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行政院環境保護署,EPA-92-Y101-02-105,「已封閉掩埋場垃圾移除及土地再生復育計畫」,受託單位: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2年12月。
2、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Landfill Reclamation,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 (5306W) ,EPA530-F-97-001,July 1997.
3、Landfill Mining for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ntry time:2008/5/06.
4、李政安,「台北市垃圾掩埋場計畫之民眾參與-福德坑垃圾掩埋場計畫個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年。5、江存仁,「政策過程中之公民參與─以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年。6、劉俊佑,「鄰避設施政策規劃之公民參與研究─以花蓮縣北區區域性垃圾衛生掩埋場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Kofler M , ”R2trees for Visualizing and Organizing Large 3D GIS databases ,” Dr.thesis[D].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Graz, 1998.
8、Sheppard, S.R.J., ”Visual Simulation: A User's Guide for Architects,” NY: Engineers and Planners,1989.
9、王曉偉,「電腦視覺模擬技法在鄉村建築景觀改善上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0、倪順成 ,「電腦輔助歷史街道景觀設計準則擬定之研究-以台南市中正路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年。11、Charles L.Hixon III, ”Visualization for Project Development,”NCHRP Synthesis 361,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C. , 2006.
12、香港環保署網站資料,進站時間,2008年5月。
13、香港環保署,「3d EIA 三維環評工具」,進站時間,2008年5月。
14、LNG Receiving Terminal and Associated Facilities-3D EIA,Website: http://202.128.236.109/pub/lng/lng/chi_ver/Preface.htm
15、陳建凱,「三維擬真校園建置績效之研究」,中華大學土木與工程資訊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16、溫嘉新,「市地重劃三維景觀工程模擬建置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7、洪銘芬,「校園真三維景觀建模之研究--以CCGIS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8、梁又文,「電腦視覺模擬景觀表現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19、陳曉寧、彭海龍,「三維虛擬城市模型可視化」,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2卷第5期,2002年。
20、En-Mi Lima, “The validity of VRML images as a stimulus for landscape assessment,” 2005.
21、張智棋,「4D施工計畫之資訊管理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22、邱暉智,「都市地理環境電腦模擬元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23、郭婕妤,「都市景觀電腦模擬與實景影像之主觀反應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24、Chengzhi Peng, “In-situ 3D concept design with a virtual city,” 2005.
25、David V. Pullar , “Coupling 3D visualisation to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built environment designs,” 2001.
26、溫國忠、黃宗興,「台北市三度空間土地使用電腦視覺模擬之研究」,中華地理資訊學會論文集,1999年。
27、李宗仰、林淑真、3DS小組,「以GIS為基礎之校園景觀三維可視化模擬」, 第二屆全國數位內容學術研討會,2006年。
28、Roskes, B., P. E. 跳躍的3D樂章:SketchUp,傑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
29、Cory, C.A, “Utilization of 2D, 3D, or 4D CAD in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Docu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5fth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s Conference, pp.219-224, 2001.
30、Mckinney, K. and Fischer, M., “4D Analysis of Temporary Support,” Proceedings of the 4th Congress on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pp.470-476,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