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4: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俊成
研究生(外文):Chun-Cheng Lin
論文名稱:勾狀型塑膠卡扣設計與結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Plastic Snap Design of Hook Model and Structure Analysis
指導教授:王照明王照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o-Mi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同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工程學系(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7
中文關鍵詞:結構分析卡扣
外文關鍵詞:Pro/ENGINEERPro/MECHANIC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58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6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乃針對勾狀型塑膠卡扣模組設計一個完整的研發流程並使用CAE進行分析研究。由於卡扣資料並不多見而且卡扣設計種類繁多,所以尋找資料製作並不容易。本研究為追求接近真實,因此材質模擬分析方面乃與奇美公司索取相關材質資料。卡扣設計方面參考卡扣設計計算式與模具塑膠件成形經驗值來定義求出卡扣的長、寬、厚度等等設計參數尺寸。本研究使用Pro/ENGINEER繪圖製作出第一個模組,當第一個卡扣模組設計完成後,再使用有限元素軟體Pro/MECHANICA分析得到最佳化形狀,之後依此最佳解去添加對卡扣有影響的特徵來改善形狀,例如增加倒圓角(Round)、肋 (Rib)與移除材料 (Remove material)等特徵去分析模擬,直到各個模組收斂找出最佳解數值,藉分析各個特徵模組最佳化結果再探討求解出這個開發過程理想的卡扣形狀,並將此經驗傳承使往後卡扣結構設計者得到適當改善建議參考。
本文採用之分析評估模式,採用較嚴謹的方式來求取最佳化卡扣形狀,幫助設計者於開發初期預估產品強度、發掘並改善問題,使之縮短設計開發時間與降低成本,進而提高設計者的判斷經驗與提升產業競爭力。
The research is design a complete and development procedure for plastic snap design of hook model. The research also uses CAE to conduct the optimization analysis research. Because the data of snap is not easy to find and the design type are various, therefore to collec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re not easy. In order to approaches the reality , this research got the related material data from Chi-Mei Corporation fo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The research design use traditional mechanics operation regard as max stress and experience design value calculating the plastics pieces length、width and thick design parameter size.
The research uses Pro/ENGINEER soft to make first snap drawing module. After finish design the first snap module then use Pro/MECHANICA to analyze to get the optimization shape. Then according the best module to add feature improve snap shape. For example add rib、 lead round corner and remove material to analyze simulation , until each module find out optimization number value. Then we can use the analyze result to find optimization of snap shape and use the experience reference for this structure designer in the future. The analyze of this research is use more conscientious way to find the optimization shape of snap .It help the designer in initial stage developing and assess the structure good or not of products. Explore and improving the question in advance, make design construction period shorten and lower costs. In the future more experience in use CAE not only can improve designer's judgement experience and can improve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錄iv
圖目錄vii

表目錄x
符號索引\xi
第一章 緒論1
1.1 前言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3 研究範圍 3
1.4 研究架構圖5
1.5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第三章 理論探討.11
3.1 卡扣資料研究11
3.2 卡扣作動原理12
3.2.1 卡扣外型參數數值設計研究13
3.2.2 卡扣外型尺寸定義15
3.3 Pro/MECHANICA介紹16
3.3.1 結構化(Structure)的設定要項17
3.3.2 結構模擬分析主要步驟20
3.4 Pro/MECHANICA有限元素法分析卡扣理論架構21
第四章 Pro/MECHANICA靜態模擬分析22
4.1 有限元素分析方法及分析流程介紹22
4.1.1 設計規範說明25
4.1.2 有限元素分析步驟解析25
4.1.3 使用設備26
4.2 卡扣模組設計與Pro/MECHANICA參數設定執行27
4.2.1 材質係數介紹28
4.2.2 卡扣模組負載限制參數設定30
4.2.3 卡扣模組材質參數設定30
4.2.4 電腦數值分析結果31
4.3 卡扣模組最大應力計算與Pro/MECHANICA模擬結果比較分析32
4.4 卡扣模擬靈敏度分析33
4.4.1 卡扣區域靈敏度分析34
4.4.1.1 卡扣區域靈敏度參數設定35
4.4.1.2 建立卡扣區域靈敏度設定37
4.4.2 卡扣全域靈敏度分析39
4.5 卡扣最佳化分析41
4.6 卡扣模擬加入倒圓角、肋與移除材料最佳化模擬分析42
4.6.1 卡扣最佳化模組加入倒圓角(Round)特徵模擬分析43
4.6.2 卡扣最佳化模組加入肋(Rib)特徵模擬分析47
4.6.3 卡扣最佳化模組移除材料特徵(Remove material)模擬分析54
第五章 結論59
5.1 結論59
5.1.1 卡扣模擬全模組分析結果60
5.1.2 卡扣模擬全模組評估結果62
5.2 結論探討63
5.3 未來展望63
參考資料 65
作者簡介67
[1]莊舒蓁,"產品造形與工程設計對應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03。
[2]Paul R. Bonenberger,"The First Snap-Fit Handbook:Creating Attachments for Plastic Parts".,2004 June。
[3]保羅.R.博登伯杰,"塑料卡扣連接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6月。
[4]孫志強,"塑膠零件的設計與組裝",塑膠世界雜誌社,2000。
[5]張子成,"塑膠產品設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6]Edward A. Muccio,"Plastic part technology",ASM International,1991。
[7]王照明,"Pro/E Wildfire 2.0入門與實務-基礎篇",全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
[8]王照明,"Pro/E Wildfire 2.0入門與實務-進階篇",全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
[9]林清安,"Pro/ENGINEER Wildfire 2.0 基礎入門與範例",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
[10]朱敏德,"機械元件設計",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4。
[11]Ansel C.ugural,"機械設計",滄海書局,2005。
[12]DJ.Dawe,"結構體的有限元素法",東華書局,2002。
[13]王新榮、陳時錦、劉亞忠,"有限元素法及其應用",中央圖書出版社,台北, 1997。
[14]林龍震,"Pro/Mechanism/MECHANICA wildfire 2.0 機構/運動/結構/熱力分析"金禾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5。
[15]飛揚設計團隊,"Pro/ENGINEER 動態模擬與有限元素分析",網益科技,2006。
[16]黃錦煌與鐘光鴻 ,"Pro/ENGINEER 動態模擬與有限元素分析",全華書局,2002。
[17]王柏村,"電腦輔助工程分析之實務與應用",全華圖書, 台北市, 2001。
[18]吳承達, "電腦機箱衝擊模擬與測試分析",碩士論文,大同機械工程學系,2003。
[19]吳承達," CPU扣具結構模擬之最佳化設計與分析", 第二十七屆全國力學會議論文集,2003。
[20]李坤河,"CAE Analysis of Notebook Touch-Pad Button",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2004。
[21]陳群柏,"CAE Analysis of Notebook LCD Bracket",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200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