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10: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景丞
研究生(外文):Ching-Cheng Yang
論文名稱:我國公務人員勞動權之行使與成效之研究–以公務人員協會為例
指導教授:蔡允棟蔡允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3
中文關鍵詞:公務人員協會公務人員激勵理論政策評估理論
外文關鍵詞:policy evaluation theory.theory of motivationCivil servants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1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公務人員協會法」於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日經總統令公布,復經考試院明令自九十二年一月一日施行,自此我國公務人員得據以籌組公務人員協會,依據協會法第一條之規定,公務人員協會是為民服務、提昇工作效率、維護其權益、改善工作條件並促進聯誼合作之組織團體。協會法是我國文官體制上的創舉,有關協會相關運作規定是否周妥,是否能真正維護公務人員權益等,有效達成成立之宗旨?
  本研究係於公務人員協會法自九十二年一月一日施行後,以已成立機關公務人員協會的中央機關及北、高二院轄市總共十五個機關的公務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的方式,援引激勵理論與政策評估理論作為本論文之理論基礎,從協會之制度面、運作面及組織面探討協會法實踐過程所遭遇之問題,並以效能性、回應性與適當性三項評估標準檢討公務人員協會組織成效。
  經綜合相關文獻研究資料及主要國家公務人員集體勞動權規範,根據本文問卷調查實證結果,分析整理後謹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俾供政府主管機關研修相關法規及調整實務運作之參考,希有助於我國未來公務員組織之發展:
一、制度面的建議
(一)健全公務人員協會的組織權限。
(二)擴大協商事項。
(三)再檢討機關公務人員協會成立門檻。
(四)爭議裁決之主管機關應以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為宜。
二、運作面的建議
(一)給與經費補助,採取獎勵措施。
(二)加強行銷宣導,增進公務人員瞭解。
三、組織面的建議
(一)辦理協會觀摩,進行標竿學習。
(二)促進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的成立。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Act” was announced by the President on July 10, 2002 and ordered by Examination Yuan to be implemented since Jan 1, 2003. Since then, Taiwan’s civil servants may organize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s according to that law.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 of Article 1 of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Act, a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is an organization to serve people, upgrade working efficiency, protect their rights, improve work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promote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Act” is a creation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s civil service. Whether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about the association operation are proper? Whether they can really protect the rights of civil servants? And whether they reach the purpose of its establishment?
  This paper, after the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Act was implemented on Jan 1, 2003, takes 15 agencie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Yuan-governed cities such as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which have already established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s for the research methods, we adopt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be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policy evaluation theory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happened in the process of fulfilling the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Act from system aspect, operation aspect and organization aspect of the association as well as review the effects of a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with 3 evaluation standards such as efficacy, response and adequacy.
  By summariz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researches and the regulations of collective laboring right for the civil servants in major countries as well a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fter analysis and arrangement,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s the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al competent authority to amend related regulations and adjust practical operation in the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civil servant organizations:
I.Suggestions of system aspect
(1)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ing right of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s.
(2)Enlarging dealing items.
(3)Re-reviewing the threshold of establishing a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4)The Civil Service Protection and Training Commission should be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for dispute arbitration.
II.Suggestions of operation aspect
(1)Granting subsidy and adopting encouragement.
(2)Reinforcing marketing and propaganda to enhance civil servants’ understanding.
III.Suggestions of organization aspect
(1)Holding inter-association observation and implementing benchmark learning.
