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31 23: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涂欽文
研究生(外文):CHIN-WEN TU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轉型領導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incipals’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樊愛群樊愛群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8
中文關鍵詞:轉型領導組織承諾互易領導
外文關鍵詞: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9
  • 點閱點閱:2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校長互易領導、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的現況,並分析國小教師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轉型領導與組織承諾的相關性以及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轉型領導對組織承諾的預測力。
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隨機各抽取若干學校為樣本,再以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共抽取681位教師為樣本。本研究回收670份,有效樣本為654份,可用率為96%。
研究結果敘述如下:
ㄧ、桃園縣國小教師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行為屬中上程度,各層面以「酬賞獎勵」為最高,而「被動介入管理」知覺度最低。
二、桃園縣國小教師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屬中上程度,各層面以「激勵鼓舞」知覺度最高,而以「個別關懷」最低。
三、桃園縣國小教師組織承諾屬於中上程度,各層面以「努力意願」最高,而以「組織目標認同」的知覺最低。
四、男性、主任、16-25年年資、研究所以上、偏遠地區、12班以下的教師,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行為上的得分較高。
五、男性、主任、5年以下年資、偏遠地區學校及12班以下學校的教師,在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上的得分較高。
六、男性、51歲以上、主任、偏遠地區及49班以上的教師在教師組織承諾上的得分較高。
七、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具有顯著正相關。
八、在知覺校長領導行為中,以「啟發智識」、「酬賞獎勵」、「激勵鼓舞」及「被動介入管理」等四個行為層面對教師組織承諾有預測力,而「啟發智識」是教師組織承諾的主要預測變項。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校長與未來研究者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more importantly –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was mainl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chool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everal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nd some teachers in each sample school randomly selected, totally 681 teachers received questionnaires. 670 survey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and 654 valid ones to be evaluated. The validity was 96%.
The following are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cored above average in the perception to the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of their principals. The highest score was in “contingent reward”; the lowest score was in “management by passive exception”.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cored above average in the percep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their principals. The highest score fell in “inspiriting intelligence” ; the lowest scores were was “consideration” .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cored above average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highest score was in “effort commitment” ; the lowest score was in “value commitment”.
4. The teachers who got the highest scores in the perception to the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of their principals are those who are male, directors, with 16-25 years of teaching, above the level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remote districts, the school below 12 classes.
5. The teacher who got the highest scores in the percep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their principals are those who are male, directors, with below 5 years of teaching, in remote districts, the school below 12 classes.
6. The teacher who got the highest scor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re those who are male, over 51 years old, directors, in remote districts, the school above 49 classes.
7.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ir principals and thei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8.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le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four variables, which are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contingent reward, inspiration, and management by passive intervention, reach the certain standard. To synthesize prediction or explain the whole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ts total variation is 44.1% and especially, the prediction of inspiring intelligence is the best.
Finally, suggestions drawn upon the findings can be a great futur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principa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辭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領導的意義與領導理論的發展 9
第二節 互易及轉型領導理論探討 13
第三節 組織承諾理論探討 30
第四節 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調查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63
第二節 國小教師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轉型領導行為及組織承諾的實際情形分析 6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知覺校長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 67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組織承諾上之差異分析 84
第五節 國小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之關係 92
第六節 結果討論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7
ㄧ、中文部分 117
二、英文部分 124
附錄 128
附錄一 專家學者意見調查名冊 128
附錄二 專家意見彙整 129
附錄三 「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專家效度統計表 140
附錄四 「教師組織承諾」專家效度統計表 142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43
附錄六 預試問卷 147

表 次
表3-2-1 受試母群體分配表 48
表3-2-2 預試樣本抽取分配表 48
表3-2-3 正式樣本抽樣計劃表 49
表3-2-4 正式樣本抽取分配表 50
表3-3-1 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問卷調查題號分配表 52
表3-3-2 教師組織承諾調查題號分配表 54
表3-3-3 國小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量表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表 57
表3-3-4 國小教師組織承諾量表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表 58
表4-1-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布表 64
表4-2-1 互易領導整體暨各行為層面之看法分析 65
表4-2-2 轉型領導整體暨各行為層面之看法分析 66
表4-2-3 組織承諾整體暨各行為層面之看法分析 66
表4-3-1 性別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67
表4-3-2 年齡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68
表4-3-3 擔任職務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69
表4-3-4 服務年資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0
表4-3-5 最高學歷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1
表4-3-6 學校地區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2
表4-3-7 學校規模在知覺校長互易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3
表4-3-8 性別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5
表4-3-9 年齡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6
表4-3-10 擔任職務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7
表4-3-11 服務年資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79
表4-3-12 最高學歷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0
表4-3-13 學校地區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1
表4-3-14 學校規模在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2
表4-4-1 性別在組織承諾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4
表4-4-2 年齡在組織承諾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5
表4-4-3 擔任職務在組織承諾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6
表4-4-4 服務年資在組織承諾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7
表4-4-5 最高學歷在組織承諾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8
表4-4-6 學校地區在組織承諾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89
表4-4-7 學校規模在組織承諾及各行為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90
表4-5-1 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各層面之相關分析 92
