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05: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美慧
研究生(外文):Lin Mei-Huei
論文名稱:一位國小專家教師的國語文寫作教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an Elementary Expert Teacher’s Instruction of Chinese Writing
指導教授:幸曼玲幸曼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4
中文關鍵詞:寫作寫作教學寫作教學策略寫作模式
外文關鍵詞:writingwriting instructionwriting instruction strategywriting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14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位國小專家教師的寫作教學策略。研究對象為一位國小專家教師與三十五位四年級學生。因此進行為期一學年的國語課教室觀察質性研究。研究資料包括錄影、教室照片、訪談、教室觀察記錄、學生作品與研究者省思以達到方法上的三角驗證。由研究資料的分析以瞭解專家教師的寫作教學策略及寫作教學的模式。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如下:
壹、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針對不同文體,選擇教學重點知識,採取適當的寫作教學策略
二、以學生的舊經驗出發,進行寫作教學
三、以師生、同儕互動的方式學習寫作
四、透過文本的比較閱讀,教導寫作知識
五、讓學生主動觀察、思考,以培養寫作實力
貳、寫作教學的模式
一、提供多元的寫作鷹架,支持學生寫作需求
(一)「合作與討論」促進觀摩學習,鷹架學生共構寫作知識
(二)「想法組織圖」統整寫作主題概念,鷹架學生重組寫作素材
(三)「精緻課程」補強寫作重點知識,鷹架學生獨立修改能力
(四)「引用閱讀媒材」,鷹架學生充實寫作的技巧與內容
二、整合學生寫作先備知識與經驗,進行各項寫作活動
(一)珍視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立即段落寫作
(二)培養學生寫作實力,重視寫作粗胚的修改
(三)配合學生學習歷程,建立客觀的評量標準
(四)結合作品發表與欣賞,激勵學生創作與學習
三、相信學生的潛能,實踐深植的教學信念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以下對寫作教學建議:
一、進行統整的寫作教學
二、營造師生、同儕討論對話的環境
三、結合生活體驗的寫作題材
四、培養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
五、設計量身打造寫作教學課程
六、建立客觀的評量標準
七、提供開放的寫作與發表空間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針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作為現場教師與未來研究發現的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and investigate an elementary expert teacher’s teaching of Chinese writing. The subjects were an elementary expert teacher and 35 fourth graders. Therefore, an education ethnography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observe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s of a Chinese class for one academic year.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video-taping of the teaching,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 researcher’s field notes, students’ writing samples, researcher’s reflective journal to achieve 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 To understand expert teacher’s writing instruction strategy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model by analyzing the data. The main conclusions were list below:
1. Writing instruction strategy
(1)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iterary styles to choose key knowledge of teaching, and adopt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2)Writing I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students’ previous experience.
(3)Learning writing vi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4)Teaching writing knowledge through reading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exts.
(5)Student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observe the environment and thinking can nurture the ability of writing.
2. Writing instruction model
(1)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various writing scaffoldings to support writing needs.
a. Scaffolding of cooperative discussion can push ahead with observation learning and conceive writing knowledge.
b. Scaffolding of concept mapping can integrate concepts of the theme and recombine material of writing.
c. Scaffolding of elaborate curriculum can supplement the key knowledge of writ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Revision.
d. Scaffolding of utilizing reading materials can flesh writing skills and content out.
(2)Consolidating students’ writing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proceeding with various writing activities.
a. Treasuring students’ true experiences and feeling to write paragraphs instantly.
b . Nurturing students’ ability of writing and value drafts revise.
c. Correspond with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and establish objective evaluate criteria.
d. To Integrate works exhibition and appreciate can inspire students’ writing and learning motivations.
(3)Having confidence in potential of students and implementing possession of the embedded faith in writing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findings of the study, conclud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writing instruction:
1. Proceeding integration of writing instruction.
2. Constructing an environment of teacher-pupil Interactive and peer conversations.
3. Writing subjects should be connected with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s.
4. Nurture students’ real ability of writing.
5. Design writing instructions that fit students.
6. Establish objective evaluate criteria.
7. Providing an unconstrained atmosphere of writing and compositions publish。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urnish the suggestions and conclusions, not only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teachers in teaching, but also to a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03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0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寫作的歷程……………………………………………… 07
  壹、 寫作歷程的線性模式…………………………………… 07
  貳、 寫作歷程的遞迴模式…………………………………… 011
第二節 寫作教學………………………………………………… 017
  壹、 五階段過程導向寫作教學模式………………………… 019
  貳、 五階段內容取向的寫作教學策略……………………… 021
  參、 寫作的認知策略教學…………………………………… 023
第三節 寫作過程的教學策略…………………………………… 026
  壹、 作文的輔導技巧………………………………………… 026
  貳、 寫作過程的個別差異和教學策略……………………… 027
  參、 寫作教學過程策略的應用……………………………… 0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
第一節 進入研究現場的歷程…………………………………… 035
  壹、 取得同意………………………………………………… 035
  貳、 進入現場………………………………………………… 035
  參、 建立關係………………………………………………… 036
  肆、 研究情境………………………………………………… 038
第二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 047
  壹、 觀察札記………………………………………………… 048
  貳、 錄音帶、相片以及錄影帶……………………………… 048
  參、 訪談……………………………………………………… 049
  肆、 文件收集………………………………………………… 049
第三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050
  壹、 資料的整理……………………………………………… 051
  貳、 資料的分析……………………………………………… 053
  參、 資料的檢證……………………………………………… 6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06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065
第一節 本節綱要………………………………………………… 066
「大隊接力預賽」寫作教學……………………………… 067
  壹、 學生構思寫作綱要,教師再歸納與組織學生經驗…… 067
  貳、 敍述與描寫的交互運用,教導詳細描寫技巧………… 069
  參、 針對學生寫作粗胚,加強語詞的修辭技法…………… 071
  肆、 透過精密觀察,擷取微觀特寫素材…………………… 076
  伍、 教師示範「!」「?」「。」三類修改重點,提供明
     確的修改方向,進行小組同儕互改……………………… 078