(2)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Civil Servant Associ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流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7
 第五節 章節安排…………………………………………………………8
第二章 公務人員特別權利關係與勞動基本權之分析 …9
 第一節 公務員與國家之關係……………………………………………9
  壹、特別權力關係理論…………………………………………………9
  貳、特別權力關係的成立原因 ………………………………………10
  參、特別權力關係特徵 ………………………………………………11
  肆、特別權利關係理論之演變 ………………………………………12
  伍、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對傳統特別權利關係理論之突破 …………13
  陸、小結 ………………………………………………………………14
 第二節 勞動基本權 ……………………………………………………15
  壹、勞動基本權之意義 ………………………………………………15
  貳、勞動三權的架構與內容 …………………………………………16
  參、公部門勞動關係之本質 …………………………………………19
  肆、限制公務人員集體勞動權之理論基礎 …………………………22
  伍、主要國家公務人員集體勞動權規範 ……………………………23
陸、小結 ………………………………………………………………38
第三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41
 第一節 公部門組織激勵理論 …………………………………………41
 第二節 政策評估理論 …………………………………………………44
 第三節 國內相關研究文獻 ……………………………………………46
第四章 我國公務人員協會法之介紹與執行………………53
 第一節 我國公務人員協會法之政策與立法過程 ……………………53
 第二節 我國公務人員協會法主要規定內容 …………………………54
 第三節 我國公務人員協會發起、籌組之規定及成立現況 …………58
  壹、我國公務人員協會發起及籌組之規定 …………………………58
  貳、我國公務人員協會組織概況 ……………………………………60
  參、公務人員協會未能普遍成立之原因 ……………………………62
 第四節 公務人員協會團體協商權之探討 ……………………………66
第五章 研究設計 ……………………………………………………7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2
 第三節 問卷施測與資料處理 …………………………………………76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79
 第一節 樣本特性分析 …………………………………………………79
 第二節 公務人員對協會制度及參與協會之認知情形分析 …………81
 第三節 公務人員協會組織成效之分析 ………………………………88
第四節 人口變項與組織成效相關分析 ………………………………93
第五節 小結……………………………………………………………111
第七章 結論 …………………………………………………………115
 第一節 實證研究結果…………………………………………………115
 第二節 文獻意涵………………………………………………………118
 第三節 研究建議………………………………………………………121
參考文獻 ………………………………………………………………125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與研究報告
  (二)書籍
  (三)期刊論文
  (四)學位論文
  (五)網站資料
 二、英文部分
附錄一 問卷
表目錄
表2-1:各國公務人員之勞動三權…………………………………………………………39
表3-1: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 ……………………………………………………………45
表4-1:公務人員協會法歷次修正之重點表………………………………………………54
表4-2:公務人員協會法主要規定內容……………………………………………………56
表4-3:已成立公務人員協會之機關………………………………………………………62
表4-4:世界主要國家公務員組織之團體協商權與我國公務人員協會法之比較表……68
表5-1:變項概念化定義一覽表……………………………………………………………72
表5-2:問卷的架構與內容…………………………………………………………………75
表5-3:本研究問卷發放及回收統計表……………………………………………………77
表6-1:有效問卷之填答者基本資料分析表………………………………………………80
表6-2:調查對象對公務人員協會法制度面認知程度分析表 …………………………84
表6-3:調查對象個人對加入公務人員協會運作面認知程度分析表 …………………86
表6-4:調查對象因機關環境影響加入公務人員協會認知程度分析表 ………………87
表6-5:公務人員協會組織成效–效能性分析表 …………………………………………89
表6-6:公務人員協會組織成效–回應性分析表 …………………………………………91
表6-7:公務人員協會組織成效–適當性分析表 …………………………………………93
表6-8:公務人員協會組織成效各題與受訪者人口變項交叉表 ………………………93
表6-9:工作部門與加入協會可以加強為民服務的交叉分析表 ………………………94
表6-10:加入協會否與加入協會可以加強為民服務的交叉分析表 ……………………94
表6-11:教育程度與加入協會可以提昇工作效率的交叉分析表 ………………………95
表6-12:職別與加入協會可以提昇工作效率的交叉分析表 ……………………………96
表6-13:工作部門與加入協會可以提昇工作效率的交叉分析表 ………………………96
表6-14:服務機關與加入協會可以提昇工作效率的交叉分析表 ………………………96
表6-15:加入協會否與加入協會可以提昇工作效率的交叉分析 ………………………97
表6-16:工作部門與加入協會可以維護公務人員權益的交叉分析表 …………………97
表6-17:加入協會否與加入協會可以維護公務人員權益的交叉分析表 ………………98
表6-18:工作部門與加入協會可以改善工作條件的交叉分析表 ………………………98
表6-19:服務機關與加入協會可以改善工作條件的交叉分析表 ………………………99
表6-20:加入協會否與加入協會可以改善工作條件的交叉分析表 ……………………99
表6-21:加入協會否與加入協會可以促進聯誼合作的交叉分析表……………………100
表6-22:教育程度與協會成立後,公務人員權益將可受到合理保障的交叉分析表…100
表6-23:職別與協會成立後,將可促請機關重視所屬人員的意見,提供參與決策
表達的機制的交叉分析表 ……………………………………………………101
表6-24:加入協會否與協會成立後,將可促請機關重視所屬人員的意見,提供參
與決策表達的機制的交叉分析表 ……………………………………………102
