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5: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池婉宜
研究生(外文):Chih Wan-Yi
論文名稱:我國國立大學整併政策之成效評估:以嘉義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erformance Appraisal of Merging Policies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aiwan: The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Experience
指導教授:王保進王保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1
中文關鍵詞:高等教育國立大學國立大學整併政策大學競爭力指標
外文關鍵詞:higher educationnational universitiesmerging policies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the competitive indicators of universit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17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評估我國國立大學整併政策之實施成效。透過文獻分析探討高等教育之內涵與發展、高等教育整併理論與相關研究、我國國立大學整併政策以及大學競爭力指標之內涵;並以嘉義大學為例,探討整併前後校務發展概況以及整併後學校所面臨的問題。最後,再藉由問卷調查分析嘉義大學教師對於嘉義大學整併後競爭力提昇之效益及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整併政策以提昇大學競爭力的看法。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未來研擬大學整併政策以及學校發展整併計畫之參考。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育部採「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雙軌推動政策,尊重大學自主,並強調政府主動參與、積極協助之角色,以「提昇教育品質與辦學績效」、「增進高等教育競爭力」及「整合高等教育資源」為目標。
二、有關大學合併之規定由行政規則提昇至法律位階,有助於教育部國立大學整併政策之推動及落實。
三、嘉義大學整併後對於提昇大學競爭力之成效,整體而言,帶來「學校聲譽」提昇與教師對「學校認同感」提昇之無形效益,及「國際化程度」提昇之有形效益,其中又以「學校聲譽」最有成效。而以「行政支援」表現最差。
四、嘉義大學整併後因校區分散致無法發揮資源整合及經濟規模效益。
五、以提昇大學競爭力而推動整併的角度觀之,整體而言,嘉義大學整併案仍有「部分」或「大部分」成效。
六、我國國立大學整併政策之整體效益三層面與嘉義大學整併後對於提昇大學競爭力之無形及有形效益九層面中,均和「教學」層面相關程度最高。
七、整體而言,我國推動國立大學整併政策尚未達到「提昇教育品質與辦學績效」、「增進高等教育競爭力」及「整合高等教育資源」之成效。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raise the performance of merging policies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aiwan. B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we could discover the int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merging theory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the contain of merging policy and the competition index of national university in Taiwan. Taking the example of Chiayi University, we can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school after the merging. Furthermore, a survey for the opinions from the teachers of Chiayi University regarded to the effect of the competition promoting and the view poi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the purpose of merging policy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analysi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and analysis comes out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 All could be reference for the administrator at educational department to their future plan about the merging policy and the school development when they consider the merging stratagem.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kes “Up stance from bottom” and “Top down leadership” together to proceed the policy. This will not only be respected to the universities’ self-control but also emphasized that government has the intention to involve the plan and play a positive assistant role. To reach the target of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positive effect of running a school”, “forwarding the higher-education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ng the resource of higher education”.
2. Promoting the rules of merging university to a law level. This will be benefited to those take action and execute on national university merging policy i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3. All in all, the example of merging of Chiayi University has reached the invisible effect of improvement to her competition in many fields. Such as “the school reputation” improvement and “the consensus” increasing from the teachers. Some vivid effect such as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was also improved a lot. Especially the “fame of the school” worked most. The “administration support” seemed to have a large room to improve.
4. The districts of Chiayi University spared out to too many places caus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difficulty about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self-support.
5. To view the effect of the merging of Chaiyi university especially high light on the promoting competition of university, we can evaluate it still reach the most or the majority targets.
6. Three purpose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merging policy in Taiwan and nine targets of Chaiyi University after merging and reaching the promoting school’s competition are both highly linking to the “teaching” topic.
