦棽,(2004),工作生活品質對服務品質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東吳經濟商學學報,46,1-30。
林燕翎,(2005a),徵才可載明提撥勞退金,經濟日報,3月16日。
林燕翎,(2005b),飯店業擬提撥勞退金,不保勞保,經濟日報,3月16日。
邵小娟,(2000),旅館業、餐旅業及航空業員工社會化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柯木興,(2001),淺談社會保險年金與退休金的一些概念,退休基金季刊,2(4),26。
段裕斌,(2005),組織支持、領導─成員交換關係對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承諾之影響─全職、部分工時餐飲服務人員做比較,世新大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洪啟方,(2003),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翁崇雄,(1991),提昇服務品質策略之研究,台大管理論叢,2(1),53-74。
郝充仁,(1999),退休金制度與企業發展,勞工行政期刊,139,27-36。
國賓大飯店2004年營運統計年報,(2005),上網瀏覽日期05月14日,2007,網址:http ://newmops.tse.com.tw。
張文上,(2005),論勞工退休金條例兼探討中高齡勞工認知與選擇,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張榮利,(2000),中鋼與其協力廠商人力彈性運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張熒真,(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變革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張麗英,(2003),旅館暨餐旅業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
郭春敏、梁進平,(2003),中美日國際觀光旅館之經營管理之比較,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3(下),163-175。
陳正良,(1994),派遣業勞工之僱傭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12,(12),6-15。
陳志輝,(2004),員工對購併公司契合度認知、工作保障與購併相關態度之關聯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基隆。
陳怡君、黃仁謙、王慧馨、陳慧敏,(2005),百貨飯店業 因應勞退新制,彈性運用人力,經濟日報,5月9日。
陳怡婷,(1998),台灣社會福利服務業社會工作員工作保障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亮良,(2005),台灣工作權保障制度之研究─以SARS疫情衝擊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陳國鈞,(1986),我國勞工新課題,勞資關係叢書之14,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會。
陳堯帝、黃薇莉,(2003),國際觀光旅館人力資源部門在不景氣時策略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3(下),73-84。
陳錦慧,(2002),非典型聘僱的決定因素及績效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陳璧瑜,(2004),年金保險,台北:華立圖書公司,第1版。
傅敬一,(1990),行業展望─旅館業,上網瀏覽日期01月14日,2006。http://www.evta.gov.tw/employee/emp/001/009/a031/index.htm。
掌慶琳、牛涵錚,(2002),國際觀光旅館員工代言人、廣告訴求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再創觀光新巔峰(觀光Double)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53-54。
曾倩玉,(1995),國際觀光旅館員工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游良仁、游淑貞、李慕娟,(2000),休閒度假旅館損益平衡點的實證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0,210-228。
游旻義,(2003),國際觀光旅館內部行銷做為與員工工作滿足及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游倬奇,(2005),內部行銷、顧客導向、組織組織承諾、工作滿足相關研究─以典型、非典型聘僱餐飲服務員為例。世新大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發展觀光條例,(2003),中華民國發展觀光條例。
黃仁謙,(2004),勞退新制,飯店業怕怕,經濟日報,12月16日。
黃秀惠,(2005),勞退新制對人力派遣產業影響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黃柏棟,(2005),企業使用非典型工作型態僱傭人員對正職人員產生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
黃國柱,(2002),非典型僱用對退休及相關福利保障制度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嘉義。
黃瑞彩,(2005),國際觀光旅館非典型僱用人力運用探討,世新大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香容,(2000),企業訓練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探討—以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楊朝安,成之約,簡健忠,邱祈豪,楊通軒,鄭津津,陳力銘,黃惠玲,張嘉惠,(2004),人力派遣大革命,台北:才庫人力資源事業群。
楊麗華,(2000),員工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與個人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以台北凱悅大飯店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溫梏榆,(2005),勞退金改制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措施之影響─以台北旅館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葉靜輝,(1998),勞基法對觀光旅館業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詹益政,(1992),論現代旅館人才的培育,觀光管理,2,88-92。
詹益政,(1999),旅館經營實務(增訂21版),台北:三民。
趙翠意,(2006),勞退制度政策轉換對企業經營與勞工權益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劉怡君、楊皓鈞、廖小蘭、賴盈羽,(2007),旅館業人力派遣運用之初探,2007餐旅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輔仁大學,279-281。
劉桂芬,(1999),旅館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劉逸文,(1990),台灣地區觀光人力資源及教育訓練現況分析,觀光資料,257,。
鄭建瑋、范世平、彭冠錦,(2006),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業務外包合作機制之研究,提昇觀光餐旅休憩人力及行銷競爭力國際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123-138。
鄭津津,(1999),美國派遣法制之研究,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78-92
