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08:4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蘇映竹
論文名稱:
論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界限
指導教授:
梁添盛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
行政警察研究所
學門:
軍警國防安全學門
學類:
警政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96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2
中文關鍵詞:
勞資爭議
、
罷工活動
、
警察公共原則
、
集會遊行
相關次數:
被引用:
7
點閱:796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1
自民國76年解嚴以後,台灣勞工運動始得以獲得解放,在過往諸多的勞資爭議事件中,又以「罷工」之型態最為常見,然罷工活動實為警察工作中一個難題。勞方經由結社方式,與資方進行團體交涉,謀求改善工資及其他勞動條件之維持,乃各國憲法所明文保障之基本人權之一,故警察應予以尊重,原則不得任意介入;然而,勞資爭議除包含私權爭執外,亦有可能妨害交通甚或危及公共秩序,於此場合因涉及警察維護治安的任務範圍,故又要求警察須予以介入。到底警察在處理勞資爭議事件的場合中(特別是以罷工為手段的勞資糾紛事件),其介入的時機、界限為何?罷工合法、違法如何認定?及判斷標準何在?對於實務上警察處理罷工問題至為重要,故有深入探討之必要。
本論文共分六章,以警察介入罷工活動議題為研究重心,探討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界限及正當性之判斷標準何在。然而,探究警察介入罷工活動時機及適法性之前提,又涉及罷工權的性質及憲法上定位,故本文前半段將對於勞資爭議及罷工活動部分,就其法理基礎、學說及實務見解予以論述。嗣於文章後半段對於(一)罷工活動是否適用集會法之規範;(二)縱使罷工活動適用集會法,警察執勤時有無應注意事項;(三)集會遊行法內容本身有無爭議之處;(四)關於罷工活動可否回歸道路法來予以管理等問題來予以闡述。茲就本論文研究架構安排如下:
第一章 緒論
以國內警察介入罷工活動的案例為背景,就案例所涉及之問題爭點檢討我國實務運作之妥當性,形成問題意識,並進而產生研究動機及預期之研究目的。其次,就本文之研究範圍及限制予以界定並論述研究方法,最後提出本文之研究架構及內容。
第二章 罷工活動及勞動基本權
論述勞動基本權、勞資爭議之概念及罷工權在憲法之保障,並介紹德、日兩國有關勞動法制之學說發展、歷史沿革及實務見解。
第三章 罷工法制之探討
首先介紹勞動法制中爭議行為之定義、態樣、法律規範,並討論爭議行為之正當性及其判斷標準;其次,就罷工之態樣及合法要件予以介紹,並以實務上常發生之罷工糾察線為討論重點,進而論述罷工權行使之免責理論基礎,探討罷工活動是否直接適用市民刑法予以評價?法律效果為何?最後,就特殊之罷工類型-「政治罷工」及「公部門罷工」探討其在法律上之容許性。
第四章 警察任務與罷工活動
區別警察任務與勞資爭議兩者在制度、目的及特色上之不同,並介紹德、日兩國關於警察處理罷工活動之學說、判例,與我國法制相比較,探討警察在罷工活動之角色定位。
第五章 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界限
本章為本文論述之重心,首先彙整上述章節之內容重點,論述警察原則不介入罷工活動之法理基礎,進而探討警察介入罷工活動應遵循之原則及界限,並介紹實務上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類型;其次,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實施,諸如事前情報蒐集、事中現場警備及事後犯罪偵查等行為事項;最後,就集會法中申請許可、場所同意等規範事項,是否與罷工活動有競合衝突,予以分析、檢討,並探討以道路法取代集會法來管理罷工活動之可行性。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歸納上述各章內容,作為本文結論,對我國實務上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爭議予以檢討,提出警察介入罷工活動時應有之觀念認知及處理程序,並就現行法制不備及闕漏部分提出修法建議。
罷工活動本質係屬「私權爭執」事項,而警察任務係在「維持治安」,兩者性質迥異,原則上警察不介入私權爭執,唯有在其衍生具體「公共性」危害時才予以介入。以往警察處理勞資爭議事件最為人詬病者,乃先入為主將其歸類為治安事件,不能秉持中立原則,探究其原因,多數皆因未能體認勞動權與警察權本質上不同所致。此外,我國現行法制對於勞方之保障未臻完備,其中罷工為「爭議權」行使最常見之方式,對於爭議行為手段是否僅限於消極行為,亦或包括積極行為在內,尚有爭議。特別是爭議行為的正當性成立與否,涉及民、刑事法律責任的免責效果,亦為警察權發動界限之所在。故本文擬藉由整理相關論述,幫助釐清實務上警察機關對於罷工權與警察權兩者之概念之區別,探討爭議行為正當性之判斷標準及警察權發動時應遵循之原則,期能對於警察在實務運作上能有所助益。最後,對於實務上警察以集會遊行法為依據處理罷工活動事件,因罷工活動涉及結社權、工作權、生存權及意見表現自由等基本權利之衝突,關於罷工活動能否逕行適用集會遊行法,尚有疑問。本文擬整理學者間對該法爭議點之探討,並參照外國立法例,提供以交通法制來管理集會遊行及罷工活動之參考。
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問題背景 1
第二項 研究動機 2
第三項 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一項 研究範圍 7
第二項 研究限制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8
第一項 研究方法 8
第二項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罷工與勞動基本權 11
