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內政部統計處,統計資料服務網,九十五年第三週內政統計通報。2006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王慶齡(1992)。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鍾和(1994)。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王雅萍(2004)。學童依附關係與社交地位相關性之研究:外籍配偶與本地配偶子女之比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王雅芬(2005)。臺北市外籍配偶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王宏仁、龔宜君、李美賢(2005年3月)。東南亞與臺灣的關係。論文發表於教育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之東南亞文化教學參考資料編纂及教師研習營第一場手冊。
王世英、溫明麗、黃乃熒(2006)。我國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現況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臺北市。
朱淑棉(2002)。氣喘學童學校適應自我調整歷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朱惠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暫緩入學學生學校適應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朱若蘭(2005年6月23日)。拉越南兒一把,伊甸給補助。聯合報,C5版。
李亦園(1979)。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臺灣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五個村落的初步比較研究。中研院民族研究所集刊,48,1-29。
李曉晶(2001)。臺灣慈輝班學生在校生活狀況及學校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李怡慧(2003)。東南亞籍配偶子女同儕關係類型及其相關因素初探。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李怡璇(2006)。社會支持課程對學習適應、人際關係與自我效能之實驗研究-以外籍配偶子女為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余思靜(1999)。幼稚園大班的畢業生真的準備好上一年級了嗎?國小新生的同儕適應與學校適應。臺東師院學報,10,124-153。余淑貞(2006)。臺北縣新移民女性的國中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吳武典(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1,87-104。
吳武典(1997)。國中偏差行為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29,25-50。吳清山、劉春榮、陳明終(1995)。都會原住民兒童生活適應與學習適應及其關聯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47-180。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臺北市:五南。
吳柏珊(2004)。外籍配偶子女幼稚園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毓瑩、夏曉鵑(2005)。東南亞裔新移民女性之子女教育處境與改進策略研究。教育部94年委託研究,臺北市。
吳宜錞(2005)。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杜偉安(2004)。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體育班之學校適應調查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何家儀(2003)。國小一年級新生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何福田(2004)。儘快培育「新族群」師資。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簡訊月刊,28。
邢清清(2004)。實習教師面對幼稚園新生學校適應之歷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武曉霞、徐文濤(2004)。臺北縣外籍配偶基本教育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臺北縣教育局外籍配偶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臺北縣。
林生傳 (198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林清江(1987)。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進材(1996)。青少年問題檔案:個案與對策。臺北市:商鼎。
林秀貞(2000)。復學生的學校適應--以花東地區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文聰(2003)。國中學生之家庭功能、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林璣萍(2003)。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林雅婷(2004)。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金蓮玉(2003)。學校適應與自我概念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影響。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周秀潔(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學校適應-教師的覺知與應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邱方晞(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1(03),176-181孫良誠(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孫敏芝(1989)。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高雄市:復文。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施清嵐(2003)。臺北市高職特教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施奈良(2004)。異文化交融的危機?基隆市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國民學校適應之研究。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姜明義(2004)。原住民高中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以花蓮高中「原之社」的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柯宇玲(2004)。兒童心理如何面對異國文化結合的婚姻。外籍(大陸)配偶家庭兒童文化適應、家庭關係座談會會議手冊(頁15-18)。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郭丁熒(1988)。教師使用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唐文慧、蔡雅玉(2000)。全球化下的臺灣越南新娘現象初探。「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I)(頁1-26)臺北市: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國科會東亞區域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論文集,(頁45-49)。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東亞研究所。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 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市:臺灣社會研究。
孫育智(2003)。青少年的依附品質、情緒智力與適應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翁文峰(2004)。全國高中職羽球代表隊學生之學校適應調查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翁慧雯(2004)。搭起學習的另一座橋-以外籍配偶子女進行課後輔導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教育部(2006)。重要教育統計資訊─大陸及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2006年06月0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
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fomas.xls?FILEID=145498&UNITID=137&CAPTION=94學年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
張曉春(1972)。臺灣地區山胞大專學生社會調適之研究。臺大社會學刊,8,63-98。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慧敏(1992)。不同氣質類型國小新生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張宏哲、林哲立編譯(1999)。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原作者:J.B. Ashford, C.W. Lecroy & K. Lortie)。臺北市:雙葉書廊。
張慧貞(2004)。外籍配偶子女數感表現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張淑猜(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本國國語文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張家樂(2005年6月28日)。三對結婚就有二對說再見,外籍配偶調查,沒尊嚴最難受。聯合報,C2版。