鄭津津,(2006),勞動派遣工作角色與功能探討─以派遣勞工行使集體勞動權為中心,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84。
鄧桂涓,(2004),流通業人力彈性運用之探討 以百貨公司-量販店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賴佩均,(2006),派遣機構角色與功能探討─以英國旅館人力派遣公司為例,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1-32。
應建民,(2006),使用非正職人員的程度對正職人員的勞資關係品質與工作保障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謝黔、吳健祥,(1999),旅館管理學,台北:眾文。
魏吉民,(2005),新制勞工退休金條例與中高年齡就業之探討─以台中縣(市)中小型企業主之觀點,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
嚴長壽,(1997),總裁獅子心,台北:平安。

貳、西文部分
Allen, E. T., Joseph, J. M., Jerry, S. R. & Jack, L. V. (1998). Pension planning pension:Profit sharing and other deferred compensation plans, Homewood, Illinois:DowJones-Irwin..
Bredgaard, T., Larsen, F. & Madsen, P. K. (2005). The flexible Danish labour market - a review' CARMA Research Paper No. 1. Aalborg: Centre for Labour Market Research (CARMA). University of Aalborg.
Bronstein, A. S. (1991). Temporary work in western europe: Threat of complement to permanent employment?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130(3), 291-310.
Chattopadhyay, P., & George, E. 2001.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work externaliz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identity theor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781-788.
Davis-Blake, A. & Uzzi, B. (1993). Determinants of employment externalization: A study of temporary workers and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8, 195-223.
Davis-Blake, A., Broschak, J. P., & George, E. (2003). Happy together? How using nonstandard workers affects exit, voice, and loyalty among standard employe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6, 475-485.
Early, A. F. (1996). The new job security model: From employment to employability. Executive Speeches, 11, 13-18.
Espino-Rodríguez, T. F. & Padrón-Robaina, V. (2005). A resource view of outsourc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hotel sector. Tourism Management, 26, 707–721.
France, B. (1986). Hotel and food service marketing. London: Cassell Education Ltd. 13.
George, E. (2003). External solutions and internal problems: the effects of employment externalization on internal workers’ attitudes. Organization Science, 14, 386-402.
Givord, P. & Maurin, E. (2004). Changes in job security and their caus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France, 1982-2002.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8(3), 595-615.
Hale, Noreen. (1990). The Older Worker: Effective Startegies for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Houseman, S. N. (2001). Why employers use flexible staffing arrangements: Evidence from an establishment survey.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55(1), 149-170.
Jay M. Shafritz. (1980). Dictionary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 Labor Relations: Moore Publishing Company. INC.
Kalleberg, A. L. (2000). 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 341-365.
Kammeyer-Mueller, J. D. & Wanberg, C. R. (2003). Unwrapping the organizational entry process: Disentangling multiple antecedents and their pathways to adjust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 173-183.
Kraimer, M. L , Wayne, S. J, Liden, R.C.& Sparrowe, R. T. (2005). The role of job security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temporary workers and employees'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sychology,90(2), 389.
Locke, R., Kochan, T., & Piore, M. (1995).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 Econom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Oldhem, G., C. Kulik, M. Ambrosc, L. & Stepina. J. Brand (1986). Relations between job fact comparisons and employee reactions. Organ.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38, 28-47.
Pearce, J. L. (1993). Toward 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contract laborers: their psychological involvement and effects on co-work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1082-1096.
