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一、馬國翰著作
1. 馬國翰,《馬氏全書十種》,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館藏清光緒十年繡江李氏補刊本。
2. 馬國翰(撰)、李元璡(輯),《玉函山房輯佚書目耕帖續補》,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館藏清光緒己丑夏五章邱李氏校刊本。
3. 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台北:文海出版社,據同治十年辛未濟南皇華館書局補刊本影印,一九七四年。
4. 馬國翰,《玉函山房藏書簿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據山東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年清足刻本影印,二○○一年六月第一版。
5. 馬國翰,《紅藕花軒泉品》,《中國錢幣文獻叢書》第十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復旦大學藏清稿本影印,一九九二年。
6. 馬國翰,《月令七十二候詩》,《四庫未收書輯刊》,第肆輯,第五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光緒十年甲申孟秋繡江李氏補刊本影印,二○○○年第一版。
7. 馬國翰,《玉函山房詩集》,上海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年甲申孟秋繡江李氏補刊本。
8. 馬國翰,《玉函山房文集》,上海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年甲申孟秋繡江李氏補刊本。
二、通論文獻學
1. 王燕玉,《中國文獻學綜說》,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第一次印刷。
2. 王余光,《中國歷史文獻學》,台北:天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五月初版一刷。
3. 杜澤遜,《文獻學概要》,北京:中華書局,二○○一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 余敏輝,《歷史文獻學散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二○○四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5. 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濟南:齊魯書社,二○○五年三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6. 吳孟復,《古書讀校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7. 來新夏,《古籍整理講義》,廈門:鷺江出版社,二○○三年十一月第一次印刷。
8. 洪湛候,《中國文獻學新編》,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六月第二次印刷。
9. 洪湛候,《文獻學》,台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六年三月初版。
10. 洪湛侯,《中國文獻學要籍解題》,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11. 張三夕,《中國古典文獻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二○○三年。
12. 張舜微,《中國文獻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二○○四年三月第一次印刷。
13. 張舜微,《廣校讎略漢書藝文通釋》,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二○○四年三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4. 張大可,愈樟華(著),《中國文獻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二○○五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5. 程千帆、徐有富(撰),《校讎廣義》,齊魯:齊魯書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二次刷。
16. 馮浩菲,《中國古籍整理體式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二月第一次印刷。
17. 曾貽芬、崔文印(著),《中國歷史文獻學史述要》,北京:商務印書館,二○○○年四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18. 徐有富、徐昕(著),《文獻學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二○○二年三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9. 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廈門市:鷺江出版社,二○○三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0. 楊燕起、高國抗(主編),《中國歷史文獻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21. 熊篤、許廷桂(撰),《中國古典文獻學》,重慶:重慶出版社,二○○三年六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22. 趙振鐸,《古代文獻知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八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3. 鄭鶴聲、鄭鶴春(撰),《中國文獻學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年一月第一次印刷。
24. 劉琳、吳洪澤(著),《古籍整理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二○○三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5. 羅孟禎,《古典文獻學》,重慶:重慶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三、專論文獻學
1. 王紹曾,《目錄版本校勘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五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 王玉德,《輯佚學稿》,李國祥(主編),《古籍整理八種》,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
3. 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四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