第一節 勞動基本權、勞資爭議及罷工之概念 11
第一項 勞動基本權之概念 11
第一款 基本權利的演進 11
第二款 自由的基本權與社會的基本權 12
第三款 勞動基本權之內容 13
第二項 勞資爭議概說 15
第一款 勞資爭議之概念 15
第一目 德國 15
第二目 日本 17
第三目 我國 17
第二款 勞資爭議之類型 18
第三項 罷工之法律概念 21
第一款 罷工之定義 21
第二款 實際案例 23
第一目 台鐵工會罷工事件 23
第二目 台企銀工會罷工事件 24
第三目 中華電信罷工事件 25
第二節 憲法對於罷工權之保障 27
第一項 德國法制 27
第一款 制度保障說 27
第二款 主觀權利說 28
第二項 日本法制 30
第一款 自由權說 31
第二款 社會權(生存權)說 31
第三款 自由權與社會權不區分說 32
第三項 我國法制 33
第一款 無憲法基礎說 33
第二款 憲法第14條結社權說 34
第三款 憲法第15條生存權與工作權說 36
第四款 憲法第22條一般行動自由說 37
第四項 小結 38
第三章 罷工法制之探討 41
第一節 爭議行為 41
第一項 爭議行為概說 41
第一款 爭議行為之定義 42
第二款 爭議行為之態樣 42
第三款 爭議行為之法律規範 43
第二項 爭議行為之合法要件 43
第一款 爭議行為之主體要件 44
第二款 爭議行為之目的要件 45
第三款 爭議行為之程序要件 46
第四款 爭議行為之手段要件 48
第三項 爭議行為之正當性 49
第一款 正當性之定義 49
第二款 正當性之法律化 50
第三款 正當性之判斷標準 51
第一目 爭議行為之合法性與正當性 51
第二目 爭議行為正當性之判斷基準 52
第四項 小結 56
第二節 罷工之態樣與合法要件 56
第一項 罷工之態樣 56
第二項 罷工之合法要件 60
第三項 罷工活動與罷工糾察線 63
第一款 罷工糾察線之定義 64
第二款 罷工糾察線之形態與特色 64
第三款 罷工糾察線之法律性質 65
第三節 罷工活動之免責事由 66
第一項 罷工活動免責事由之理論基礎 66
第一款 違法性阻卻說 67
第二款 構成要件阻卻說 68
第二項 罷工活動之法律效果 70
第一款 合法罷工之法律效果 70
第一目 合法罷工之民事責任 70
第二目 合法罷工之刑事責任 73
第三目 合法罷工之行政責任 74
第二款 非法罷工之法律效果 75
第一目 非法罷工之民事責任 75
第二目 非法罷工之刑事責任 76
第三目 非法罷工之行政責任 78
第四節 特殊罷工類型之容許性 78
第一項 政治罷工 78
第一款 政治罷工之概念 78
第二款 政治罷工之法律效力 79
第三款 實際案例 82
第二項 公部門罷工 83
第一款 公務員之罷工 83
第二款 公部門勞工與雇員之罷工 86
第三款 小結 87
第四章 警察任務與罷工活動 89
第一節 警察任務與警察法之概括條款 90
第一項 警察任務之概念及其內容 90
第一款 德國法制 91
第二款 日本法制 92
第三款 我國法制 93
第二項 警察法上之不確定法律概念 95
第一款 警察法上關於警察任務保障之法益 96
第一目 公共安全 96
第二目 公共秩序 97
第二款 警察法上關於警察任務之危害概念 98
第一目 危害的要素 98
第二目 其他類型之危害 100
第三項 警察職權行使法上之概括條款 101
第一款 警職法概括條款之要件 102
第二款 警職法概括條款違憲說 104
第三款 警職法概括條款合憲說 104
第四款 警職法概括條款與補充性原則之關係 104
第五款 小結 106
第二節 警察任務與犯罪偵查 107
第一項 檢察官在犯罪偵查之定位 108
第二項 警察機關在犯罪偵查之定位 109
第三項 現行檢警關係之探討 111
第四項 小結 114
第三節 警察任務與罷工活動之關聯 115
第一項 國家任務與私法自治 115
第一款 國家在勞資爭議中之消極義務 116
第一目 國家中立原則 116
第二目 私法自治──勞資爭議之團體協約自治 117
第二款 國家在勞資爭議中之積極任務 121
第一目 主觀公權利與制度性保障 121
第二目 立法者之積極保護立法的義務 123
第三款 小結 125
第二項 警察任務與私權保護 125
第一款 警察公共性原則與私權保護 126
第二款 警察保護私權之法理基礎 129
第三款 警察保護私權之要件 130
第四節 警察在罷工活動中之角色定位 133
第一項 德國 133
第二項 日本 134
第三項 我國 135
第四項 小結 137
第五章 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界限 139
第一節 罷工違法要件與法律效果 139
第一項 罷工之違法要件 139
第二項 法律效果之選擇 141
第三項 警察介入罷工活動應遵循之原則 142
第一款 警察補充性原則 142
第二款 警察中立原則 144
第一目 國家在勞資爭議中立之原則 144
第二目 警察在勞資爭議中立之原則 146
第三款 警察比例原則 148
第二節 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類型 150
第一項 警察因罷工活動肇致公共危害而介入 150
第一款 罷工活動與警察法第2條之關係 151
第二款 罷工活動與警職法第28條第2項之關係 152
第三款 罷工活動與警職法第28條第1項之關係 152
第二項 警察因勞資當事人之聲請而介入 153
第三項 勞資爭議進入行政訴訟程序時之警察權行使 155
第一款 行政訴訟之提起 156
第一目 一般前提要件 156
第二目 課予義務之訴與一般給付之訴 157
第三目 確認之訴 158
第二款 暫時之權利保護──假處分(假命令) 159
第三節 警察介入罷工活動之實施 161
第一項 事前情報蒐集 161
第一款 情報蒐集的概念 161
第二款 情報蒐集之種類與法律依據 162
第三款 情報蒐集之限界 165
第二項 事中現場警備 168
第一款 介入罷工活動前之警力部署 168
第二款 現場警察活動之判斷 169
第三項 事後犯罪偵查 173
第一款 罷工活動與犯罪偵查 173
第二款 警察在罷工活動之犯罪偵查手段 175
第四節 罷工活動與集會遊行法之關係 177
第一項 罷工活動與集會遊行法 177
第二項 勞動基本權與集會遊行權 179
第一款 勞動基本權──勞動三權 179