7. To a summary, driving the merging policy of national university in Taiwan has not reached the effect yet about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positive effect of running a school”, “forwarding the higher-education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ng the resource of higher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7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高等教育之內涵與發展 …………………………………15
第二節 高等教育整併理論與相關研究 …………………………43
第三節 我國國立大學整併政策 …………………………………81
第四節 探討大學競爭力指標之內涵……………………………114
第五節 嘉義大學整併案之探討…………………………………1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1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1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161
第四節 實施程序…………………………………………………1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1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嘉義大學整併成效及提昇大學競爭力之現況分析 ……1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嘉義大學教師對於整併成效與大學競爭力看法之差異分析 ………………………………………………175
第三節 我國國立大學整併政策與大學競爭力之相關分析 ……205
第四節 嘉義大學整併後影響校務發展之問題分析 ……………20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15
第二節 建議 ………………………………………………………22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233
 貳、外文部分………………………………………………………240
 參、網站部分………………………………………………………242
附錄
 附錄一:教育部『地區性國立大學院校整併試辦計畫』………243
 附錄二:國立大學校院區域資源整合發展計畫…………………247
 附錄三:國立大學校院整併推動發展計畫………………………253
 附錄四:嘉義大學93學年度大學校務評鑑報告 ………………263
附錄五:問卷調查表初稿…………………………………………273
 附錄六:指導教授函(建立專家效度問卷)……………………279
 附錄七:專家效度問卷……………………………………………281
 附錄八:調查問卷(專家審題結果)……………………………289
附錄九:正式問卷調查表…………………………………………297
壹、 中文部分
上海交通大學提出2005年世界大學評比,法國僅四所大學進入前百大(無日期)。2006年9月2日,取自:國立教育資料館網頁:http://192.192.169.230/edu_message/data_image/BB/2005/0011C.PDF。
王如哲(2006)。大學排名制度的跨國分析。載自大學分類、評比與品質保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0-135。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王保進(199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保進(1997)。大學教育評鑑之內涵分析。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161-218)。臺北市:五南。
王麗雲(2003)。高等教育整併:經驗與反思。教育研究資訊,11(4),頁103-133。
行政院主計處(2006)。中華民國統計月報。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編號:(93)042.804)。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主要國家大學整併之經驗。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就業市場情勢月報,2005年第10期,頁16-18。
呂木琳(2004)。提昇高教品質 強化國際教育。高教簡訊,163,頁2。
呂巧華(2003)。我國大學校院整併策略與行政運作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美霓(2003)。大學競爭力指標之分析。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呂慧芳(2004)。績效評估運用在大學評鑑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何卓飛、李昱叡(2005)。三所公立體育學院合併可行性探討。「兩岸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2005年11月10日。
吳文月(2004)。英國大學研究評鑑(RAE)制度之研究及其對台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啟示。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名詞:教育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29,頁46-49。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名詞: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頁155。
李曉康(無日期)。一加一大於二?。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26&sn=524
杜正勝(2006)。臺灣高等教育未來十年之發展藍圖與目標。94學年度全國大學校長會議專題演講。2006年2月23日。
宋玫玫(2006)。台灣高等教育大幅擴張對私立大學之影響及其因應策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3-2413-H-032-012-),未出版。
周佳瑜(2004)。國內大學國際化學習環境之研究:研究生觀點。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本炫(2006)。我國私立大學的設立、經營和合併問題。教育與社會研究,10,頁65-92。
林俐孜(2005)。大學院校績效衡量指標之建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清江(1999)。邁向廿一世紀大學教育發展的願景。載於教育部(主編),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頁384-391)。臺北市:教育部。
「Cheers」雜誌公佈台灣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結果(無日期)。2006年5月1日,取自:銘傳大學傳播學院網頁: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69577
金耀基(1999)。在世紀之交談大學之理念與角色。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冊」,頁15-27。
侯永琪(2004)。學術卓越與我國高等教育整併。輔仁學誌:法學院、管理學院與社會科學院,39,頁1-24。
侯永琪(2007)。以顧客為導向的加拿大Maclean’s個人化大學排名。評鑑雙月刊,6,頁44-52。
國立嘉義大學(2003)。國立嘉義大學成立三週年專刊。嘉義:作者。
國立嘉義大學組織系統表(無日期)。2006年8月13日,取自:國立嘉義大學網頁:http://adm.ncyu.edu.tw/~person/admin/admistration.doc。
國立嘉義大學組織規程(無日期)。2007年4月23日,取自:國立嘉義大學網頁:http://adm.ncyu.edu.tw/~person/school/a01.doc。
教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主編)(1991)。教育大辭典(第三卷)。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國立大學整併現況的檢討與未來展望專案報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我國高等教育素質與亞洲鄰近國家之比較專案報告。2006年6月6日,取自: 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EDURES/EDU5741001/project/people.doc。
教育部(2003b)。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研究專案報告。2006年6月6日,取自: http://140.111.1.192/minister/case/920417.htm。
