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于平(2002)。舞蹈欣賞。台北市:五南。
王省吾(1989)。圖書分類法導論。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王俊、郭秋雯(1999)。韓國語語言學概論。台北市:水牛。
王琄(2002)。愛上表演課。台北市:幼獅。
王安祈(2002)。當代戲曲【附劇本選】。台北市:三民。
王衛民(2004)。戲曲史話。台北市:國家。
王凌莉、李立亨、林乃文、貧窮男、曾智寧(2006)。表演藝術達人祕笈—看表演破解問題百百招。台北市:中正文化中心。
方寸(1978)。戲劇編寫法。台北市:東大。
尹世英(1992)。劇場管理。台北市:書林。
包澄潔、曹娟(2004)。中國戲曲藝術。台北縣:和平圖書。
白先勇(2004)。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台北市:遠流。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世紀風華:表演藝術在台灣2。台北市:文建會。
伍曼麗(1999)。舞蹈欣賞。台北市:五南。
朱介國、李壽菊、李宗玉、林琦妙(2000)。中西戲劇欣賞。台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李立亨(2000A)。Theater我的看戲隨身書。台北市:天下遠見。
李立亨(2000B)。Dance我的看舞隨身書。台北市:天下遠見。
李有祥、王立憲、周紀文、李群(2003)。著名劇作家和他的戲劇。台北市:牧村圖書。
吳士宏(2001)。舞蹈評析與身體觀。台北市:五南。
李小華(1998)。劉鳳學訪談。台北市:時報文化。
李天民、余國芳(2001)。世界舞蹈史。台北市:大卷文化。
李天民、余國芳(2005)。台灣舞蹈史。台北市:大卷文化。
何光國(1990)。圖書資訊組織原理。台北市:三民。
孟繁樹(1994)。中國板式變化體戲曲研究。台北市:文津。
邱慧齡(2000)。茶山曲未央-臺灣客家戲。台北市:商周編輯顧問。
邱瑗(2006)。Show Time ! 音樂劇的9種風情。台北市:音樂時代文化。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A)。「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台灣戲劇發展概說(一)。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B)。「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戲劇空間概說(二)。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C)。「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劇場製作(三)。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D)。「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導演(四)。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E)。「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表演(五)。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F)。「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監督(六)。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G)。「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設計(七)。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H)。「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燈光設計與操作手冊(八)。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I)。「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服裝設計與製作手冊(九)。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J)。「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技術指導概說(十)。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K)。「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社區劇場工作手冊(十一)。台北市:文建會。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1998L)。「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青少年教育劇場工作手冊(十二)。台北市:文建會。
林河(1994)。儺史-中國儺文化概論。台北市:東大。
林幸慧(2004)。京劇發展V.S.流派藝術。台北市:里仁。
林谷芳(2005)。音樂美學上課筆記林孟儒整理。台北市:未出版。
姜龍昭(1991)。戲劇編寫概要。台北市:五南。
胡邦欣(2002)。藝術與人文藝術領域輕鬆上手。高雄市:高雄復文。
姚一葦(1992)。戲劇原理。台北市:書林。
施叔青(1976)。西方人看中國戲劇。台北市:聯經。
夏學理、陳尚盈、羅皓恩、王瓊英(2003)。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市:五南。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周一彤、方顗茹、陳亞平(2002)。藝術管理。台北市:五南。
容淑華(1997)。青少年表演藝術叢書/戲劇之旅(2):奇妙世界-劇場。台北市:藝術教育館。
孫惠柱(1993)。戲劇的結構-敘事性結構和劇場性結構。台北市:書林。
