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學術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為保障中心」。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
邱琡雯。「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林輝慶。「移民海外生活須知」。台北:武陵,1990年。
「美國新移民法及移民問題彙編」。台北:聯合報業務部,1991年。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1989年。
梁中寧。「移民問題面面觀」。香港:集賢社,1994年。
葉肅科。「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問題與政策︰社會資本/融合觀點」。台北:學富文化,2006年。
廖元豪。「我們的法律,她們的命運--臺灣法律如何歧視外籍與大陸配偶」,收錄於夏曉鵑主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臺北:左岸文化,2005年。
鄧繼強。「移民心理輔導」。香港:田園書屋,1993年。
錢皓。「美國西裔移民研究--古巴墨西哥移民歷程及雙重認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
謝秀芬。「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2004年。
(二)論文
丁雪娟,「越南籍女性婚姻移民婚姻品質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井敏珠,「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王秀喜,「高雄市旗津區越南與印尼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王雅芬,「台北市外籍配偶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方小萍,「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班之回應性評估--以臺北縣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任玉瓊,「大陸女性配偶來台生活適應經驗之探討以基隆市大陸配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2006年。呂美紅,「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李明聰,「大陸配偶來台生活與社區互動模式之探討--以桃園縣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周文欽,「臺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林依敏,「傾聽兩個越籍新娘的心聲」,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林財榮,「兩岸人民通婚問題之研究--以居住在花蓮縣境大陸配偶為對象」,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林瑞珍,「遠嫁似曾相識的他鄉--廣東梅州客家女子於台灣南部客家庄的生活」,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吳心芝,「維繫婚姻穩定的歷程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結婚20年以上的女性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吳美菁,「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留郁婷,「女性新移民的家庭期待與實現--以桃園縣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洪世明,「現階段我國跨國婚姻狀況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夏瑞澤,「生活在他方--外地媳婦在一個太魯閣(Truku)社區的生活調適」,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莊玉秀,「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在台文化適應與其參與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徐曼真,「遠渡重洋六月雪--四位外籍媽媽在臺生活適應之生命史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徐源生,「兩岸聯姻跨制度婚姻調適之研究--以金門縣大陸新娘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曹中瑋,「自我狀態,夫妻溝通型態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許承業,「歐洲移民與西班牙的移民政策」,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張雪真,「越南新娘在台之生活調適:以苗栗縣頭份鎮為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陳李愛月,「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陳明利,「跨國婚姻下--東南亞外籍新娘來臺生活適應與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陳明雅,「影響中年男女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陳建成,「大陸配偶社會適應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陳凰鳳,「新移民女性家庭價值與婚姻調適之探討--以越南新移民女性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陳嘉誠,「臺灣地區外籍配偶幸福感之探討」,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葉育碩,「中華民國移民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郭香蘭,「基隆市越南籍新娘生活適應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曾琦,「我國外籍配偶家庭團聚管理之研究」,中央警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國境組碩士論文,2007年。雷淑娟,「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之成效評估研究--第四代政策評估觀點」,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溫雨蓉,「跨國婚姻中台灣籍男性之婚姻品質」,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廖秀茸,「婚姻穩定度之代間傳遞及其解釋路徑」,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劉亭妤,「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之社會支持網絡與其教養就學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劉貴珍,「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對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三)期刊、研討會論文、研究報告