4.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四年九月第一次印刷。
5. 呂紹虞,《中國目錄學史稿》,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一九八六年台一版。
6. 李瑞良,《中國目錄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年七月初版一刷。
7. 李致忠,《古書版本學概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機社,一九九八年一月第二次印刷。
8. 李致忠,《古書版本鑒定》,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二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9. 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二○○○年十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0. 李致忠,《三目類序釋評》,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二○○二年八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1. 余慶蓉、王晉卿(著),《中國目錄學思想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一次印刷。
12. 汪辟彊,《目錄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二○○○年十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3. 昌彼得、屈萬里(撰),《圖書板本學要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一九八六年。
14. 昌彼得 潘美月(撰),《中國目錄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初版二刷。
15. 周彥文,《中國目錄學理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
16. 胡應麟(著)、顧頡剛(校點),《四部正譌》,台北:華聯出版社,一九六八年六月。
17. 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台北:華聯出版社,一九六八年五月出版。
18.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七年十月臺三版。
19. 胡楚生,《中國目錄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
20. 倪其心,《校勘學大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21. 高路明,《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二○○○年一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22. 章學誠,《校讎通義》,《續修四庫全書》,第九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民國刻章氏遺書本影印,二○○二年。
23.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六九年八月臺四版。
24. 許世瑛,《中國目錄學史》,台灣: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出版,一九七四
年。
25. 張心澄,《偽書通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年。
26. 張滌華,《類書流別》,台北:大立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出版。
27.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台北:里仁書局,一九八八年十月初版。
28.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二○○二年三月。
29. 曹書杰,《中國古籍輯佚學論稿》,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
30. 葉德輝,《書林清話》,湖南:岳麓書社,一九九九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1. 葉德輝,《書林餘話》,湖南:岳麓書社,一九九九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2. 楊緒敏,《中國辨偽學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33. 管錫華,《校勘學》,合肥:安微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34. 趙仲邑,《校勘學史略》,長沙:嶽麓書社,一九八三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5. 劉咸炘,《目錄學》,楊家駱(主編),《校讎學系編》,台北:鼎文書局,一九七七年十月初版。
36.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7. 劉師兆祐,《中國目錄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二○○二年三月二版一刷。
38.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
39. 鄭鶴聲,《中國史部目錄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六年二月臺一版。
40. 鄭良樹,《續偽書通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四年。
41. 蔣伯潛,《校讎目錄學纂要》,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六○年十一月臺二版。
42. 蕭東發,《中國圖書出版印刷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一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3. 戴南海,《校勘學概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4. 顧力仁,《永樂大典及其輯佚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二月。
四、輯本文獻
1. 王謨,《漢魏遺書鈔》,《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三年刻本影印,二○○二年。
2. 王樹柟,《費氏古易訂文》,《續修四庫全書》,第四十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七年青神刻本影印,二○○二年。
3. 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補遺》,台北:大化書局,影印本,一九九○三月初版。