第二款 集會遊行權 179
第一目 憲法上的直接限制 181
第二目 法律上之限制 182
第二項 我國集會遊行法對於罷工活動相關之規定 182
第一款 申請許可 184
第一目 實務之見解 186
第二目 學者之見解 188
第二款 場所同意 190
第一目 公物部分 190
第二目 私有物部分 191
第三款 比例原則 193
第一目 集會遊行法上比例原則之意義 193
第二目 勞資爭議適用集會遊行法比例原則之時機 195
第三項 依集會遊行法處理罷工活動之檢討 196
第一款 將許可制改為報備制 196
第二款 有關刑罰之規定應予廢止 198
第三款 禁制區之規定應予放寬限制 200
第四款 第11條之「不予許可原因」應加修正 201
第四項 罷工活動作為集會遊行法上警察權之發動對象 203
第一款 警察作為集會遊行主管機關之妥適性 204
第二款 罷工活動中適用集會遊行法時警察權行使應注意事項 206
第五節 罷工活動與道路法之關係 207
第一項 罷工活動能否排除集會法之適用 207
第二項 罷工活動能否回歸道路法來管理 20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13
第一節 結論 213
第一項 我國罷工法制 213
第二項 我國警察法制 216
第三項 警察處理罷工活動應有之認知 219
第二節 建議 222
第一項 警察處理罷工活動之程序 222
第二項 集會遊行法之修法建議 222
第三項 將罷工活動回歸道路交通法規來管理 224
參考文獻 227
一、中文部分 227
(一)中文書籍 227
(二)期刊論文 229
(三)中文網站 238
(四)新聞報紙 238
二、日文部分 239
(一)日文書籍 239
(二)日文期刊 240
(三)日文網站 242
論文全文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1)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著者自印,2005年9月。
(2)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85年6月5版。
(3)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上冊),翰蘆,2000年7月2版2刷。
(4)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5年10月增訂9版2刷
(5)吳庚,行政爭訟法,三民書局,2005年5月3版。
(6)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1999年10月再修訂初版。
(7)陳敏,行政法總論,著者自印,2003年1月3版。
(8)梁添盛,警察權限法,著者自印,2000年11月第2版1刷。
(9)梁添盛,警察法專題研究(一),中央警官學校出版,1992年4月20日,初版1刷。
(10)梁添盛,警察法專題研究(二),著者自印,2006年8月2版。
(11)梁添盛,行政法講義,著者自印,2007年8月初版。
(12)劉嘉發,警察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1刷。
(13)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元照,2004年。
(14)蔡震榮、鄭善印,行政罰法逐條釋義,新學林,2006年。
(15)陳立中,警察行政法,著者自印,1991年1月。
(16)陳立中,警察法規,臺灣警察專科學校,2004年2月修訂第4版2刷。
(17)許春金主編,警察行政概論,三民書局,1998年4月。
(18)黃守高,現代行政法之社會任務,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印行,1979年12月初版。
(19)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4年3月13刷。
(20)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義,五南,2004年10月初版3刷。
(21)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2006年9月修訂3版。
(22)許慶雄,社會權論,眾文,1992年5月初版2刷。
(23)許文義,警察職務協助法論,登文,1992年3月。
(24)李震山譯,西德警察與秩序法原理,登文書局,1986年1月初版。
(25)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編,正典,2002年10月。
(26)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三民書局,1999年10月修訂3版。
(27)陳新民,法治國家論,學林,2001年4月。
(28)陳繼盛,勞資關係,正中書局,1979年。
(29)陳繼盛,勞工政策與立法,司法週刊雜誌社,1986年。
(30)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1994年初版。
(31)陳國鈞,勞工問題,三民書局,1988年增訂再版。
(32)史尚寬,行政法論,興台,1953年初版。
(33)史尚寬,勞動法原論,著者自印,1978年。
(34)林紀東,行政法各論,大中國圖書,1964年8月。
(35)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民書局,1990年。
(36)朱武獻,公法專題研究(一),輔仁大學法學院法律服務中心,1986年1月。
(37)蔡墩銘譯,西德刑事訴訟法,法務部印,1982年7月。
(38)簡良機,勞資爭議立法規範及處理制度之研究,五南書局,1991年初版。
(49)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著者自印,2001年10月2版。
(50)李知遠,刑事訴訟法釋論,一品,2006年8月修訂1版。
(51)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五南,2004年9月9版1刷。
