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4/01 16: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余國成
論文名稱: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明傳陳明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外事警察研究所
學門:軍警國防安全學門
學類:警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96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2
中文關鍵詞:偷渡人口販運剝削脆弱情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11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在國會年度「人口販運報告」說:「我們對抗人口販運,不只是為了這類罪行被害人以及潛在的被害人,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因為身為人類,我們唯有擁護他人的尊嚴,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尊嚴。」全球化趨勢,需求與供給導致跨國人口販運(Trafficking in Persons)無可避免的發生,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立法與執法來扼阻它的蔓延。人口販運猖獗對國家形象及人權保障會產生相對的影響,沒有對被害人盡應有的保護卻會對國家形象及人權保障產生絕對的影響。
西元2000&;#63886;美國國會為能有效打擊人口販運,立法通過《販運受害者保護法》(Trafficking Victims Protection Act簡稱 TVPA),這是&;#63847;同於以往所制定的法規,美國以具體明文宣示反人口販運並將重懲人口販子。以2002年紐澤西州“Jimenez-Calderon”案例,法官以TVPA法判處主謀和共犯販運人口判刑十七年,並要賠償被害人135,000美元(約460萬臺幣),被害人因協助司法偵辦並起訴人口販子,而受到政府即時的保護,可長期居留並得到工作許可;同案在TVPA前依美國州級與聯邦法令,慫恿未成年人賣淫,僅會判刑二年,被害人不會得到任何賠償並隨即遣返,而這正是我國執法人員無法有力打擊人口販子的主因。
我國國際政治環境特殊,往往無法以官方正式身份參與國際組織,但跨國人口販運是無國界之分,必需要有跨國合作才能作好防制人口販運,此時惟有非政府組織可以協助政府及被害人進行跨國的延伸防制工作。對身處異鄉的他們,要聽人口販子的或是配合執法人員,對他們而言,是「兩害取其輕」。除家人外能對被害人有幫助並取得被害人信任的,是非政府組織NGOs人員。跨國人口販運有別於傳統人口販運,人口販子採取三「不」的犯罪模式,對被害人所造成的傷害已是我們無法想像。對被害人而言,幫助他們脫離脆弱處境、減輕債務壓力、改善經濟狀況、保障家人及其人身安全或許最能滿足被害人。執法單位更需要與NGOs合作,除了能貼近被害人,適時提供協助,並能鼓勵並建立被害人信心,出庭作證起訴不法份子,方為「治本清源」之道。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重要名詞定義及文獻回顧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二章 全球化與跨國人口販運 17
第一節 全球化與移工 17
第二節 全球化引發之人口販運問題 20
第三節 人口販運被害人及其引發之效應 28
第四節 小結 30
第三章 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機制 33
第一節 聯合國 33
第二節 歐盟 37
第三節 美國 42
第四節 其他國家 55
第一項 日本 55
第二項 越南 58
第三項 中國大陸 60
第五節 小結 63
第四章 非政府組織在保護人口販運被害人之功能 67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及其功能 67
第二節 NGOS對保護人口販運被害人之貢獻 71
第三節 小結 75
第五章 我國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制度與檢討 77
第一節 被害人保護政策與法制 79
第二節 從修復式正義論被害人保護 128
第三節 訪談與分析 133
第四節 執行情形及其成效檢討 149
第五節 小結 15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59
附錄 161
附錄一:訪談表 161
附錄二:行政院防制人口販運協調會報設置要點 184
附錄三:行政院防制人口販運行動計畫 186
附錄四: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研商人口販運防制法草案第10次會議紀錄 201
附錄五:人口販運被害人鑑別原則 212
附錄六:入出國及移民法立法院三讀通過條文96年11月30日 214
附錄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九十七年度補助民間團體辦理防制人口販運宣導活動及從事國際交流活動作業規範 216
附錄八:美國2007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 -- 臺灣部分 222
參考書目 225
圖表目錄
圖1-1:跨單位合作(Partnership)參考圖 7
圖1-2:研究架構圖 14
圖5-1:人口販運案件處理流程 122
表1-1:我國行方不明外勞〈現況〉統計表 4
表1-2:偷渡與人口販運比較 8
表2-1:國際人口販運情形(2007 TIER PLACEMENTS) 22
表3-1:TVPA人口販運相關犯罪與刑度 45
表3-2:美國衛生福利部(HHS REFUGEE COORDINATOR)人口販運被害人救助計劃 47
表3-3:美國人口販運被害人協助相關機構 49
表5-1:我國現行防制人口販運相對應法條摘錄 83
表5-2:人口販運防制法草案 97
表5-3:當代式之正義與聖經式正義之區別 130
表5-4:應報式刑事司法與修復式比較 133
表5-5:受訪談被害人一覽表 134
表5-6:受訪執法者及意見一覽表 144
表5-7:受訪非政府組織人員及意見一覽表 148論文全文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刁仁國(2001)初版。外國人入出境管理法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朱榮貴(2001)。前輩談人權。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呂宗麟(1998)。權力與社會正義:理論與實際。臺北:亞太圖書。
李震山(2000)。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出版社。
李禎祥(2002)。人權之路:臺灣民主人權回顧臺北。臺北:玉山社。
李鴻禧(1999)。憲法與人權。臺北:元照出版社。
柏 楊(1998)。名家談人權教育。臺北:遠流。
張佛泉(1995)。自由與人權。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許春金(2006)。人本犯罪學--控制理論與修復式正義。臺北:三民書局。
楊國樞(1995)。中國人的心理。臺北:桂冠。
游伯欽、曾建元、劉獻文、謝秉憲(1998)。權利自助手冊:你應該知道的基本
人權。臺北,月旦出版社。
蔡庭榕(2000)。《警察百科全書(九)外事與國境警察》。臺北:正中書局初版,2000年。
