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82.13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19: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張鷬
研究生(外文):Liao Chang-Huang
論文名稱: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及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中縣某國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Life adjustment of the Foreign-born Taiwanese-- Using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林錦煌林錦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n-H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學系(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外籍新娘學業表現生活適應外籍配偶子女
外文關鍵詞:Foreign brideAcademic performanceLife adjustmentForeign-born Taiwane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8
  • 點閱點閱:10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台灣近年跨國婚姻盛行,所生的子女已進入就學高峰,本研究主要在調查外籍配偶子女就學後的學業表現及在學校的生活適應情況,並探討外籍配偶家庭、外籍媽媽背景,對子女在校的學業表現及生活適應是否有影響,更進一步探討學業表現及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本文以問卷調查方式,請班級老師填答,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外籍母親、外籍配偶家庭背景、外籍配偶家庭中的父親,對其子女學業表現的影響方面,顯現出外籍媽媽的國籍和在原生國的教育程度,對其子女的學業表現呈現顯著差異,對其子女在學校生活適應的情況也呈現顯著差異,而在生活適應五大構面「生活習慣」、「人際關係」、「學習行為」、「不良習慣」、「焦慮行為」中,特別顯現「學習行為」對外籍配偶子女整體學習及各領域學業表現,都達顯著相關而且呈現正向相關,即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校的學習行為知覺程度愈高,整體學習及各領域的學業表現就會愈好
Taiwan has been in vogue of cross-national marriage recently. And now the children born in these marriages have reached the high peak of school enrolling. This research does a survey on their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ife adjustment at school, and studies how the backgrounds of the mothers of foreign nationality influence their children’s performance and life adjustment at school. Moreover, it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ife adjustment at school.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rveys, which were filled out by the homeroom teachers.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ingle-factor vari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about the situations of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ife adjustment show that the nationality of the immigrant mothers and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in their native country have much influence on their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ife adjustment.And the life adjustments include ‘daily living habit’, ‘interpersonal relation’, ‘learning behavior’, ‘bad habit’ and ‘anxiety behavior’. And the result indicates ‘learning behavior’ has much influence on their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very aspect and different areas. In other words, the harder their children study, the better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will be.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 次………………………………….....................iii
表 次……………………………………………………….........v
圖 次…………………………………………....…..…….....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流程………………………….………….………………….……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解釋名詞………………………….….…………………….…………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外籍配偶 ……………………………………..……………….……..6
第二節 學業表現 …………………………………….……………….…….25
第三節 生活適應…………………………………...…………………….….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8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分析方法……………………………………….… …...41
第五節 問卷設計及衡量方式…………………… …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 ………………...…..46
第一節 效度與信度分析 ………………… …… …… …………….….…..46
第二節 各變項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 …..… ……………...….…51
第三節 各變項與學業表現的分析……….… ……...……………….……...62
第四節 各變項與生活適應的分析…..…………………………...........…....73
第五節 生活適應對學業表現的多元迴歸分析…………………...………..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91
第二節 管理上的意涵……………………………………………...………9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97
參考文獻……………………………………………………………………...….….99
附錄A……………………………………………………………………...…..…..109
王舒芸(1996)。現代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的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市。

王雅萍(2004)。學童依附關係與社交地位相關性之研究:外籍配偶與本地配偶子女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探討。台灣教育, 626,25-31。

王鍾和(1992)。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石培欣(1999)。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書局。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余豐賜(2008)。人口變遷下的學校經營策略。師說,202,9-11。

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兒童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編製報告。台南師院學報,24,125-160。

吳新華(1993)。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國教之友,44(3),22-36。

吳新華(1994)。國小學童班級適應、學習方法之效率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台南師範學報,27,31-73。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書局。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吳清山、劉春榮、陳明終(1995)。都會原住民兒童生活適應與學習適應及其關聯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47-180。

吳清山、林天佑(2005)。外籍配偶子女。教育研究月刊,135,156。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441,6-12。

吳芝儀、劉秀燕(2004)。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

吳淑裕(2004)。非本國婦女婚姻暴力特質與警察處理經驗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嘉義縣。

吳美菁(2003)。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嘉義縣。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台北市。

李玫臻(2003)。外籍新娘的社會網絡與生活適應-民雄鄉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嘉義縣。

車達(2004)。臺灣新女性移民子女之心靈世界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雲林縣。

車達(2005)。小孩不笨!?談東南亞外籍新娘子女的學習困境。師說,187,41-44。

何福田(2004)。為「新族群」構築教育前景。研習資訊,21(5),1-5。

林清標(1998)。原漢族別、家庭結構與學業成就-以台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研究所,台東市。