表6-25:職等與協會成立後,將可促請機關營造公正民主的工作環境的交叉分析
表 ………………………………………………………………………………102
表6-26:年齡與協會成立後,將可促請機關重視員工的尊嚴與價值的交叉分析表…103
表6-27:性別與整體而言,目前協會的弁酮蛪礂嗾膋漸璊e分析表…………………104
表6-28:性別與整體而言,您對協會的發展充滿著信心的交叉分析表………………104
表6-29:教育程度與整體而言,您對協會的發展充滿著信心的交叉分析表…………105
表6-30:加入協會否與整體而言,您對協會的發展充滿著信心的交叉分析表………105
表6-31:性別與協會成立後,有助於提升公務人員社會地位的交叉分析表…………106
表6-32:年齡與協會成立後,有助於提升公務人員社會地位的交叉分析表…………107
表6-33:教育程度與協會成立後,有助於提升公務人員社會地位的交叉分析表……107
表6-34:職等與協會成立後,有助於提升公務人員社會地位的交叉分析表…………108
表6-35:加入協會否與協會成立後,有助於提升公務人員社會地位的交叉分析表…108
表6-36:工作部門與協會成立後,將可促進個人目標與機關目標的融合的交叉分
析表 ……………………………………………………………………………109
表6-37:加入協會否與協會成立後,將可促進個人目標與機關目標的融合的交叉
分析表 …………………………………………………………………………109
表6-38:教育程度與您是否同意協會是公務人員與政府溝通協調的窗口的交叉分
析表 ……………………………………………………………………………110
表6-39:加入協會否與您是否同意協會是公務人員與政府溝通協調的窗口的交叉
分析 ……………………………………………………………………………110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 …………………………………………………………………………6
圖4-1:我國公務人員協會之組織結構圖…………………………………………………60
圖5-1:研究架構圖…………………………………………………………………………71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與研究報告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992),《公務員協會組織與運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曹俊漢(1995),《公務員協會組織與弁鄐妞膍s》,銓敘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銓敘部(1996),《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三輯–公務人員基準法專輯》,台北:銓敘部。
籃科正(1997),《臺灣公共部門勞雇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銓敘部(2000),《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七輯–公務人員協會法專輯》,台北:銓敘部。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0),《歐美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要》,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銓敘部(2001),《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說帖》,台北:銓敘部。
林靖(2002),《公務人員休假制度之研究》,台灣管理學會。
(二)書籍
   江鈱欽、林鐘沂(1997),《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官有垣、施能傑、翁興利、鄭麗嬌(1998),《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震山(1995),《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
吳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2002),《行政學(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明鏘(2000),《公務員法研究》,台北:學林。
徐仁輝、楊永年、張昕(2005),《公共組織行為》,台北:智勝文化出版。
翁岳生(1998),《行政法》,台北:翰蘆圖書。
釩n雄(2002),《人事行政學》,台北:商鼎文化。
頃y雄(1991),《社會權論》,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頃y雄(1992),《憲法入門》,台北:月旦出版社。
衛民、傍~峰(2002),《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三)期刊論文
古松茂(1998),<公務員(人員)行使勞動三權之探討>,《勞工行政》,第123期,頁53-60。
李若一(1999),<公務人員協會法中幾個爭議性問題之說明>,《公務人員月刊》,第41期,頁14-22。
吳瓊恩(2004),<公務人員協會法制現況及展望>,《公務人員協會法制學術研討會》,頁2-11。
林永芳(1992),<公務員組織團體權利之研究>,《全國公共行政論文研討會》,頁227-237
林鐘沂(2000),<政策評估理論的方法論思考>,《法政學報》,第10期,頁55-89。
邱駿彥(2004),<擴大公務人員協會協商權之探討>,《公務人員協會法制學術研討會》,頁29-34。
陳坤炎、林立曼(2007),<我國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30期,頁33-43。
黃朝盟、謝麗秋(2005),<擴大公務人員協會協商權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12期,頁4-12。
黃美媛(2004),<公務人員協會法施行情形及展望>,《公務人員月刊》,第101期,頁24-30。
黃美媛(2005),<公務人員協會法相關法規修訂簡介>,《人事行政》,第152期,頁31-37。
黃越欽(2002),<憲法中勞動基本權之意義與展望>,《政大勞動學報》,第11期,頁1-29。
   劉昊洲(2006),<公務人員協會法之探討>,《研習論壇月刊》,第63期,頁18-32。
劉昊洲(2006),<公務人員協會法制實施現況與未來展望>,《立法院院聞》,第34卷第2期,頁78-89。
劉昊洲(2006),<公務人員協會未能普遍成立原因之探討>,《人事月刊》,第250期,頁53-56
衛民(2003),<從協商權的角度論公務人員協會的發展空間與限制>,《公務人員月刊》,第85期,頁11-17。
(四)學位論文