雷敦龢(2000)。人權—以人為基礎。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雷敦龢(1998)。東亞文化與人權。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刁仁國(2000)。論外國人入出國的權利。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7期。
王寬弘、柯雨端(1999)。國境警察、外事警察及「入出國及移民署」危害--防
止任務分配之比較分析。中央大學警學叢刊,第29卷第4期。
王如玄(1999)。性侵害案件法律規範之修訂及過程。律師雜誌,第212期。
王兆鵬(1999)。組織犯罪防治條例評析。臺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I期。
何子倫(2001)。保障人權-執法過程中落實。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政評論憲政(評),090-074號。
李震山(2004)。論外國人之憲法權利。《憲政時代》第25卷第1期。
李震山(2003)。論移民制度與外國人基本權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
李念祖(2001)。論我國憲法上外國人基本人權之平等保障適格。《憲政時代》第27卷第1期。
沈學侃、葉虹均(2004)。跨境犯罪問題之研究-大陸地區人民偷渡來臺成因之
初探。《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4卷第4期。
林合棟(1997)。外籍女子偷渡入境賣淫案件研析。《警光雜誌》第494期。
夏曉娟(2002)。騷動流移的虛構商品:「勞工流移」專題導讀。《臺灣社會研究》第48期。
簡建章(2002)。轉變中的國際組織性犯罪問題。國家安全叢書--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2001,頁127-128。
(三)研討會論文
王俊雄、諱志敏(2004)。假結婚真賣淫犯罪模式之質性研究。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策略學術研討會,臺北。
柯宜汾(2007)。人口販運案件中檢察官之角色。人口販運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柯雨端(2007)。臺日兩國人口販運防制對策之比較,國土安全與移民、海巡執法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李麗芬(2007)。以被害人為中心的保護措施與服務探討。人口販運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高玉泉(2003)。國際人口販賣的問題與定義。人口販賣問題與政策研討會,臺灣終止童妓協會,臺北。
林萬億(2005)。我國的人口販運問題與對策。東南亞人口販運防治策略國際研討會。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主辦,臺北。
張春暉(2007)。人口販運犯罪偵查之報告。人口販運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黃怡君(2007)。人口販運被害人之鑑別。人口販運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黃惠欣(2005)。中國無證移民女性來臺之跨界流動與臺灣邊界管制。第一屆人權學術論文研討會,臺北。
陳正芬(2007)。防制人口販運之網絡合作。人口販運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陳正芬(2004)。人口販賣案件之法律適用。反人口販運座談會,終止童妓協會,
臺北。
簡慧娟(2007)。防制人口販運執行成效。人口販運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蔡庭榕(2007)。論跨國人口販運之問題與防制-以4Ps策略為中心。國土安全與移民、海巡執法學術研討會,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
葉毓蘭(2005)。人口販運被害人的特殊需求。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防制人口販運國際研討會,臺北。
(四)研究計畫
高玉泉、謝立功等(2004)。我國人口販運與保護受害者法令國內法制化問題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五)學位論文
巫立淳(2006)。人口販運被害人處理流程之建構:以外國籍性剝削女性受害者為例。國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林孟楠(2004)。論外國人的遷徙自由。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李堅志(2005)。外國勞動者與人權。國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吳佩諭(2002)。對於外國人基本人權給予尊重之研究-以我國法制為觀察重心。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所碩士論文,臺北。
林育土、梁世樺(2002)。賣淫新娘-人蛇集團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學術專題論文。
施博琦(2005)。國際人口販運問題之法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臺北。
唐國強(2004)。大陸地區人民假結婚來臺問題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文德(2007)。我國防制人口販運作為之研究-全球治理的觀點。國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陳清福(1999)。我國入出境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莫慧玲(2000)。臺灣性交易管理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曾 琦(2007)。我國外籍配偶家庭團聚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黃雅羚(2005)。販運人口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
黃耀曾(2002)。論外國人入出國入管理-對外國人遣返程序之探討。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楊國霖(2005)。臺灣外來移民現況及其問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曹振忠(2003)。海峽兩岸跨境組織犯罪之研究-以人蛇集團仲介偷渡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蔡欽奇(2002)。外國人收容制度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六)網路資料
入出國及移民署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07/05/18/301-2098432.htm.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mp?mp=1.
