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5 01:15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呂文峯
研究生(外文):
Wen-feng Lu
論文名稱:
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Research 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Educational Reform in Taiwan: An Exemplary Investigation in Yun Lin County
指導教授:
鄭勝耀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8
中文關鍵詞:
教師知覺
、
全球化
、
本土化
、
卓越
、
效率
、
選擇
、
均等
、
教育改革
外文關鍵詞:
teachers’ perception
、
localization globalization
、
educational reform
、
equity
、
choice
、
efficacy
、
excellenc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4
點閱:650
評分:
下載:193
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對以均等、選擇、效率、卓越、本土化及全球化六大面向教育改革的知覺,以研究者自編「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之研究」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並以雲林縣公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計362人。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及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結果如下:
一、 教育改革知覺面向定義:
(一)均等的階段應包括入學、學習及畢業的平等。
(二)選擇的權力掌握在教師、學校、學生及家長共同的手中。
(三)效率的重心是在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及行政的支援共同努力才能
達成的。
(四)卓越的表現在於提升學生教育品質、建立良好的教師規範與訓練及導入家長的參與和關注。
(五)本土化應注重提升傳統意識結合世界潮流。
(六)全球化應具有網路的運用互動、外語學習與國外旅遊及擁有與世界
接軌的能力。
二、教育改革知覺面向現況
(一)均等面向以教育優先區與性別平等教育較高。
(二)選擇面向以教科書開放最為明顯。
(三)效率面向以協同教學、裁併小校及降低班級人數為最高。
(四)卓越面向以兒童嬝狀偃怍耤C
(五)本土化面向在台灣母語日及鄉土教育等政策表現最明顯。
(六)全球化面向以英語教學及資訊教育最具代表性。
三、國小教師對各項教育改革之重要性及可行性知覺,大多有中上程度,惟獨裁併小校的可行性是低於平均值(M=2.5)。
四、 不同個人背景及學校背景之國小教師認為教育改革之重要性知覺有顯著差異。
五、 不同個人背景及學校背景之國小教師認為教育改革之可行性知覺有顯著差異,但在不同性別是沒有顯著差異。
六、 不同個人背景及學校背景之國小教師對均等、效率、本土化、全球化知覺面向定義的看法沒有顯著差異。
七、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對選擇、卓越知覺面向定義的看法有顯著差異。
八、 不同個人背景及學校背景之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面向都有顯著的差異。
九、 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之重要性及可行性有其相關性,各項政策重要性與可行性是中度相關,且多是正相關。
(一)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中認為不重要但可行的比率偏高是台灣
母語日。
(二)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中認為重要卻不可行的是師資多元化及
校園零體罰。
(三)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中認為不重要且不可行的是裁併小校。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一些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政府教育當局、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教育改革、均等、選擇、效率、卓越、本土化、全球化、教師知覺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researcher takes six main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form in Taiwan which are equity, choice, efficacy, excellence,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conduct the survey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The respondents a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Yun Lin County and the valid responses are 362. The acquired data is analyzed with application of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chi-square test,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main are as below findings:
1. Teacher’s percep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1)Equity refers to authentic equality, including enrollment, learning, and graduation.
(2)The right to choose is the joint and shared power owned by teachers,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3)The core elements of effectiveness include teaching, learning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
(4)Excellence comes from: teachers’ training and criteria, parents’ involvement, and overall improvement on quality of schooling.
(5)Localiza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connecting the locality and world trend.
(6)Globalization should be a mixture of the followings : capability of using internet to communicat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traveling, and connecting the whole world.
2. Current situation on aspects of teachers’ perception educational reform:
(1)Equity: higher level of awareness in issues of EPA(Education Priority Area) and Gender Equity.
(2)Choice: Most obvious item is the market of textbooks.
(3)Efficacy: Highest items are collaborative instruction, merger of mini-sized schools and down-size of class.
(4)Excellence: Children’s reading is the highest item.
(5)Localization: Dialect Day and Locality Education are the highest item.
(6)Globalization: English i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education are both most significantly representatives.
3.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abilit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 overall, are above average, except towards issue of “merger of mini-sized”schools, is below average(the Mean=2.5).