4. 皮錫瑞,《魯禮禘祫義疏證》,《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一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二○○二年。
5. 皮錫瑞,《尚書中候疏證》,《續修四庫全書》,第五十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五年刻師伏堂叢書本影印,二○○二年。
6. 任大椿,《字林考逸》,《續修四庫全書》,第二三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江蘇書局刻本影印,二○○二年。
7. 任大椿,《小學鉤沉》,《續修四庫全書》,第二○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二年汪廷珍刻本影印,二○○二年。
8.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9. 余蕭客,《古經解鉤沉》,台北:廣文書局,影印本,一九七二年元月初版。
10. 宋翔鳳輯(著)、徐耀環(新編),《浮谿精舍叢書》,據聖環藏本影印,台北:聖環圖書,一九九八年五月一版一刷。
11. 洪頤煊,《經典集林》,《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孫氏刻問經堂並書本影印,二○○二年。
12. 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續修四庫全書》,第四十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道光段氏刻經韻樓叢書本影印,二○○二年。
13. 陳喬樅,《魯詩遺說攷》,《皇清經解續編(重編本)》,第六冊,樹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4.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叢書集成初編》,第三六二一冊~三六二五冊,北京:中華書局,據平津館叢書本排印,一九八五年北京新一版。
15. 孫星衍,《倉頡篇》,《叢書集成簡編》,第三五五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岱南閣叢書本影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臺一版。
16. 孫星衍(校),《燕丹子》,《叢書集成初編》,第二六八九~九五冊,北京:中華書局,據平津館叢書排印,一九八五年北京新一版。
17. 孫馮翼,《桓子新論》,《叢書集成初編》,第五九四冊,北京:中華書局,據問經堂叢書本排印,一九八五年北京新一版。
18. 張澍,《三輔故事》,《叢書集成簡編》,第七九三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二酉堂叢書本影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臺一版。
19. 孫星衍(校),《尸子》,《四部備要》,第十九冊,台北:中華書局,據平津館本校刊,一九六六年三月臺一版。
20. 章宗源,《譙周古史考》,《叢書集成初編》,第三七○三~○七冊,北京:中華書局,據平津館叢書本排印,一九八五年。
21. 黃奭,《黃氏逸書考》,《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二○九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道光黃氏刻民國二十三年江都長圻補刊本影印,二○○二年。
22. 蔡邕,《琴操》,《叢書集成新編》,第五十三冊,台北:新文豐,據平津館叢書本影印,一九八四年。
23. 撰人不詳、孫馮翼(輯),《皇覽》,《叢書集成簡編》,第○五七~六○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問經堂叢書本排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臺一版。
24. 魯迅,《古小說鉤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一年十月北京重印第一版。
25. 應劭,《漢官儀》,《叢書集成初編》,第八七一~七六冊,北京:中華書局,據平津館叢書本排印,一九八五年北京新一版
26.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京都:中文出版社,新版橫排本,一九七二年。
五、其它相關文獻書目
(一)經
1. 皮錫瑞(著)、周予同(注釋),《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二○○四年七月第一次印刷。
2. 古國順,《清代尚書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七月初版。
3. 古國順,《史記述尚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
4. 朱彝尊(原著)、許維萍、馮曉庭、江永川(點校)、林慶彰、蔣秋華、楊晉龍、張廣慶(編審),《點校補正經義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
5. 朱維鑃(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七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
6. 沈秋雄,《三國兩晉南北朝春秋左傳學佚書考》,台北:國立編譯館,二○○○年十二月。
7. 吳連堂,《清代穀梁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二月初版一刷。
8. 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七○年三月出版。
9. 洪湛候,《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二○○二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0.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台北:里仁書局,二○○二年八月初版三刷。
11. 陳槃,《古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台北:國立編譯館,一九九一年二月出版。
12. 陳鐵凡,《孝經學源流》,台北:國立編譯館,一九八六年七月初版。
13. 張國剛、喬治忠(等著),《中國學術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二○○二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4. 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六年二月初版。
15. 馮天瑜、鄧建華、彭池(編著),《中國學術流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三年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6. 楊東蒓,《中國學術史講話》,南京:江蘇教出版社,二○○五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7. 葉國良、李隆獻(合著),《群經概說》,台北:大安出版社,二○○五年八月一版一刷。