表4-5-2 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各層面之相關分析 93
表4-5-3 知覺校長領導行為對組織承諾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94
表4-6-1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知覺校長互易領導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6-2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4-6-3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組織承諾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4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45
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分
王心怡(2002)。國中校長情緒智力、轉型領導風格與辦學績效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美惠(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揚智(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方明標(2003)。領導風格、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中國大陸外資企業為例。私立大業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白麗美(199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杏熾(2004)。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兼行政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辛武男(2003)。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呂佩紋(2004)。轉換型/交易型領導行為、授權賦能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壽險業為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春華(2005)。高階主官領導型態及組織文化對學習型組織、組織承諾與提昇工作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空軍後勤司令部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林天佑(1998)。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3。
吳惠展(2004)。轉換型領導、交易型領導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以屏東縣平地、山地公所實證比較。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何淑妃(199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巫繼昇(2006)。「家長式領導」、「交易式領導」、「轉型領導」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陸軍軍官學校為例。私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月盛(1995)。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永欽(2004)。軍事組織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以陸軍單位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光明(2003)。領導風格對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政府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志成(2005)。領導型態與組織文化對組織承諾與組織績效之影響-以國內不同國籍製藥廠之實證。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Owens, R. G.原著。教育組織行為。臺北:揚智。
林保豊(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學報,15,193-230。
林珈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漢政(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靜如(1990)。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昌柏(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市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市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侯堂柱(2001)。轉換型領導、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之研究-以台灣電子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韶佑(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及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桃園縣政府(2006)。九十五學年度桃園縣中小學名冊。桃園。
秦夢群(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張一怡(2003)。組織購併後領導者風格、員工參與、組織文化與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A公與B公司。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玄諭(2004)。台北地區國民小學體育組長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昭仁(2002)。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品芬(1995)。高雄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春興(1983)。從師大學生求學心態探討教師法「加強師範生專業精神」構想的成效。教育心理學報,16,1-28。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惠英(2001)。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瑞村(1998)。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
張慶勳(2000)。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復文。
張瓊云(1999)。托兒所所長領導型式、托兒所組織氣氛、保育人員組織承諾與服務機構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梁丁財(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梁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士銘(2005)。領導風格對基層消防同仁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文敏(2005)。高職教師之校長領導風格知覺、組織承諾知覺及公民行為之絕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莊永雄(2003)。基層地政機關轉換型領導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六縣市地政事務所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世聰(2000)。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發揮「小班教學精神」效能為指標。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金水(1989)。國民中學教師制握信念、工作經驗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怡君(2001)。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增朋(2001)。大專院校體育主管領導型態、體育教師內外控取向與體育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學賢(2004)。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龍彬(2000)。台灣省中區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同僚專業互享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譓森(1996)。轉換型領導對警政服務品質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素華(1997)。幼兒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傳永(1999)。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麗米(2004)。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程芬蘭(2005)。領導型態、心理授權賦能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汽車銷售人員為例。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游淑惠(2003)。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曾進發(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榮祥(2000)。有效推動學校行政革新:轉化領導在學校行政應用之歷程與策略。學校行政,6,59-70。
彭雅珍(199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馮麗珍(2005)。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與教職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詹益鉅(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婷姬(199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環境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裕月(1997)。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志鵬(199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雅菁(199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進雄(2000)。國中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俊哲(2004)。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濮世緯(1998)。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長生(1992)。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溝通窘境、工作滿足、組織承諾之關係-雲林縣公立中小學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蕭怡紋(2005)。醫院管理階層轉型領導對員工組織承諾之影響。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蕭雪梅(2002)。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行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戴坤輝(2002)。轉換型領導、交易型領導、信任、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組織自尊的干擾效果。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簡政為(2005)。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私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外文部分

Barnard, C. I. (1968). The functions of execu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Bennis, W., & Nanus, B. (1985). Leadership: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lake, R. R., & Mouton, J. S. (1964). The managerial grid. Houston, TX: Gulf.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LTD.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Dansereau, J. F., Cashman, J., Graen, G. (1973). Instrumentality theory and equity theory as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in predic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leadership and turnover among manag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10(2), 184-200.
