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5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符兆麟
研究生(外文):
Chao-Lin Fu
論文名稱:
台灣海峽軍事危機根源之研究─以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oot Cause of the Military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1995─1996)
指導教授:
曾復生
指導教授(外文):
James F. Tze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6
中文關鍵詞:
危機
、
軍事危機
、
台海危機
、
台海飛彈危機
外文關鍵詞:
Taiwan Strait crisis
、
Military Crisis
、
Conflict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586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2
一、雖然1995-96年台海飛彈危機已落幕,並經過了10年時間,在這10年之中,兩岸之間風風雨雨齟齬不斷,雖未爆發重大危機,但並不表示未來台海之間不會發生軍事危機,隨著2004年第11任總統選舉結果產生後,中美台的互動關係,更出現瀕臨結構性轉變的關鍵時刻。
二、中共以往舉行軍事演習通常以低調方式進行,自1995年7月起至12月中共連續在台灣海峽舉行了四波導彈試射及軍事演習,並透過媒體大肆宣傳,恐嚇意味明顯。1996年3月,又在貼近台灣南北兩大城市海域舉行導彈試射及兩波軍事演習,中共此種舉動,使兩岸在經歷了1949、1954、1955及1958年的軍事衝突與危機,維持了40年的和平對峙態勢受到衝擊,並使台海緊張情勢驟然升高。中共此種具有高度危險及挑釁性的導彈試射及軍事演習,引發國際矚目的台海軍事危機。
三、中共發動軍演的目的具有兩個層面。其一是為了嚇阻前總統李登輝追求進一步獨立。其二是警告美國勿改變對台灣之政策,並藉這次軍演展現共軍現代化作戰能力。
Though the missile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during 1995-1996 has passed, it is not the only crisis in the past ten years. Conflicts often happen and no one can guarantee that a conflict in the future will not become a war. After the 11th ROC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America brought forth a series of dramatic changes.
Mainland China used to hold military exercises with a low profile. But exercises that were held from July to December 1995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Mainland China gave those exercises great publicity in order to threaten Taiwan. In March 1996, Mainland China launched missiles in the area of the in Taiwan Strait close to two main cities of Taiwan, and held military exercises twice.Since 1949, Mainland China and Tainwan have had military crisis in 1954,1955 and 1958.Afterwards,peace has been maintain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for close to forty years.Now,due to the new threat from Mainland China ,the two sides are on the verge of another military crisis.
We believe that Mainland China had two purposes to hold military exercises. First, they wanted to influence of Taiwan independence. Second,they wanted to warn the U.S government insist on a one China policy, and show the ability of the modern PLA. Based on the exercises during 1995-96,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the military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6
第四節 名詞界定 9
第五節 文獻評析 11
第二章 1995-96年台海飛彈危機的源起、過程與影響 19
第一節 源起 19
第二節 過程 29
第三節 影響 43
第四節 小結 44
第三章 台海軍事危機的國內因素 47
第一節 政黨關係與政治環境 47
第二節 台灣的外交策略 51
第三節 對台灣總統大選及國內情勢影響 56
第四節 小結 68
第四章 台海軍事危機的國際因素 69
第一節 美國對台政策之演變 69
第二節 美國干預台海危機的模式 73
第三節 日本與韓國的立場與態度 81
第四節 小結 88
第五章 台海軍事危機的大陸因素 91
第一節 中共對台政策之演變 91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大陸內部局勢 100
第三節 共軍軍事現代化與對台威脅 105
第四節 小結 116
第六章 台海軍事危機的兩岸互動因素 119
第一節 兩岸互動背景 119
第二節 1995-96年軍事危機前兩岸互動交往 124
第三節 兩岸軍力對比 141
第四節 小結 149
第七章 結論 15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1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 157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160
〈參考書目〉 161
一、中文書目 161
二、英文書目 165
三、網際網路 165
圖表目錄
圖1-1:研究架構圖........................................7
圖2-1:共軍1995年7月21日至28日研習概要圖............34
圖2-2:1995年7月─1996年3月中共軍演概要圖..............39
圖3-1台灣政黨政治形勢圖................................50
圖4-1台灣的戰略位置圖..................................82
圖4-2亞太地區主要石油運輸路線圖........................83
圖5-1中共陸基核武打擊範圍示意圖.......................113
圖5-2當面中共短、中程常規飛彈射程涵蓋示意圖...........114
圖6-1我國的大陸政策與工作體系運作圖...................126
圖6-2大陸對台工作組織體系圖...........................127
表2-1李登輝訪美始未概要表..............................26