(52)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53)吳綺雲/葉百修合議,西德行政法院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出版,1990年11月。
(54)楊子慧、林三欽、陳愛娥、張嫻安、李建良、許宗力、陳英鈴合譯,「法學、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元照,2006年7月初版1刷。
(55)內政部印行,各國國家安全有關法令輯要,1986年11月。
(56)民事法律專題研究(六),司法周刊雜誌印行,1989年8月。
(57)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五南,2001年8月初版2刷。
(58)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著者自印,2000年增訂2版。
(59)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等合著,現代憲法論,元照,2000年3月初版2刷。
(60)「爭議行為之行使所涉及相關法律問題」之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辦, 2006年12月8日。
(61)「行政警察實務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警察專科學校主辦, 2007年3月16日。
(二)期刊論文
1.學位論文
(1)林炫秋,「論罷工權之行使與限制──中德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2)陳國勝,「論警察介入勞資爭議之界限」,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3)朱源葆,「集會遊行法與警察處理聚眾活動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4)蔡維音,「罷工行為規範之憲法基礎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5)趙仲萱,「大眾運輸業勞工集體爭議行為規範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6)鄧加仁,「集會遊行法制與實務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7)李鍇,「集會遊行法場所選用法律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8)張嘉政,「人民集會遊行權利之規範與保障—我國動員戡亂時期集會遊行法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5月。
(9)曾國昌,「從警察權之行使論基本人權之保障」,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10)李憲人,「行政警察活動與犯罪偵查」,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5月。
(11)吳偉豪,「警察職權行使法資料蒐集規定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12)刁仁國,「檢警關係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13)曹昌棋,「從警察權之行使論個人資料之保護」,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14)許博彥,「集會遊行在我國憲法之地位」,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15)黃清德,「論集會遊行之限制與禁止」,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2.期刊論文
(1)梁添盛,「警察任務與警察權限」,警大法學論集,第2期1997年3月。
(2)何達仁,「警察法有關檢警關係規範之商榷」,軍法專刊第52卷第3期,2006年6月。
(3)何達仁,「引進日本公安委員會制度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40期,2007年1月。
(4)劉嘉發,「論選舉期間警察人員行政中立之分際」,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1期,2004年8月。
(5)劉嘉發,「論行政罰法對道路交通執法之影響」,警政論叢第6期,2006年12月。
(6)李憲人,「犯罪偵查諸原則於行政警察活動適用問題之研究」,警政論叢第6期,2006年12月。
(7)邱華君,「警察行政中立研究」,警學叢刊第20卷第4期,1990年6月。
(8)廖義男,「現行勞資爭議法規與抗爭手段規定之檢討」,臺大法學論叢,第19卷第1期,1989年12月。
(10)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三民書局,1994年10月增訂再版。
(11)葉俊榮,「論比例原則與行政裁量」,憲政時代,第11卷第3期,1986年1月。
(12)李震山,「罷工糾察線作為預防犯罪的警察權發動對象-警察法觀點」,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13)李震山,「民主法治國家與集會自由」,警大法學論集第3期,1998年3月。
(14)蔡震榮,「罷工集會作為集會遊行法警察權發動的對象」,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15)蔡震榮,「公營事業人員身分法律規定之研究」,警大法學論集第3期,1998年3月。
(16)蔡震榮,「論比例原則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警政學報第17期,1990年。