林倖妃(2003年12月4日)。外籍配偶爭權益,南洋姊妹站出來。中國時報,第9版。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書局。

林君諭(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及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林忠仁、賴金河(2004)。台北縣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就讀國小時語文程度調查研究報告。北縣成教,24,31-53。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台東市。

林堤塘、宋莉萱(2005)。從蘇利文計畫看外籍配偶子女學習輔導—以嘉義縣為例。師說,187,37-39。

周柏程(2007)。新移民女性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市。

周新富(1999)。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邱豐盛、鄭秀琴(2005)。正視「新移民子女」的學習及教養問題。教師天地,137,67-72。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世明(2004)。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外籍配偶教育實務的激盪。北縣成教,23,4-13。

邱騰緯(2000)。阿美族父母角色扮演與國小子女智育成績關係之探討--以太巴塱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台北市。

施欣欣、曾嫦嫦、蘇淑貞、劉瓊瑛、張秀如、溫世真(1998)。親職教育。台北: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柯叔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
小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所,
台北市。

柯永河(1989)。心理衛生學。台北:大洋書局。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 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2000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台北:臺灣大學。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
高淑清、陳美惠(2004)。啟動幼兒創造力思考:從幼兒家庭教育做起。幼兒教育年刊,35,12-25。

高淑清(2005)。同心協力共創佳績---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資源介入。教師天地,135,26-34。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徐瑞霙(2006)。外籍新娘子女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蘆洲市某國小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所,台北市。

張芳全(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4),32-37。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慧敏(1993)。國小數學科教育問題與補救教學研究分析。台灣省第三屆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師範大學。

張茂源、吳金香(2007)。論多元文化與新台灣之子的教育。研習資訊,24(2),95-100。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 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鈺珮(2003)。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莊淇銘(2007)。從未來學談新移民教育。國民教育,48(2),1-3。

莊玉秀(2003)。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在台文化適應與其參與教育活動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政見(2000)。談父職角色。教師之友,41,3-4。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陳江水(2003)。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陳文詠(2005)。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困境與因應策略。師說,187,33-36。

陳翠華(1996)。國小學生家庭環境、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陳順利(1999)。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陳奎熹(1991)。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

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仕宗(1995)。偏遠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呂愛月(2002)。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市。

莫藜藜、賴佩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1,176-181。

梁志彬(2003)。男受刑人父職角色認知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曹琇玲(2001)。原住民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家庭教育之質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黃迺毓(1988)。家庭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毅志(1996)。社經背景與地位取得過程之結構機制:教育,社會資源及文化資本。未出版之博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所,台中市。


黃毅志(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的延續。台北:巨流出版社。

黃馨慧(2005)。外籍新移民家庭及其子女教育。教師天地,135,19-25。

黃富順(1974)。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6,11-12。

黃昆輝(1978)。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及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比較分析。 教研所集刊,20,244。

詹馨(1984)。泰雅兒童的父母管教態度與人格適應。新竹師專學報,10,1-49。

葉孟宗(2004)。跨國婚姻家庭之外及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台中市。

楊惠君(2000年12月10日)。5%外籍新娘產下染色體異常兒。民生報,第五版。

楊詠梅(2002)。臺灣印尼籍跨國婚姻婦女之健康關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高雄市。

楊艾俐(2003)。新移民潮臺灣變貌。天下雜誌, 271 ,95-110。

楊淑朱(2004)。幼稚園評鑑委員之專業度探討-以雲嘉南四縣市為例 。2004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嘉義:嘉義大學。

楊淑朱、邢清清、翁慧雯、吳盈慧、張玉巍(2004)。雲林縣外籍女性配偶子女在校狀況之調查。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嘉義:嘉義大學。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臺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1(28),7-28。

楊國樞、張春興(1990)。兒童發展。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楊憲明(1988)。國中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就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台北:師大書苑。

楊茹憶(1996)。未婚單身女性生活適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市。

廖仁芸(2001)。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台北市。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蔡秀珠(2004)。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蔡順良(1985)。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學生自我肯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8,239-264。

蔡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26,32-37。

蔡榮貴、楊淑朱、賴翠媛、黃月純、余坤煌、周立勳(2004)。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學習表現與學校輔導措施現況調查。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嘉義大學。

鄭石岩(1993)。父母之愛。台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鄭增財(1995)。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劉清芬(2000)。國小學生批判思考、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高雄市。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縣。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關係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劉貴珍(2001)。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與對現行管理制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彰化縣。