18. 劉毓慶,《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北京:中華書局,二○○二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9. 錢穆,《中國近三百學術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六年臺三版。
20. 簡傅賢,《今存南北朝經學遺籍考》,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七五年二月。
21. 鍾肇鵬,《讖緯論略》,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九月初版一刷。
(二)史
1.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續修四庫全書》,第九二七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光緒二十七年錢塘丁氏刻本影印,二○○二年。
2. 丁福保,《古錢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
3. 山東歷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歷城縣志》,濟南:濟南出版社,一九九○年十一月第一次印刷。
4. 山東省立圖書館編印(編),《山東省立圖書館概況》,一九三三年八月。
5. 山西省圖書館(編),《山西省圖書館普通線裝書目錄》,太原市:北岳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6.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7.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據史學叢書本排印,第三五一六~三五二七冊,一九八五年。
8. 王毓瑚,《中國農學書錄》,北京:新華書店,一九七九年九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9. 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10. 王紹曾,《清史稿藝文志拾遺》,北京:中華書局,二○○○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1.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清代傳記叢刊》,第十二冊,台北:明文書局,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
12. 毛承霖(纂修),《續歷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五年鉛本影印,一九六八年。
1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普通本線裝書目》,台北:中研院史語所,一九七○年十一月。
14. 文史哲出版社(編著),《叢書子目類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再版。
15.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社,一九九一年二月第一次印刷。
16.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濟南:齊魯書社,一九九六年。
17. 白居易(撰)、孔傳(續撰),《白孔六帖》,台北:新興書局,據國防研究院圖書館藏明嘉靖年間覆宋刻本影印,一九六九年五月新一版。
18.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三月初版。
19.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總目》,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五年四月第一版第六次印刷。
20. 朱學勤,《書目彙刻》,《書目五編》,第七冊,台北:廣文書局,影印
本,一九七二年七月初版。
21. 任繼愈(主編),《中國藏書樓》,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二○○一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2. 沈乾一,《叢書書目彙編》,台北:臺灣商務書局,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台一版。
23. 沈青崖、吳廷錫(等撰),《陝西通志續通志》,台北:華文書局,一九三四年。
24. 李昉,《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據上海涵芬樓影印宋本複製重印,一九九八年第一版第六次印刷。
25. 長孫無忌(等撰),《隋書經籍志》,楊家駱編,《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三集第一冊,台北:世界書局,據乾隆四年校刊殿版《二十四史》本《隋書經籍志》影印,一九六三年四月初版。
26. 吳楓,《吳楓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二○○二年。
27. 昌彼得,《說郛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初版。
28.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京都:山代印刷株式会,昭和三十八年九月。
29. 胡應麟(等著)、王嵐、陳曉蘭(點校),《經籍會通(外四種)》,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0. 胡玉縉(撰)、王欣夫(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八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1. 胡玉縉(撰)、吳格(整理),《續四庫提要三種》,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二○○二年八月第一次印刷。
32. 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續修四庫全書》,第九一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浙江圖書館藏開明書店鉛印師石山房叢書本,二○○二年。
33. 施廷鏞(編撰),《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二○○三年三月第一版。
34. 班固,《漢書藝文志》,楊家駱編,《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三集第一冊,台北:世界書局,據《八史經籍志》本排印,一九六三年四月初版。
35. 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6. 孫葆田(等撰),《山東通志》,台北:華文書局,一九六九年一月。
37. 孫星衍,《孫氏祠堂書目》,《叢書集成簡編》,第三十~三十一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岱南閣叢書本排印,一九六六年三月臺一版。