(17)蔡震榮、王曰諾,「論警察職權行使與權利救濟」,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2期,2005年7月。
(18)許文義,「警察預防犯罪任務之分析與探討」,警學叢刊第29卷第5期,1999年3月。
(19)許文義,「從時代潮流變革探討當前警察法演進之趨勢──以德國法為例」,警學叢刊第30卷1期,1999年7月。
(20)許義寶,「論未經許可集會遊行之命令解散」,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1期,1997年。
(21)法治斌,「私人關係與憲法保障」,政大法學評論 第27期,1983年6月。
(22)法治斌,「集會遊行之許可制或報備制:概念之迷思與解放」,憲政時代第42卷第3期。
(23)林明鏘,「論警職法第28條之權限概括條款與補充性原則」,警察法學,第5期,2006年10月。
(24)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政大法學評論第35期,1987年6月。
(25)陳新民,「示威的基本法律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38期,1988年12月。
(26)陳通和,「日、德警察資料蒐集法制之研究」,警政論叢第6期,2006年12月。
(27)陳通和,「論情報自己決定權與警察資料蒐集活動之法的統制」,警政論叢第4期,2004年12月。
(28)陳正根,「論警察處分行使之法律要件與原則」,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2005年12月。
(29)蔡茂寅,「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性質」,律師雜誌第219期,1997年12月。
(30)蔡茂寅,「社會權──生存權與勞動權」,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6月。
(31)蔡庭榕等著,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書局,2005年2月初版。
(32)黃越欽,「從勞動鬥爭權到和諧義務-瑞士勞資協和協約五十年」,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1989年6月。
(33)陳繼盛,「勞資爭議行為規範與處理之研究」,收於民事法律專題研究(六),台北:司法周刊雜誌印行,1989年8月。
(34)黃程貫,「勞資爭議法律體系中之罷工的概念、功能及基本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
(35)黃程貫,「論政治罷工」,政大法學評論第40期,1989年12月。
(36)黃程貫,「我國罷工合法要件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
(37)朱石炎,「論罷工」,法令月刊,第40卷,第7期,1989年7月1日。
(38)陳慈陽,「集會遊行法相關規定合憲問題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1998年6月。
(39)陳愛娥,「政府在勞資爭議中的公權力運用」,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2006年1月。
(40)葛克昌,「制度性保障與地方稅」,法令月刊第59卷第5期,2008年5月。
(41)楊通軒,「爭議行為合法性之判斷基準──最高法院84年度上字第1074號民事判決評釋」,法學叢刊第170期,1998年4月。
(42)楊通軒,「國家中立原則在勞資爭議中之運用」,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卷1期,1990年1月。
(43)楊戊龍,「論我國文官中立法制化及其規範效果」,法學論叢第1卷第1期,國立高雄大學,2005年7月。
(44)呂榮海,「勞工團結權與企業管理權的侵害與救濟」,法學叢刊第35卷第1期1990年1月。
(45)鄧學良、李錦智,「勞資爭議行為冷卻之檢視:從爭議行為修正析論」,法令月刊第58卷第2期。
(46)潘鴻麟,「警察權之發動與罷工權之行使」。論文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辦之「爭議行為之行使所涉及相關法律問題」之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006年12月8日。
(47)劉士豪,「勞動基本權在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中的定位(上)」,政大法學評論第87期,2005年10月。
(48)黃瑞明,「落後的罷工法制,反動的意識形態」,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
(49)魏千峰,「台鐵工會罷工事件始末」,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
(50)韓仕賢,「我合法罷工!你依法舉牌?-警察權介入台企銀罷工的觀察與檢討」。論文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辦之「爭議行為之行使所涉及相關法律問題」之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006年12月8日。
(51)張鑫隆,「罷工糾察線作為預防犯罪的警察權發動對象?--勞動法的觀點」,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52)張鑫隆,「爭議行為之法律評價的構造~以日本為例看台灣爭議行為法之再生(二)」,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96年5月。
(53)廖元豪,「集會遊行權與罷工集會」,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54)鄭津津,「美國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探討 = A Study on Labor-Management Confrontation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0期,2006年12月。
