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內政部營建署,2006。
2.蔡益超、詹添全,「建築物隔震設計與施工」,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3.張國鎮、黃震興、蘇晴茂、李森枏,「結構消能減震控制及隔震設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4.Paz.Mario、王明雄,「結構動力學」,曉園出版社,1991。
5.聯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李森枏,「ETABS入門與工程上之應用」,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6.周福霖,「工程隔減震控制」,地震出版社,1997。
7.李景亮、梁英文,「結構耐震設計」,文笙書局,1999。
8.吳卓夫、詹添全,「結構系統規劃」,崇德書局有限公司,1986。
9.Oktay Ural、陳俊豪,「有限元素法導論」,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6
10.謝健男、蔡得時,「古蹟加強磚造建築物結構安全評估架構之研究」,中國科技大學,2005。
11.李彥宏、詹添全,「建築物裝設被動消能元件地震反應控制之研究」,中國科技大學,2006。
12.王獻德、詹添全,「加強磚造建築物裝置消能元件補強之分析」,中國科技大學,2007。
13.陳豐山、王彥博、劉俊秀,「含消能阻尼器之制震結構耐震能力評估方法研究」,國立交通大學,2005。
14.李威震、陳威成、蔡益超,「建築物之強度、韌性及耐震能力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2002。
15.李威震、陳威成、蔡益超,「學校建築結構耐震能力詳細評估與補強」,國立台灣大學,2002。
16.柯孝勳、唐治平,「增效式阻尼裝置應用於樓房耐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2003。
17.施閔元、鍾立來、吳賴雲,「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勁消能補強之耐震能力評估」,國立臺灣大學,2003。
18.蔡益超,「隔震建築物之耐震分析與設計」,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技師月刊20號,P20-P24,2002.2。19.詹添全、許資生,「世界隔震設備最新趨勢」,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技師月刊20號,P32-P40,2002.2。20.曾一平、詹添全,「集集大震中低層建築結構破壞模式探討」,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集集大震結構物破壞模式研討會專集」P18~P41,1999.11。
21.李森枏,「壁式黏彈性阻尼器於建築結構之應用」,2001年。
22.詹添全、許資生,「地震受損建築物隔震補強安全評估之研究」,第六屆結構工程研討會,墾丁,2002.8.26-28。
23.陶其駿,「制震建築構造應用現況調查與檢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辦建築研究成果發表論文集,2003。
24.陶其駿,「國內消能建築構造應用現況之調查」,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2004。
25.詹添全、蔡得時、蕭添進,「建築物構造分類及使用狀況調查—台北市示範區第一期計畫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專題研究報告,研究計畫編號:MOIS 891008-2,2000.10。
26.「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0。
27.蔡益超、宋裕祺,「建築物耐震評估法之修訂及視窗化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2005.12。
28.許資生,「鋼筋混凝土構造推覆分析之研究」,2005。
29.葉祥海、蔡益超,「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2006.12。
30.葉祥海、蔡益超,「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之案例示範」,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2006.12。
31.吳志強,「耐震設計法規、ETABS 6版及前後處理軟體」,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結構分析及設計軟體ETABS使用課程研討會,2006。
32.蔡益超,「建築結構耐震能力評估法之基本原理」,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鋼筋混凝土建築耐震能力評估研討會論文集P4-1~P4-23,2006。
33.蔡益超,「容量震譜法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視窗化輔助軟體操作講習會,2007.10。
34.宋裕祺,「鋼筋混凝土構材之塑性鉸設定」,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視窗化輔助軟體操作講習會,2007.10。
35.葉勇凱、蕭輔沛,「建築結構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以消防廳設為例」,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視窗化輔助軟體操作講習會,2007.10。
36.黃震興,「黏性阻尼減震結構之設計」,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結構隔減震設計與施工研討會,P137~P166,2007.10。
37.蘇晴茂、黃立宗,「含黏滯性或黏彈性阻尼元件之建築物設計例」,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結構隔減震設計與施工研討會,P196~P239,2007.10。
38.何明錦、蔡益超、陳清泉,「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法及推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1999.04。
39.楊斯如、蔡益超,「學校建築結構耐震行為詳細評估」,國立台灣大學,2003。
40.「921集集大地震建築物震害調查初步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9.11。
41.徐敏哲,「液流阻尼器菱形機構之設計及應用」,國立成功大學,2003。42.何松晏,「使用黏性阻尼器減震結構設計公式之修正與推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2004。43.張國鎮、何明錦、黃震興、詹添全、陶其駿、汪向榮,「台灣建築隔減震技術之發展與應用」,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62 期增刊(技術專刊),133~148 頁,2007.12。
44.「2008隔震消能建築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中華建築隔震消能構造協會,2008.02。
45.陳逸隆、詹添全,「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採消能系統補強之地震反應探討」,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九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2007.11。
外文參考文獻
46.笠井 和彥、木林 長仁,”パッシブ制振構造設計、施工マニュアル(被動消能構造設計、施工手冊)”,日本免震構造協會,2005年9月。
47.Chan, Tian-Chyuan, Kang-Liang Lu," Development of the seismic isolated buildings in Taiwan,” JSSI 10th Anniversary Symposium on Performance of Response Controlled Buildings,Yokohama, JAPAN , 2004. November 17-19.
48.Hsu, Tze-Sheng, Tian-Chyuan Chan, Wen-guang Liu, Fu-lin Zhou, Kang-Liang Lu," A Simplify Computation Method of Vertical Stiffness of Seismic Isolated Rubber Bearings,” JSSI 10th Anniversary Symposium on Performance of Response Controlled Buildings,Yokohama, JAPAN, 2004. November 17- 19.
49.Georges Magonette, Pierre Pegon, Philippe Buchet"Advanced Testing Techniques at the ELSA-JRC Reaction Wal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Research.Taipei, Taiwan, November 17 - 20, 2003.
50.Paulo B. Lourenco, Daniel V. Oliveira, Pere Roca, Aguatin Orduna,”Dry Joint Stone Masonry Walls Subjected to ln-Plane Combined Loading,”ASCE, 2005. November 1665-1673.
51.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Inc. ”Introduction to ETABS Version 8” Berkeley, California, USA,2002.
52.NEHRP Commentary o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 C9.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FEMA-274/October/1997.
53.K.C. Chang, J.S. Hwang, T.C. Chan, C.C. Tau and S.J. Wang, ”Application, R&D and Design Rules for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 for Buildings and Bridges in Taiwan” 8 10th World Conference on Seismic Isol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Active Vibrations Control of Structures, Istanbul, Turkey, May 28-31,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