4. Among teachers with varied backgrounds, percep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5.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chool and personal backgrounds, towards the practicability of educational reform,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However, it’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e to gender difference.
6. The teachers’ aspects of perception on equity, efficacy,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individual and school reasons.
7. Teacher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of different size, on the definition of “choice” and “excellence”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8. Teachers’ perception of diverse personal and school contex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wards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reform.
9.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ability are correlated mid-level, correlated between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ability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mostly, positive correlated.
(1)In teachers’ general perception, “Taiwan mothers’ tongue Day” is the item labeled as “not important but feasible”.
(2)As to teachers’ perception about educational reform., they deem “Multiple Teacher education ” and “zero-corporal punishment in campus” are both important but not practical.
(3)Teachers’ perception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merger and shut off of mini-sized schools ”, they express their opinion and label it as “neither important nor practical.”
Based up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gives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by the pubic officials, schools, as well a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Key Words: educational reform, equity, choice, efficacy, excellence, localization globaliz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0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0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00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0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007
第一節 教育改革的意義及面向 ……………………………………… 007
壹、教育改革的意義 ……………………………………………… 007
貳、教育改革的六大可能面向 …………………………………… 009
第二節 我國教育改革的歷史回顧 ………………… ……………………027
壹、教育改革發展過程 …………………………………………… 027
貳、教育改革的理念、目標與方向 ………………………………… 033
叁、教育政策內容與相關之研究 ………………………………… 039
第三節 各國教育改革的動向 ………………………………………… 057
壹、英國 ………………………………………………………… 057
貳、美國 ………………………………………………………… 065
叁、澳大利亞 …………………………………………………… 068
肆、日本 ………………………………………………………… 072
第四節 教師知覺及相關之研究 ……………………………………… 076
壹、知覺………………………………………………………… 076
貳、教師知覺 …………………………………………………… 077
叁、教育改革與教師知覺相關之研究……………………………… 08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084
第一節 研究問卷架構………………………………………………… 084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086
壹、問卷的編製…………………………………………………… 086
貳、問卷內容與計分方式 ………………………………………… 08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090
壹、取樣方法 …………………………………………………… 090
貳、研究樣本基本資料 …………………………………………… 09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09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0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094
第一節 教育改革改革知覺面向定義及知覺面向現況分析 ……………094
壹、教育改革知覺面向定義 ……………………………………… 094
貳、教育改革知覺面向現況 ……………………………………… 097
第二節 教育改革之重要性知覺與可行性知覺現況分析…………………101
壹、教育改革之重要性知覺分析 ………………………………… 101
貳、教育改革之可行性知覺分析 ………………………………… 103
第三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教育改革之重要性知覺
與可行性知覺的差異情形分析 ……………………………… 107
壹、不同背景教師對教育改革之重要性知覺的差異情形之分析……107
貳、不同背景教師對教育改革之可行性知覺的差異情形之分析 …141
第四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面向定義及面向差異情形之分析 175
壹、知覺面向定義差異之分析……………………………………… 175
貳、各政策知覺面向差異之分析…………………………………… 189
第五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教育改革之重要性知覺
與可行性知覺的相關分析……………………………………… 201
壹、教育改革知覺政策相關分析 ………………………………… 201
貳、教育改革知覺政策之重要性與可行性之相關情形分析 ……… 2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13
第一節 結 論………………………………………………………… 213
壹、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面向之定義及現況……………………213
貳、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政策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現況 ……… 214
叁、個人及學校背景對教育改革知覺政策重要性及可行性的差異…215
肆、個人及學校背景對教育改革知覺面向定義及面向差異情形……219
伍、教育改革之重要性知覺與可行性知覺的相關分析………………220
第二節 建 議………………………………………………………… 221
壹、對教育當局的建議 …………………………………………… 221
貳、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 222
叁、對教師的建議………………………………………………… 223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224
參考文獻 ……………………………………………………………… 226
中文部份……………………………………………………………… 226
外文部份……………………………………………………………… 235
附錄一 教育改革與教師知覺相關之研究 ……………………………… 236
附錄二 教育改革政策調查表 ………………………………………… 240
附錄三 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專家審黎漁e效度用) 242
附錄四 研究問卷專家學者意見彙整表………………………………… 249
附錄五 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預試問卷) 251
附錄六 國小教師對教育改革知覺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正式問卷) 25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2005年校園體罰問卷調查報告。人本教育扎記,193,