38. 徐世昌,《清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二年年二月初版。
39. 徐堅(撰)、錫山安國(校刻),《初學記》,台北:新興書局,據明嘉靖辛卯年刻本影印,一九七二年二月。
40. 孫殿起,《販書偶記續編》,台北:洪氏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元月再版。
41. 孫啟治、陳建華(編),《古佚書輯本目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一九九七年八月第一次印刷。
42. 袁行雲,《清人詩集敘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八月第一次印刷。
43. 唐石父,《中國錢幣學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二○○○年八月第一次印刷。
44. 高振鐸(主編),《古籍知識手冊(增修版)》,台北:萬卷樓,一九九七年。
45.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書目續編》,台北:廣文書局,據清武英殿輯永樂大典本影印,台北:廣文書局,一九六八年。
46. 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二十五史補編》,北京:中華書局,據開明書店製版影印,一九九一年三月。
47. 張之洞(撰)、范希曾(補正)、徐鵬(導讀),《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年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8. 張舜微,《清人文集別錄》,台北:明文書局,一九八二年二月初版。
49. 張宗茹 王恆柱(編纂),《山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書目》,濟南:齊魯書社,二○○三年五月第一次印刷。
50. 張偽之、沈超煒、劉德重主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51.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編印),《國立臺灣大學普通本線裝書目》,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
52. 國史館(編著),《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一九八六年。
53. 國立編譯館(主編),《十三經論著目錄》,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年六月初版一刷。
54.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台北:國家圖書館,一九九六年四月初版。
55. 閔爾昌,《碑傳集補》,《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影印本,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
56. 焦竑,《國史經籍志》,《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第二十五~第三十一冊,據粵雅堂叢書本排印,一九八五年北京新一版。
57. 傅增湘,《藏書羣書經眼錄》,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58. 傅增湘,《雙鑑樓藏書續記》,林夕(主編)、煮雨山房(輯),《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五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59. 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寧波:寧波出版社,二○○一年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60. 陽海清(編撰)、蔣孝達(校訂),《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楊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八四年。
61. 黃順力,《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探論》,湖南:岳麓書社,二○○五年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62. 黃宗羲,《明儒學案》,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十二月臺景印初版。
63. 黃建國、高躍新(主編),《中國古代藏書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二○○二年十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64. 楊立誠、金步瀛(合編)、俞運之(校補),《中國藏書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
65. 虞世南(撰)、孔廣陶(校註)、富文齋(刊刻),《北堂書鈔》,台北:新興書局,據清光緒戍子年校宋刻本影印,一九七一年五月。
66. 鄭樵(撰)、王樹民(點校),《通志二十略》,北京:新華書店,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67. 劉錦藻撰,《清朝續文獻通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台一版。
68. 劉師兆祐,《治學方法》,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九年九月。
69. 錢儀吉(纂錄),《碑傳集》,《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影印本,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
70. 靜嘉堂文庫(編),《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台北:大立出版社,一九八○年六月影印版。
71. 繆荃孫,《續碑傳集》,《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影印本,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
72. 藍文欽,《鐵琴銅劍樓藏書研究》,台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一九九一年七月初版。
73. 龔易圖(編)、龔晉義(等續編),《藹仁府自訂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
(三)子
1. 楊守敬,《增訂叢書舉要》,《楊守敬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