教育部(2003c)。促進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專案報告。2006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5/01050032a.htm
教育部(2004)。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評鑑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a)。國立大學校院整併推動發展計畫。2006年6月14日,取自:http://search.nuu.edu.tw/ap/board/data/20055112110452.pdf
教育部(2005b)。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國立嘉義大學評鑑報告。2006年6月14日,取自:http://ua.twaea.org.tw/school/final/940815嘉義大學評鑑報告.pdf
教育部(2005c)。教育部「體育校院整併暨成立體育大學規劃構想書」(初稿)。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a)。申請籌設私立大學校院參考手冊。2006年6月30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HIGH/EDU6869001/reference.doc。
教育部(2006b)。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2006年1月20日,取自: 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EDURES/EDU5741001/project/people.doc。
教育部(無日期)。86年至95年我國學生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2007年4月23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news/960216/960216d.doc。
教育部高教司(2006)。95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臺北市:作者。
梁金盛(2001)。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羽玲(2004)。兩岸合併大學圖書館館藏發展變革之研究-以嘉義大學和浙江大學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伯璋(2003)。大學整併的省思與前瞻。文教新潮,8(4),頁1-9。
陳伯璋(無日期)。大學整併的條件與策略。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12.htm。
陳星貝 (2006)。再談『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臺灣教育,637,頁59-61。
陳維昭(2004)。知識經濟沒有平等,領先才有機會。Cheers,44,頁84-85。
陳維昭(無日期)。大學整併的理念與實踐。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26&sn=524。
陳德華(2005)。臺灣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國民教育,46(2),頁13-31。
陳麗珠(無日期)。大學整併政策的規模經濟觀點與盲點。2006年7月17日,取自:http://nknucc.nknu.edu.tw/~t1466/publication/publication-03-19.doc。
曾志朗(2001)。大學應努力發展自我特色。高教簡訊,123,頁1。
曾孝明(無日期)。科研質量與一流大學。2006年9月3日,取自:http://ibme.mc.ntu.edu.tw/brcweb/Research/Biomed4/Biomed4-5.htm。
湯志民(無日期)。臺灣高等教育擴張與整併之探析。2006年7月4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tangcm/article/pdf/200402.pdf。
黃美珠(2002)。台灣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方向。文教新潮,7(1),頁7-12。
黃凱琳(2005)。我國高等教育之發展。教育社會學通訊,64,頁32-36。
黃榮村(2003)。國立大學整併現況之檢討與未來展望。高教簡訊,142,頁1-2。
楊國樞(1999)。大學之理念及其實踐。載於劉安之、黃俊傑(主編),大學理念與實踐(頁1-12)。臺中市:逢甲大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楊國賜(2004)。大學整併理念與經驗談。國防部人力司軍事教育處基礎院校調併規劃組職前訓練專題演講。2004年1月8日。
楊國賜(2006)。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分類與定位。2007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fgu.edu.tw/~secretary/word/index/index-news/index-new-182.doc
楊朝祥(2005)。高等教育品質的提升策略。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頁215-226)。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楊朝祥(無日期)。破除大學整併就有競爭力的迷失。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62.htm
楊瑩(1993)。高等教育的目標。選才,3(6),頁52-56。
葉名祥(2004)。我國師範學院整併為教育聯合大學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葉坤靈(2005)。美國高等教育之重要發展階段與論題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翟本瑞、薛淑美(2006)。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整併之政策評估:以嘉義大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0,頁163-199。
蓋浙生(2003)。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計劃: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資訊,11(1),頁23-47。
劉念才、程瑩、劉莉、趙文華(2002)。我國名牌大學離世界一流有多遠。2007年6月1日,取自:http://ed.sjtu.edu.cn/attchment/consultation/Comparison.doc。
劉宣良(2005)。探究高等教育發展現況。教育社會學通訊,62,頁13-19。
劉惟中(2004)。台海兩岸大學合併之比較研究-以嘉義大學與浙江大學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蔡秀英(2001)。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戰寶華(2005) 。成本效益分析應用於師範學院未來發展與規劃。現 代教育論壇,2005年12月第12期,頁90-98。
蕭唯善(2002)。台灣地區大學校際資源整合現況與相關影響因素之探究。教育趨勢導報,1,頁40-46。
蕭唯善(2004)。台灣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之校際整合與地區均等性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戴曉霞(2003)。高等教育整併之國際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9(2),頁141-173。
戴曉霞(2005)。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頁98-144)。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謝宗穎、姜樹仁(2003)。我國高等教育策略聯盟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頁50-53。
關友鈞(2001)。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合併之研究:以浙江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 英文部分
Asiaweek (2000, June 30). 2000 Asia’s best university. Retrieved June 1, 2006, from http://www.asiaweek.com/asiaweek/features/universities2000/schools/multi.overall.htm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of Canada)(2001). Beyond borders: Uuniversities in an era of global knowledge. Ottawa: AUCC.
