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7)。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宗吉、馮嘉玉、黃中興(1999)。台灣職棒運動文化娛樂化之省思。中華體育,12:5=49,頁1-4。王信良(1997)。「阿信的自我規劃 三個重點發人深省」。民生報 1997-08-09 05版。
王雅玄、陳幸仁(1998)。「符號互動論—社會學方法論之應用」。菁莪,10卷2期:49。
王惠民(1992)。「陳義信 特訓覓封王」。民生報 1992-02-13 05版。
民生報(1997)。「番仔?阿信火大」。民生報 1997-10-31 04版。
何吉星(1996)。台灣地區職業棒球球隊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吳天泰(1996)。教育與文化評估。台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執行成果評估報告書,77-123。
吳騰達(1997)。台灣原住民傳統體育活動。國民體育季刊,26(2), 4-11。沈尚良(2000)。「杏林臉譜 兄弟象隊醫吳重達投注運動傷害醫療建議推動防護員制」。民生報 2000-09-05 A7版。
林文煌(1992)。從職棒發展談我國職業運動的展望。師大體育,33,頁52-60。林仁義(2000)。原住民甲組成棒選手參與棒球運動動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林幼英(1991)。「巨星誕生 陽介仁 無安打勝投」。民生報 1991-07-20 第五版。
林炎嘯(1999)。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影響之系統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林新輝(1997)。「陳義信抗議侮辱族群 放「玻璃心」沒關係 叫他「番仔」忍不下去……」。聯合報 1997-10-31 28版。
邱怡薇(1998)。都市原住民青少年之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以台北縣市阿美族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應用社會學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高正源(1988)。「圓職棒生涯夢 先踏這塊跳板 投出職棒第一球 陳義信面臨考驗」。民生報 1988-11-13 02版。
高正源(1989)。「向老大哥郭源治看齊﹗ 陳義信 明年有信心拿10勝」。民生報 1989-12-09 02版。
高正源(1990)。「王光輝 打擊王」。民生報 1990-10-15 第五版。
高正源(1994)。東昇的旭日。台北市:民生報出版。
原住民委員會(1998)。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常用法規彙編。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原住民委員會(1998)。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教育政策組)。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原住民委員會(1998)。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文化政策組)。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馬康莊譯(1987)。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台北:桂冠。
馬康莊、陳信木合譯(1989)。社會學理論(上、下冊)。台北市:巨流。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祥裕、許歆宜(1998)。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情形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傳習,第16 期,p29-50。
梁峰榮(1997)。「我國職棒 史上第一人 陳義信 百勝到手」。民生報 1997-05-23 04版。
梁峰榮(1999)。「陳義信1000K 史上第一 再見三振完投勝,中止三連敗,也寫下國內職棒新里程碑」。民生報 1999-04-24 04版。
曾文誠、盂峻瑋(2004)。台灣棒球王。台北市:我識。
張文雄(2005)。「棒球的路 少不了他們 原住民 用紀錄寫下驕傲」。民生報2005-09-22 B3版。
張文雄、王惠民、方正東(2004)。「還我原色 棒棒傳奇 原住民球員寫歷史 新一代好手迫不及待急起直追」。民生報 2004-04-01 B3版。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第10 期:p261-322。
婁靖平(1999)。「減薪 他受傷最重」。民生報 1999-01-03 07版。
婁靖平(2000)。「終點之前期待新起點 那魯灣八位球員昨與台北球場同步功成身退,收起美好回憶,希望未來能有一座好球場……」。民生報 2000-11-27 B3版。
賈亦珍(1997)。「四小天王系列 陳慶國 從自卑的番仔到自豪的原住民」。聯合報 1997-02-18 24版。
廖立文譯(1986)。當代社會理論:從派深思到哈伯瑪斯 (Modern Social Theories: From Parsons to Hobermas)。台北市:桂冠。
蔡文輝(1997)。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蔡岱亨(2003)。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蔡宗信(1995)。日治時代台灣東部原住民棒球運動之發展。山海文化雙月刊,9,37-43。
劉復基(1988)。「世界棒球錦標賽 中華隊先盛後衰 3:7敗給古巴 陳義信第五局投錯一球 種下敗因」。民生報 1988-08-29 02版。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聯合報(1979)。「李來發真「棒」! 二分全壘打 擊潰山地郎」。聯合報 1979-10-23 03版。
譚光鼎、張建成(1996)。台灣原住民青少年家庭文化與生涯規劃關係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網路文獻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官方網站(2003)。上網日期:2006年1月25日。
網址:http://www.ctba.org.tw/about_ctba/history.htm
中華職棒大聯盟官方網站。上網日期:2006年5月30日。
網址:http://www.cpbl.com.tw
台灣維基棒球館:棒球。上網日期:2006年1月12日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title=%E6%A3%92%E7%90%83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數位博物館(數位紀念本)「棒球」卷。上網日期:2006年4月5日
網址:http://media.justsports.net.tw/spo_demo/museum/museum-1-1.aspx?No=65
李安東(2004):「天生好手原住民 中華奧運棒球奪牌擔主力」。上網日期:2006年1月12日
網址:http://www4.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EntDigest/Sport/cna_2004_05_30_06_38_03_132.html
曹士昌(2006):「台灣職棒史 Win Shares 系統百大球星排行榜」。上網日期:2006年6月13日
網址:http://twbaseball.info/index.php?func=blog&article_id=172
曾文誠(2003):台灣棒球史。上網日期:2006年2月15日
網址:http://sports.yam.com/list.php/baseball/history
黃大洲(2002)。「為原住民族請命」91/10/28。上網日期:2006年1月20日
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251.htm
黃美惠(2004):「紅葉凋零 盼望有個好工作歸根」。上網日期:2006年1月13日
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l/18/today-e3.htm
舞賽(2004):「原民野球戰士 出征雅典」。上網日期:2006年1月13日
網址:http://publish.lihpao.com/Aborigines/2004/07/08/04j07071/
瘦菊子(2005):「瘦菊子燦爛的球季:棒球的英雄部落」。上網日期:2006年6月18日
網址:http://blog.yam.com/baseballwon/archives/247643.html
英文文獻
Charon, J. M.(1989). Symbolic interactionism–An introduction, An interpretation, An integration(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Ephross, P. H.& Greeme, R. R.(1991).Symbolic interactionism. In R. R.
Meltzer, Bernard N., "Mead's Social Psychology", in: Jerome G. Manis,and Bernard N. Meltzer (eds), Symbolic Interac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2):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