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宏,“光電對抗作戰應用及其裝備系統”,光電技術應用,第20卷,第1期,第1-5頁,2005。
[2] 辛毓民,“中共光電導引技術的威脅對我煙幕科技發展之啟示”,核生化防護半年刊,第80期,第86-105頁,2005。[3] 耿春萍、張麗霞,“毫米波制導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飛行器測控學報,第23卷,第2期,第16-19頁,2004。
[4] 趙東林、沈曾民、遲偉東、溫永魁,“碳纖維結構吸波材料及其吸波碳纖維的製備”,高科技纖維與應用,第25卷,第3期,第8-14頁,2000。
[5] 邢麗英、劉俊能、任淑芳,“短碳纖維電磁特性及其在吸波材料中應用研究”,材料工程,第1期,第19-21頁,1998。
[6] 余勇、劉慶軍、祝玉平,“煙幕-信息戰的堅盾”,現代防禦技術,第32卷,第3期,第44-47頁,2004。
[7] 任慧、喬小晶、焦清介,“寬頻譜煙幕干擾材料研究”,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第24卷,第6期,第61-63頁,2001。
[8] 陳作如、萬純、李永富,“膨脹石墨蠕蟲的紅外衰減性能研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第23卷,第1期,第42-44頁,2005。
[9] 翁建新、陳國華,“環氧樹脂/石墨微片複合導電材料的制備方法”,熱固性樹脂,第19卷,第4期,第13-15頁,2004。
[10] 張興華、梁健軍、羅東然,“碳黑/無機材料填充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材料導報,第16卷,第7期,第76-77頁,2002。
[11] 霍彩紅、何為、范中曉,“碳纖維表面金屬化工藝研究”,表面技術,第32卷,第6期,第40-42頁,2003。
[12] 陶甯、查正根、張良、鳳儀,“碳纖維表面電鍍銅的研究”,表面技術,第30卷,第4期,第1-3頁,2001。
[13] 黃小中、李效東、馮春祥、彭平,“BaFe12O19鐵氧體磁性塗層碳纖維研制”,功能材料,第31卷,第4期,第446-447頁,2000。
[14] 朱正吼,“碳纖維複合材料電磁特性研究”,機械工程材料,第25卷,第11期,第14-16頁,2001。
[15] 陳耀庭、周明義、王國全、俞炯、穀曉昱、者東梅,“碳纖維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導電性及電磁屏蔽性能的研究”,塑膠科技,第6期,第4-7頁,1997。
[16] 吳明郎,“新一代煙幕作業需求探討”,核生化防護半年刊,第80期,第86-93頁,2005。[17] 廖肅然、魏媛,“碳纖維的結構與表面性質”,鄭州紡織工學院學,第9卷,第1期,第54-58頁,1998。
[18] 鄧海金、李明、孫立、王玉泉,“石墨化處理對碳/碳複合材料磁電阻特性的影響研究”,新型碳材料,第18卷,第2期,第89-94頁,2003。
[19] 烏雲其其格,“環氧/碳纖維複合材料性能研究”,高科技纖維與應用,第29卷,第1期,第24-26頁,2004。
[20] 趙乃勤、曹婷、師春生、李家俊、郭偉凱,“碳纖維(碳氈)樹脂複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複合材料學報,第20卷,第5期,第63-67頁,2003。
[21] Naiqin, Z., Tianchun, Z., Chunsheng, S., Jiajun, L., Weika,i G.,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fiber felt screens (vertical-arranged carbon fibers)/epoxy resin composit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Vol. 127, pp. 207-211, 2006.
