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09: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姿文
論文名稱: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the incorporation between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for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nd current textbooks:with exampl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area
指導教授:王懋雯王懋雯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內容分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7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實施之九年一貫課程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各版本國小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之現況,以及分析其中所包含之性別平等教育實質內容。研究者以教育部審核通過之各出版社的國小健康與體育第一至十二冊做為分析的對象,其中包含仁林版、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共48冊教科書。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九年一貫性別平等教育之分段能力指標為分析類目,分析國小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與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概念相符合內容之分布情形,並探討教科書內容中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的實質內容。
研究發現,各版本性別平等教育核心能力之教科書內容分布,以「性別的人我關係」融入的比例最多,其次為「性別的自我瞭解」,再其次為「性別的自我突破」。國小性別平等教育之52個能力指標中,19個能力指標未融入四版本中。四版本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單元比例,依序為南一版(10.3%)、仁林版(8.1%)、翰林版(7.7%)、康軒版(5.9%)。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年級的分布,以南一版二年級融入的比例為四版本所有年級之冠。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冊別的分布,以仁林版六上(第十一冊)融入的比例為四版本所有冊別之冠。各版本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個數之分布有所不同,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個數之比例依序為翰林版(44.2%)、仁林版(42.3%)、南一版(38.5%)、康軒版(34.6%)。
研究結果也發現,某些版本於一整學年,或是一年(某學年度下學期與次一學年度上學期)的教學單元中,均未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如此是否會影響學生已習得之性別平等教育知識保留、態度及行為之建立,或在其他領域教學中已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值得深思。
最後,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進而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相關單位、教科書編輯者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tatus of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subjects in 48 curr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used in elementary school of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s employed content analysis of corresponding contents o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subjects of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served as the analyzed classifications. The study attended to the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subject; and probed textbooks content that incorporated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with the essential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subject content.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crucial abilities distribution of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content in each of the four different companys’ textbooks were proportionally first “self-other relationship for genders”, the second was “self-understanding for genders”, while “self-breakthrough for genders” was the least mentioned ones.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of four text editions ranged from a high of 10.3% to a low of 5.9%. The distribution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 textbooks was of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 second grade level text.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corporated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subject in textbooks of all volumes ranged from 44.2% to 34.6%.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s not incorporated over an entire academic year or during the two semesters of instruction. These findings raise concerns regarding retention of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e review of the 52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there are 19 competence indicators which were not incorporated in four text edi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consideration of whether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 all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as some competence indicators are not suitable for incorporated in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ield, but are more suitable for other school subjects. Finally, based upon our reference survey and research results, we propos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related educational institutes, publishers, and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界定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與目標 7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18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之探討 33
第四節 教科書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0
第五節 資料分析程序與處理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性別平等教育之分布 65
第二節 健康與體育教科書各版本各年級各冊融入性別平等教育之比例 72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融入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之分析 77
第四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科書內容之質性分析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1
附錄 159
附錄一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信度檢定表 159