鄧秀珍、林昆輝、蔡馥如、鄧秀桃(2004)。國小學童中外籍新娘子女與本籍婦女之子女生活難題及學習問題之比較分析。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嘉義:嘉義大學師範學院 。

賴保禎(1994)。家庭環境診斷測驗。台北:心理出版社。

賴麗珍(2006)。外籍新娘配偶的父職角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所,台北市。

盧美貴(1985)。父母教養方式與國小資優兒童學習行為之比較研究。北市師專學報,16,123-202 。

謝愛玲(2004)。外籍配偶現況及相關需求調查報告。2004外籍配偶增加對社會教育的影響與因應對策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嘉義大學。

謝孟穎(2002)。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台南市。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台北市。

鍾重發(2004)。台灣男性擇娶外籍配偶之生活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23,231-258。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1,
63-86。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 28,1-90。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蘇建文等編著(1998)。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蘇筱楓(2005)。台灣、中國與東南亞新娘之子女的國語文能力與學業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Adler, A. (1930). The pattern of life. New York: J.J.Little&Ives Co.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ied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Bernstein, B.(1977). Class, codes and control(vol.1): Theoretical stud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anguage.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Bossard, J. H. S. (1960). The sociology of child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Bryman, A., & Cramer, D. (1997).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SPSS for windows. London: Routledge.

Connell, J. P., & Wellborn, J. G. (1991). Competence,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A motivational analysis of self-system process. In M.Gunnar, & A. Sroufe. (Eds.), Minnesota Symposium on Child Psychology, pp.43-77.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okson, P. S. (1986). A framework for theory and research on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6(3), 130-141.

Elder, G. H. (1962).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the child-rearing relationship. Sociometry, 25, 241-262.

Guil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ed), chap2. New York: McGraw-Hill.

Harter, S. (1981). A model of mastery motivation in children: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al change. In W. A. Collins (Eds.), The Minnesota Symposia
on child psychology (vol.14). Hillsdale, NJ: Erlbaum.

Henson, R. K.(2001). Understanding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estimates: A conceptual primer on coefficient alpha.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34,177-189.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Lindgren, H. C., & Fish, L.W. (1976). Psychology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Maslow, A.H. (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Bros.

Meighan, R. (1993). A sociology of educating. London: Cassell Education.

Moran, E. T.& Volkwein, J. F. (1992). The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formation of organisational climate. Human Relations, 45 (1),19-46

Skinner, E. A., Wellborn, J. G., & Connell, J. P. (1990). What it takes to do well in school and whether I`ve got it: The role of perceived control in children`s engagement and school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22-32.

Skinner, E. A. (1991). Development and perceived control: A dynamic model of action in context. In M. Gunnar & L. A. Sroufe (Eds.), Minnesota Symposium on Child Psychology,pp.167-216.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kinner, E. A. (1998). Individual differen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perceived control.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63,29-42.

Teachman , J. D. (1987).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al resource,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2, 548-557.

Tu, Edward Jow-Ching & Li, S. (1999). Inter-regime marriage and mobility: The case of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8(22), 499-516.

Weiner, B. (1986).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pring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余豐賜(2008)。人口變遷下的學校經營策略。師說,202,9-11。
2. 車達(2005)。小孩不笨!?談東南亞外籍新娘子女的學習困境。師說,187,41-44。
3. 林忠仁、賴金河(2004)。台北縣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就讀國小時語文程度調查研究報告。北縣成教,24,31-53。
4. 林堤塘、宋莉萱(2005)。從蘇利文計畫看外籍配偶子女學習輔導—以嘉義縣為例。師說,187,37-39。
5. 邱豐盛、鄭秀琴(2005)。正視「新移民子女」的學習及教養問題。教師天地,137,67-72。
6. 邱世明(2004)。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外籍配偶教育實務的激盪。北縣成教,23,4-13。
7.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
8. 高淑清、陳美惠(2004)。啟動幼兒創造力思考:從幼兒家庭教育做起。幼兒教育年刊,35,12-25。
9. 高淑清(2005)。同心協力共創佳績---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資源介入。教師天地,135,26-34。
10. 張芳全(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4),32-37。
11. 張茂源、吳金香(2007)。論多元文化與新台灣之子的教育。研習資訊,24(2),95-100。
12. 陳政見(2000)。談父職角色。教師之友,41,3-4。
13.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14. 陳文詠(2005)。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困境與因應策略。師說,187,33-36。
15. 黃馨慧(2005)。外籍新移民家庭及其子女教育。教師天地,135,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