(55)鄭津津,前揭「美國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實務研析」,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56)陳彥良,「勞資爭議行為與勞動法令」,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57)李仁淼,「日本行政對勞動紛爭之處理──以日本最近之動向為線索」,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58)黃馨慧,前揭「勞資爭議行為與日本集體勞資爭議關係之發展」,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59)黃清德,「集會遊行之報備制與許可制」,警學叢刊第22卷第1期,1991年9月。
(60)邱駿彥,「『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判斷與確立』專題研析一」,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96年5月。
(61)郭玲惠,「『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判斷與確立』專題評析二」,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62)王惠玲,「歐洲聯盟國家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實務研析──以德國為例」,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63)王學良,「集會遊行事件處理與法律問題」,警學叢刊第19卷第3期,1989年3月。
(64)陳國勝,「勞資爭議在集會遊行法上之定位」,警政學報第29期,1996年7月。
(65)丘周剛,「罷工行為的法律效果」,經社法制論叢第9期,1992年1月。
(66)陳斐鈴,「集會遊行法政策設計之分析」,收於「行政警察實務與學術研討會」,臺灣警察專科學校主辦,2007年3月16日。
(67)林佳和,「論警察之干預勞資爭議事件」,道南法語,政大法律學系印行,1991年5月創刊號。
(68)林佳和,「公務門罷工──尋找法釋義學體系中的合法性答案?」,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
(69)林佳和,「高雄捷運泰勞暴動事件之求償另一章:勞動法角度的觀察」,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3期,2006年6月。
(70)林佳和,「教師與憲法同盟自由之保障──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00280號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51期,2007年12月。
(71)曾肇昌,「姑息非解決勞資爭議的良方」,全國律師第4卷第3期,2000年3月。
(72)吳景欽,「從檢察官強制處分權的逐步廢除探討檢警關係之消長」,法令月刊,第53卷,第4期,2002年4月。
(73)陳運財,「偵查中檢警之角色定位」,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
(74)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
(75)黃鼎佑,「罷工集會作為集會遊行法的警察權發動對象?-勞動法的觀點」,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96年5月。
(76)康順興,「日本檢警關係及相關法制之評析」,法律評論,第66卷,第7~9期合刊,2000年9月。
(77)謝棋楠,「美國勞資爭議行為之行政權機制與實務」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78)呂世明,「警察人員對於群眾事件應有之認識」,77年9月1日。
(79)陳文貴,「從行政罰法看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之交錯」,法令月刊第58卷第11期,2007年11月。
(80)焦興鎧,「從勞動三權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看我國工會法之修正方向」,法令月刊第58卷第2期,2007年2月。
(81)田福連,「勞資爭議處理及其因應策略」,中國勞工,2001年1月。
(82)郝鳳鳴,「從事物本質析論勞工法制之憲法解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8期,2006年6月。
(83)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主體──兼論如何重塑平行互助協力的優質檢警關係」,刑事法雜誌第51卷第4期,2007年8月。
(84)蔡佩潔,「警察之犯罪偵查活動與國家賠償」,警大法學論集第3期,1998年3月。
(85)程明修,「民主憲法國家中的基本權利」,警大法學論叢第5期,2000年3月。
(86)古松茂,「勞資爭議處理法與仲裁法在勞資爭議處理中所面臨之困境探討」,臺灣勞工雙月刊第3期,2006年9月。
(87)Starck, Christian著、李建良譯,「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 ── The State's Obligation to Protect Fundamental Rights」,收於楊子慧等譯,「法學、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元照,2006年7月初版1刷。
