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7 12: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柯玟秀
研究生(外文):Wen-hsiu Ko
論文名稱:領隊休閒需求與休閒參與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our Managers'' Leisure Needs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指導教授:黃晶瑩黃晶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ying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4
中文關鍵詞:休閒需求休閒參與領隊
外文關鍵詞:leisure needsleisure participationtour manag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5
  • 點閱點閱:8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有鑑於休閒日漸在生活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使得不同職業的人藉由參與休閒活動來滿足其休閒需求,獲得休閒的利益;而領隊在旅遊業中常扮演著多重重要角色與擔任責任,面對著高風險、高壓力、高挑戰、高創新與高複雜的工作,有休閒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主要在於瞭解領隊休閒需求、休閒參與之現況及其因果關係;並以北、中、南三地區的旅行社作為研究範圍,進而以立意抽樣方式選取研究樣本,進行問卷訪查。總計發放170份問卷,回收1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6.47%,並以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致下列的研究結果:
領隊休閒需求依序為「生理需求」、「知識需求」、「社交需求」、「成就需求」與「心理需求」;其中又以「獲得生理的輕鬆與休息」與「獲得身體上的舒暢」的「生理需求」、「獲得心理上的舒暢」與「滿足自己喜好」的「心理需求」,以及「學習知識」的「知識需求」,成為受訪領隊認為在休閒時的最強烈需要的休閒需求項目。領隊最常參與之休閒活動類型為「休憩型」,其次依序為「知識型」、「社交型」、「藝文型」與「體育型」;其中「看電視」、「玩電腦」、「聽音樂」與「散步」的「休憩型」活動,以及「收集資訊」的「知識型」活動,成為受訪領隊最常參與的活動。此外,領隊休閒需求正向影響其休閒參與。
因此,建議業者改善領隊人力資源安排、政府相關單位推廣休閒教育、領隊應積極參與各種休閒活動,以滿足自身的休閒需求,使其能獲得愉悅的身心發展;並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擴展研究對象、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同時進行與增加研究變項,以期研究結果更加客觀、完整且具代表性。
Due to the leisure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live, it makes the people who are in different occupations, satisfied the leisure needs and obtained the leisure benefits by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Besides, the tour manager’s various important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Confront by high risk, high pressure, high challenge, high innovate, and high complex jobs, they have the needs of leisure. Accordingly, this study is to make researches into current status and caution of leisure needs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our manager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tour manager who working in the travel agency in north, central and south areas in Taiwan, sampled and investigated in a random way by questionnaire. Data was collected, total 170 questionnaires with 147 valid ones, and analyzed by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
1. Tour managers’ leisure needs are ”physiology needs”, “knowledge needs”, “social needs”, “achievement needs” and “psychology needs” in turn. And they ar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gained physiology free” and “gained body relax” of ”physiology needs”, ”gained psychology relax ” and “satisfied self-satisfaction” of “psychology needs” and “learning knowledge” of “knowledge needs”.
2. The leisure activities participated by tour managers mostly are “resting activity”, the next is “knowledge activity”, “art and literature activity”, “social activity” and “sport activity”. And they ar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watching television”, “playing computer”, “listening to music” and “taking a walk” of “resting activity” and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f “knowledge activity”.
3. The leisure needs of tour managers affect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positively.
According to this study’s result, we suggest the travel agency improving the arran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he units concerned of government could spread the leisure education; tour managers should participate in more leisure activities. Then, satisfied the leisure needs and feel pleasure. We also suggest the researcher in the future could expand the research sampl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lso carries on, and add the variables to make the outcome more objective, complete and representative.