王宇博,「19世紀後半期澳洲排華運動與澳大利亞聯邦運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2期,2004年,頁45-51。
王明輝,「跨國婚姻親密關係之探討:以澎湖地區大陸媳婦的婚姻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9期第1卷,2006年,頁61-87。朱顯龍,「新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澳門理工學報,第4期,2006年,頁51-59。「我國公務人員貪汙防制對策之研究」,available at: http://ca2.cpa.gov.tw/oldweb/research93/jpdf/jjg.pdf (2008/5/8)
邱方晞,「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1期,2003年,頁176-181。邱汝娜、林維言,「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與輔導措施」,社區發展,第105期,2004年,頁6-19。邱秋雲,「跨國婚姻的美麗與哀愁--社會壓力下的婚姻關係探討」,諮商與輔導,第233期,2005年,頁26-30。吳金光,「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啟示」,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期第6卷,2001年,頁18-21。
吳學燕,「國內外移民政策與輔導之探討」,國境警察學報,第3期,2004年,頁1-34。唐璽惠,「生活適應不良學生輔導策略」,學生輔導,第83期,2002年,頁70-83。夏曉鵑,「外籍新娘在美濃」,美濃鎮志,下冊,1996年,頁1147-1151。
夏曉鵑,「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與族群關係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2期,1997年,頁72-83。夏曉鵑,「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第39期,2000年,頁45-92。夏曉鵑,「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第97期,2005年,頁6-27。張苙雲,社會變遷中各類社會支持系統功能的討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6年,頁141-161。
張維安,「記憶、認同與族群:族群記憶與台灣客家意識的發展」,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5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available at: http://www.hakka.gov.tw/public/Attachment/84141105771.pdf (2008/5/9)
陳明和、郭靜芳,「從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探究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社會適應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第9集,2004年,頁143-171。陳錫欽,「外籍配偶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外籍配偶成長團體帶領心得分享」,家庭教育雙月刊,第6期,2007年,頁65-73。移民署相關議題探索,2006年,頁15,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ration.gov.tw/immigration/FileSystem/epaper/%B2%BE%A5%C1%B8p%AC%DB%C3%F6%C4%B3%C3D%B1%B4%AF%C1.pdf (2007/12/25)
葉尉鑫,「新移民女性在臺生活適應與政府生活輔導政策之研究」,研習論壇,第76期,2007年,頁32-40。謝立功,移民署成立後的省思。參閱警光雜誌社網站,available at: http://www.police.org.tw/aspcode/01_mag_storypage01.aspx?menuno=19&oid=116809015 (2007/12/23)
謝立功、邱承爗,「我國移民政策之檢討」,國境警察學報,第4期,2005年,頁57-92。簡茂發,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第11期,1986年,頁63-86。釋自淳、夏曉鵑,「識字與女性培力--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3期第2卷,2003年,頁41-84。
(四)文件
內政部,「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組織計畫書」,1997年。
內政部,「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ration.gov.tw/OutWeb/ch9/f9a-22.doc (2008/5/14)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籌設入出國及移民署白皮書」,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ration.gov.tw/immigration/FileSystem/WhitePaper/Whi16.pdf (2007/12/24)
(五)報紙
中國時報。尊重母親原鄉,化解歧視終結出逃。T3版,2007年10月22日。
中國時報。學齡童人間蒸發,3年9千人。T3版,2007年10月22日。
王己由。居留權緊箍咒,縱容配偶施暴。中國時報,A2版,2007年9月28日。
王己由。遭家暴殺夫,陸妻判正當防衛。中國時報,A2版,2007年9月28日。
李義。外籍新娘深夜不堪異鄉文化語言差異紛紛離家出走。中時晚報,1998年5月8日。
林庭瑤。我人權形象拉警報。中國時報,A3版,2007年1月22日。
林庭瑤。因離婚率限縮配額沒道理。中國時報,A4版,2007年6月12日。
林庭瑤。離婚率偏高,認同度太低,陸偶來台配額緊縮。中國時報,A1版,2007年6月12日。
洪茗馨。面對婚暴,外籍新娘處境堪憐。中國時報,19版,1998年3月31日。
柯佩君、修瑞瑩。亂倫十年國中女缺課陪爸爸,狼爹現形。聯合報,A12版,2007年9月13日。
姚盈如。移民法修正,受虐外配免驚,可在台居留。中國時報,A3版,2007年12月1日。
高有智。保障移民人權,民間力量成形,關心外籍、大陸配偶與外勞權益,要求規範相關廣告與禁止婚姻仲介。中國時報,A8版,2003年12月13日。
郭良傑。108刀殺夫,受暴陸女被判15年。中國時報,C3版,2007年12月12日。
黃曼瑩。外籍新娘受虐自殘告白。中時晚報,1998年3月11日。
黃福其、黃揚明。外偶真弱勢,家暴案5年增7.6倍。聯合報,C2版,2007年11月9日。
黃馨儀。外籍新移民總數直逼原住民。中國時報,高屏東焦點C1版,2007年9月30日。
劉鳳琴。大陸新娘正名大陸配偶。中國時報,A11版,2003年8月20日。
楊昌林。娶東南亞妻,后里23對離14對。聯合報,C2版,2007年4月17日。
謝立功。新移民不是二等人。聯合報,A8版,2007年12月19日。
顏玉龍。打離婚官司,保護令成護身符。中國時報,C1版,2007年7月31日。
聯合報。扁高談人權,移民署沒聽見嗎。A10版,2007年1月4日。
(六)網站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menu11.asp (2007/12/23)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menu11_1.asp (2007/12/23)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available at: http://www.ris.gov.tw/ (2008/5/30)