容世誠(1997)。戲曲人類學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臺北市:麥田。
梁津南(1987)。國會分類法的應用。台北市:梁津南。
崔小萍(1996)。表演藝術與方法。台北市:書林。
郭乃惇(1991)。藝術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樂韻。
陶慶梅、侯淑儀(2003)。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麥麟屏、林國強(1989)。美國國會圖書館主題編目。台北市:三民。
陳和琴、吳瑠璃、江绣瑛(1996)。圖書分類編目。臺北縣:空大。
陳正熙(1999)。青少年表演藝術叢書/戲劇之旅〈4〉:想像的空間-如何賞析一齣戲。台北市:藝術教育館。
陳龍(2002)。中國近代通俗戲劇。台北市:東大。
陳和琴(2003)。資訊管理。臺北縣:空大。
張夷等(2005)。音樂劇魅影。台北市:明天國際圖書。
張炫文(1998)。歌仔調之美。台北縣汐止市:漢光文化。
黃淵泉(1986)。中文圖書分類編目學。台北市:台灣學生。
黃譯瑩(2003)。統整課程系統。台北市:巨流。
黃英雄(2003)。編劇高手。台北市:書林。
馮翊綱(2000)。相聲世界走透透。台北市:幼獅。
馮翊綱、宋少卿(2000)。這一本瓦舍說相聲。台北市:揚智。
馮翊綱、宋少卿(2004)。第二本瓦舍說相聲。台北市:揚智。
曾道雄(1997)。歌劇藝術之理念與實踐。台北市:揚智。
曾永義(1975)。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台北市:聯經。
曾永義(1998)。我國的傳統戲曲。台北縣汐止市:漢光文化。
曾永義(2000)。戲曲源流新論。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
曾永義(2004)。戲曲與歌劇。台北市:國家。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高雄復文。
鄒之牧(2001)。行草-一齣舞蹈的誕生。台北市:木馬文化。
詹棟樑(1983)。社會教育學。台北市:五南。
詹棟樑(1988)。社會教育理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國賜(1987)。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惠玲(1995)。表演藝術之中介組織-兩廳院與藝術推廣公司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楊雲玉(1998)。青少年表演藝術叢書/戲劇之旅〈3〉:角色人物的創造-如何表演。台北市:藝術教育館。
楊馥菱(1999)。台灣歌仔戲。台北市:漢光文化。
楊龍立、潘麗珠(2001)。統整課程的探討與設計。台北市:五南。
楊馥菱(2001)。臺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台北縣深坑鄉:學海。
楊馥菱(2002)。臺灣歌仔戲史。台中市:晨星。
楊建文(2003)。戲劇概要。台北市:五南。
董育任(2000)。觀賞者對表演藝術節目與設施評估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音樂廳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怡均(2000)。有趣的說唱:大陸系說唱在台灣。台北市:商周編輯顧問。
慕羽(2004)。百老匯音樂劇:美國夢和一個恆久的象徵。台北市:大地。
歐建平(2005)。你不可不知道的世界頂尖舞團及歷史。台北市:高談文化。
劉志明(1995)。西方歌劇史。台北市:全音。
劉君王告(2002)。戲曲概論。台北縣深坑鄉:學海。
劉兆祐(2002)。中文編目學。台北市:五南。
劉彥君(2003)。圖說中國戲曲史。台北市:揚智文化。
鄭德淵(1993)。樂器分類體系之探討。台北市:全音。
鄭向恒(1997)。中國戲曲的創造與鑑賞。台北市:文史哲。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書廊。
駱正(2006)。中國京劇二十講。台北市:聯經。
謝柏梁(1994)。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台北市:臺灣商務。
謝俊逢(1994A)。民族音樂論集1。台北市:全音。
謝俊逢(1994B)。印度傳統音樂之研究。台北市:全音。
謝俊逢(1996A)。民族音樂論集2。台北市:全音。
謝俊逢(1996B)。日本傳統音樂與藝能。台北市:全音。
謝俊逢(1998)。民族音樂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全音。
鍾傳幸(1990)。國劇之旅。台北市:文建會。
韓幼德(1987)。戲曲表演美學探索。台北市:丹青。
譚達先(1988)。中國民間戲劇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
嚴明(1994)。京劇藝術入門。台北市:業強。
蘇國榮(1987)。中國劇詩美學風格。台北市:丹青。
蘇桂枝(1998)。青少年表演藝術叢書/戲劇之旅〈1〉:繽紛青春躍舞台-製作觀念與技巧。台北市:藝術教育館。
蘇秀婷(2005)。台灣客家改良戲之研究。台北市:文津。
二、翻譯書目
Christine Ammer(2004)。音樂辭典(貓頭鷹編譯組譯)。台北市:城邦文化。
Dorothy M. Cambell, Linda S. Harris(2002)。統整課程發展:協同合作取向(徐愛婷、賴寶蓮、陳淑茗、許育健、陳怡君、陳怡君、徐麗棻、宋秋美譯)。台北市:心理。
Francois Laroque(1997)。莎士比亞:人間大舞台(施康強譯)。台北市:時報文化。
Goode tony, Neelands Jonothane(2005)。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舒志義、李慧心譯)。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James A. Beane(2000)。課程統整(單文經、林佩璇、陳美如、周珮儀、蔡清田、游進年、游家政、王秀玲譯)。台北市:學富。
