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文獻
Charles,G.D(2005). Products for language arts teachers, MultiMedia & Internet@Schools, 12(2), 28-35.
Charles,M.H(2002). Is multimedia-based instruction Hawthorne revisited ? Is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Education, 122(4), 839-844.
Linda,K.L.(2003). Institutional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 retention, Education, 124(1), 126-137.
Mageau, Therese, Siegel, Jessica, Holzberg, Carol.S, Salvador, & Roberta(1994). Listening to multimedia. Electronic Learning, 14(3), 28-37.
Pascal,W.M., Van,G., Fred,P., Jeroen,J.G.,.Van,M., Maaike,H., & Henk,G.S.(2003). The efficienc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into old ag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3(4), 489-506.
William,G., Pat,R.G., & Ronan,S.B.(2001).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multimedia coursewar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34(1), 2-18.
中文文獻
王天昌(1986)。注音符號在華語上的之功用。華文世界,39,33-39。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1,48-51。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師大書苑
王鳳妃(2005)。多媒體聽障者成功故事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閱讀成效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鴻瑛(2003)。多媒體影像在客語教學上的設計與應用--以台北市「佳安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朱則剛譯(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
林守為(1983)。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遠流
李永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忠屏(2004)。數位科技輔具生字教學系統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國語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洪靜安(1973)。國語教學研究。台南:泰成。
胡永崇(2004)。學習障礙學生的注音符號教學。屏東特殊教育,9,1-8。
吳敏兒(2001a)。入小學的第一個危機(上)。學前教育月刊,16-17。
吳敏兒(2001b)。入小學的第一個危機(下)。學前教育月刊,20-21。
吳敏兒(2001c)。整合「讀、聽、寫、作」的注音符號教學,中國語文,410,19-24。
吳敏兒(2001d)。國語拼音學習的基本能力。華文世界,56,15-22。
吳青山,林天祐(2003)教育研究月刊,2003,3,P159
施仲謀(1994)。”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初探。海峽兩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6
徐守濤(1999),童詩教學與兒童語文學習的探討。台灣地區兒童文學與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P33-49
黃巧琪(2004)。認知負合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61,77-83。黃光雄(1995)。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院。
黃光雄(1996)。教學理論。高雄:復文圖書。
陳淑敏(2000)。幼兒遊戲。台北:心理。
陳弘昌(1998)。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陳麗華(1989)。精熟學習法的策略。教與學,15,13-17。陳正治(2003)。注音符號教學探討及改進研究。應用語文學報,5,131-152。陳正治(2005)。兒童詩在語文教學上的功能與應用。國教新知,1,1-10。郭靜晃(1997)。遊戲與教育座談會實記。教育研究雙月刊,58,7-42。
郭諭陵(1992)。精熟學習-有效的學習。師友月刊, 5,14-16。張清榮(1992)。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富春文化。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
張素連(1999)。國小國語科遊戲教學。國教世紀,186,29-32。
張霄亭(2002)。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台北:雙葉。
張巧琳(2004)。國小國語文教學現況及其改進的策略,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7-14。張懿云(1997)。多媒體利用之技術控制與權利聯合管理中心。輔仁法學,16,219-240。彭維杰(1995)。注音符號教學的標準與現實。北縣教育,10,64-7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撰(1982)。國音學。台北:正中書局。
簡貴雀(2002)。國語文領域注音符號困境的探討。國教天地,147,52-59。簡素蘭(2005)。運用數位化多媒體教材輔助國中國文教學。台灣教育,631,29-35。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東鐘(1997)。多媒體在科技素養教育上之應用。教育科技與媒體,32,39-45。
羅秋昭(2003)。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蘇鈺琦(2002)。改變帶來希望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問題之探析,2002,12月。P41-45。
劉文通(2003年8月)。教導注音符號,務必按部就班。國語日報,13版。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http://datas.ncl.edu.tw/theab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