附錄二 各版本國小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性別平等教育內涵之分析表 171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七版)。台北:五南。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文化。
王淑娟(2000)。性別多元、校園安全:兩性平等委員會大事記。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8-11。
王雅各(1995)。國民小學美勞教材中的性別意涵:一個多文化觀點視覺藝術教育的實例研究。載於多文化與跨文化視覺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1-111)。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王懋雯(2004)。兩性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民小學一年級各版本教科書為例。國立編譯館館刊,32(2),15-41。
王懋雯(2006)。性別教育議題融入教學指引及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小五、六年級社會科領域教學指引及教科書為例。2006年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光碟。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方德隆(1998)。多元文化時代中兩性平等教育教材發展之趨向。本文發表於教育部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所承辦的「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習會」。高雄:高雄醫學院。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1-18。
方德隆(2002)。國民小學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的檢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探究與實踐(115-149頁)。台北:五南。
古玉英(2003)。國小啟聰班國語科教科書性別角色之內容分析。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佳倩(2000)。中美兩性平等教育政策之比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元貞(1990)。婦女開步走。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李元貞(1994)。兩性觀。載於吳密察、江文瑜(主編),體檢小學教科書(171-177頁)。台北:前衛。
李泗翰譯(2004)。R.W.Connoll著。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臺北市:書林。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麗玉(1999)。中小學兩性平等教育的困境與突破。載於兩性平等教育與課程改革研討會研討實錄(137-147頁) 。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瑋茹、陳姿蓉與陳雅新(2002)。基本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落實─專訪台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主任楊思偉教授。教育研究月刊,96,17-22。
林碧雲(2001a)。兩性教育融入式課程的研究與思維。2006年11月11日,取:http://www.wkjh.tpc.edu.tw/acd/chief/%A8%E2%A9%CA%B1%D0%A8|/%A8%E2%A9%CA%B1%D0%A8|%BF%C4%A4J%A6%A1%BD%D2%B5{%AA%BA%AC%E3%A8s%BBP%AB%E4%BA%FB.htm
林碧雲(2001b)。轉化課程的試煉-性別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久賢(2001)。九年一貫課程兩性教育議題之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4(4),21-38。
胡真萍(1999)。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的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明貞(1997)。兩性平育如何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觀。教師天地,90,13-21。
莊明貞(1999a)。國小自然科教科書內容符合兩性平等教育原則檢視報告:第一冊至第三冊。載於:兩性平等教育與課程改革研討會研討實錄(15-36頁)。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莊明貞(1999b)。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上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87-96。
莊明貞(1999c)。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下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8,54-62。
莊明貞(1999d)。性別議題與課程改革—以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收錄於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與展望(91-120頁)。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
莊明貞(2000)。教育與性別。在高雄醫學大學兩性研究中心編,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214-232頁)。台北:教育部。
莊明貞(2002)。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新興議題:政策到實施的反省。國民教育,43(1),7-13。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高等教育。
莊明貞、林碧雲(1997)。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性別角色偏見之分析—以第一、二冊為例。國民教育,38(1),7-20。
張玨(1996)。兩性教育。測驗與輔導,135,2774-2776。
張玨(1999)。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7-23。
張玨、王舒芸、陳若璋(1997)。通識教育中兩性關係課程之目標與精神。通識教育季刊,4,1-24。
張玨、王舒芸(1997a)。兩性平等教育的挑戰與迷思。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3,5-7。
張玨、王舒芸(1997b)。情慾自主與兩性平等的性教育。學生輔導通訊,48,38-49。
張清濱(2001)。教科用書與兩性平等教育。載於張清濱著,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109-121頁)。台北:五南。
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郭明旭(2003)。臺灣性教育的現況與展望-專訪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林燕卿所長。教育研究月刊,109,12-18。
畢恆達(2000)。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記葉永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125-132。
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行為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敏(2003)。台海兩岸前期中等教育國文教科書性別偏見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微君(2002)。從同志平權運動看我國兩性平等教育政策之變遷。發表於同志學術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2005.3.31台國字第0940039183號函:「兩性教育」議題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2007年1月22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gender.doc
黃令言(2003)。國小教師對兩性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轉化與教學活動修正之關係—以第一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政傑(1995)。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載於黃政傑(主編),多元社會課程取向(81-96頁)。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8)。生活倫理課本教些什麼。載於黃政傑(主編),教育理想的追求(111-123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政傑(1997)。座談會記實。教育研究,54,10-11。
黃婉君(1998)。國小新版國語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囇莉(1997)。兩性平權教育的進路-從女性主義的理念談起。教師天地,90,22-27。
粟慧文(2003)。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內容分析—以語文領域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班碩士論文。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809-831頁)。台北:東華。
楊佳羚(2002)。國中性教育的人類學初探—以性教育論述與課堂實踐為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慧玲(1998)。檢視教育中的性別議題。教育研究集刊,41,1-15。
