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02: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春億
研究生(外文):Chun-I Lee
論文名稱:高加索灰闌記
論文名稱(外文):The Caucasian Chalk Circle
指導教授:林國源林國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劇場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1
中文關鍵詞:布萊希特高加索灰闌記樂生
外文關鍵詞:BrechtThe Caucasian Chalk Circ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這次的製作是改編自布萊希特的《高加索灰闌記》,副標題是「世紀末救世主傳說」。
這份報告試圖回答的幾個問題是:
一、 為什麼是《高加索灰闌記》
二、 改編的取向,為什麼。
三、 有哪些是該做而沒做到的,有哪些是想做卻沒有能力做到的。
在這裡重點是製作過程的紀錄跟自我評量,而不是理論上的探究。除此之外,這個製作跟當下台灣的關係是討論的另一個重點。
選擇這個戲的理由是相當「當下」的,我看見這個社會的樣貌,而我有什麼話想說。這個原始企圖幾經轉折最後幾乎模糊無法辨識。在製作的過程中,人跟人的磨合,時間跟人力物力的調配對手工業型態的生產過程影響非常大。這算不上什麼缺陷,對我而言更像是手工業的特色與樂趣。「人比概念更重要」,這是這次經驗中讓人開心的收穫。
我沒辦法提供「如何成功的在305做戲」的指導手冊,只希望這個經驗可以成為其他人的借鏡。
一、前言…………………………………………………………1
二、動機………………………………………………………………1
三、布萊希特與《高加索灰闌記》…………………………………3
四、製作過程…………………………………………………………4
(一)過程紀錄 ………………………………………………………4
(二)劇本整理、改編…………………………………………………6
1.用力刪………………………………………………………………7
2.該怎麼說話…………………………………………………………7
3.戰爭…………………………………………………………………9
4.政治…………………………………………………………………9
5.獨白、說書人……………………………………………………10
6.整體………………………………………………………………10
(三)發展方式、排練過程…………………………………………12
1.說故事……………………………………………………………12
2.修改的方向………………………………………………………12
3.素材、整合………………………………………………………13
(四)出現在舞台上的………………………………………………13
1.理想中的三塊結構………………………………………………13
2.舞台上的符號……………………………………………………13
3.演員………………………………………………………………14
五、未完以及待續…………………………………………………15
(一)時間……………………………………………………………15
(二)散落一地的片段………………………………………………15
(三)擦身而過………………………………………………………16
六、結語……………………………………………………………………17

附錄…………………………………………………………………21
1.布萊希特 ( Bertolt Brecht )著,丁楊中等譯,《布萊希特論戲劇》。北京,中國戲劇,1990年。
2.米爾斯 ( C.Wright Mills ) ,張君玫等譯,《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巨流,2003年。
3.艾德華•薩伊德 ( Edward W. Said )著,單德興譯,《知識份子論》。台北,麥田,1997年。
4.馬克思 ( Carl Marx )著,伊海宇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時報文化,1990年。
5.安東尼•紀登斯 ( Anthony Giddens )著,簡惠美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台北,遠流,1989年。
6.克勞斯•弗克 (Klaus Volker)著,李健鳴譯,《布萊希特傳》。台北,人間,1987年。
7.波瓦(A. Boal)著,賴淑雅譯,《被壓迫者劇場》。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8.斯泰恩(J. L. Styan)著,象禺武文譯,《現代戲劇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新華,1992年。
9.伊拉姆(K. Elam)著,王坤譯,《符號學與戲劇理論》。板橋,駱駝,1998年。
10.班亞明 ( Walter Benjamin )著,林永明譯,《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年。
11.葛蘭西 ( Antonio Gramsci )著,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
12.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著,鄧伯宸譯,《黑暗時代群像》。台北,立緒,2006年。
13.Eddershaw, Margaret。《Performing Brecht : forty years of British performances》。London :Routledge,199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