(三)中文網站
(1)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2)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http://nbinet1.ncl.edu.tw/screens/opac_menu.html
(3)國家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http://aleweb.ncl.edu.tw/F?RN=232640465
(4)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目錄:http://aleweb.ncl.edu.tw/F?RN=232640465
(5)司法院網站首頁:http://www.judicial.gov.tw/
(6)立法院國會圖書館資料庫檢索系統:http://lis.ly.gov.tw/lgcgi/ttsalldb?@0:0:1:/disk1/lg/alldbout@@0.2771612191659881
(7)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8)國家圖書館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http://readopac1.ncl.edu.tw/ncl3/index.jsp
(9)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10)司法院法學資料庫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11)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001.asp
(12)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http://law.moj.gov.tw/
(13)國家圖書館遠距離圖書服務系統:http://www.read.com.tw/web/hypage.cgi?HYPAGE=index.htm
(14)高點法律網:http://www.license.com.tw/lawyer/
(四)新聞報紙
(1)經濟日報,2005年5月18日A6版。
(2)中國時報,2003年9月12日,A3版。
(3)中國時報,2003年12月20日,A6版。
(4)民生報,2005年5月18日A2版。
(5)經濟日報,2005年5月18日A6版。
二、日文部分
(一)日文書籍
(1)美濃部達吉,新憲法概論(宮澤俊義增補),有斐閣,1951年。
(2)西谷敏,労働組合法,有斐閣,1998年。
(3)戒能通孝,警察権,岩波書局,1970年8月。
(4)菅野和夫,労働法,弘文堂,1985年第初版。
(5)菅野和夫,労働法,弘文堂,1993年第3版。
(6)菅野和夫,労働法,弘文堂,2003年,第6版。
(7)山口浩一郎,労働組合法,有斐閣,1993年。
(8)片岡曻等著,ピケッティングの硏究-実態と法理,有斐閣,1955年5月。
(9)片岡曻,労働法(1),有斐閣,1998年第3版補訂。
(10)籾井常喜編,戦後労働法学説史,労働旬報社,1996年。
(11)蓼沼謙一等編,「労働法の争点」所收,有斐閣,1990年11月。
(12)西神田編集室編,行政事件訴訟法體系, 1985年4月初版第1刷。
(13)竹內昭夫等編集,新法学辭典,有斐閣,1989年10月。
(14)角田邦重等著,労働團體法,有斐閣,1985年8月初版第1刷。
(15)莊子邦雄,労働刑法,有斐閣,1985年7月。
(16)宍戶基男編,警察官権限法注解上卷,立花書房,1988年11月。
(17)田村正博,警察行政法解說,東京法令出版会社,1997年2月。
(18)田中二郎ほか編,行政法講座第六巻行政作用,有斐閣,1966年10月。
(19)田中二郎,行政法下巻,弘文堂,1996年9月。
(20)田中二郎,新版行政法,東京:弘文堂,2002年5月。
(21)田中二郎先生追悼論文集,有斐閣,1985年1月初版第1刷。
(22)田上穰治,警察法,東京都:有斐閣,1990年3月初版3刷。
(23)藤田宙靖,行政法の基礎理論(上卷),有斐閣,2005年10月。
(24)片岡聰,最高裁判例にあらわれた警察権行使の限界,東京法令出版社,1982年6月。
(25)宮田三郎,警察法,信山社,2002年7月。
(26)警備警察研究會編,警備警察全書,立花書房,1967年6月第11版。
(27)俵谷利幸,警備警察の総合解說,日世社,1968年12月再版。
(28)杉本守義,警備警察の基本問題,警察圖書館,1953年1月。
(29)樋口陽一等編,注釋日本國憲法(上卷),青林書院,1991年6月。
(30)甲田宗彥,警備公安事件の諸問題と判例の動向,日世社,1976年9月再版。
(二)日文期刊
(1)土屋正三,「警察と同盟罷業(一)----西ドイツ法制における」,警察研究第47巻第12号。
(2)土屋正三,「警察と同盟罷業(二)----西ドイツ法制における」,警察研究第48巻第1号。
(3)土屋正三,「警察と同盟罷業(三)----西ドイツ法制における」,警察研究第48巻第2号。
(4)土屋正三,「警察と同盟罷業(四)----西ドイツ法制における」,警察研究第48巻第3号。
(5)土屋正三,「警察と同盟罷業(五)----西ドイツ法制における」,警察研究第48巻第4号。
(6)土屋正三,「西ドィツ統一警察法模範草案(二)」,警察学論集第34巻第2号。
(7)土屋正三「警察の裁量と判断の余地(上)」,警察学論集第32巻第1号。
(8)古川陽二,「ピケッティング」,籾井常喜編,戦後労働法学説史,労働旬報社。
(9)島田信義,「爭議行為と刑事責任」,蓼沼謙一等編「勞働法の争点」所收,有斐閣,1990年11月。
(10)佐藤昭夫,「政治スト‧同情スト」,收於蓼沼謙一等編「労働法の争点」,有斐閣,1990年11月。
(11)關根謙一,「警察の概念と警察権の限界(一)」,警察學論集,第33巻第10号。
(12)関根謙一,「警察の概念と警察の任務(二)」,警察学論集第34巻第4号。
(13)関根謙一,「警察の概念と警察権の限界(八)」 ,警察學論集第37巻6号。
(14)高橋明男,「西ドイツにおける警察的個人保護(一)──警察介入請求権をめぐる学說と判例」,阪大法学139号,1986年8月。
