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部分
上海交通大學提出2005年世界大學評比,法國僅四所大學進入前百大(無日期)。2006年9月2日,取自:國立教育資料館網頁:http://192.192.169.230/edu_message/data_image/BB/2005/0011C.PDF。
王如哲(2006)。大學排名制度的跨國分析。載自大學分類、評比與品質保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0-135。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王保進(199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王保進(1997)。大學教育評鑑之內涵分析。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161-218)。臺北市:五南。
王麗雲(2003)。高等教育整併:經驗與反思。教育研究資訊,11(4),頁103-133。行政院主計處(2006)。中華民國統計月報。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編號:(93)042.804)。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主要國家大學整併之經驗。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就業市場情勢月報,2005年第10期,頁16-18。
呂木琳(2004)。提昇高教品質 強化國際教育。高教簡訊,163,頁2。呂巧華(2003)。我國大學校院整併策略與行政運作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呂美霓(2003)。大學競爭力指標之分析。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呂慧芳(2004)。績效評估運用在大學評鑑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何卓飛、李昱叡(2005)。三所公立體育學院合併可行性探討。「兩岸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2005年11月10日。
吳文月(2004)。英國大學研究評鑑(RAE)制度之研究及其對台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啟示。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名詞:教育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29,頁46-49。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名詞: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頁155。
李曉康(無日期)。一加一大於二?。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26&sn=524
杜正勝(2006)。臺灣高等教育未來十年之發展藍圖與目標。94學年度全國大學校長會議專題演講。2006年2月23日。
宋玫玫(2006)。台灣高等教育大幅擴張對私立大學之影響及其因應策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3-2413-H-032-012-),未出版。
周佳瑜(2004)。國內大學國際化學習環境之研究:研究生觀點。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林本炫(2006)。我國私立大學的設立、經營和合併問題。教育與社會研究,10,頁65-92。林俐孜(2005)。大學院校績效衡量指標之建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林清江(1999)。邁向廿一世紀大學教育發展的願景。載於教育部(主編),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頁384-391)。臺北市:教育部。
「Cheers」雜誌公佈台灣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結果(無日期)。2006年5月1日,取自:銘傳大學傳播學院網頁: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69577
金耀基(1999)。在世紀之交談大學之理念與角色。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冊」,頁15-27。
侯永琪(2004)。學術卓越與我國高等教育整併。輔仁學誌:法學院、管理學院與社會科學院,39,頁1-24。
侯永琪(2007)。以顧客為導向的加拿大Maclean’s個人化大學排名。評鑑雙月刊,6,頁44-52。國立嘉義大學(2003)。國立嘉義大學成立三週年專刊。嘉義:作者。
國立嘉義大學組織系統表(無日期)。2006年8月13日,取自:國立嘉義大學網頁:http://adm.ncyu.edu.tw/~person/admin/admistration.doc。
國立嘉義大學組織規程(無日期)。2007年4月23日,取自:國立嘉義大學網頁:http://adm.ncyu.edu.tw/~person/school/a01.doc。
教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主編)(1991)。教育大辭典(第三卷)。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國立大學整併現況的檢討與未來展望專案報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我國高等教育素質與亞洲鄰近國家之比較專案報告。2006年6月6日,取自: 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EDURES/EDU5741001/project/people.doc。
教育部(2003b)。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研究專案報告。2006年6月6日,取自: http://140.111.1.192/minister/case/920417.htm。
教育部(2003c)。促進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專案報告。2006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5/01050032a.htm
教育部(2004)。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評鑑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a)。國立大學校院整併推動發展計畫。2006年6月14日,取自:http://search.nuu.edu.tw/ap/board/data/20055112110452.pdf
教育部(2005b)。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國立嘉義大學評鑑報告。2006年6月14日,取自:http://ua.twaea.org.tw/school/final/940815嘉義大學評鑑報告.pdf
教育部(2005c)。教育部「體育校院整併暨成立體育大學規劃構想書」(初稿)。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a)。申請籌設私立大學校院參考手冊。2006年6月30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HIGH/EDU6869001/reference.doc。
教育部(2006b)。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2006年1月20日,取自: 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EDURES/EDU5741001/project/people.doc。
教育部(無日期)。86年至95年我國學生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2007年4月23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news/960216/960216d.doc。
教育部高教司(2006)。95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臺北市:作者。
梁金盛(2001)。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郭羽玲(2004)。兩岸合併大學圖書館館藏發展變革之研究-以嘉義大學和浙江大學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陳伯璋(2003)。大學整併的省思與前瞻。文教新潮,8(4),頁1-9。陳伯璋(無日期)。大學整併的條件與策略。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12.htm。
陳星貝 (2006)。再談『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臺灣教育,637,頁59-61。陳維昭(2004)。知識經濟沒有平等,領先才有機會。Cheers,44,頁84-85。
陳維昭(無日期)。大學整併的理念與實踐。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26&sn=524。
陳德華(2005)。臺灣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國民教育,46(2),頁13-31。陳麗珠(無日期)。大學整併政策的規模經濟觀點與盲點。2006年7月17日,取自:http://nknucc.nknu.edu.tw/~t1466/publication/publication-03-19.doc。