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條文草案(移民/移住修法監督聯盟版本)」,available at: http://tw.myblog.yahoo.com/migrants2006/article?mid=287&prev=288&next=286&l=f&fid=11&sc=1 (2008/6/8)
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案今三讀通過,八大突破進展,七大未竟之志」,available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yotu/msg/9b50863b5d2cc8eb (2008/6/8)
維基百科,available at: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0%E7%A7%BB%E6%B0%91&variant=zh-tw (2007/12/30)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Andrews, F. M. & Robinson, J. P., Measure of subjective well-bing. In Measure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 Academic press, 1991.
Bennett, D.H. & Watts, F.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Press, 1983.
Castles, S., Australian Multiculturalism: Social Policy and Identity in a Changing Society. K. Quittner (ed) Australian Multicultur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Cobb, S.,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 1976; House, J. S.,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 1981.
Darwin, C. R.,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John Murray, London, C. R., 1859.
Fix,M.& Laglagaron, L., Social richts and Citizenship: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US: The Urban Institute, 2002.
Gordon, M. M.,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Park, R. & Ernest B.,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1.
Shertzer, B. & Stone, S. C., Fundamentals of Guidanc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81.
(二)論文
Hsia, H. C., “Selfing and othering in the Foreign Bride phenomeno: A study of class, gender and ethnicity in the transnational marriage between Taiwan men and indonesian women”,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Ph. D. Dissertation, 1997.
(三)期刊、研討會論文
Booth, A., Johnson, D. R., & Edwards, J. N., “Measuring Marital Instabili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V. 45, 1983, 387-394.
Cassel, J., Psychosocial processes and "stress": Theoretical formul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V. 4, 1974, 471-482.
Edwards, J. N., Johnson, D. R., & Booth, A., “Coming apart: A prognostic instrument of marital breakup”. Family Relations, V. 36, 1987, 168-170.
Hawkins, J. L., Associations between companionship, hostilit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V. 44, 1968, 427-440.
Karney, B. R. & Bradbury, T. N. Attnbutions in Marriage: State or Trait? A Growth Curve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 78, 2000, 295-309.
Lewis, R. A. & Spanier, G. B., Theorizing about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Marriage. Contemporary Theories About The Family Research-Based Theories, V. 1, 1979, 268-294.
Orden, S. & Bradburn, N., Dimension of marriage happi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 41, 1968, 715-731.
Ostrom, T.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ffective,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Components of Attitud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 5, 1969, 12-30.
(四)網站
澳洲政府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網站, 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ov.au/media/fact-sheets/06evolution.htm (2008/5/11)
澳洲政府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網站, 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ov.au/media/publications/multicultural/agenda/agenda89/executiv.htm (2008/5/11)
澳洲政府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網站, 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ov.au/about/reports/access-equity/access-equity-2005/Chapter5.pdf (2008/5/11)
澳洲政府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網站, available at: http://www.immi.gov.au/media/publications/settle/beginning-life-texts/vic/cht.pdf (20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