行政院新聞局http://info.gio.gov.tw/mp.asp?mp=1.
刑事警察局http://www.cib.gov.tw/search/Search.aspx?keyword=%e4%ba%ba%e5%8f%a3%e8%b2%a9%e9%81%8b.
法務部http://www.moj.gov.tw/mp001.html.
美國在臺協會http://www.ait.org.tw/zh/news/reports/default.asp#incsr.
越南外勞配置辦公室http://www.taiwanact.net/rubrique.php3?id_rubrique=14.
終止童妓協會http://www.ecpat.org.tw/.
婦援會http://www.twrf.org.tw/chinese/htlaw.asp.

二、英文部份
(一)專書
Andreas Schloenhardt(2005). “Inter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and International Law: The Palermo Covention”, Speech at CentralPolice
Chin, Ko Lin (1999). Smuggled Chinese: clandestine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Davis, M. (2000). Magical Urbanism: Latinos Reinvent the U.S. city. London: Verso.
Dilip K. Das and Peter C. Kratcoski(2001).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 A World Perspective.New York:The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ing Group.
Kempadoo, K. & Doezema, J. (1998).Global sex workers: Rights,Resistance,and Redefinition. NY: Routledge.
Ming, Kevin(2002) Subjected Imagery: Victimization, Power, and Empowerment in the Narratives of Mainland Chinese Women Working In Hong Kong’s Sex Industry. Not published.
Nevins, J. (2002) Operation Gatekeeper: The Rise Of The “Illegal Alien” And The Making Of The U.S.-Mexico Boundary. NY: Routledge.
Portes, A. (1989). The informal economy: Studies in Advanc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aldivar, J.David (1997). Border matters: Remapping American cultural studi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assen, S. (1988). The Mobility Of Labor And Capital: 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labor flow.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ssen, S. (1999). Guests And Aliens. NY: The New Press.
Sassen,S (2000) “Toward A Feminist Analytics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 Stephen McBride and John Wiseman (eds)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81-109. NY: St. Martin's Press.
Stalker, P. (2000). Workers without frontiers: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Colorado: Lynne Rienner.
(二)期刊論文
國際特赦組織(2005)。禁止人口販賣行動條約。國際特赦組織雜誌,Vol.35, Number 06,頁2。
Beverly Balos(2004). “The wrong way to equality: Privileging consent in the trafficking of woman for sexual exploitation”, Harvard Women’s Law Journal, Vol.25.
Joyce Koo Dalrymple “Human trafficking: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 the trafficking victims protection act”, Boston College Third Law Journal, Vol.25,No.2.
Janice G. Raymond(2002).“The new UN trafficking: Protocol”,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Vol.25.
Michelle R. Adelman(2004). “International sex trafficking: Dismantling the demand”, Southern California of Law and Women’s Studies, Vol.13,No.1.
(三)譯著
中國人權研究會組織(譯)(1998)。《世界人權宣言》﹕努力實現的共同標准。(格德門德爾.阿爾弗雷德松Gudmundur Alfredsson, & 阿斯布佐恩.艾德Asbojrn Eide)。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吳景芳(譯)(2001)。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之制定背景與條文翻譯。臺北:法令月刊。
吳芝儀、李鳳儒(譯)(1990/1995)。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質的評鑑與研究》(Patton, M.Quinn)。臺北:桂冠。
鄧煌發(譯)(1998)。各國獄政問題之比較(上)。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張君玫(譯)(1998/2001)。《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Bauman, Z.)。臺北:群學。
高湘澤、馮玲(譯)(1996/2001)。《全球時代-超越現代性之外的國家和社會》(Albrow, Martin)。北京:商務印書館。
蔡繼光(譯)(2002)。The no-nonsense guide to International Migration.《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Stalker, P.)。臺北:書林。
(四)網路資料
International police organization. Retrieved April 11, 2008, form
http://www.interpol.int/Public/THB/default.asp.
美國國務院監督與打擊人口販運辦公室。
Retrieved April 20, 2008, from http://www.ait.org.tw/events/docs/20070119-FactSheetsAboutHumanTrafficking-C.pdf.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Retrieved April 10, 2008, from
http://www.un.org/Overview/rights.html.
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 Retrieved April 21, 2008,
form http://www.unodc.org/unodc/zh/human-trafficking/index.html.
越南打擊人口販運官網http://www.vietact.org/.
國際刑警組織http://www.interpol.int/.
歐盟反人口販運法http://boudewijndejonge.googlepages.com/EurojustHumanTrafficking.pdf.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tw.
聯合國官網 http://www.un.org/english/.

三、日文部份
日本入國管理局,Retrieved May 01, 2007, form
http://www.immi-moj.go.jp/zinsin/index.html.
日本外務省,平成16年「人口販運對策行動計畫」,Retrieved Jan 01, 2006, form
http://www.mofa.jp./mofa/jaiko/jinshin/kodokeikaku.html.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