[22] 郭偉凱、李家俊、趙乃勤、郭新權,“微量碳纖維平行排布吸波材料結構模型(Ⅰ)”,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第27卷,第4期,第36-40頁,2004。
[23] 沈國柱、徐政、李軼,“短切碳纖維複合材料對8 mm波吸收性能研究”,玻璃鋼/複合材料,第3期,第19-21頁,2006。
[24] 魏偉波、芮筱亭,“毫米波精確制導技術”,火力與指揮控制,第30卷,第4-8頁,2005。
[25] 耿春萍、張麗霞,“毫米波制導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飛行器測控學報,第23卷,第2期,第16-19頁,2004。
[26] 任麗娜、曲延濱,“毫米波與紅外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紅外技術,第26卷,第3期,第66-71頁,2004。
[27] 同武勤、淩永順、張鑫,“毫米波無源對抗技術淺析”,艦船電子對抗,第27卷,第6期,第12-15頁,2004。
[28] 方有培、黃錦安,“對毫米波制導的有效干擾途徑分析”,飛航導彈,第6期,第50-53頁,2000。
[29] 呂久明、羅景青,“毫米波技術性能分析及其無源干擾方法研究”,紅外技術,第27卷,第4期,第291-294頁,2005。
[30] 趙東林、沈曾民,“碳纖維結構吸波材料及其結構設計”,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第23卷,第6期,第51-57頁,2000。
[31] 趙東林、沈曾民、遲偉東,“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吸波機理”,新型碳材料,第16卷,第2期,第66-72頁,2001。
[32] 許健翔、張巍,“短切導電纖維填充的複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玻璃鋼/複合材料,第4卷,第16-18頁,2002。
[33] 鄒田春、趙乃勤、師春生、李家俊、郭偉凱,“微量碳纖維樹脂複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功能材料,第36卷,第11期,第1689-1692頁,2005。
[34] Paligov'a, M., Vilc'akova, J., Sa'ha, P., Kres'alek, V., Stejskal, J., Quadrat, O.,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of epoxy resin composites containing carbon fibers coated with polyaniline base,” Physica A, Vol. 335, pp. 421-429, 2004.
[35] Tzeng, S. S., Chang, F. Y., “EMI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metal-coated carbon fiber-reinforced ABS composit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302, pp. 258-267, 2001.
[36] Chester, N. A., Haley, M. V., Kurnas, C. W., Checkai, R. T., “Assessing Toxicity of Obscurant Grade Pan-Based Carbon Fiber: Aquatic Species Chronic Tests,” U.S Army Edgewood Chemical Biological Center, Aderdeen Proving Ground, 2004.
[37] Perry, B., Baden, J. M., “Effectiveness of MMW Aerosols Defeating a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Radar in Field Demonstra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Georgia Tech Research Institute and Edgewood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 IEEE AES Systems Magazine, Vol. 33, pp. 11-20, 2000.
[38] 關華、潘功配、周遵守,“抗紅外及毫米波雙模式發煙劑煙幕性能研究”,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第30卷,第1期,第89-92頁,2006。
[39] 關華、潘功配、朱晨光、陳昕,“可膨脹石墨抗紅外及毫米波雙模式發煙劑性能研究”,含能材料,第15卷,第1期,第70-73頁,2007。
[40] 關華、潘功配、姜力,“膨脹石墨對3 mm、8 mm波衰減性能研究”,紅外與毫米波學報,第23卷,第1期,第72-76頁,2004。
[41] 關華、潘功配、朱晨光、上官少勳、羅雲,“一种燃燒型抗紅外/毫米波雙模發煙劑研究”,火工品,第3期,第13-16頁,2004。
[42] 付偉,“煙幕技術及其發展現狀”,火工品,第9卷,第3期,第9-11頁,2002。
[43] 余勇,“現代戰爭中煙幕的應用及發展趨勢”,光電技術運用,第3期,第29-32頁,2003。
[44] 盧永生、徐友仁、劉木林、劉式杰,“微粒散射消光系數的測定及理論”,河海大學學報,第24卷,第4期,第53-57頁,1996。
[45] 蔡文彬、王乃岩、宋東明、張世才,“石墨粒徑對紅外消光特性的影響”,紅外技術,第25卷,第5期,第68-71頁,2003。
[46] 宋東明、劉順民、王乃岩、潘功配,“原材料粒徑對煙幕紅外消光能力影響的研究”,火工品,第2期,第8-12頁,2005。
[47] 冷鋒、王甲寅,“煙幕技術在光電對抗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光電技術應,第19卷,第2期,第28-31頁,2004。
[48] 陳健、黃冬雲、王成,“巡航導彈抗電磁干擾技術述評”,航空兵器,第3期,第5-7頁,2004。
[49] 劉志漢,“導電高分子混成物硬塗層製備與應用研究”,第15屆國防科技研討會論文集,桃園,第338-343頁,2006。[50] 劉志漢,“導電高分子複合材料在抗腐蝕及匿蹤技術中的應用”,碩士論文集,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桃園,第34-37頁,2007。
[51] 辛毓民,“抗紅外線煙幕材料之特性與應用研究”,碩士論文集,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桃園,第20-24頁,2006。[52] 辛毓民,“抗紅外線煙幕材料特性與應用研究”,第15屆國防科技研討會論文集,桃園,第215-222頁,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