表2-2 1995年5月中共針對美國同意李總統訪美報復措施......28
表2-3 1995年6月文匯報批李文章一覽表....................30
表2-4 1995年7、8月新華社批李文章一覽表..................31
表2-5 1995年月至1996年3月共軍七次演習概況表...........32
表3-1 1989-1998年我邦交國增減概況.......................52
表3-2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全球媒體報導統計表...........58
表3-3台灣地區民眾對兩岸未來關係發展期望(1994-96).......59
表3-4台灣地區民眾對兩岸與外交關係優先性之看法..........61
表3-5李登輝對兩岸關係談話(1993-1999)..............62-63
表6-1兩岸歷次會談總攬.............................136-141
表6-2兩岸軍力對比(1995-96年).....................142-146
表7-1美中台利益分析表.................................154
一、中文書目
(一)圖書
․牛軍主編,《柯林頓治下的美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田弘茂主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問題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1997年8月。
․李柏蒼,《台灣海峽潛在軍事危機根源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沈玉慧譯,張旭成、拉沙特(Martin L. Lasater)主編,《如果中共跨過台灣海峽:國際間將作何反應》,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5年。
․周 煦,《冷戰後美國對東亞國家的政策》,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勢》,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12月。
․林正義,《1958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林正義,「美國總統運用國家安全會議之研究」,《美國總統制:理論與實際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9年。
․林添貴譯,李潔明(James R. Lilley)著,《李潔明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四月。
․林添貴譯,孟捷慕(James H. Mann)著,About Face-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from Nixon to Clinton,《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威廉.歐佛(William Overbolt),《中國威脅(The Rise of China) 》,台北,智庫文化出版社,1995年。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1月。
․翁明賢,《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台北,華立圖書,2005年5月。
․翁明賢,《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丁•拉薩特、俞劍鴻、徐光明、林蘿嬪,《後等鄧小平時期的台灣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6月。
․張 虎,《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出版社,1996年。
․張同瑩等合譯,李潔明,唐斯合編,《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張建邦策劃,《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張建邦總策畫,林正義審校,《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一九九八年一月初版
․許曉平譯,大前研一著,《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曾復生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曾復生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黃介正,《中共捲入軍事衝突之代價》,美國陸軍戰爭學院,2001年。
․黃介正,《台海危機》,美國企業研究院,1997年。
․黃介正,《面向二十一世紀之台灣國防改革》,美國陸軍戰爭學院,1999年。
․裘兆琳,「1995~1996年台海危機:華府、北京與台北決策失誤檢討」,《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5-1997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研究所, 1997年。
․蔡東杰譯,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著,《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聯合報編譯組譯,邰培德(Patrick Tyler)著,A GreatWall: Six Presidents And China,《中美交鋒-1996年台海危機的內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二)期刊
․平可夫,「中共軍事演習是不是全為了台灣」,《全球防衛雜誌》,132,1995期。
․白 成,「中共飛彈演習的目的」,《中國大陸》,333,1995年。
․向 駿,「中國威脅論及新圍堵」,《美歐月刊》,11:5,1996年。
․何 迪,「台海危機和中國對金門、馬祖政策的形成」,《美國研究(北京)》,3,1988年。
․宋鎮照,「美國霸權在亞太地區之挑戰」,《美歐月刊》,11:3,1996年。
․周志懷,「關於1995∼1996年台海危機的思考」,《台灣研究集刊(北京)》,2,1998年。
․周肇玲,「中共軍事演習對台灣威脅之評估」,《中共研究》,29:10,1995年。
․林正義,「美國在台海危機的角色」,《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134。,1996年
․社評,「評中共對台文攻武嚇」,《中共研究》,29:10,1995年。
․社論,「中共在台海魯莽進行三波軍事演習」,《中共研究》,30:4,1996年。
․曹中平,「中共對台的軍事戰略與策略」,《中國大陸》,344,1996年。
․莫大華,「從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檢視美國的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美歐月刊》,11:9,1996年。
․郭錫嘏,「1996年中共軍事軍事動態回顧」,《共黨問題研究》,23:3,1997年。
․陳毓鈞,「台海危機與美國干預」,《美歐月刊》,10:1,1995年。
․楊志恆,「中共武力犯台因素之研析」,《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 》,102,1994年。
(三)報紙
․中國時報(台北)。
․青年日報(台北)。
․解放軍報(北京)。
․聯合報(台北)。
二、英文書目
․Buruman, Han(1996), ”Taiwan’s New Nationalists,” Foreign Affairs, 75, 77-91.
