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江錦華(2001),人格特質與組織文化之適配性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高科技F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昭(1985),人格心理學,台北:三民出版社。
李美枝(1984),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舒韵(2000),花旗經營成功之關鍵因素,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慶華(2001),消費金融從業人員之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薪酬福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銀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沈慶龍(1994),人格特質、影響方法與業務員績效之研究-以兩家汽車公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沈慶龍(2002),「業務員人格特質、推銷行為及其績效之研究-以汽車代理商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冬季號,第二卷,第四期,109。李錫宗(2004),壽險業務人員業績表現與個人因素之關係-以A人壽保險公司為例,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林元培(2003),顧客關係管理模式下市場區隔策略之研究-以財富管理為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明真(2004),金融理財專員之核心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C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長毅(2000),「印刷業員工對薪酬制度滿意度及工作投入之研究」,華岡印刷傳播學報,P.31,P.97~103。房冠寶(2000),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的關聯性研究-以證券業後勤行政人員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財丁(1994),業務人員心理學,台北:書華。
林陽助(2005),「理財專員屬性、關係銷售行為、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財富管理為例」,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六輯第一期,92~93。
林舜秋(1994),國內地區教學以上醫院醫師費用制度調查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姜占魁(1993),行政學,台北:五南書局。
洪光遠、鄭慧玲譯(1998),人格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施純協譯(2000)Johan ross等著,智能資本,台北:知行出版。
姚惠芳(2004),員工績效和組織文化對組織績效之影響研究-以台北捷運公司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連郁菁(2001),以智慧資本觀點建構知識管理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以管理顧問業為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達(2004),台灣地區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實施之探討分析,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家源(2005),個人屬性、人格特質對工作激勵因子與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陳淑錦(2001),組織精簡情境中員工態度之探討-以A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敦山(1999),傑出壽險業務人員之成功經驗研究-以國內MDRT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雅隸(2000),主管領導、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激勵制度與員工工作績效之相關性-以保險業務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德成(1993),壽險行銷人員之人格特質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春興(2000),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懿華(2004),影響顧客忠誠度的因素研究-以銀行業信用貸款產品為例,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湯淑真(1991),管理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楊平吉譯(1987),部門別績效評估實務,台北:臺華工商
葉國華(2002),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銀行合併態度之研究-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楊國樞、張春興主編(1986),組織行為,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樓欣美(2003),員工變革認知、人格特質對工作態度之影響-以教育訓練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玉琰(1995),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劉光杰(2003),關係行銷於壽險業直效行銷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勝泰(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戴國良(2004),組織行為學:從企業觀點出發,台北:五南出版社。
魏子雲(1994),壽險業務人員個人知覺及人格特質與績效間關係之探討,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羅旭華(2004),理財宏觀,台北:商周出版社。
英文部份:
Allport, G. W.,(1937), 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New York:Holt,Rinehart & Winston。
Borman, W. C.& Motowidlo, S. J.(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n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In N. Schmitt, W.C.
Borman, & Associated,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71-98),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usch. P. and D. T. Wilson(1976),“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Salesman's Expert and Referent Bases of Social Power in the Buyer-Seller Dyad,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3,3-13。
Costa, P.T.,JR. & McCrae,R.R.(1985),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 Odessa, Fla.: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Goldberg,L.R.(1981),Languag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The search for Universals in Personality Lexicons. In L. Wheeler(Ed.), 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pp.141-165).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Guilford, J. P.(1959),Personality, New York:McGraw Hill。
Moss, S.(1978), “ What Sales Executive Look for in New Salespeople,”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Mar:46-48。
Purchasing(1984), “Complete Salesmanship:That's What Buyers Appreciate, ”, August,59-66。
Robbins, S. P.(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Spiro, R. L., & Weitz, B. A.(1990), “Adaptive Selling:Conceptualization,Management and Nomological Validity,”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7:61-9 。
Stanton, W. J.(1975),Fundamentalls of Marketing,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499.
Swan, J. E., I. F. Trawick, and D. W. Silva(1985),“How Industrial Salespeople Gain Customer Trust,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4:3,203-211。
Taylor, J. L. and A. G. Woodside(1981), “Exchange Behavior Amoung Salesman and Customers in Natural Settings, ”Buyer-Seller Interactions:Empirical Research and Normative Issues,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