曾志朗(2001)。大學應努力發展自我特色。高教簡訊,123,頁1。
曾孝明(無日期)。科研質量與一流大學。2006年9月3日,取自:http://ibme.mc.ntu.edu.tw/brcweb/Research/Biomed4/Biomed4-5.htm。
湯志民(無日期)。臺灣高等教育擴張與整併之探析。2006年7月4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tangcm/article/pdf/200402.pdf。
黃美珠(2002)。台灣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方向。文教新潮,7(1),頁7-12。
黃凱琳(2005)。我國高等教育之發展。教育社會學通訊,64,頁32-36。黃榮村(2003)。國立大學整併現況之檢討與未來展望。高教簡訊,142,頁1-2。楊國樞(1999)。大學之理念及其實踐。載於劉安之、黃俊傑(主編),大學理念與實踐(頁1-12)。臺中市:逢甲大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楊國賜(2004)。大學整併理念與經驗談。國防部人力司軍事教育處基礎院校調併規劃組職前訓練專題演講。2004年1月8日。
楊國賜(2006)。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分類與定位。2007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fgu.edu.tw/~secretary/word/index/index-news/index-new-182.doc
楊朝祥(2005)。高等教育品質的提升策略。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頁215-226)。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楊朝祥(無日期)。破除大學整併就有競爭力的迷失。2006年5月1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62.htm
楊瑩(1993)。高等教育的目標。選才,3(6),頁52-56。
葉名祥(2004)。我國師範學院整併為教育聯合大學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葉坤靈(2005)。美國高等教育之重要發展階段與論題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翟本瑞、薛淑美(2006)。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整併之政策評估:以嘉義大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0,頁163-199。蓋浙生(2003)。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計劃: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資訊,11(1),頁23-47。劉念才、程瑩、劉莉、趙文華(2002)。我國名牌大學離世界一流有多遠。2007年6月1日,取自:http://ed.sjtu.edu.cn/attchment/consultation/Comparison.doc。
劉宣良(2005)。探究高等教育發展現況。教育社會學通訊,62,頁13-19。
劉惟中(2004)。台海兩岸大學合併之比較研究-以嘉義大學與浙江大學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蔡秀英(2001)。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戰寶華(2005) 。成本效益分析應用於師範學院未來發展與規劃。現 代教育論壇,2005年12月第12期,頁90-98。
蕭唯善(2002)。台灣地區大學校際資源整合現況與相關影響因素之探究。教育趨勢導報,1,頁40-46。蕭唯善(2004)。台灣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之校際整合與地區均等性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戴曉霞(2003)。高等教育整併之國際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9(2),頁141-173。戴曉霞(2005)。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頁98-144)。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謝宗穎、姜樹仁(2003)。我國高等教育策略聯盟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頁50-53。關友鈞(2001)。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合併之研究:以浙江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貳、 英文部分
Asiaweek (2000, June 30). 2000 Asia’s best university. Retrieved June 1, 2006, from http://www.asiaweek.com/asiaweek/features/universities2000/schools/multi.overall.htm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of Canada)(2001). Beyond borders: Uuniversities in an era of global knowledge. Ottawa: AUCC.
Gamage, D. T. (1992). La Trobe and Lincoln merger: The process and outcome.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30(4), 73-89.
Human, G.(2003). Institutional mergers in higher education: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9(1), 29-44.
Knight, J. (1999). Issues an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S. Bond (Eds.) New world of knowledge: A Canadian universities and globalization (201- 238). Ottaw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Matin, J. & Samels, J. (1994). The new kind of colllege mergers.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22(2), 31-34.
Temple, P. & Whitchurch. K.(1994).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Recent growth mergers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In J. Martin, & J. E. Samels (Eds.). Merging colleges for mutual growth (209-226).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Webster’s Concise College Dictionary (1999). Random house Webster’s Concise College Dictionary. Random house, Inc.
Yang, R. (200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ts meanings, rationales and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3 (1), 81-95.
參、 網站部分
大學校務評鑑資訊網,網址:http://ua.twaea.org.tw/index.php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www.stat.gov.tw/lp.asp?ctNode=2114&CtUnit=1041&BaseDSD=30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查詢,網址:http://www.ris.gov.tw/docs/f4a.html
台灣評鑑協會大學校務評鑑資訊網,網址:http://ua.twaea.org.tw/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1435&CtUnit=453&BaseDSD=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網址:https://nscnt12.nsc.gov.tw/WAS/as100/as101/as10101.aspx
國立教育資料館,網址:http://www.nioerar.edu.tw/
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網址: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教育部統計處,網址: 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