任正明(2005),<公務人員集體協商權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未來應有之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弘仁(1992),<公務員勞動基本權–勞動三權之行使與限制–中日法制之比較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靜依(1997),<公務人員工作滿意度與籌組協會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市政府之公務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德軒(1997),<公務員勞動基本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吳瑞妮(1998),<我國公務人員權利救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蓉蓮(2002),<公務機關中勞動者勞動三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世珍(2001),<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國立台北大學法學學系博士論文。
   酗撟堙]2004),<「公務人員持用國民旅遊卡」政策成效評估>,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莊燕(2004),<公務人員結社權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朝峰(2003),<我國公務人員集體勞動權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駿逸(2001),<美國聯邦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考試院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張惠玲(1992),<我國公務員組織公務員協會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力彥(2001),<團體績效獎勵制度知覺對於員工薪資滿意度與工作態度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嘉裕(2004),<公務員勞動三權之行使與限制-以我國公務人員協會為案例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五)網站資料
   銓敘部公務人員協會網站:http://www.mocs.gov.tw/civils_field/index.htm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公務人員協會制度的比較分析>,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80.htm(2006/5/19查詢)
   中華新聞網<公務員不是派來掃廁所>, http://search.cdns.com.tw/loadfile.asp?sid=0&iid=0&did=63698&checksum=55901&query2(2006/5/2查詢)
二、英文部分
   Blanchard, P. N. and J. W Thacker(1999), Effective Training: Systems,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Upper Saddle River, N. J. : Prentice Hall.
Dunn, W. N(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Dye, T. R. (1978),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Hanami, Tadashi and Roger Blanpain(1989), Industrial Conflict in Market E–conomies, (2nd ed.) Deventer: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Herzberg, F. , B. Mausner, and B. Snyderman(1993),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Brunswick, N. J. , U. S. A.: Transaction Publishers.
Kline, R. B. (1998).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Kelloway, E. K. (1998). Using LISREL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Aresearcher,s guide.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Maslow, A.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McGregor, D. (1960),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New York: McGraw–Hill.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美媛(2004),<公務人員協會法施行情形及展望>,《公務人員月刊》,第101期,頁24-30。
2. 黃朝盟、謝麗秋(2005),<擴大公務人員協會協商權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12期,頁4-12。
3. 李若一(1999),<公務人員協會法中幾個爭議性問題之說明>,《公務人員月刊》,第41期,頁14-22。
4. 古松茂(1998),<公務員(人員)行使勞動三權之探討>,《勞工行政》,第123期,頁53-60。
5. 13. 郭貞,「台灣地區民眾之消費動機與習性」,廣告學研究第三集,政大廣告系出版,1994年。
6. 11. 陳玉敏,「長期照護機構老人之適應問題」,護理雜誌,第47卷,第6期,2000年,第71-75頁。
7. 4. 辛振三,「建構老人長期照護政策執行網絡提升服務品質」,品質月刊,2003年8月,第73-76頁。
8. 黃美媛(2005),<公務人員協會法相關法規修訂簡介>,《人事行政》,第152期,頁31-37。
9. 黃越欽(2002),<憲法中勞動基本權之意義與展望>,《政大勞動學報》,第11期,頁1-29。
10. 劉昊洲(2006),<公務人員協會法制實施現況與未來展望>,《立法院院聞》,第34卷第2期,頁78-89。
11. 劉昊洲(2006),<公務人員協會未能普遍成立原因之探討>,《人事月刊》,第250期,頁53-56
12. 衛民(2003),<從協商權的角度論公務人員協會的發展空間與限制>,《公務人員月刊》,第85期,頁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