第二節 本節綱要………………………………………………… 087
「故事改寫」寫作教學…………………………………… 089
  壹、 「角色」的寫作教學策略………………………………… 090
  貳、 「故事情節」的寫作教學策略…………………………… 095
  參、 「場景」的寫作教學策略………………………………… 101
  肆、 「故事主題」的寫作教學策略…………………………… 104
  伍、 「故事連貫性與完整性」的寫作教學策略……………… 107

第三節 本節綱要………………………………………………… 115
「詩的創作」寫作教學…………………………………… 117
  壹、 梳理學生的「成長」想法,結合第三單元課文,讓學
     生歸納成長概念圖……………………………………… 118
  貳、 師生經由「大隊接力決賽」的熱烈討論,建構學習與
     成長的意義,激盪與醞釀寫詩的靈感………………… 122
  參、 選取範詩共同賞析,教導學生學習詩的情感表達與結尾
     的安排………………………………………………………… 129
  肆、 提供詩人發表舞台,鼓勵學生大方地朗讀、彼此觀摩與
蒐集修改的點子,使作品更精練………………………… 133

第四節 本節綱要………………………………………………… 137
「校慶報導」寫作教學…………………………………… 139
壹、 閱讀報紙標題,練習訂定吸引讀者的報導標題……… 140
貳、 充實報導的寫作知識,學習報導的重點內容,練習寫一
則報導導言…………………………………………………… 148
參、 透過比較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瞭解要如何寫出報導
的感覺………………………………………………………… 159
肆、 舉行作品觀摩會,學生檢視自己的報導優缺點,提供
下次寫作的改進目標………………………………………… 162

第五節 本節綱要…………………………………………………… 167
寫作教學策略的綜合歸納………………………………… 169
壹、 「寫作主題」的教學策略………………………………… 169
貳、 「寫作內容」的教學策略………………………………… 171
參、 「寫作技巧」的教學策略………………………………… 172
肆、 「寫作修辭」的教學策略………………………………… 174
伍、 「文章結構/元素」的教學策略………………………… 175
陸、 教學策略的歸納………………………………………… 176