Michael Billington etc. (1989)。表演的藝術(Performing Arts)—藝術活動欣賞指南(蔡美玲譯)。台北市:桂冠。
Mack Owen(1995)。表演藝術入門(郭玉珍譯)。台北市:亞太。
Oscar G. Brockett(2001)。世界戲劇藝術欣賞-世界戲劇史(胡耀恆譯)。台北市:志文。
Robert L. Lee(2001)。劇場概論與欣賞(葉子啟譯)。台北市:揚智文化。
Robin Fogarty(2003)。統整課程的十種方法(單文經、黃惠雯、陳宜宣、梁文蓁譯)。台北市:學富。
新掘通也編著(1991)。社會教育學(黃振隆譯)。台北市:水牛。
蘆原英了著(1970)。舞劇與古典舞蹈(李哲洋譯)。台北市:全音。
三、工具書目
呂懿德主編(2001~2005)。月節目簡介(共55冊)。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1~2005)。單場節目單(共202冊)。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2)。中華民國九十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4)。中華民國九十二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5)。中華民國九十三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6)。中華民國九十四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徐桂峰(1984)。藝術大辭海。台北市:華視出版社。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1991)。大美百科全書。台北市:光復。
周何總主編(1990)。國語活用辭典。台北市:五南。
江金智發行(1981)。百科國語辭典。屏東市:現代教育。
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1988)。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台北市:台灣中華。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正體版。台北市:錦繡。
四、期刊
胡耀恆(1992)。兩廳院五年回顧與前瞻-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表演藝術雜誌,0,27-28。
胡耀恆(1992)。兩廳院巡禮。表演藝術雜誌,0,29-41。
施如玉(1993)。重整「賣相」,軋上觀光「藝」角—從台灣觀光現況看觀光劇場的可能性。表演藝術雜誌,5,129。
饒嘉齡(1992)。飛簷下的現代-兩廳院建築與聲光。表演藝術雜誌,0,24-26。
賴秀峯(1993)。佛朗明哥的詠嘆。表演藝術雜誌,11,26-28。
韓國金黃(1993)。滄桑的歷史,痛苦的呼聲-佛朗明哥音樂。表演藝術雜誌,13,96-98。
五、網路資源
大英線上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
中國大百科全書http://www.wordpedia.com/search/query.asp?query=1&category=search
智慧藏百科全書網http://www.wordpedia.com/
維基百科中文版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tw
中正文化中心http://www.ntch.edu.tw/
分類理論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16586
表演藝術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formance_art
六、影音資料
101相聲劇團(2004)。大宅,門都沒有。台北市:立昇影音多媒體。
大風音樂劇場(2005)。梁祝音樂劇。台北市:音樂時代文化。
表演工作坊(2004)。一婦五夫。台北市:群生出版、木棉花國際。
表演工作坊(2004)。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台北市:群生出版、木棉花國際。
表演工作坊(2004)。威尼斯雙胞案。台北市:群生出版、木棉花國際。
表演工作坊(2004)。亂民全講。台北市:群生出版、木棉花國際。
國立國光劇團(2002)。牛郎織女天狼星。台北市:國立國光劇團。
國立國光劇團(2002)。閰羅夢。台北市:國立國光劇團。
國立國光劇團(2004)。王熙鳳大鬧寧王府。台北市:國立國光劇團。
國立國光劇團(2005)。梁山伯與祝英台。台北市:國立國光劇團。
雲門舞集(1999)。流浪者之歌。台北市:麗音影音。
綠光劇團(2004)。人間條件精華版。台北市:圓神出版。
The Really Useful Group TLD(2004)。貓音樂劇。台北市:得利影視。
七、西文書目
Baumo, W. J. & Bowen, W. G.(1966). Performing Arts ---The Economic Dilemma. New York : Twentieth Century Fund, Inc.
Becker, H. S. (1982). Art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rane, D. (1992).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 and the Urban Arts.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 Inc.
Helbo, A.(1987). Theory of Performing Art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B. V.
Thomas, W. (1983). Presenting Performances---A Handbook for Sponsors. New York: The New England Foundation for the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