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71.15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2 03: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宋明忠
論文名稱:反應曲面法於矽晶圓研磨製程參數最佳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pond surface method to study the best parameters of grinding process of Si wafer
指導教授:田效文田效文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學系(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晶圓級封裝系統封裝矽通道堆疊技術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全球的封裝技術演進史,自1970 年代起,約每十年會出現一次主流技術的更替,針對通訊用產品與消費性產品的大容量記憶體,同時強調輕薄短小的需求,其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e),堆疊技術(Stacked Die)、多晶片模組(Multi Chip Package)或系統封裝(System in a Package),TSV (Through silicon via)疊層技術的封裝型態已成為新世代的主流。
半導體之構裝機台設備由於涉及複雜的機構作動,導致機台設備錯綜複雜很難用數學的公式來模式化其參數設定與機台績效之關係。因而機台參數設定往往需要做許多嘗試錯誤或實驗設計造成相當多的時間與原料的浪費。
本研究以反應曲面方法(Respond Surface Method)探討TSV晶片研磨製程之最佳參數,並建立兩步驟之實驗設計; 第一步驟將影響研磨製程之參數因子納入實驗設計範圍,以部分因子實驗方法找出影響晶片研磨製程之主要因子,第二步驟就影響TSV晶片研磨製程之顯著因子,再以反應曲面方法加上中央合成設計求出TSV晶片研磨之最佳參數範圍組合,實驗結果顯示從第一次實驗中可得知材料因子之Mesh No、Bond type及製程參數因子之Chuck table angle、Feed rate 及 Z2 remove amount 為顯著因子,再以此顯著因子利用反應曲面方法加上中央合成設計求出晶片研磨之最佳參數的設定,透過本研究達到降低試作次數、新產品換線機台的設定時間、人力、物料以及時間上耗費,避免或減少不必要的研究分析流程與改善成本。
摘 要 i
目 次 ii
表 次 iv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流程 3
第四節 本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分析 7
第一節 IC封裝技術發展簡介 7
第二節 田口品質工程的原理、內容與重要名詞定義 12
第三節 反應曲面方法(Respond Surface Method) 18
第四節 相關文獻探討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磨製程理論 26
第二節 實驗設備與材料 29
第三節 部分因子實驗方法 41
第四節 反應曲面法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44
第五節 實驗前準備事項 45
第四章 實驗結果與綜合討論 47
第一節 第一次晶片研磨製程實驗結果與資料分析 48
第二節 第二次晶片研磨製程實驗結果與資料分析 51
第三節 確認研磨製程實驗結果 56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62
第一節 結論 62
第二節 未來展望 63
參考文獻 64
DISCO Corporation (2000)。Disco股份有限公司之技術資料,未出版的文件。

方俊雄(1998)。反應曲面在公差分配的應用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台中市。

中國生產力中心(1994)。統計製程管制訓練教材。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李明踛(2002)。矽晶圓與積體電路製程。台北市: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呂建宏(2002)。不鏽鋼切削之表面粗糙度預測及參數最佳化模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材料工程研究所,屏東縣。

宋健民(2000)。鑽石合成。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楊宏智(2003)。矽晶圓研磨技術效能提昇之應用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台北市。

林宜弘(2004)。化學機械研磨製程 (CMP) 之即時片間控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研究所,桃園縣。

林健平(2000)。再生晶圓表面輪廓之研磨加工特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研究所,新竹市。

郭嘉龍(1999)。半導體封裝工程。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陳泰甲(2005)。同時複合電鍍磨盤之鑽石磨削特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高雄縣。

陳耀茂(1990)。簡易品質工程。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黃廷彬(1991)。品質設計的實驗計畫法。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黃弘毅(2003)。矽晶圓超精密模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台北市。

劉丙寅、謝丞津、張廷瑜、吳志宏、程智勇、丁家仁(2003)。無基材超平坦鑽石膜製程技術與發展應用。機械工業雜誌,257,111-120。

趙崇禮、馬廣仁、張永明、徐喜清、林宏裕、許瓊姿(2001年8月)。樹脂結合劑砂輪精密研磨加工矽晶圓表面性狀研究。機械工業雜誌,210,87-101。

歐陽裕龍(2002)。銅膜化學機械研磨碎形量測及砥粒刮蝕黏附效應對鈍化層生成與移除影響之理論建立與實驗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台南縣。

鍾文仁(2000)。IC封裝製程與原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羅紹威(2005)。矽晶圓磨削特性與磨削參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葉機械工程研究所,台北市。

Benardos, P.G ., & Vosnikos, G. C. (2003). Predic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in CNC face milling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Taguchi’s design of experiments. 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18, 343-354.

Harrington Jr., E. C. (1965). The desirability function. Industrial Quality Control, 21(10), 494-498.

Kwak, J. S. (2004). Application of Taguchi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ies for geometric error in surface grinding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45(3), 327-334.

Myers, R. H., & Montgomery, D. C. (2002).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cess and product optimization using designed experiments. NY: John Wiley and Sons.

Nian, C. Y., Yang, W. H., & Tarng, Y. S. (1999). Optimization of turning operations with multipl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95(1-3), 90-96.

Pei, Z. J., & Ferreira, P. M. (1998). Modeling of ductile mode material remonal in rotary ultrasonic mach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38, 1399-1418.

Pei, Z. J., Billingsley, S. R., & Miura, S. (1999). Grinding induced subsurface cracks in silicon waf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39, 1103-1116.

Su, Y. L., Yao, S. H., Wei, C. S., & Wu, C. T. (1998). Analyses and design of a WC milling cutter with TiCN coating.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riction, Lubrication and Wear, 215(1-2), 59-66.

Yang, W. H., & Tarng, Y. S. (1998). Design optimization of cutting parameters for turing operations based on the Taguchi method.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84, 122-129.

Yole Developpement (2007).3DIC&TSV Market &Technology report. Unpublished manuscript.

Zhou, J. G., Herscovici, D., & Chen, C. C. (2000). Parameteric process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apid prototyped stereolithography pa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40, 363-37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