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1 15: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偉鈞
研究生(外文):Wei-Chun Tseng
論文名稱:三維視覺模擬在工程規劃應用之研究-以內湖垃圾山清除工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pplication of 3D Visualization on Project Planning - Reclamation of Neihu Landfill Site
指導教授:邱垂德邱垂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i-Te Ch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與工程資訊學系(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航空攝影測量視覺模擬三維空間場景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中文摘要
隨著資訊科技蓬勃發展,工程規劃成果的展示從傳統的圖面資料、投影片、實體模型等,朝向以三維數值方式表達。本研究嘗試以航測三維建模發展內湖垃圾山移除工程之視覺化技術以及內湖垃圾山移除工程視覺評估,藉以促進公眾對爭議性公共工程議題的參與度及溝通效果,甚至精進工程規劃設計之品質及工程施工效率。
本研究以內湖垃圾山為測試區,蒐集此區工程規劃報告書及地面解析度20cmX20cm的航照影像,透過航空攝影測量技術,依序建置平面圖、數值地形模型、正射影像、建物三維模型及植坡與景觀模型建置,將其匯入地理資訊系統3D平台中,建置出三維空間場景,並選取內湖垃圾山移除工程之主要工程項目,運用電腦繪圖與3D模型技法去進行視覺模擬。研究過程中詳細記載執行所需的電腦軟硬體資源、現場調繪資料及建置所需的人力進行評估,以供進行視覺化成效分析。將各種建置成果以動態影片的方式展示,並針對溝通爭議性效果、公眾參與度與規劃設計品質提升給予評估及分析探討,藉此找尋出最佳的視覺化溝通方式。
研究結果顯示,以電腦預先視覺化模擬瀏覽清除工程,可以有效傳達三維空間以及時程規劃資訊,提高工程資訊描述性,幫助工程人員有效的評估施工方法與工程規劃。
目錄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1
1-3 研究目的 2
1-4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垃圾掩埋場移除工程之重要性及爭議性 4
2-1-1 垃圾掩埋場移除工程之重要性 4
2-1-2 垃圾掩埋場移除工程之爭議性 8
2-1-3 垃圾掩埋場移除工程之案例 10
2-2 工程視覺化技術 12
2-2-1 視覺模擬 12
2-2-2 工程視覺模擬方式 15
2-2-3 視覺模擬運用時機與效果選定 16
2-3 以視覺化技術解決爭議性工程案例 18
2-3-1 案例一:加州Devil’s Slide 18
2-3-2 案例二:明尼蘇達州St. Croix 跨河橋 19
2-3-3 案例三:紐約州公路的Latham Traffic Circle 21
2-4 視覺化三維環境影響評估技術 23
2-4-1 三維環境影響評估之概念 23
2-4-2 三維環境影響評估工具 25
2-4-3 三維環境影響評估案例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3-1 研究內容與方法流程 31
3-1-1 實驗區資料彙集 31
3-1-2 軟硬體資源使用 32
3-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34
3-2 三維場景製作方法 36
3-2-1 三維地形模型與地面紋理影像製作方法 36
3-2-2 三維建物模型製作方法 40
3-2-3 三維模型整合方法 41
3-3 工程項目模擬方法 42
3-3-1 工程模擬ㄧ:前置作業處理 42
3-3-2 工程模擬二:清除作業處理方案擬定 43
3-3-3 工程模擬三:清除開挖順序 44
第四章 實驗成果及分析 45
4-1成果展示 45
4-1-1 實驗區介紹 45
4-1-2 三維場景製作成果 47
4-1-3 工程項目模擬成果 55
4-1-4模擬成果探討 70
4-2 建置效益評估 72
4-2-1 人力及資源使用評估 72
4-2-2 工程展示整體效益評估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5-1 結論 77
5-2建議 78
參考文獻 79
附錄一、鑽探孔及地下水監測井之座標及高程表 82
附錄二、清除作業處理方案擬定內容 83
附錄三、清除開挖施工步驟 1
參考文獻
1、行政院環境保護署,EPA-92-Y101-02-105,「已封閉掩埋場垃圾移除及土地再生復育計畫」,受託單位: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2年12月。
2、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Landfill Reclamation,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 (5306W) ,EPA530-F-97-001,July 1997.
3、Landfill Mining for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ntry time:2008/5/06.
4、李政安,「台北市垃圾掩埋場計畫之民眾參與-福德坑垃圾掩埋場計畫個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年。
5、江存仁,「政策過程中之公民參與─以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年。
6、劉俊佑,「鄰避設施政策規劃之公民參與研究─以花蓮縣北區區域性垃圾衛生掩埋場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7、Kofler M , ”R2trees for Visualizing and Organizing Large 3D GIS databases ,” Dr.thesis[D].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Graz, 1998.
8、Sheppard, S.R.J., ”Visual Simulation: A User's Guide for Architects,” NY: Engineers and Planners,1989.
9、王曉偉,「電腦視覺模擬技法在鄉村建築景觀改善上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0、倪順成 ,「電腦輔助歷史街道景觀設計準則擬定之研究-以台南市中正路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年。
11、Charles L.Hixon III, ”Visualization for Project Development,”NCHRP Synthesis 361,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C. , 2006.
12、香港環保署網站資料,進站時間,2008年5月。
13、香港環保署,「3d EIA 三維環評工具」,進站時間,2008年5月。
14、LNG Receiving Terminal and Associated Facilities-3D EIA,Website: http://202.128.236.109/pub/lng/lng/chi_ver/Preface.htm
15、陳建凱,「三維擬真校園建置績效之研究」,中華大學土木與工程資訊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16、溫嘉新,「市地重劃三維景觀工程模擬建置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7、洪銘芬,「校園真三維景觀建模之研究--以CCGIS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8、梁又文,「電腦視覺模擬景觀表現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19、陳曉寧、彭海龍,「三維虛擬城市模型可視化」,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2卷第5期,2002年。
20、En-Mi Lima, “The validity of VRML images as a stimulus for landscape assessment,” 2005.
21、張智棋,「4D施工計畫之資訊管理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2、邱暉智,「都市地理環境電腦模擬元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3、郭婕妤,「都市景觀電腦模擬與實景影像之主觀反應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4、Chengzhi Peng, “In-situ 3D concept design with a virtual city,” 2005.
25、David V. Pullar , “Coupling 3D visualisation to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built environment designs,” 2001.
26、溫國忠、黃宗興,「台北市三度空間土地使用電腦視覺模擬之研究」,中華地理資訊學會論文集,1999年。
27、李宗仰、林淑真、3DS小組,「以GIS為基礎之校園景觀三維可視化模擬」, 第二屆全國數位內容學術研討會,2006年。
28、Roskes, B., P. E. 跳躍的3D樂章:SketchUp,傑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
29、Cory, C.A, “Utilization of 2D, 3D, or 4D CAD in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Docu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5fth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s Conference, pp.219-224, 2001.
30、Mckinney, K. and Fischer, M., “4D Analysis of Temporary Support,” Proceedings of the 4th Congress on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pp.470-476, 199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