38-45。
天下雜誌(1998,11月)。海闊天空2-跨世紀希望工程師。台北市:作者。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志菁(1998)從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論美國的在家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頁337-365)。台北市:揚智。
王定一(2000)。花蓮縣國小教師教育改革接受度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小班教學精神政策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如哲、秦夢群、劉秀嫚、鄭新輝(2004)。行政與組織:重建專業自主與權責相稱
的教育行政體系,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
教改開處方」教改報告書研討會會議手冊(頁59-78),台北市。
白雲霞(2001)。混沌理論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啟示。教育研究月刊,88,49-50。
羊憶蓉(1996)。邁向二十一世紀新教育-從澳洲「關鍵能力」教育計畫試驗試探台
灣教改前景。教改通訊,22,14-17。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江愛華(2007)。二十一世紀澳洲初等教育教改政策目標與計劃解析,教育資料集
刊,33,109-123。
沈珊珊(1998)。教育機會均等理念之式微?自教育改革趨勢探討。載於中華民國比較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頁29-53)。台北市:揚智。
沈珊珊(2000)。國際比較教育學。台北市:正中。
李奉儒(1996)英國教育改革機構、法案與報告書,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頁77-106),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希揚、鄭勝耀(1998)。台灣地區的教育選擇,教育資料文摘,42(5),104-105。
李安明(1998)。從教育改革與企業組織造再造的觀點看學校組織再造:方向、階
段與實作。發表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三次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主辦,花蓮縣。
李黛華(2002)。教育行政人員之教改壓力、工作投入及績效表現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文教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正雄、王立行(1994)。教育革新:改善國民小學教育之方案研究。台北市:五
南。
巫有鎰(2003),新右教改潮流對教育機會的衝擊。屏東師院學報,18,437-457。
何柔慧(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育改革壓力知覺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永川(2004)。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
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清江(1996)。教師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載於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編印,國民教育學術演講集第一輯(頁271-280)。嘉義縣:國立嘉
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編印。
林聰地(200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美玲(2001)。教育改革、教師倦怠與報酬。高雄市:復文。
林嘉琦(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執行現況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穎蕙(2004)。教育改革時代中的校長領導與社區關係之研究-國小教師的觀點。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海清(2006)全球化對本土化的衝擊與省思。現代教育論壇,14,410-430。
林霈岑(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態度與影響因
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市:心理。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
科技。
吳清山(1998)教育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8)。解嚴以後教育改革運動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23,261-275。
吳清山(2005)。2004年國民教育政策與問題調查報告。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清山(2006)。台灣教育改革的檢討與策進:1994-2006,教育資料集刊,32
,1-21。
吳清山、賴協志(2007),台灣初等教育改革的省思:1994-2007,教育資料集刊
,33,1-27。
吳清基(1993)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武典、吳文星、張清郎、簡曜輝、單文經、高新建、張武昌、陳麗桂、陳文典、
晏涵文、方崇雄(2004)。九年一貫課程: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品質中小
學課程。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舉辦「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
改開處方」教改報告書研討會會議手冊(頁79-104),台北市。
吳佩芳(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改革態度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倖真(2003)。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執行成效與困境之評析研究。國立成奶j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KU5331015。
吳月瑛(2004)。國小教師對數學教科書內容知覺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以二年級數與計算部份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俊憲(2006)鄉土乎?本土乎?全球呼?-理解台灣本土教育的意涵。現代教
育論壇,14,431-457。
郭添財(1991)。台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丁熒(1995)。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卓 烈(2006)。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某國小
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淑卿(1999)。市場自由與國家介入-論全國課程政策的方向,發表於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承辦第二屆台灣教育社會學論壇(頁553-563),台北市。
周淑卿(2001),在應為與難為之間:論當前的課程統整困境,載於國立暨南國際
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
高雄市:復文。
姜旭岡(1998),「教育優先區」政策在「教育機會均等」概念上的涵義與實踐-
英美兩國的經驗與啟示。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頁367-402),台北市:揚智。
洪雯柔(2002),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中的比較教育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
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唐曉杰(1995)。中國基礎教育的內部效率:文獻評述,教育研究雙月刊,42,56-65。
孫治本(譯)(1999)。Ulrich Beck著。全球化危機。台北市:台灣商務。
翁麗芳(2006)。日本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2,41-60。
陵鴽說]2000)。全球化對台灣師資培育的啟示。中等教育,51(6),157-171 。
釧[淵(2006)。南投縣公立國中經營效率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開放與前瞻-新世紀中小學教育改革建議書(199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台北市:漢文。
教育部(2007)。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台北市:作者。
張志明(1999)。當前教育改革議題。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
