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林慶仁,宋自恆,「傳導性EMI量測系統的架構與原理」,新電子科技雜誌,第186期2001年9月。[2] P. A. Chatterton,M. A. Houlden, “EMC : Electromagnetic Theory to Practical Design”,University of Liverpool, 1991, pp.30-50.
[3] 李育德,顏文義,莊祖煌,聚合物物性,高立圖書有限公司,1988。
[4] 黃繼遠、莫文偉、鄭銘章,「電磁波VS電磁波遮蔽材」,科學發展,362期2003年2月。
[5] 吳建宏,聚乙烯/聚丙烯/碳黑摻雜型導電高分子之製備與性質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2006。[6] 洪志緯,抗EMI無電鍍銅聚丙烯腈高分子奈米複合材料之製備與研究,碩士論文,大同大學材料工程研究所,2004。[7] 王國華,本質型導電高分子於電腦塑殼電磁干擾消除應用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2000。[8] 黃奕寶,聚丙烯/導電填充材複合材料電氣及機械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研究所,2004。[9] Gunghong Lu,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Fibers/ABS Resin Composites Mixed with Carbon Black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62, 1996, pp. 2193-2199.
[10] http://www.ecct.org.tw/print/mar-6.htm
[11] 鄭國彬,鄧道興,謝宗燕,「電磁波屏蔽用紡織品的最新發展與應用」,化工技術,第十卷,第二期,2002。[12] R. M. Gresham, “EMI/RFI Shielding of plastics”, 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 1988, pp.63-69.
[13] Ferraris, L., Chang-Yu Wu, “EMI shielding-common problems and containment strategie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oceedings, 1997, pp. 86-89.
[14] 方志行,陳淑貞,淺談電磁干擾,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15] http://plastics.dow.com/plastics/ap/prod/performance/engage.htm
[16] 古訪賢,微粒粉末在高分子連續相之分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研究所,2001。[17] Ming Qiu Zhang, Gang Yu, Han Min Zeng, Hai Bo Zhang, Yan Hui Hou, "Two-Step Percolation in Polymer Blends Filled with Carbon Black" ,Macromolecules 1998, 31, pp.6724-6726
[18] 張振寧,張公正,王正剛,「碳黑複合導電材料的導電機理」,化工新型材料,第三十三卷,第十二期,2005。
[19] 陳怡甄,葉樹棠,彭鏡縣,黃淑娟,沈永清,「抗靜電/導電性材料最新發展趨勢及商機探討」,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05。
[20] 臺灣區複合材料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強化塑膠協進會,「纖維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強化塑膠產業專題,第1-22頁,1999。
[21] 許馨顯,PAN系碳纖維的電性與磁性分析及電磁波遮蔽材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1991。
[22] http://www.lion.co.jp/chem/jn/sectop/carbon/k_apli.htm
[23] 陳廷菖,ABS導電複合材料電氣與機械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研究所,2004。[24] 鄭國彬,鄧道興,林聖智,王貞玉,「熱可塑性橡膠/碳纖維複合材料電氣性質之研究」,電子月刊,第十二卷,第六期,2006。[25] 林聖智,碳纖維系列複合材料電氣性質與拉伸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研究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