潘慧玲(2002)。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與實踐。11/4~11/6專題演講於教育部與杏林基金會主辦之「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青年育樂中心國際會議廳。
蔡培村(1999a)。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探析。學生輔導,60,125-145。
蔡培村(1999b)。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91-125。
歐用生(1996)。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9-254頁)。台北:師大書苑。
鄧滿卿(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教材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仲冬(1996)。邁向兩性更平等的機會。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與社會(51-70頁)。台北:心理。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台北:揚智。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Basow, S. A. 原著(1992)。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
劉容伊(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之研究 : 以視覺藝術範疇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碩士論文。
劉淑雯(2006)。國小健康與體育教課書內容中性別議題的檢視和探討。教科書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新世紀中小學教科書革新與研究(147-160頁)。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謝小芩(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載於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183-218頁)。台北:時報。
謝小芩(2000)。台灣的性別教育:回顧與前瞻。載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程與別人的經驗(103-122頁)。台北:師大書苑。
謝臥龍(1997a)。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48,50-57。
謝臥龍(1997b)。從兩性平權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
謝臥龍(1998)。規劃無性別歧視之課程與教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6-29。
謝臥龍(2002)。建構兩性平等教育環境與情境之策略。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235-258頁)。台北:五南。
顏慶祥(1997)。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台北:五南。
魏惠娟(1998)。兩性平等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15-23。
蘇芊玲(1998)。家庭與社會也需要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6-39。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女書。
蘇芊玲(2004)。台灣性別教育之繼往開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過程與內涵。8/23-8/24發表於教育部主辦之「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樹德科技大學。
蘇芊玲、劉淑雯(2002)。檢視國小一年級國語科新教材兩性觀。載於蘇芊玲著,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頁152-165)。台北市:女書文化。

二、英文部分
Bitters, Barbara A. & Foxwell Susan(1993). Wisconsin Model for Sex Equity in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Bulleti No. 93374. ED358372. Wisconsin:Wisconsin University.
Calangela, N., Dustin.D., & Fixley, C.H. (1985). Multicultural nonsexist education (2nd Ed). Dubugue, Iowa: Kendall and Hunt Publishing.
Grossman, H.P. (1994). 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e and Bacon.
Klein, S.S. (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inn, Marcia C. and Peterson, Anne C. (1985). Facts ND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Sex Differences. In Klein, Susan S. (Ed.),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pp.53-77).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arsh, C.J (1997).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deology: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2. London: Falmer.
McCormick, Theresa Mickey (1994). Creating the Nonsexist Classroom. NY,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easor, Lynda and Sikes, Pat (1993), Gender and Schools, New York: Cassell.
Michigan Center for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1996). Achieving Sex-Equity through students.“ Equity in Education” . (ERIC ED 408 477)
Pepin, B. & Haggerty, L. (2004). Mathematics textbook and their use by teachers: A window into the education world of particular countries. In J. van den Akker, W. Kuiper & U. Hameyer, (Eds), Curriculum Landscapes and Trends (pp. 73-100).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treitmatter, J. (1994). Toward gender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Everyday teacher’s beliefs & practice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Voohees, P. J. (1994). Promoting gender fairness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rough infusion of equitable resources, vocational programs, and Staff development.(ERIC ED 389 633)
Zaher, S. (1996). Gender and curriculum in the school room: faculties of education can help by giving courses on gender issues and themes. Education Canada, 36(1), 26-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玨、王舒芸(1997b)。情慾自主與兩性平等的性教育。學生輔導通訊,48,38-49。
2. 張玨、王舒芸(1997a)。兩性平等教育的挑戰與迷思。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3,5-7。
3. 張玨(1996)。兩性教育。測驗與輔導,135,2774-2776。
4. 莊明貞、林碧雲(1997)。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性別角色偏見之分析—以第一、二冊為例。國民教育,38(1),7-20。
5. 莊明貞(2002)。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新興議題:政策到實施的反省。國民教育,43(1),7-13。
6. 莊明貞(1997)。兩性平育如何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觀。教師天地,90,13-21。
7. 洪久賢(2001)。九年一貫課程兩性教育議題之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4(4),21-38。
8.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1-18。
9. 黃囇莉(1997)。兩性平權教育的進路-從女性主義的理念談起。教師天地,90,22-27。
10. 蔡培村(1999a)。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探析。學生輔導,60,125-145。
11.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91-125。
12. 謝臥龍(1997a)。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48,50-57。
13. 謝臥龍(1997b)。從兩性平權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