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方進隆(2002)。體育教師的精神修鍊。學校體育,68,11-15。江良規(1968)。體育學原理新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江良規(1977)。體育原理新論。臺北巿:臺灣商務印書局。
朱文揚(2004)。臺北市公立高中女生體育教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朱錦水(2005)。大專院校學生網球選修課程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中國文化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吳萬福(1982)。體育課與體育教師。國民教育,24(5),3-5。
吳萬福 (1992)。體育教學的心理。臺北巿:臺灣學生書局。
沈文再(2005)。體育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沈桂枝(1995):國民小學教師體育教學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李文田(1996)。大學生修習體育課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吳明隆(2003)。 SPSS統計應用實務,二版。臺北市:松崗出版社。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臺北巿:五南圖書。
林貴福(1993)。國小體育實務。臺北巿:心理出版社。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課程學習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卓旻怡(2000)。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臺北市。周宏室(1994)。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紹忠、岑漢康 (2000):體育心理學。臺北巿:亞太圖書出版社。
胡文聰(2003)。宜蘭縣國小五年級學童心理健康和健康與體育
領域學習滿意度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
院,臺北市。
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臺北巿:師大書苑。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臺北巿: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3)。增進學生運動時間方案。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許義雄(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課程與教學篇。臺北巿:師大書苑。
許義雄(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政策與思想篇。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義雄(1998)。人盡其才的中小學體育改革。現代化研究,15,82-89。陳美玉(1999)。實現成為教師的夢想-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
市:師大書苑。
陳智仁(2003)。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陳長明、廖運榮(2002):台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頁349-355)臺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陳進祿(2001)。國小學生體育態度認同傾向及差異之研究—彰化
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俊安(2006)。臺北市立公立國民小學學生健康適能與體育態
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勝雄(2004)。不同體育課程設計模式對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莊文華(2004)。臺北市國小教師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與教學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張秋沐(2005)。金門縣國小學生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張兆煒(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童介政(2002)。不同個人背景之國民小學體育教師對教學能力與學童學習成校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黃美蓉(2003)。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黃昆輝主譯(1986)。教育行政原理。臺北市:三民書局。
黃嵩豪(2005)。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程瑞福(2001)。台灣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
體育學報,28,24-32。
程瑞福(2001)。從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實施談體育教師角色的轉變,學校體育雙月刊,64,19-24。程瑞福(2004)。台灣地區體育教師專業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31-42。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辭典。臺北巿:東華書局。
張泰榮(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學生游泳課程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溫賢昌(2005)。苗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傅騰輝(2005)。臺北縣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楊國賜(1990)。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417-439)。臺北巿:師大書苑。
葉憲清 (1986)。學校體育之教材。國民體育季刊,18( 3 ),31-43。賈馥茗(1992)。教育與成長之路。臺北市:師大書苑。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
臺中縣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1999)。臺中縣教育叢書,臺中縣:臺中縣政府。
劉明川(2002)。臺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師範學院,臺
北市。
劉海鵬(2002)。台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
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臺北市。
蔡貞雄(1989)。國小體育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蔡貞雄(1998)。落實休閒運動的體育教學。國民體育季刊,27(3),9-15。
劉再清(2004)。澎湖縣國小學生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
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賴錦堂(2004)。臺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羅文杰(2003)。九年一貫前後不同階段國中學生體育課程表現之研究-以體適能表現、體適能認知程度及體育課程滿意度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蕭世原(2004)。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課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謝美雲(2005)。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二、英文部分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New York: Free Press.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d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Duda, J. L. (1992). Motivation in sport settings: A goal perspective approach. (Ed.), Motivat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Getzels, J. W., Lipham, J. M. & Campbell, R. P.(196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New York: Harper & Row.
Knowles, M.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
Locke, E. A. (1969).“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4, 309-336.
Long, H. B. (1989). Contradictory expectations?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adult earning. 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 33, 10-12.
Larson, M. S. (1977). 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 196-209.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Spence, R.B., & Evans, L. H. (1956). Dropouts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6, 221-225.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9).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Siedentop, D. (1991).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 3rd ed.). Palo Alto, California: Mayfield.
Tough, A. (1982).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33251.
Tannehill, D., & Zakrajsek, D. (1993).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physical education : A multicultural study.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3, 78-84.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