Gamage, D. T. (1992). La Trobe and Lincoln merger: The process and outcome.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30(4), 73-89.
Human, G.(2003). Institutional mergers in higher education: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9(1), 29-44.
Knight, J. (1999). Issues an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S. Bond (Eds.) New world of knowledge: A Canadian universities and globalization (201- 238). Ottaw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Matin, J. & Samels, J. (1994). The new kind of colllege mergers.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22(2), 31-34.
Temple, P. & Whitchurch. K.(1994).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Recent growth mergers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In J. Martin, & J. E. Samels (Eds.). Merging colleges for mutual growth (209-226).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Webster’s Concise College Dictionary (1999). Random house Webster’s Concise College Dictionary. Random house, Inc.
Yang, R. (200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ts meanings, rationales and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3 (1), 81-95.

參、 網站部分
大學校務評鑑資訊網,網址:http://ua.twaea.org.tw/index.php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www.stat.gov.tw/lp.asp?ctNode=2114&CtUnit=1041&BaseDSD=30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查詢,網址:http://www.ris.gov.tw/docs/f4a.html
台灣評鑑協會大學校務評鑑資訊網,網址:http://ua.twaea.org.tw/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1435&CtUnit=453&BaseDSD=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網址:https://nscnt12.nsc.gov.tw/WAS/as100/as101/as10101.aspx
國立教育資料館,網址:http://www.nioerar.edu.tw/
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網址: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教育部統計處,網址: 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5. 江炯聰,1985,“日本中心協力體系及其政策",企銀季刊,8 卷,3 期,頁
2. 謝宗穎、姜樹仁(2003)。我國高等教育策略聯盟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頁50-53。
3. 戴曉霞(2003)。高等教育整併之國際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9(2),頁141-173。
4. 黃榮村(2003)。國立大學整併現況之檢討與未來展望。高教簡訊,142,頁1-2。
5. 黃凱琳(2005)。我國高等教育之發展。教育社會學通訊,64,頁32-36。
6. 陳德華(2005)。臺灣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國民教育,46(2),頁13-31。
7. 蓋浙生(2003)。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計劃: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資訊,11(1),頁23-47。
8. 翟本瑞、薛淑美(2006)。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整併之政策評估:以嘉義大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0,頁163-199。
9. 陳星貝 (2006)。再談『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臺灣教育,637,頁59-61。
10. 陳伯璋(2003)。大學整併的省思與前瞻。文教新潮,8(4),頁1-9。
11. 侯永琪(2007)。以顧客為導向的加拿大Maclean’s個人化大學排名。評鑑雙月刊,6,頁44-52。
12. 林本炫(2006)。我國私立大學的設立、經營和合併問題。教育與社會研究,10,頁65-92。
13. 呂木琳(2004)。提昇高教品質 強化國際教育。高教簡訊,163,頁2。
14. 王麗雲(2003)。高等教育整併:經驗與反思。教育研究資訊,11(4),頁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