Elsbree, W. S., McNally, H. J., & Wynn, R. (1967).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New York: American Book Company.
Fiedler, F. 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Y : McGrawHill.
Fiedler, F. E. (1974). The Contingency Model: New Directions for Leadership Utilizatio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 74.
Firestone, W. A. & Pennell, J. R. (1993). Teacher commitment, working condition, and differential incentivepolici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3(4), 484-526.
Hemphill, J. K., Griffiths, D. E., & Frederiksen, N. (1962).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Bu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Hersey, P., & Blanchard, K. H. (1982).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tilizing human sourc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use, R. J. (1971). A path-goal of leader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 321-339.
House, R. J., & Mitchell, T. R. (1975).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 3, 81-97.
Janda. K. F. (1960). Towards the ex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eadership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power. Human Relations, 13, 345-363.
Jantzi, D. & Leithwood, K. (1995). 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variation i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2, 512-538.
Kanter, R. M.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it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 499-517.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ivett, R. D. (1991).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AI-A 52/01 p.56.
Leithwood, K. (1994). Contribu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o school restructuring.(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7061)
Liethwood, K., Tomlinson, D. & Genge, M. (1996).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In K. Leithwood, et al.,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and administration (785-840).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Lim Beng-Chong, & Ployhart, R. E. (2004). Transfprmational leadership: relations to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team performance in typical and maximum contex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9(4), 610-621.
Maslow, A. H. (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2nd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eyer, J. P. & Allen, N. J. (1997).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Morris, J. H. & Sherman, J. D. (1981). 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3), 512-526.
Morrow, P. C. (1983). Concept redundancy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The case of work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3), 486-500.
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1982).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Northouse, P. G. (1997).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Porter, L. W., Streer, R. M., Mowday, R. T., Boulio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Oct.), 603-609.
Reddin, W. J. (1967). The 3-D management style theory.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21(4), 8-10.
Reyes, P. (1990).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Reyes, P. (1990) 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In P. Reyes(Eds).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pp.15-21).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Reyes, P. & Pounder, D. G. (1990). Teacher’s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school value orientation: A study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Reyes, P. (1992). Preliminary model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mplications for restructuring the workplace, madison, WI: Center on Organ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Schools.
Robbins, S. P. (1992).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ergiovanni, T. J. (1990). Adding value to leadership gets extraordinar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23-27.
Staw, B. M. (1977). Commitment to a policy decision: A multi-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 40-64.
Staw, B. M. (1981). 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Management Review, 6, 577-587.
Steers, R.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tevens, J. M., Beyer, J. M. & Trice, H. M. (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al predictor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 380-396.
Stogdill, R. M. (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e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Vroom, V. H., & Yetton, P. W. (1973).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e Press.
Wiener. Y. (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 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 418-428.
Yukl, G. A. (1989).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Yukl, G. A.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3rd). N. J.: Prentice-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