2.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楊家駱主編,《目錄學名著》,第二集,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一年九月初版。
(四)集
1. 王筠(著)、屈萬里、鄭時(輯校),《清詒堂文集》,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七年二月第一版。
2. 孫星衍,《孫淵如先生全集》,《國學基本叢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年十二月臺一版。
3. 葉德輝,《郋園讀書志》,台北:明文書局,據一九二八年上海澹園原刊本影印,一九九○年十二月。
六、學位論文
1. 丁原基,《王獻唐先生之生平及其學術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一九九三年。
2. 文廷海,《清代春秋穀梁學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二○○五年五月。
3. 阮廷卓,《先秦諸子考佚》,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七○年六月。
4. 李威熊,《馬融之經學》,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七五年五月。
5. 李敏,《馬國翰與《玉函山房輯佚書》》,湖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二○○三年五月。
6. 邱麗玟,《馬國翰及其《玉函山房藏書簿錄》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五年七月。
7. 林良如,《邵晉涵之文獻學探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二年。
8. 柯金虎,《魏晉南北朝禮學書考佚》,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八四年六月。
9. 陳仕華,《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二○○○年。
10. 陳惠美,《清代輯佚學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二○○四年十二月。11. 黃慶萱,《魏晉南北朝易學考軼》,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一九七二年七月。12. 程南洲,《東漢時代之春秋左氏學》,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七八年六月。13. 葉政欣,《賈逵春秋左傳遺說探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七八年六月。
14. 楊果霖,《朱彝尊經義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二○○二年六月。七、單篇論文
1. 丁原基,〈十九世紀山左學者馬國翰與許瀚之文獻學〉,《國家圖書館館刊》,二○○五年,第二期,頁一七三~頁一九九。
2. 王重民,〈清代兩個大輯佚書家評傳〉,《輔仁學誌》,一九三二年一月,第三卷第一期,頁一~頁四十五。
3. 王獻唐,〈奎虛書藏營建始末記〉,《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二期,奎虛書藏落成紀念專集第一集,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4. 王獻唐,〈山東之抄書家-盧德水先生〉,《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二期,奎虛書藏落成紀念專集第一集,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頁一八三~頁一九七。
5. 王君南,〈玉函山房輯佚書研究〉,《書目季刊》,一九九七年六月,第三十一卷第一期,頁四十~頁五十。
6. 王紹曾,〈再論山東藏書之風-山東藏書家中的抄書家和校勘學家〉,《山東圖書館季刊》,一九九三年二期,頁一~頁七。
7. 白新良,〈清代前期的輯佚活動〉,《南開學報》,一九八六年,第二期,頁六十七~頁七十一。
8. 朱明勛、戴萍波,〈清代《孝經》研究論要〉,《內江師範學院學報》,二○○五年第二十卷,第三期,頁一四一~頁一四三。
9. 杜澤遜,〈馬國翰與玉函山房藏書簿錄〉,《文獻季刊》,二○○二年四月,第二期,頁二二五~頁二三○。
10. 杜澤遜、程遠芬,〈馬國翰玉函山房〉,收入杜澤遜,程遠芬,《山東著名藏書家》,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二○○四年十月第一次印刷,頁一三八~頁一四六。
11. 邢藍田,〈鵝莊訪書記〉,《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二期(奎虛書藏落成紀念專集第一集),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頁六十五~頁七十。
12. 李梅訓、庄大鈞,〈讖緯有獻的禁毀和輯佚〉,《山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雙月刊),二○○二年一月,頁四十一~頁四十四。
13. 沙嘉孫,〈馬國翰和玉函山房輯佚書〉,《山東圖書館季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14. 沙嘉孫,〈齊魯私人藏書樓概述〉,收入黃建國、高躍新主編,《中國古代藏書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二○○二年十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頁三一五~頁三三二。
15. 屈萬里,〈輯書輯本〉,收入《先泰文史資料考辨》,《屈萬里先生文存》,第四冊,台北:聯經出版社,一九八三年,頁四五一~頁四六一。
16. 屈萬里,〈載書播遷記〉,收入《屈萬里先生文存》,第三冊,台北:聯經出版社,一九八三年,頁一二○五~一二七三。
17. 邱德修,〈玉函山房輯佚書檢索〉,《書目季刊》,一九九○年六月,第二十四卷第一期,頁一○六~頁一三八。
18. 邱麗玟,〈《玉函山房藏書簿錄》內容析探〉,《書目季刊》,二○○五年三月,第三十八卷第四期,頁一~頁二十一。19. 胡玉冰,〈淺談清代學者王仁俊對敦煌學、西夏學的貢獻〉,《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期,總第四十九期,二○○一年六月,頁十二~頁十五。
20. 孫葆田,〈刪定馬氏輯漢儒經解序〉,《校經室文集》,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據南林劉氏求恕齋刊本影印,一九七○年三月,頁三十一~頁三十四。
21. 徐德明,〈輯佚學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八六年第二期,頁五十三~頁五十四。
22. 韋力,〈玉函山房紉香草堂〉,收入韋力,《書樓尋踪》,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四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頁二四八~二五○。
23. 韋力,〈藏書訪古日記―山東之行〉,收入《藏書家》第八輯,濟南:齊魯書社,二○○三年,頁一○七~頁一二三。
