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丁興祥(2000)。當代傑出科技人才創造發展的社會環境。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519-S030-00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方光瑋(2006)。你為什麼要這麼用功。104魅力上班族,130,5-6。
毛國楠(2001)。從系統觀點探討科技創造的本質與創造力歷程。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511-S003-15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牛紅梅(2006)。運用性格的神奇力量。臺北:菁品文化。
王柏鈞(2006)。部落格的異想世界─使用者人格特質與使用動機行為之關聯性初探。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朱慶龍(2003)。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余昭(1977)。人格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吳明雄(1995)。我國發明人相關能力及性向與發明方法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4-2511-S003-032-TG)。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書局。
吳蓉燕(2003)。文學創造力的條件與創作的歷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李序僧(1968)。人格心理學。臺北:臺灣書店。
李美枝(1981)。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1),23-37。李再長、李俊杰、曾雅芬(2005)。大型企業組織生涯管理、個人生涯規劃、個人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之關連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53-76。
林兆明(2003)。良好的人力資源品質來至於人格特質的發展。品質月刊,39(11),33-34。林宗鴻(譯)(2003)。人格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
林幸台(1999)。傑出科學家創造力特性及開發之研究-歷史角度之探討。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7-2511-S003-06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林淑梨、王若蘭、黃慧貞(譯)(1991)。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
洪光遠、鄭慧玲(譯)(1998)。人格心理學。臺北:桂冠。
孫仲山(1994)。工藝教師的人格特質分析。中學工藝教育,27(2),21-28。
孫瑜成、王文科(2005)。國中資優學生人格特質、壓力調適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2,1-33。孫君儀(2002)。主題遊樂園基層服務人員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工作表現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徐佳慧、邾亦南、張素華、施心慧、梁曙娟(1999)。1999年大傳畢業生就職意願調查。Career,(97),39-66。
張明麗(2000)。幼兒教師人格特質與生命態度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2),159-188。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出版社。
張鳳燕、楊妙芬、邱珍婉、蔡素玟(譯)(2002)。人格心理學:策略與議題。臺北:五南。
張素華(1999)。廣播人是強力海綿。Career,(97),56。
陳仲庚、張雨新(1989)。人格心理學。臺北:五南書局。
陳志陽、張瓊文、陳銘漢(200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影響職務決策之研究。學校行政,(35),33-59。陳昭儀(1990)。我國傑出發明家之人格特質創造歷程及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昭儀(1991)。我國傑出發明家之人格特質創造歷程及生涯發展之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7,211-229。陳昭儀(1999)。傑出科學家創造力特性及開發之研究-理化領域。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7-2511-S003-059)。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陳昭儀(2000)。傑出理化科學家之人格特質及創造力成之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5(1),27-45。
陳昭儀(2001)。傑出表演藝術家個人特質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2),1-28。陳昭儀(2003)。傑出科學家及藝術家之比對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199-225。陳昭儀(2005)。傑出作家創造性人格特質之探析。教育資料集刊,30,323-345。陳鴻(1987)。足球員的人格特質及比賽的心理壓力。中華體育,4,21-25。曹姮、江世雄(譯)(2006)。工作大未來。臺北:時報文化。
彭臺臨(2005)。喚醒奧林匹克精神:臺灣奧運金牌之路。臺北:中華奧委會。
游福生(1998)。最受孩子喜愛的師長人格特質。國教月刊,44,2-4。游福生、顏瑞芳 (1991)。富創造力的人具有之人格特質。教育家,44,15-17 。
黃希庭(1998)。人格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
黃家齊、許雅婷(2006)。團隊成員人格特質對知識分享及創新績效之影響-個人與團隊層次的分析。管理學報,23(2),149-170。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
楊坤堂(1984)。輔導教師的人格特質。輔導月刊,20(6),10-13。
楊國樞(1989)。心理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楊國樞(1999)。中國人的五大性格向度:本土化的實徵研究。中華心理學年會。
葉永明(2001)。日據時代臺灣傑出西畫家的成長環境、學習歷程與人生際遇之研究。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趙明德 (2003)。國小資優生與普通生人格特質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鄭虎(1984)。中華民國參加第23屆洛杉磯奧運選手人格特質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6,183-189。鄭慧玲(譯)(1982)。人格心理學。臺北:桂冠。
鄭家成(2004)。便利商店加盟店主內外控人格特質、領導行為與經營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統一超商高高屏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盧台華(1999)。傑出科學家創造力特性及開發之研究-生物領域。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7-2511-S003-05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戴維舵(1999)。"Big Five"五大人格特質在人力甄選上的應用探討。致理學報,12,89-114。貳、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of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Bloom, B. S. (1982). The role of gifts and mark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Exception Children,48,510-521.
Burger, J. M. (1993). Personality. California:Brooks-Cole.
Cattell, R. B. (1950). Personality:A systematic,theoretical,and factual study.New York:McGraw-Hill.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PI-R)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FL: PAR.
Goldberg, L. R. (1993). 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y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ist,48(1),26-34.
Goldberg, L. R. (1990). 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The Big Five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9,1216-1229.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Hill.
Hoekstra, H. (1993). Work and personal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Baltimore, Maryland.
Howard, P. J., & Horwrd, J. M. (1995). The big five quickstar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for human resource professiona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84754)
McCrae, R. R.,& Costa, P. T. (1985). Updating Norman''s "adequacy taxonomy":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in natural language and in questionnair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9, 710-721.
McCrae, R. R., & Costa, P. T. (1987). Valida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serv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2,81-90.
Pervin, L. A. (1993).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6 th ed.New York:John Wily&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