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櫃檯買賣中心http://www.otc.org.tw/
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http://www.sitca.org.tw/
中華信用評等公司http://www.taiwanratings.com/tw/
台灣經濟新報http://www.tej.com.tw/
穆迪信用評等公司http://www.moodysasia.com/
孔繁衍(2002)『影響台灣地區債券型基金報酬因素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詩婷(2004)『從聯合投信事件看國內債券型基金的轉型與蛻變』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研究報告。
殷國堂(1999)『國內債券型基金相關問題探討』,大華證券期刊,第二期。
張瑞芬(1999)『國內債券型共同基金報酬之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陳立夫(2004)『台灣債券型基金風險值分析』,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陳華元(2002)『債券基金風險分析與公司治理』,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廖麗娟(2004)『以風險值(Value at risk)之觀念衡量債券型基金市場風險』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月刊111期專題。劉錦龍、辛光華 (2004)『談基金產業自律』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研究報告。
蔡爵霙(2001)『從國內債券型基金看我國開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之可行性』,台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二卷第四期,頁267~290。
蕭黎明、蔡東松(2002)『台灣債券型基金:成長快速、疑慮增加』,中華信評產業分析。
二、英文部分
Blake, E. and Gruber, (1993)“The performance of Bond Mutual Fund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66 no.3.
Dumas, B. and B.Jacquillat, (1990), “The Money and Bond Markets in France:Segmentation vs. Integration, “ Journal of Bankingand Finance, Vol. 14, pp.613-635.
Frank, K. R. and Keith, C. B. (2000),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6th ed., Thomson Learni
Livingston,. D.,(1995) “Minimizing risk in bonds”, Pensions & Investments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