第六節 本節綱要………………………………………………… 181
李老師的寫作鷹架遞迴模式…………………………… 183
壹、 李老師的寫作鷹架遞迴模式介紹……………………… 185
貳、 「寫作歷程的線性模式」、「寫作歷程的遞迴模式」及
「李老師的寫作鷹架遞迴模式」的比較………………… 2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209
壹、 寫作的教學策略………………………………………… 209
貳、 寫作的教學模式………………………………………… 212
第二節 建議……………………………………………………… 216
壹、 對寫作教學的建議……………………………………… 216
貳、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219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22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萬清(民81)。寫作教學初學者之教學內容知識結構及其改變歷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萬清(民87)。寫作教學師資培育及思考模式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敏而(民87)。語文學習百分百。台北市:天衞文化。
谷瑞勉(譯)(民92)。Lisbeth Dixon-Krauss編著。教室的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 (Vygotsky in the Classroom。Mediated Literacy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台北市:心理。
洪月女(譯)(民92)。Kenneth S. Goodman著。談閱讀(On Reading)。台北市:心理。
胡幼慧(民85)。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1-285)。台北:巨流。
孫晴峰(民81)。炒一盤作文的好菜。台北市:東方。
高令秋(民85)。歷程導向寫作教學法對國中聽覺障礙學生寫作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敬文(民88)。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榮(民91)。作文新饗宴。台北市:萬卷樓圖書。
張純(民91)。國小學童寫作教與學的歷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新仁 (民83)。寫作的心理歷程。教育文粹,23,112-153。
張新仁(民81)。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陳弘昌(民81)。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鳳如(民82a)。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5),51-67。
陳鳳如(民82b)。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鳳如(民88)。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寫作歷程模式驗證及其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慧禎(民91)。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寫作歷程中後設認知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葉雪枝(民87)。後設認知寫作策略對國小四年級記敘文寫作能力提昇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仲冬(民91)。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73-193)。台北:巨流。
劉明松(民90)。寫作認知策略教學(CSIW)對國小語文低成就學生寫作品質影響之研究。教育部八十九學年度獎勵特殊教育研究著作,558-605。
劉明松(民92)。結構性過程取向寫作教學對國小作文低成就學生寫作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敏玲(民91)。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台北:桂冠。
蔡清波(民74)。作文小博士。高雄:愛智圖書出版公司。
蔡榮昌(民68)。作文教學探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銘津(民84)。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秀圓(民92)。寫作的認知策略教學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寫作表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歸人編(民74)。楊喚全集Ⅰ。台北市:洪範。
羅秋昭(民92)。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嚴祥鸞(民91)。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2)。台北:巨流。
二、外文部分
Englert, C.S. (1992). Writing instruction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holistic, dialogic, and social enterprise of writing.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5, 153-172.
Englert, C. R, Anderson, T. E., Anderson ,L. M., Anthony, H. M., & Stevens, D.D.(1991). Making strategies and self-talk visible: writing instruction in regular and special education classroom.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8, pp.337-372.
Englert, C. S., & Raphael, T. (1988). Constructing well-formed prose: Process, structure, and metacognition in the instruction of expository wri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54, 513-520.
Flower, L. S., & Hayes, J. R.(1980).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 processes. In L. W. Gregg & E. R. 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Flower, L., & Hayes, J.R. (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365-387
Graves, D. H. (1994). A fresh look at writing.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Hallenbeck, M. J. (1999). Taking charge: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writ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430 326.
Hillock, G. (1984). What works in teaching composition: A meta-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93, 133-170.
Hoskisson, K., & Tompkins, G. E. (1987). Language arts: Conten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Columbus, Ohio: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Pressly, M. (1995). 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 that really imporves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Brookline Books.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430 326.
Raphael, T. E., & Englert, C. S. (1990). Writing and reading: Partners in constructing meaning. The Reading Teacher, Feb, 388-4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