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2: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宗學
研究生(外文):Zong-Syue Yang
論文名稱:國際原油市場間報酬與波動性外溢效果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pillover Effects of Return and Volatility among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Markets
指導教授:薛立言薛立言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0
中文關鍵詞:多變量VAR-EGARCH模型商品市場不對稱性報酬外溢效果波動外溢效果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拜全球化與自由化之賜,國際市場間有日趨整合的趨勢,以往文獻大多以資本市場與外匯市場作研究,考慮近年來商品市場成為全球焦點,加上油價議題一直備受矚目,本研究即以美國的西德州原油市場、英國的布蘭特原油市場及中東的杜拜原油市場為研究標的,利用多變量VAR-EGARCH(1,1)模型,探討國際上這三大原油現貨市場間報酬與波動性之資訊傳遞機制,研究期間為2004年1月2日至2008年3月31日。
實證結果顯示,在報酬方面,自身市場皆受到自身落後期報酬影響,跨市場間報酬外溢效果亦普遍存在,並以西德州原油市場的影響力最大;在波動方面,自身市場皆存有波動持續性,跨市場間亦有波動外溢效果,且非預期訊息衝擊具有正、負的不對稱性。整體而言,西德州原油市場為三大原油市場中最主要的資訊輸出者,因此,市場參與者在關注國際原油價格變動,應以美國的西德州原油市場價格作為觀看指標,來進行對原油之交易以及擬定策略。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限制3
第四節 研究架構4
第二章 文獻回顧5
第一節 金融市場間的資訊傳遞5
第二節 商品市場間的資訊傳遞7
第三章 研究方法9
第一節 單根檢定9
第二節 異質性檢定12
第三節 向量自我迴歸(VAR)模型13
第四節 多變量VAR-EGARCH(1,1)模型14
第五節 不對稱性檢定17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21
第一節 資料來源、研究期間與變數處理方式21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23
第三節 單根檢定24
第四節 異質性檢定25
第五節 多變量VAR-EGARCH(1,1)模型實證結果與分析26
第六節 模型診斷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36
第一節 研究結論36
第二節 研究建議37
參考文獻38
一、中文部份38
二、英文部分39
一、中文部份
1.古永嘉、孫瑞霙、張美玲(2003),「台灣股票報酬率與匯率變動波動外溢效果之再探討-雙變量EGARCH模型的應用」,輔仁管理評論,第十卷第三期,pp.139-162。
2.左莉莉(2008),「黃金石油美元(G.O.D)互動關係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林于文(2003),「股價、匯價、利率傳遞效果之分析-多變量VAR-EGARCH的應用」,逢甲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4.胥愛琦、吳清豐(2003),「台灣股市報酬與匯率變動之波動性外溢效果-雙變量EGARCH模型的應用」,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三期,pp.87-103。
5.莊忠柱(2000),「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的波動性外溢:臺灣的實證」,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十二卷,第三期,pp.111-139。
6.陴M雄(2007),「CRB與主要商品期貨指數之價格動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7.陳旭昇(2007),時間序列分析-總體經濟與財務金融之應用,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8.陳君達(2000),「價格變動與國際股市波動相關性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9.黃旭淳(2006),「國際原油價格對總體經濟變數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黃則尹(2006),「國際原油市場間價格之資訊傳遞效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楊育軒(2003),「台、美、日三國股價資訊傳遞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楊奕農(2005),時間序列分析-經濟與財務上之應用,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13.楊啟均(2004),「台灣與美國、日本三地股票期現貨市場及外匯市場動態關聯之研究~多變量EC GJR GARCH-M模型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楊踐為、賴怡洵(2000),「美、日、港、台股價資訊傳遞多元GARCH模式之研究」,證券櫃檯月刊,第52期,pp.1-19。
15.鄭婉秀(2001),「國際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相關性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6.羅秤u(2005),「定期總體經濟變數反應訊息宣告之資訊效果-以台灣與那斯達克股市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Bollerslev, T. (1986),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31, 307-327.
2.Bollerslev, T., R.Y. Chou and K.F. Kroner (1992), “ARCH Modeling in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52, 5-59.
3.Booth, G.G., M. Chowdhury, T. Martikainen and Y. Tse (1997), “Intraday Volatility in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 Meteor Showers or Heat Waves?,” Management Science, 43, 1564-1576.
4.Booth, G.G., T. Martikainen and Y. Tse (1997), “Price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Scandinavian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1, 811-823.
5.Brooks, C. (2002),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for finance, Cambridge.
6.Cheung, Y.W. and K.L. Ng (1996), “A Causality-in-Variance Tes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inancial Market Pric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72, 33-48.
7.Enders, W. (2004), Applied Econometric Time Series, John Wiley & Sons, Inc.
8.Engle, R.F. and V.K. Ng (1993), “Measuring and Testing the Impact of News on Volatility,” Journal of Finance, 48, 1749-1778.
9.Hamilton, J.D. (2003), “What is an Oil Shock?,”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13, 363-398.
10.Huang, D., R. Masulis and H. Stoll (1996), “Energy Shocks and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6, 1-27.
11.Kanas, A. (1998), “Volatility Spillovers Across Equity Market: European Evidence,”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8, 245-256.
12.Koutmos, G. and G.G. Booth (1995), “Asymmetric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in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4, 747-762.
13.Mario, G.R. (2001), “Asymmetric Volatility Spillover in the Tokyo Stock Exchange,”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5, 206-213.
14.Ramaprasad, B. (2001), “Return and Volatility Dynamics in the Spot and Futures Markets in Australia: An Intervention Analysis in a Bivariate EGARCH-X Framework,”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1, 833-850.
15.Ross, S.A. (1989), “Information and Volatility: The No-Arbitrage Martingale Approach to Timing and Resolution Irrelevancy,” Journal of Finance, 44, 1-17.
16.Tse, Y. (1999), “Price Discovery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the DJIA Index and Futures Market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 911-9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