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oper, M. C. and Gardner, J. H., “Good business relationships: more than just partnerships or strategic alli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3(6), pp.14-26, 1993.
2. 郭武功,「專業電子製造服務對供應商管理方式之探討以一個EMS個案討論」,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3. 陳貴琳,「供應商績效評估與品質改善模式」,國立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4. 端木家恆,「第二者品質稽核的探討及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 許漢昇,「結合層級分析法與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績效評估模式─以某背光模組公司之供應商評選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6. Dasgupta, T., “Using the six-sigma metric to measur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 supply chai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4, 3, 355-366, 2003.
7. 喬廣文,「應用六標準差方法提升半導體封裝製程品質」,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8. 沈信亨,「六標準差管理於製程改善之運用-以主機板製造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9. 黃鵬憲,「運用六標準差手法於液晶顯示器製程能力改善之研究:以配向膜塗佈製程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10. 城培舜,「以六標準差方法探討生產線產值提昇之研究-以不�袗�裁剪中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1. 簡國政,「六標準差應用於製程能力提昇-以電磁閥驅動線圈為例」,華梵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2. 劉特傑,「六標準差於維修良率提昇之研究」,華梵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3. 李寶傑,「六標準差在改善人為因素服務品質的應用-以便利商店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4. 李維鋒,「品質體系與品質稽核架構之研究--以跨國企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15. 蕭舜元,「QC 改善履歷及精實六標準差在改善活動方法上之整合及活用」,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6. 李志延,「六標準差應用於製程品質改善之推動模式」,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7. 陳志恆,「建構精實供應鏈管理模式之研究-以通訊系統產業為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18. 何錫森,「顧客導向型品質績效評估及供應商稽核模式之建構」,華梵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19. Dickson, G. W., “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systems and decisions,” Journal of Purchasing, 2(1), pp.5-17, 1966.
20. Weber, C. A., Current, J. R. and Benton, W. C.,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50, pp.2-18, 1991.
21. Wilson, E. J.,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upplier selection criteria: a review and upd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30(3), 35-41, 1994.
22. 王亞屏,「TQM進程與ISO 9000、Six Sigma異同性研究」,義守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23. 楊錦洲、楊錦章、陳百盛,「精實生產、限制理論與GE-6σ之比較與整合」,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三十八屆年會暨第八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927-936,2002年。
24. 江明燦,「企業如何運用六標準差提升競爭力」,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25. MR. Ho, K. W. Mai, and M.A. Horowitz, “ The future of wir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 89, no. 4, pp. 490-504, 2001.
26. Breyfogle III, Forrest W. and Cupello J. M. and Meadows B., “Managing Six Sigma,”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U.S.A., 2001.
27. 林定皓,印刷電路板簡介-入門篇,台灣電路板協會,桃園,2004年。
28. 品士公司,潛在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FMEA)參考手冊,品士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1年。
29. Thomas Pyzdek著,六標準差應用手冊 The Six Sigma handbook,科建管理顧問公司譯,麥格羅•希爾出版,台北,2002年。
30. 欣興電子,Six Sigma GB訓練教材,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桃園,2006年。
31. 吳嘉晟、鄭大興,製造業六標準差應用手冊,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03年。
32. 科建管理顧問著作委員會,六標準差綠帶人員培訓,科建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桃園,2004年8月。
33.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Ford Motor Company,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 Reference Manual, Third Edition, July, 2001.
34. Peter S. Pande, Robert P. Neuman, & Roland R. Cavanagh合著,樂為良譯,奇異、摩托羅拉等頂尖企業高績效策略-六標準差,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