(15)小谷宏三,「警察法第二條について」,警察公論第33巻第9号。
(16)藤田宙靖,「警察と公共性に関する三つの小論」,收於氏著「行政法の基礎理論(上卷)」,有斐閣,2005年10月。
(17)田上穰治,「警察に関する概括条項」,警察研究27巻6号,1956年6月。
(18)奧平康弘,「警察権の限界」,收於田中二郎ほか編,行政法講座第六巻行政作用」,有斐閣,1966年10月。
(19)園部逸夫,「行政事件訴訟の類型」,收於行政事件訴訟法體系,西神田編集室,1985年4月初版第1刷。
(20)阿部泰隆,「義務づけ訴訟論再考」,公法の課題,收於田中二郎先生追悼論文集,有斐閣,1985年1月初版第1刷。
(21)書上由紀夫,「労働刑事事件と公訴権濫用論」,警察學論集,第32巻第2期,1979年2月。
(三)日文網站
(1)CiNii(NII論文情報ナビゲ-タ):http://ci.nii.ac.jp/cinii/servlet/CiNiiTop
(2)Eichi Law Offices法律とサイバ-スぺ-ス関係リソ-ス集(LINK):http://www.law.co.jp/link.htm
(3)無料データベースの利用: 国内書誌・テキストDB文系編:http://www.asahi-net.or.jp/~gb4k-ktr/freedb2d.htm
(4)国立国會図書館:http://www.ndl.go.jp/jp/data/publication/reference_index.html
(5)外国の立法-国立国會図書館:http://www.ndl.go.jp/jp/data/publication/legislation_index.html
(6)全国条例データベース:http://joreimaster.leh.kagoshima-u.ac.jp/
(7)法令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http://law.e-gov.go.jp/cgi-bin/idxsearch.cgi
(8)法情報資料室やさしい法律の調べ方:http://www007.upp.so-net.ne.jp/shirabekata/
(9)調査と情報-ISSUE BRIEF-国立国會図書館:http://www.ndl.go.jp/jp/data/publication/issue2006.html
電子全文
(
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論罷工權之行使與限制
2.
罷工行為規範之憲法基礎探討
3.
行政警察活動與犯罪偵查
4.
從警察權之行使論個人資料保護
5.
集會遊行法與警察處理聚眾活動之研究
6.
警察職權行使法資料蒐集規定之探討
7.
人民集會遊行權利之規範與保障─我國動員戡亂時期集會遊行法的檢討
8.
從警察權之行使論基本人權之保障
9.
論集會遊行之限制與禁止
10.
檢警關係之研究
11.
集會遊行在我國憲法之地位
12.
集會遊行法場所選用法律問題之研究
13.
論警察介入勞資爭議之界限
14.
大眾運輸業勞工集體爭議行為規範之研究
15.
跨文化衝突與協商-以越南台商家具業罷工為例
1.
(29)陳繼盛,勞工政策與立法,司法週刊雜誌社,1986年。
2.
(59)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等合著,現代憲法論,元照,2000年3月初版2刷。
3.
(5)趙仲萱,「大眾運輸業勞工集體爭議行為規範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4.
(10)李憲人,「行政警察活動與犯罪偵查」,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5月。
5.
(1)梁添盛,「警察任務與警察權限」,警大法學論集,第2期1997年3月。
6.
(2)何達仁,「警察法有關檢警關係規範之商榷」,軍法專刊第52卷第3期,2006年6月。
7.
(3)何達仁,「引進日本公安委員會制度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40期,2007年1月。
8.
(4)劉嘉發,「論選舉期間警察人員行政中立之分際」,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1期,2004年8月。
9.
(7)邱華君,「警察行政中立研究」,警學叢刊第20卷第4期,1990年6月。
10.
(8)廖義男,「現行勞資爭議法規與抗爭手段規定之檢討」,臺大法學論叢,第19卷第1期,1989年12月。
11.
(11)葉俊榮,「論比例原則與行政裁量」,憲政時代,第11卷第3期,1986年1月。
12.
(14)蔡震榮,「罷工集會作為集會遊行法警察權發動的對象」,收於王惠玲等作「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5月。
13.
(15)蔡震榮,「公營事業人員身分法律規定之研究」,警大法學論集第3期,1998年3月。
14.
(16)蔡震榮,「論比例原則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警政學報第17期,1990年。
15.
(18)許文義,「警察預防犯罪任務之分析與探討」,警學叢刊第29卷第5期,1999年3月。
1.
警察與勞資爭議處理-以罷工活動之處理為中心
2.
國家公權力對於罷工之介入 ─以警察權限發動為中心
3.
論警察介入勞資爭議之界限
4.
我國勞資爭議處理法中罷工糾察行為概念之探討-以正當性原則為中心的比較法觀點
5.
警察補充性原則之研究
6.
勞資爭議處理機制之研究--以信立化工罷工事件為例
7.
罷工爭議權之研究
8.
銀行組織變革下勞工行使爭議權之研究—以2005年台企銀工會罷工案為例
9.
論罷工權之行使與限制
10.
集會遊行法與警察處理聚眾活動之研究
11.
罷工權之研究—以我國航空業機師為例
12.
爭議行為民事與刑事免責之研究
13.
從勞動基本權談公用事業人員的罷工權
14.
警察職權行使法資料蒐集規定之探討
15.
罷工行為規範之憲法基礎探討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