․Chou, David S.(1996),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U.S. Role in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Issue & Studies, 32: 10,
․Clough, Ralph N.(1993), Reaching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Boulder,Colo.: Westview Press.
․Nye, Joseph S. Jr.(1990),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Robert L. Suettinger,< Beyond Tiananmen: The Politics of U.S.-China Relations>,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June 1, 2003)
三、網際網路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美國國防部》〈http: http://www.defenselink.mil/〉。
․《美國國會圖書館》 http://thomas.loc.gov。
․《美國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RB/RB32.html〉。
․《紐約時報》〈http://www.nytimes.com/〉。
․《華盛頓郵報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美國白宮 http://www.whitehouse.gov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從兩岸戰略思維的轉變論我國之「嚇阻」戰略
2.
後冷戰時期美國處理國際危機之模式
1.
王為國(2002)。「多元智能」取向之教學評量。國教天地,148,94-99。
2.
王為國(2001)。多元智慧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5(1),1-20。
3.
田耐青(1999)。由多元智慧理論的觀點談教學評量:一些台灣的實例。教師天地,99,32-37。
4.
江姮姬(2003)。一位音樂教師探究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實施-後現代的觀點 。國民教育,43,6。
5.
吳武典(1999)。多元智能的理念與研究。資優教育季刊,73,1-9。
6.
吳舜文(2000)。流動的意象--從音樂欣賞課程談與「海洋」主題相關之教學規劃。美育,116,26-39。
7.
周子敬(2006)。八大多元智慧問卷的信、效度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7(3),215-229。
8.
林朱彥(2002)。創意教學九年一貫--從「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學談起。研習資訊,19(5),38-52。
9.
林美玲(2000)。多元智力理論與課程整合關係-九年一貫新課程建議。師說,148,9-28。
10.
封四維(2001)。課程-教學評量的新思維:從智慧典範轉移談起。課程與教學季刊,5(1),55-84。
11.
高博銓(2001)。多元智慧理論的理念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5(1),21-36。
12.
張玉茹、張景媛(2003)。多元智慧教學語歷程檔案評量對國中生英語學業表現、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班級班級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4(2),199-220。
13.
陳杰琦(1998)。鑑別,培養,與發展--兒童的多元智力能力。文教新潮,3(5),6-17。
14.
陳昭吟(2005)。多元智慧理論在音樂上的應用。國民教育,46(1),96-103。
15.
黃榮真(2006)。由多元智慧觀點探析學前融合班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之設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0,261-282。
1.
臺灣報紙對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事件報導與評論之分析
2.
拋補利率平價對股價報酬率的影響--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之實證研究
3.
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
4.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實施建教合作教育可行性之研究
5.
建立全球運籌中心—物流業所扮演的角色
6.
公司治理對股票報酬率影響之研究
7.
獲利對公司股價報酬率之關聯研究-縱橫平滑移轉門檻模型之應用
8.
台日韓TFT-LCD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友達、夏普、三星為例-
9.
芴衍生物及其聚合物之理論計算研究
10.
奈米白金修飾導電鑽石電極電化學偵測砷(III)
11.
中國東北經濟振興與東北亞經貿關係研究
12.
職業教育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影響之研究
13.
我國信用保證對智慧財產權融資之研究
14.
直接競爭廠商進行策略聯盟之研究
15.
同仁審查之流程與成功關鍵因素探討─以台灣證券交易所系統設計審查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