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分
1. 王為國(2006),「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簡報。
2. 王盛泉(2005),「 碩專班學習動機重要性指標之滿意度調查-以開南管理
學院航運物流所與空運所學生為例」,開南管理學院/航運與物流管理系/碩
士論文。
3. 王全得(2003),「成人教育的學習型態、動機和滿意度相關性研究」,義
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王文科(1991),「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 」,台北:牛頓出版社。
5.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 方德信(2004) ,「國民中小學教師透過網路在職進修動機與學習成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8.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千華出版公司。
9.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1),「知識經濟與服務型政府」,台北: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10.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1) ,「人事統計題要」,台北:作者。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1)「人事行政局中部辦公室台灣省各縣市人事統計指標分析」,台中:作者。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1),「知識經濟與服務型政府」,台北: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11. 李永吟、邱上真、科華崴等(1995),「學習輔導」,台北:心理出版社。
12.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3. 李佳穗 (2004),「數位學習平台對不同年資之員工學習成果探討-以國內某公司為例」, 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4. 李依珊(2005),「學習態度、銷售知識以及業務人員銷售績效-以壽險業
新進人員為例」,東海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吳孟璋 (2003),「網路專題學習歷程中各項功能使用時間與專題學習成果之相關研究 」,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6. 吳瓊汝(1998),「國中學生之學習態度」,台灣教育,566期,p44-50。
17. 吳武典(2000),「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18. 何惠君 (2004),「幼兒多元智能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一個托兒所的個案分析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20. 林寶貴、錡寶香(1992),「高職階段聽障學生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其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學刊。8, 17-32。
21. 林群傑(2001),「網路教學中學生感受的社會面貌、教學面貌與對教師滿意度和學習成果之關係 」,南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2. 林京蓉(2004),「合作式網路學習在互動教學上對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3. 林旻臻(2005),「影響台灣地區商管學院教育服務品質之研究-以EMBA為例 」,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4. 周 希(2003),「學習動機、人格特質與學習滿意間關係之研究---以私立大學商管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為例」,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金武昌 (2004),「影響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高階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6. 金清文(2002),「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7. 沈偉康(1987),「學習態度、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測試焦慮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8. 卓芳輝 (2003),「高階主管及企業經理人之影響策略實證研究--以臺灣地區EMBA學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9.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文化出版社。
30. 高怡雯(2002) ,「國內外EMBA 課程設計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1. 夏天倫(2004),「我國碩士在職專班回流教育成效之調查研究-研究生學習動機、參與障礙及學習滿意度之探討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2. 洪孟華(2000),「教師角色知覺及其進修歷程之關係研究--以國小男性教師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3. 洪寶蓮(1987),「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學習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4. 胡嘉玲(2005),「整合學習者經驗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成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5. 柯正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36. 許士軍(199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35期,13-56頁
37.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38. 張春興(199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增訂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39.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 東華書局。
40.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41.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42. 張春興、楊國樞(1993),「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43. 張玉蘭(2005)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在職學位進修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調查研究」, 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44. 張德銳(1986),「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錯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5.張麗雲(2002),「影響中學生數學學習成果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46. 許芬儀 (2006),「南區大學校院行政人員網路素養、數位學習態度與參與數位學習意願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7. 許正淳(2005),「我國成人參與研究所在職進修教育動機之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8. 許瑛峰(2002),「公務人員在職進修動機取向及其經濟效益之研究-以南部區域縣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0. 唐璽惠(1988),「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中華民國八十八學年度大學院校碩博士班概況」,台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5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中華民國八十八學年度大學院校碩博士班概況」,
台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53. 教育部(2002)。「終身學習法」。台北:教育部。
54. 教育部(1999)。「師範校院辦理回流教育招收研究所、二年制在職進修專班及大學先修制度補充注意事項」。台北:教育部
55. 教育部(1988a)。「邁向學習社會」。台北:教育部。。「大學校院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學位班共同作業要點」。台北:教育部。
56. 教育部之資料及CHEERS雜誌(2004)之調查天下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2004 年1 月1 號。. CHEERS 雜誌2004 年12 月18 號
57. 教育部高教司(2004)。「九十二學年度碩士在職進修專班核定名單網址」:http://www.high.edu.tw/03/03.htm。
58. 新辭典(1889) ,「三民書局新辭典編纂委員會編撰」, 臺北巿:三民書局。
59. 傅韻芳 (2005),「中國大陸EMBA教育之研究 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60. 黃富順(1995),「成人的學習動機一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61. 黃富順(1992),「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復文書局。
62. 黃瓊慧 (2005),「科學故事融入 高職物理教學對學生科學本質觀和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63. 楊晴惠 (2005) ,「企業數位學習投入對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64. 郭志弘(2001),「網路自然科合作學習中國小學生學習成果樣式之研究」, 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5.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66. 詹明惠(2003),「互動式數位學習系統之研究」, 立德管理學院/應用資訊研究所 /碩士論文。67. 廖志昇(2004),「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8. 劉佳芳 (2003),「國小學童於線上環境中教材呈現順序與學習風格對其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9. 孫淑柔 (2000),「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成果評鑑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70. 孫瀅琇(2003),「以強勢智慧分派任務的網路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機制對學習成果與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 」,臺南師範學院/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71. 黎瓊麗(2004),「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72. 詹秀茹 (2004),「在職人員進修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學習動機與學習阻礙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73. 