Pfeffer, J. (1994).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peopl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6(2), 9-28.
Polivka, A. E., & Nardone, T. (1989). On the defination of contingent work, Monthly Labor Review, 112(12), 9-16.
Probst, T. M. (200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Job Security Index and the Job Security Satisfaction Scale: A classical test theory and IRT approac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Riley, M. (1991).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guide to personnel practice in the hotel and catering industry.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Ltd.
Roberts, H. (1986). Roberts Dictionary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Sasser, W. E., Olsen, R. P., & Wyckoff, D. D.(1978). Management of service perations. Boston, MA: Allyn &Bacon.
Shetty, Y. K., & Rose, J. E. (1985). Quality and its management in service business, Industry Management, 12, 7-12.
Vosko, L. F. (1998). Regulating precariousness? The temporary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under the NAFTA and the EC treaty. Relations Industrielles/Industrial Relations, 53(1),12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正良,(1994),派遣業勞工之僱傭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12,(12),6-15。
2. 成之約,(1999),淺論「非典型僱用關係」工作型態的發展與影響,勞工行政,139期,11-18。
3. 王儷玲,(2002),從美國企業退休金制度發展趨勢看台灣勞工退休金之改制,保險實務與制度,1,31-33。
4. 郭春敏、梁進平,(2003),中美日國際觀光旅館之經營管理之比較,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3(下),163-175。
5. 柯木興,(2001),淺談社會保險年金與退休金的一些概念,退休基金季刊,2(4),26。
6. 周明智,(2005),論旅遊產業特性及發展策略,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6,26-34。
7. 吳武忠,(1994),餐飲業員工離職問題之探討,美食世界,30,115-120。
8. 陳堯帝、黃薇莉,(2003),國際觀光旅館人力資源部門在不景氣時策略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3(下),73-84。
9. 詹益政,(1992),論現代旅館人才的培育,觀光管理,2,88-92。
10. 王小惠、王怡茗 (2001年3月)。〈電子佈告欄使用者之動機與使用經驗之研究:以元智大學生為例〉,《教學科技與媒體》,55(3): 17-26。
11. 李希揚 (1999年12月)。〈校園民主與學生管教〉,《訓育研究-理論與實務》,38(4): 12-24。
12. 孫治本 (2002年9月)。〈BBS上的社群〉,《當代》,63(9):14-33。
13. 梁朝雲、蕭惠君 (2000年2月)。〈網際傳播對大學院校教職員生溝通行為的影響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9:27-40。
14. 陳德華 (1998年3月)。〈從國內一般大學組織規程探討大學校園運作之相關問題〉,《教育研究資訊》,6(2):115-132。
15. 陳慶瑞 (1980年7月)。〈大學組織的特徵與管理〉,《現代教育》,21:81-92。
 
1. 行銷公關效果對品牌形象影響之研究-以國際觀光飯店美食節為例
2. 工讀生工作環境、工作滿意度與服務品質之相關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國際觀光旅館宴會廳與一般宴會廳為例
3. 餐飲業員工的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地區為例
4. 學校組織公平知覺與組織垂直衝突關係之研究-以內外控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
5. 內部行銷策略對組織承諾的影響歷程之研究―以台南縣、市國小為例
6. 內部行銷知覺、組織承諾與教師背景三者之關係研究―以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
7. 以清潔生產先期盤查看石材廠轉型之永續經營
8. 國際觀光旅館舉辦美食節活動服務傳遞系統建立之研究
9. 餐飲業內部行銷知覺、工作滿意度與工作表現相關之研究-以A餐旅公司為例
10. 國際觀光旅館宴會廳內外場員工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以社會支持為干擾變項
11. 國際觀光旅館員工工作投入、工作契合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觀光旅館為例
12. 初探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對宜蘭民宿業者經營策略的影響
13. 高雄縣中等學校心理契約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14. 心理契約、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聯性研究-以影城部份工時人員為例
15. 臺北市士林區摩曼頓運動用品連鎖店消費者知覺服務品質對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線性結構方程模式之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