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文部分
Archer, Michael. Art Since 1960.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2002.
Bee, Harriet Schoenholz. (ed.) Alberto Giacometti. 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2001.
Bonnefoy, Yves. Alberto Giacometti. New York: Assouline, 2001.
Bonnefoy, Yves. Giacometti. Paris: Flammarion, 2001.
Bryson, Norman. Semiology and Visual Interpretation. In Visual Theory. Great Britain:Butler&Tanner Ltd, 1991.
Bryson, Norman. 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the Gaze. England: Macmillan Distribution Ltd, 1983.
Brilliant, Richard. Portraiture. London: Reaktion Books, 2002.
Cazeaux, Clive. (ed.) The Continental Aesthetics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2000.
Frascina, Francis. & Harrison, Charles. (eds.) Modern Art and Modernism: A Critical Anthology. USA: The Open University, 1987.
Gaff, Jaff. Alberto Giacometti. London: Franklin Watts, 2002.
Honour, Hugh & Fleming, John. A World History of Art 5thed.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1999.
Hohl, Reinhold. (ed.) Giacometti: A Biography in Pictures. Paris: Hermann, 1990.
Lord, James. Giacometti: A Biography.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1.
Lord, James. A Giacometti Portrait.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80.
Merleau-Ponty, Maurice. The Visible and the Inbisible. USA: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83.
Schneider, Angela. (ed.) Alberto Giacometti. New York: Prestel, 1994.
Sylvester, David. Looking At Giacometti. New York: Owl Books, 1997.
Woodall, Joanna. (ed.) Portraiture : Facing and Subject. Great Britain: Manchester University. 1997.
Yenawine, Ppilip. How to Look At Modern Art.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1991.
(二)中文部分
Angrill, Muntsa Calbó著 鍾肇恒 譯。《肖像畫》(El Gran Libro del Retrato.)。台北市:三民,1997。
Arnheim, Rudolf 著 李長俊 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台北市:雄獅,1982。
Berger, John 著 劉惠媛 譯。《影像的閱讀》(About Looking.)。台北市:遠流,2002。
Berger, John 著 戴行鉞 譯。《藝術觀賞之道》(Ways of seeing.)。台北市:臺灣商務,1993。
Chipp, Herschel B 著 余珊珊 譯。《現代藝術理論I》(Theories of modern art.)。台北市:遠流,1995。
Chipp, Herschel B. 著 余珊珊 譯。《現代藝術理論II》(Theories of modern art.)。台北市:遠流,1995。
Chalumeau, Jean-Luc 著 陳英德、張彌彌 譯 。《西方當代藝術史批評》(Histoire Critique de l’art Contemporain.)。台北市:藝術家,2002。
Foucault, Michel 著 劉北成、楊遠嬰 譯。《規與懲罰----監獄的誕生》(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Prison.)。台北縣:桂冠,2003。
Friedländer, Max J 著 梁春生 譯《藝術與鑑賞》(On Art and Connoisseurship.)。台北市:遠流,1999。
Gablik, Suzi 著 滕立平 譯《現代主義失敗了嗎?》(Has Modernism Failed?)。台北市:遠流,1995。
Gombrich, E. H 著 雨芸 譯《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台北市:聯經,1980。
Greenberg, Clement 著 張心龍 譯。《藝術與文化》(Art and Culture.),台北市:遠流,1993。
Hughes, Robert 著 張心龍 譯,《新世界的震撼》(The Shock of The New.),台北市:遠流,1998。
Jameson, Fredric 著 唐小兵 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市:合志,2001。
Lord, James 著 陳靜芳 譯。《未完成的肖像:在賈克梅第的巴黎畫室》(A Giacometti portrait.)。台北市:允晨,2002。
Maquet, Jacques 著 武珊珊 等譯。《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 anthropologist looks at the visual arts.)。台北市:雄獅,2003。
Merleau-Ponty, Maurice 著 姜志輝 譯。《知覺現象學》(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Mirzoeff, Nicholas 著 陳芸芸 譯。《視覺文化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台北縣:韋伯,2004。
Panofsky, Erwin 著 李元春 譯。《造型藝術的意義》(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台北市:遠流,1997。
Poggioli, Renato 著 張心龍 譯。《前衛藝術的理論》(Teoria dell’arte d’avanguardia.)。台北市:遠流,1996。
Read, Herbert 著 李長俊 譯。《現代雕塑史》。台北市:大陸書店,1982。
Rosenberg, Harold 著 周麗蓮 譯。《拆/解藝術》(The de-definition of art.)。台北市:遠流,1998。
Sartre, Jean-Paul 著 陳宣良 譯。《存在與虛無》(L’étre et le néant.)。台北市:城邦,2000。
Wölfflin, Heinrich 著 曾雅雲 譯。《藝術史的原則》(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台北市:雄獅,1995。
王林。《美術形態學》。台北市:亞太圖書,1996。
王岳川 編。《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2001。
史作檉。《塞尚藝術之哲學探測》。台北縣:仰哲,1993。
司徒立、金觀濤。《當代藝術危機與具象表現繪畫》。香港:中文大學,1999。
台北市立美館 編。《達達與現代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
李美蓉 編。《達達與現代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
李澤厚。《美學論集》。台北市:三民,1996。
河清。《現代與後現代》。香港:三聯,1994。
香港藝術館。《阿貝特.傑克梅第》。香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2002。
陳秋瑾。《現代西洋繪畫的空間表現》。台北市:藝風堂,1995。
梁濃剛。《回歸佛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市:遠流,1989。
黃文叡。《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市:藝術家,2002。
黃舒屏 編。《傑克梅第:存在主義藝術大師》。台北市:藝術家,2003。
葉朗 編。《現代美學體系》。台北市:書林,1993。
劉振源。《超現實畫派》。台北市:藝術圖書,1998。
劉紀蕙 編。《框架內外:藝術、文類與符號疆界》。台北縣:立緒,1999。
潘紹棠 編《世界雕塑全集—第三冊》,台北市:博遠,1992。
龔卓軍。《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台北市:心靈工坊,2006。
(三)期刋資料
史作檉。〈賈克梅第------他終於走進了那一個幾幾乎空無一人的世界〉。《現代美術》,期59,頁32-41。台北市:台北市立美館,1995/2。
史作檉。〈藝術之終極追求----賈克梅第之藝術內涵(上)〉。《美育月刊》,期67,頁41-50。台北市:台灣藝術教育館,1996/1。史作檉。〈藝術之終極追求----賈克梅第之藝術內涵(下)〉。《美育月刊》,期68,頁37-48。台北市:台灣藝術教育館,1996/2。司徒立。〈發現,實踐與創造真實的藝術家〉。《雄獅美術》,期299,頁72-75。台北市:雄獅,1996/。
周立本。〈尋覓「形」的行腳足跡〉。《典藏今藝術》,頁146-150。台北市:典藏雜誌,2001/12。
周東曉。〈開創寫實新視野的人像雕塑大師〉。《藝術家》,頁388-399。台北市:藝術家,2002/01。
劉俊蘭。〈大衛.霍克尼的肖像畫研究〉。《彰化師大文學院學報》,期5,頁244-280。彰化:彰師大文學院,2005/11。(四)網路資料
劉燕青。〈社會建構空間,空間詮釋社會〉,南華大學社會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1/3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