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1] 王冠英,賈玉瑞,游泳運動,網路資料,網址http://class.htjh.tp.edu.tw/ht135/%B4%E5%AAa%B9B%B0%CA.htm,中華民國95年12月擷取。 [2] 海軍軍官季刊-第二十五卷二期,網路資料,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ubject.aspx?TopicID=1989,中華民國95年12月擷取。 [3] 審計部績效審計綜合成果,網路資料,http://www.audit.gov.tw/Public/Doc/133/20060929143648048LySl.doc,中華民國95年12月擷取。 [4] 行政院教育部,確立海洋台灣的推動體系-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中華民國94年。 [5] 波多野勳˙波多野宏,游泳教室,台北,益群書店,民國84年。 [6] Mark S. Yoss, “Swim Machine”, U.S. Patent#2003/0004036 A1, 2001. [7] 武育勇,游泳論,台北,啓英文化,1986。 [8] 余惠南,「蛙式游泳健身器」,中華民國專利公告#386456,1999。 [9] 黃凡九,「游泳健體多功能練習機」,中華民國專利公告#337715,1997。 [10] 陳古川,「多功能健身器結構」,中華民國專利公告#268073,2004。 [11] 郭正次,「多功能健身器材」,中華民國專利公告#453213,2000。 [12] 陳和發,陳和春,「游泳健身練習器材」,中華民國專利公告#273364,2005。 [13] James Davis, “Swimming Simulation System”, U.S. Patent #6,790,164, 2004. [14] 悠游網,網路資料,http://bbs.chinaswim.com/read.php?tid=47720&fpage=1,中華民國95年9月擷取。 [1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台灣地區人體計測資料庫,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網頁,網路資料,http://www.iosh.gov.tw/ergo.htm,中華民國96年1月擷取。 [16] Robert L. Norton, Design of Machinery, third edition, McGraw Hill, 2004. [17] 陳正光、徐正會,機構學設計,台北,東華書局,1996 [18] 木內石著、 賴耿陽譯著,現代設計輯覽,復漢出版社,民國75年3月。 [19] 張澤厚著,機械設計,徐氏基金會出版,民國79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