楊振盛(合著),教育行政(頁251-287)。高雄市:麗文。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如慧(1995)。民間團體國民中小學教育改革主要訴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台北市:五南。
張芳全(2002)。歷任教育部長的政策。台北市:商鼎。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市:台灣書店。
張鶴騰(2006)。國民小學推動生命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院國民教育
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張炳煌(2006)。OECD對於當前德國教育政策的影響-全球化觀點。載於黃乃熒
(主編)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頁205-226)。台北市:心理。
張鈿富(2001)。2000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4(1),
1-27。
張鈿富(2002)。2001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5(1),
1-20。
張鈿富和葉兆祺(2003)。2002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
論壇,6(1),11-36。
張鈿富和葉兆祺(2004)。2003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
論壇,7(1),1-18。
張鈿富和葉兆祺(2005)。2004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
論壇,8(1),1-24。
張鈿富和葉兆祺(2006)。2005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
論壇,9(1),1-21。
張鈿富、葉兆祺、林友文(2007)。美國初等教育改革動向分析,教育資料集刊,
33,國立教育資料館,台北市。
陳賢舜(2000)。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成人教育政策
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淑丹(2001)。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目標達成及其對國中學生選校的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玲月(2002)。九年一貫課程中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TTC576013。
陳巧玲(2003)。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態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娟(2006)。中部五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育改革態度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彭鴻源(2001)。國小教師本土化概念及其運作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榮光(1998)。香港教育政策分析:社會學的視域,香港:三聯。
黃丘隆(譯)(1990)。John Rawls著。正義論。台北市:結構群。
黃月麗(1998)。邁向學習社會的現況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
終身全民教育的展望(頁487-520)。台北:揚智。
黃亦碩(1999)。國民小學學生知覺學習活動開放程度與班及適應相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瑾瑜(2001)。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T5576021。
黃國銘(2002)。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所知覺的壓力及因應行為對其專業態度 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泰豪(2004)。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改革政策之認知與執行研究-1994~2003年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思偉(1996)。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的教育改革,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頁223-252),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思偉(2006)。日本教育政策特色之分析。載於黃乃熒(主編),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頁158-179)。台北市:心理。
楊深坑(1999)。新世紀師資培育之前瞻。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紀教育
回顧與前瞻(頁21-46)。台北市:揚智。
楊 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 瑩(1996)。一九八八年後英國的教育改革,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頁107-134),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朝祥(2000)。教育深耕行旅:優質教育的願景與經營。台北市:教育部。
詹火生、楊瑩,(1986)。從教育結構之變遷看教育機會之分配。國立編譯館館刊,
15(2),137-167。
遠見雜誌(2003年2月)。全國教改大調查,120-130。台北市:作者。
遠見雜誌 (2006年9月)。上學好難,148-203。台北市:作者。
葉啟政(2001)。社會學和本土化。台北市:巨流。
葉芷嫻(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明麗(2006)。1988以降英國教育改革對台灣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48,4-16。
廖欽祿(2005)。雲林縣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廖冠婷(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職業倦怠與求助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赫矷]1993)。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市:五南。
鄧明星(2006)。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
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信雄(2003)。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人權教育實施現況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2NHCT5626016。
劉世閔、吳育偉(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績效的雙刃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9-40。
劉世閔(2004),社會變遷與教育政策。台北市:心理。
劉慶仁(2005)。美國新世紀教育改革。台北市:心理。
劉慶仁(2006)。英國當前的學校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2,131-156。
蔡清田(1997)。教育改革的革新觀點與策略。載於高雄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編著,學術教育叢書2-教育改革(頁139-165)。高雄市:高雄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編印。
蔡純姿(1997)。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志仁(2005)。嘉義縣國小鄉土語言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CYU5576061。
鄭勝耀、W.James Jacob (2005)。教育改革的另一種思考:EPAM。教育研究月刊129,145-154。
鄭勝耀(2007a)。美國教育。未出版手稿。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鄭勝耀(2007b)。英國教育。未出版手稿。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潘毓斌(2003)。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實施現況與態度之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蘇峰賢(2007)。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院教
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戴曉霞(2001)。全球化及國家市場化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派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301-328。
外文部份
Giddens,A.(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Polity Press.
