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1: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玗嫻
研究生(外文):Li,Yu-Hsien
論文名稱:莊子哲學中的理想人格論
指導教授:俞懿嫻俞懿嫻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Yih-Hs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人格價值全生自覺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7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文旨在探討莊子哲學中論及的「理想人格」及其實現可能。「理想人格」簡單的定義即人格修養可達到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一理想的表現,也就是一價值的肯定,人對於美善價值的追求。一般而言,人格是指個人所具有言行一貫的品質,這裡用以指稱個人透過反省、修養,所達到的精神境界。由於人天生氣質才性不同,後天體悟不一,因此「人格」一辭在此涉及許多不同層級的精神境界。
研究莊子「理想人格論」的源由起於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人是什麼?」或者「人性是什麼?」通常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尋求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與「先天性」。莊子則對於「個人的存在」尤為重視,特別關懷個人如何擺脫形軀、情意、認知、名利、生死種種束縛,以得到最大的精神自由。因此,若是「性」相關於「個人存在」,那麼這人性必然導向對「個別」、「特殊」之「人」的關懷。《莊子》對於「理想人格」的看法,可以透過對儒、墨、道三家「理想人格觀」的比照,以見其特色。儒、道、墨三家向以「人生課題」為其思想的基調,主要考慮即人在此世應如何思?如何行?如何與他人他物和諧共處?因此,中國哲學問「人性是什麼?」其真正含意在問「人該如何活?」。
本文認為「全生」這一概念是莊子哲學的基礎。「全生」是指人保全其生命。在《莊子》裡,「生」即生命的意思,它的含意牽涉到「心」、「形」、「人生」。「心」與「形」是個體存在的兩個面向,「人生」則是個體生命的場域、個體生命的完整歷程。根據《莊子》,若將人化約為「心」或「形」(即心或物)皆不切當,因為《莊子》所說之人都是一個「具體」之人,「心」、「形」兩者共在之「生命」;「全生」就是對這兩者的保養,「生命」就是活著的,這是人之為人最基本的事實,而對其保全之意就是逍遙地活著,也因此《莊子》哲學就是關於人生存處境上的哲學,也就是「人生」哲學,即對生命之意義的回答。
莊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對「生命」直接提出討論的人。「生命」是《莊子》的終極範疇,莊子從「生命」之本然中樹立起絕對價值,任何的價值都不能與之牴觸,因為其他價值的根據再也沒有比以「生命」存在為基礎的價值來得更基本而必須。《莊子》中對於相對價值的抨擊即是因為對於「個體」生命困境的承認與超越。對於個體生命的超越不是否定人的個體性,也不是在個體生命之外尋找、建立另外的向度,而是尋找個體之人所能領略的「絕對價值」;即對「生命」本身的領悟,也就是對於自然生命的領悟。因此,本文最主要的論點即強調人不是因為單純天生之性就能達致《莊子》所言的逍遙境界,而是人領悟人生命之本然,透過領悟將之轉化為人值得追求的生命品質。這價值即是「道」;「道」是個體生命的依歸。「道」的含意由「自然」而來,「自然」是生命力,有長有消之生命力,這就是一個人生命的真際。
《莊子》之逍遙境界是面對一個文明社會所立之言。社會組織的發展是人類歷史必然的發展,人生存於社會中其困頓的處境才出現人對其生命意義的追問;對於「逍遙」的追求是人生存處境迫使而致,對無約束、無拘縛之人而言,「逍遙」不具意義。「逍遙境界」之根據就是對自然生命的肯定,以此自然生命之價值的確立使人在其眾多關係構成的世界中,既與萬物和諧又使自身自由。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理想人格」在中國哲學中的意義------------------------------------8
第一節 理想人格的定義
第二節 孔孟的理想人格
第三節 墨子的理想人格
第四節 老子的理想人格
第五節 理想人格的價值意義

第三章 《莊子》「理想人格論」的結構-------------------------------------20
第一節 理想人格的基礎 ─「全生」
第二節 理想人格的轉化 ─「心」
第三節 理想人格的依歸 ─「道」
第四節 理想人格的修養 ─「心齋」、「坐忘」
第五節 莊子理想人格的實現 ─「聖人」

第四章 《莊子》「理想人格論」的開展-----------------------------------43
第一節 「理想人格」與「我」
第二節 「理想人格」與「人生」
第三節 「理想人格」與「真」

第五章 結 論-------------------------------------------------------50

附 錄:莊子生平概述----------------------------------------------52
參 考 書 目----------------------------------------------------------56
原典校釋
﹝晉﹞郭象,《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12)
﹝宋﹞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3)
﹝清﹞王夫之,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十九《莊子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1999.5)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北京:中華書局,1999.12)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事業,1991.9) 
黃錦鋐,《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9)
王世舜 韓慕君 編,《老莊辭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8)
《莊子引得》,(哈佛燕京出版社,1974)
王弼,《老子道德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吳怡,《老子解義》,(臺北:三民書局,1998.9)
劉寶楠,《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8.12)
蔣伯潛,《四書讀本‧論語》,(台北:啟明書局)
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8.12)
蔣伯潛,《四書讀本‧孟子》,(台北:啟明書局)
王先謙,《荀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10)
李漁叔,《墨子今註今譯》,(臺灣: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
吳毓江,《墨子校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9)
李生龍,《墨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6.2)
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9)
嚴靈峰 編,《道家四子新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研究專著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4)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93.6)
方東美,《方東美演講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9.8)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93.8)
方東美,《生生之德》,(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2.12)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5)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學生書局,1989)
牟宗三,《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
錢穆,《莊老通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4)
胡楚生,《老莊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10)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臺北:聯經出版,1990.5)
吳康,《老莊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11)
程兆熊,《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北:1985.12)
胡遠濬,《莊子詮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12)
宇野精一,《中國思想之研究(二)‧道家與道教思想》,(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12)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4)
楊亦軍,《莊子學說與古希臘神話》,(成都:巴蜀書社,2001)
包兆會,《莊子生存論美學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5)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9)
陳問梅,《墨學之省察》,(臺北:學生書局,1988.5)
蔣伯潛,《諸子通考》,(臺北:正中書局,1978)
成复旺,《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2)
劉紹瑾,《復古與復元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1)
卡爾‧雅斯貝斯,《生存哲學》,王玖興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9)
卡爾‧雅斯貝斯,《時代的精神狀況》,王德峰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壽險業務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2. 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
3. 人格特質、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對後現代主義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三個世代之比較研究
4. 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金錢倫理觀與工作生活品質重視度對生涯導向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為例
5. 外籍勞工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大發工業區為例
6. 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自覺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內政部老人安養護機構為例
7. 研究發展人員之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報酬類型關係之研究
8. 以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國內製造業員工之人格特質與工作價值觀對其工作績效之影響
9. 不同世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價值觀之相關研究
10. 台商外派大陸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傾向間的關係
11. 台中縣某國中學生內外控人格特質、主觀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12. 兩岸管理碩士生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職業選擇意向之相關性實證研究
13. 留德、法之中國大學生人格特質、價值觀、生活型態及消費行為之研究
14. 國軍志願役軍官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工作特質及組織承諾之研究—五種軍官來源之比較
15. 幼兒教師的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及其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