歐姿妤(2004),「護專學生學習化學學科之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相關性研究 」,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4. 陳秋麗(2002),「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75. 陳延澤(2001),「高科技產業中員工學習意願與知識分享程度之關係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76. 陳文忠(2003),「組織氣候、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對人力資源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國內企業員工回流教育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7. 陳薰蘭(2004) ,「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知識導向文化對e-Learning學習成效之影響」,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8.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班班級氣氛其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79. 陳素蘭 (2002),「專業服務學習對職前教師學習成果之影響—以淡江大學為例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0. 陳志達(2003),「 學習動機氣氛與學習效能之研究--以企管碩士在職專班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1. 陳秀惠(2000) ,「企業經理人就讀企業管理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動機與選擇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2.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3. 陳 忠(2005) ,「國中生參加童軍團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果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 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84. 潘詩婷(2002) ,「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85. 藍瑞霓(1990),「空軍軍官學校與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對學校態度問卷調查研究測驗與輔導」。
86. 鄧運林(1992),「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86. 蘇滿莉(2003),「職業取向學生及學院取向學生之英語學習態度、動機及策略之比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88. 蔡家瑜 (2003),「訓練課程之員工滿意度與其學習成果關聯性研究」, 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9. 蔡春綢(2004),「 台北縣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0. 鄭增財(1995),「台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91. 鍾菊蘭 (2006),「台北地區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音樂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92. 賴敏雄(2004),「國中理化科網路輔助教學對學習成果及其態度影響之研究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93. 盧明志(2004),「中山大學EMBA班策略性行銷之研中山大學EMBA班策略性行銷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94. 蕭舒文 (2003),「消費者選擇環境、涉入度與知識程度對專業服務選擇模式之影響--以EMBA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5. 羅文基(1986),「教育訓練與人力發展。高雄:復文書局。楊朝祥(1984)。生計輔導一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96. 韓諾萍(2002),「國小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之動機與其專業發展情形之研究」, 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97. 謝美琪(2002),「碩士在職學生生涯發展階段,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S 科技大學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8.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貳、英文部分
1.Adams, J. S. (1963).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2.Apps, J. W. (1998).“Higher education in a learning socie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3. Ball, D. L. (1990). “The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s that prospective teachers bring to teacher educatio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 90(4) , 449-466.
4. Boshier, R. W. (1973). “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dropout: A theoretical model”. Adult Education , 23(4), 255-282.
5. Boshier, R . W., & Riddel , B. G. (1978). Euc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 factorBurgess, P. (1971). “Research for adult participation in group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dult Education , 22 (1) , 3-29.
6. Boshier, R . W., & Riddel , B. G. (1978). “Euc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 fact”.
7. Cross, K. P. (1981). “Adults as Learner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8. Cross, K. P. (1982). “Adult as learners”, Was hington.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9. Delaney, J. T., & Huselid, M. A(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4), 949-969.
10. Darkenwald, G.. (1985). “Factor structure of deterrents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5(4), 177-193.
11. Gagné, R. M., Briggs, L. J., & Wager, W. W.(1988).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Orlando”, FL:Holt, Rhinehart, & Winston.
12. Herbert, T. T. (1976).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Collier Macmillan.
13. Herzberg, F., Mausner, B., & Snyderman, B.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2nd ed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4. .Harvey, C.(1995).”Increasing course completion rates”. Adults Learning,
15. Houle, C.O. (1961). “The inquiring mind”. 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February.
16. Houle, C. O . (1979).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wish special reference”.
17.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planning ,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ew Jersey : Prentice - Hall .
18. Lipsky, C. K. (1981). ”The modification of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disabled persons”.
19. Miller, H. L. (1967). “Participation of adult in education: A force - field analysis”. Bost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
20. Munn, N. L. (1969).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Boston : Hougmton Miffin Co.
21. Houle, C. O . (1979) .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wish special reference to non - traditional forms of study “. In learning opportunity for adults, l(3), 8 -34.
22. Rubenson, K. (1979). “Recruitment to Adult Education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Research and Outreaching Activities”. Sweden: Stockholm Inst of Education.
23. Scott, S. G.. & R. A. Bruce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24. Smith, R. M. (1982). “Learning how to learn: Applied theory for adults”. Chicago: Follett Publishing Company, 38-47.
25. Skinner, B. F. (1969). “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26. Sheffield, S. B. (1964). “The Orientations of Adult Continuing Learners”, In D. 27. Soloman(Ed), The Continuing Learners. Chicago: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 1 -24.
28. Smith, A. N.(1972). “The importance of attitud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10(1), 20-25.
29. Tough, A. (1978). “The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 Adult Education, 28(4), 250-265.
30.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 New York: Wiley.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