24. 徐文君,〈輯佚大家馬國翰〉,收入濟南社會科學院編,《濟南名士評傳(古代卷)》,濟南:齊魯書社,二○○二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四四五~頁四五○。
25. 徐小蠻,〈馬國翰與《玉函山房輯佚書》〉,收入徐小蠻,《清籍瑣議》,北京:海洋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一二五~一二八。
26. 梁子涵,〈玉函山房藏書簿錄及輯佚書問題〉,《大陸雜誌》,一九五二年,第五期,頁十一~頁十六。27. 梁玲華、馮海霞,〈馬國翰與玉函山房輯佚書〉,《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二○○三年,第一期,頁十二~頁十三。
28. 曹書杰,〈輯佚與輯佚學〉,《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九○年第二期,頁四十六~頁四十九。
29. 曹書杰,〈輯佚起源新探〉,《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九○年,第四期,頁四十五~頁四十九。
30. 曹書杰,〈略述宋明清時期的輯佚研究〉,《東北師大學報》,一九九八年六月,頁二十九~頁三十三。
31. 曹書杰,〈馬國翰〉,收入張家璠、閻崇東(主編),《中國古代文獻學家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五○一~頁五一一。
32. 張升,〈論清代輯佚興盛的原因〉,《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九四年,第五期,頁二十八~頁三十。
33. 張升,〈對清代輯佚的兩點認識〉,《文獻》,一九九四年,第一期,頁一二六~頁一三五。
34. 張升,〈論清代輯佚學興盛的原因〉,《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九四年,第五期,頁一三四~頁一三九。
35. 張升,〈對清代輯佚的兩點認識〉,《文獻》,一九九四年,第一期,頁一二六~頁一三五。
36. 張升,〈輯佚學簡論〉,《文獻》,一九九五年,第一期,頁一三四~頁一三九。
37. 張升,〈王仁俊的輯佚〉,《江蘇圖書館學報》,一九九六年,第四期,頁四十四~頁四十六。
38. 張升,〈輯佚起源說綜述〉,收入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編),《歷史文獻研究(北京新七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二一五~頁二二四。
39. 許憶彭,〈略談輯佚書〉,《人文雜誌》,一九五七年,第二期,頁七十四。
40. 陳光貽,〈輯佚學的起源,發展和工作要點〉,《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頁七十五~頁七十九。
41. 陳恆嵩,〈偽書和輯佚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收入林慶彰(主編),《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二○○三年三月初版,頁十三~頁二十六。
42. 黃鎮偉,〈玉函山房、漢學堂輯佚書考略〉,《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九八年,第三期,頁十三~頁三十四。
43. 曾聖益,〈乾嘉時期之輯佚書與輯佚學淺論〉,收入蔣秋華(主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二○○○年十月初版,頁二○九~頁三二二。
44. 喻春龍,〈清代輯佚的三大缺憾〉,《社會科學戰線》,二○○六年第一期,頁二八九~頁二九一。
45. 賀宜,〈馬國翰與玉函山房藏書簿錄〉,《東岳論叢》,二○○二年九月,第二十三卷第五期,頁一三三~頁一三四。
46. 喬衍琯,〈輯佚工作的展望〉,《國家圖書館館刊》,一九九八年六月,第一期,頁四十三~頁五十一。47. 喬衍琯,〈輯佚漫談〉,收入喬衍琯,《古籍整理自選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五月初版,頁五十七~頁七十四。
48. 葉樹聲、張立敏,〈馬國翰竊章宗源輯佚成果辯〉,《文獻研究》,一九九四年,第四期,頁二十四~頁二十六。
49. 葉樹聲,〈論清儒輯佚〉,《淮北煤師院學報》,一九九五年,第一期,頁一四○~頁一四六。
50. 葉國良,〈《詩》三家說之輯佚與鑑別〉,收入葉國良,《經學側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二○○五年十一月,頁八十一~頁一一二。
51. 齊秀榮,〈山東古代私家藏書簡述〉,《山東圖書館季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總第二十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五十五~頁六十。
52. 楊國榮,〈乾嘉學的治學方法〉,收入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桃園:聖環圖書,一九九四年四月一版一刷,頁一八一~頁一九一。
53. 趙逵夫,〈論嚴可均《全上古三代文》之失與《全先秦文》的編輯體例〉,《西北師範大學報》,第四十一卷第五期,二○○四年九月,頁一~頁五。
54. 劉師兆祐,〈吉光片羽的《玉函山房輯佚書》〉,《國文天地》,第二卷第七期,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頁八十六~頁八十八。
55. 寧蔭棠,〈百年藏板重現記〉,收入齊魯書社編,《藏書家》,第四輯,濟南:齊魯書社,二○○一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一三七~頁一四二。
56. 滕咸惠,〈清代馬國翰著作木刻帷版在章邱發現〉,《文史哲》,二○○○年,第四期,頁二十。
57. 鄭時,〈王菉友先生著述考〉,《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一集第二期,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58. 鄭振鐸,〈玉函山房輯佚書(讀書雜記)〉,《小說月報》,一九二三年,第十四卷第四號,頁二二四一二。
59. 鄭偉章,〈馬國翰〉,收入《文獻家通考》,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六月北京第一次印刷,頁七七六~頁七七八。
60. 潘美月、夏麗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古籍的整理〉,《國家圖書館館刊》,第八十五卷第二期,一九九六年十二,頁三~頁二十八。61. 駱偉,〈山東省圖書館〉,收入潘美月、沈津(編著),《中國大陸古籍存藏概況》,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二○○二年十二月初版,頁一六八~頁一八○。
62. 龍向洋,〈歷代齊詩輯佚述評〉,《瓊州大學學報》,一九九七年第四期,頁七十五~頁七十七。
63. 蘇秀錦,〈清代輯佚學的成就〉,《重高學報》,一九九九年六月,第二期,頁八十五~頁一○一。八、網路資源
1. 台灣國家圖書館 http://www.ncl.edu.tw
2.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http://lib.ihp.sinica.edu.tw/c/
3. 山東省立圖書館 http://www.jnlib.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