許木柱(1987)。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陳仕宗(1995)。偏遠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陳麗華(1997)。國小教師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159-186。陳俞余(1999)。國小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碧容(2003)。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陳金蓮(2005)。四位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陳雅雯(2005)。外籍配偶子女在國小生活適應之研究 ---以宜蘭縣蘇澳鎮某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陳玉娟(2005)。臺灣地區外籍配偶子女教育政策及其執行之研究-以國民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陳清花(2005)。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智龍(2005)。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良好個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黃冠盈(2000)。從文化差異面向探討原住民國中新生之學校適應-以三位泰雅族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黃婉玲(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彭新維(2004)。臺北市外籍配偶基本教育現況及需求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九十三年度政策規劃方案。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叢書(18)。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曾清一(1999)。教師教學信念、學生主觀知覺對學生學校適應之預測模式研究---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政昌(2000)。高職特教實驗班學生之學校適應研究。特殊教育季刊,75,21-29。莊明貞(1984)。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莊家欣(2006)。外籍配偶之子女族群認同及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楊憲明(1988)。國中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就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詹素珠(1996)。教師口語行為、國中學生自尊與學校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詹文宏(2004)。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因應策略.學校適應及其因果模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廖正宏(1995)。人口遷移。臺北市:三民。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民92)。大陸及外籍子女學校適應狀況調查報告。94年12月8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鄭雅雯(2000)。南洋到臺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臺婚姻與生活探究---以臺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葉川榮(2002)。都市原住民國中生學校適應之殖民論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劉焜輝(1984)。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形成原因及輔導策略。臺北市:天馬。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劉佳玫(2001)。導師異動對國小學童學校生活適應的影響-一個國小班級學童的個案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劉祐彰(2001)。鄉鎮原住民學童文化參照架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劉芳玲(2005)。新移民女性子女的學業成就與家長參與之關聯分析。元智大學管理就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盧 強(1986)。山地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秀芳(2004)。在臺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錢宗忻(2004)。澎湖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態度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蔡雅玉(2001)。臺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蔡瑞全(2006)。臺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鍾文悌(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蔣金菊(2005)。新移民女性家長參與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屏東縣曙光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顏錦珠(2001)。東南亞外籍新娘在臺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簡茂發、蔡玉瑟、張鎮城(1992)。國小資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8,225-247。簡茂發、蔡玉瑟(1995)。國小資優生的認知型式、內外控信念與學習
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研究學刊,13, 81-112。
簡千惠(2006)。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查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蕭彩琴(2004)。臺中縣外籍配偶之國小低年級子女同儕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蘇建文(1997)。幼兒與母親間依附關係與其學校社會能力表現之研究。 教心學報,26,23-51。
蘇明輝(2003)。原住民學童學風格.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貳、英文部份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McGraw-Hill.
Chen, X., Rubin, K. H., & Li, Z. (1995). Social functioning and adjustment in Chinese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study. Development Psychology, 31(4), 531-539.
Ishii, Y. K. (1996). Forward to a better Life: The situation of Asian women married to Japanese men in Japanese men in Japan in the 1990s. Asian women in migration (pp.147-164).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Scalabrini Migration Center.
Klein, H. A. (1991). Temperament and childhood group care adjustment: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6, 211-224.
Ladd, G. W. (1989).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and social supports: Precursors of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In B. Schneider, G.Attili, J. Nadel , & R. Wissberg(Eds.), Social competence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pp. 277-292). Amsterdam, Holland: Kluwer Academic.
Lerner, R. M., & Lerner, J. V. (1977). Effects of age, sex, an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on child-peer relation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lementary school adjustment.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3(6), 585-590.
Maccoby, E. E., & Martin, J. 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4, pp.1-101).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Ogbu, J. U. (1986). Origins of human competence: A cultural-ecological perspective. Child Development, 52, 413-429.
Piaget, J. (1980). Adaptation and intellige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erry, K. E., & Weinstein, R. S. (1998). The social context of early schooling and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3, 177-194.
Shek, D. T. L. (2002). 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hool adjustment,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tage.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63, 497-502.
Wright, C. A. (2000). Early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to school. Child Study Journal, 30, 15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