Popkewitz,T.S.(1991) A Politic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Reform. N.Y.: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Spring, J.H.(1996). American Education. N.Y.:Mcgraw-Hill.
Trow, M.(1997). Policy Analysis. In J. S. Lawrence(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pp.138-144). Exetr, England: BPC Wheatons Ltd.
Waters, M.(1995). Globalization. London:Routledge.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
2.
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
3.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
4.
臺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5.
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
6.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執行現況之研究
7.
花蓮縣國小教師教育改革接受度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小班教學精神政策為例
8.
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中的比較教育研究
9.
民間團體國民中小學教育改革主要訴求之研究
10.
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意見之調查研究
11.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
12.
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所知覺的壓力及因應行為對其專業態度之影響
13.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改革態度之研究
14.
雲林縣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
15.
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
1.
翁麗芳(2006)。日本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2,41-60。
2.
唐曉杰(1995)。中國基礎教育的內部效率:文獻評述,教育研究雙月刊,42,56-65。
3.
洪雯柔(2002),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中的比較教育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
4.
吳清山、賴協志(2007),台灣初等教育改革的省思:1994-2007,教育資料集刊
5.
吳清山(2006)。台灣教育改革的檢討與策進:1994-2006,教育資料集刊,32
6.
吳清山(1998)。解嚴以後教育改革運動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23,261-275。
7.
巫有鎰(2003),新右教改潮流對教育機會的衝擊。屏東師院學報,18,437-457。
8.
李希揚、鄭勝耀(1998)。台灣地區的教育選擇,教育資料文摘,42(5),104-105。
9.
張鈿富(2001)。2000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4(1),
10.
張鈿富(2002)。2001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5(1),
11.
張鈿富、葉兆祺、林友文(2007)。美國初等教育改革動向分析,教育資料集刊,
12.
溫明麗(2006)。1988以降英國教育改革對台灣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48,4-16。
13.
劉世閔、吳育偉(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績效的雙刃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9-40。
14.
劉慶仁(2006)。英國當前的學校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2,131-156。
15.
戴曉霞(2001)。全球化及國家市場化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派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301-328。
1.
教育改革論述中的教師主體建構及其身分認同之探究─後結構主義取向
2.
e時代國小教育改革的模式
3.
教育改革下國小英語教師專業認知與班級氣氛、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
4.
1980年代後義務教育改革政策的趨勢研究—澳洲、日本與台灣之比較
5.
十二年國教實施後臺中市公立國中學生家長對子女教育期望與教育改革滿意度之研究
6.
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教育改革滿意度及其子女補習行為關係之研究
7.
我國公務人員勞動權之行使與成效之研究–以公務人員協會為例
8.
教育改革中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知能、 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關係
9.
一位半線小學教師的故事 -1994年後學校教育改革的回應
10.
教育改革下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行為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
11.
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12.
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改革政策之認知與執行研究─1994∼2003年
13.
運用資料採礦於消費信用貸款授信決策模式之實證研究
14.
光注入半導體雷射使用週期ㄧ震盪做波長轉換
15.
以代理伺服器為基礎之自動信任協商機制之設計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