目 錄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休閒需求…………………………………………………………5
第二節 休閒參與…………………………………………………………9
第三節 休閒需求與休閒參與…………………………………………14
第三章 研究設計…………………………………………………………16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16
第二節 變項定義與測量………………………………………………17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19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22
第一節 樣本特性分析…………………………………………………22
第二節 領隊之休閒需求情況分析……………………………………26
第三節 領隊之休閒參與情況分析……………………………………32
第四節 領隊之休閒需求與休閒參與之影響分析……………………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42
第一節 結論……………………………………………………………42
第二節 建議……………………………………………………………44
參考文獻………………………………………………………………………46
附錄一 問卷表………………………………………………………………51
附錄二 研究樣本資料表……………………………………………………54

表目錄
表3-1 台灣地區旅行社家數之分佈表……………………………………19
表3-2 各地區領隊樣本數及旅行社樣本數之分配表……………………20
表4-1 樣本特性分析表……………………………………………………23
表4-2 休閒需求分析表……………………………………………………26
表4-3 生理需求項目分析表………………………………………………27
表4-4 知識需求項目分析表………………………………………………28
表4-5 社交需求項目分析表………………………………………………28
表4-6 成就需求項目分析表………………………………………………29
表4-7 心理需求項目分析表………………………………………………30
表4-8 休閒活動參與分析表………………………………………………32
表4-9 休憩型活動項目分析表……………………………………………33
表4-10 知識型活動項目分析表……………………………………………34
表4-11 社交型活動項目分析表……………………………………………36
表4-12 藝文型活動項目分析表……………………………………………37
表4-13 體育型活動項目分析表……………………………………………38
表4-14 休閒需求與休閒參與之迴歸分析表………………………………40

圖目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16
圖4-1 路徑分析圖…………………………………………………………41
1.王國欽(1997)。運用旅客評估提昇旅遊服務品質。旅報,159,39-46。
2.中華民國觀光領隊協會(1994)。領隊經驗談(三)。台北:同作者。
3.交通部觀光局(1991)。中華民國80年度台灣地區國民旅遊調查報告。台北:同作者。
4.交通部觀光局網站統計資料(2007)。200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上網日期:2007年9月9日。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612/95國人中摘.htm
5.交通部觀光局網站統計資料(2008)。旅行業相關統計。上網日期:2008年2月12日。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6.王秀蓮、李英弘(1999)。SOHO族的休閒型態與休閒活動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遊憩行為研究與管理:1999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頁187-204)。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7.王梅香、江澤群(2003)。台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北體學報,11,203-216。
8.石宜正(2006)。高中(職)教師工作壓力、休閒需求及休閒參與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霧峰。
9.行政院主計處(1992)。中華民國八十年臺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台北:同作者。
10.行政院主計處(1995)。中華民國八十三年臺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台北:同作者。
11.行政院主計處(2001)。中華民國八十九年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台北:同作者。
12.辛晚教(1990)。休閒、教育、人生。戶外遊憩研究,3(1),3-16。
13.李銘輝(1991)。遊憩需求與遊客行為特性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4(1),17-33。
14.李明宗(1992)。人與休閒:遊憩哲學。在休閒•觀光•遊憩論文集(頁1-4)。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
15.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與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43-68。
16.李政道(2006)。羽球場館消費者動機與參與行為之研究。成大體育,39(1),28-43。
17.余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18.何凱彰(2004)。環遊世界的免費門票-領隊。幼獅文藝,603,28-37。
19.吳淑女、梁文嘉(1998)。導遊及領隊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1(1),23-42。
20.吳崇旗、王偉琴(2006)。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滿意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4,153-168。
21.邱秀霞、吳政崎(2003)。台北地區護理人員參與休閒運動現況之研究。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2,66-84。
22.杜家妤、黃慧琦(2006)。牙醫師之休閒活動類型與休閒阻礙。立德學報,3(2),67-86。
23.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劃,10,33-49。
24.林晏州(1986)。遊憩活動特性與需求之分析。都市與計劃,13,107-140。
25.林燈燦(2005)。觀光導遊與領隊:理論與實務(第六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26.容繼業,(1996),旅行業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台北:揚智文化。
27.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28.高俊雄(1999)。台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台北:桂魯有限公司。
29.高俊雄(2004)。運動休閒事業管理。台北:桂魯有限公司。
30.高俊雄、陳信安(1999)。休閒活動的知覺自由之研究-以台北縣淡水鎮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遊憩需求與效益:1999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頁23-64)。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31.徐世杰、羅鳳恩(2001)。我國國際領隊工作適應之研究。載於真理大學觀光學院(編)。海峽兩岸二十一世紀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A37-A50)。台北:真理大學。
32.許義雄、張清龍(1979)。我國職工閒聊意識及其活動傾向。體育學報,1,124-170。
33.許建民(1999)。以休閒活動類型及正式規劃休閒活動之探討。大專體育,42,158-164。
34.孫謹杓、張建(2006)。臺灣北部技專院校教師休閒需求及滿意度之研究。致理學報,23,245-292。
35.張春興(1983)。工作、休閒、娛樂(下)-提昇生活品質的探索。中國論壇,15(10),53-56。
36.張春興(2002)。心理學(二版)。臺北:臺灣東華。
37.張孝銘(2001)。休閒參與型式、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38.張孝銘、高俊雄(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2。
39.張孝銘、吳政杰、江金山(2006)。屏東市居民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研究。運動事業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五期,1-16。
40.張廖利珠、張孝銘、郭清侯(2002)。彰化市居民休閒需求之調查研究。中州學報,15,259-269。
41.陳嘉隆(1987)。領隊實務。台北:新隆書局。
42.陳皆榮(1996)。動機與休閒活動之相關性研究。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9(1),203-219。
43.陳思倫(1993)。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區隔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3),25-52。
44.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1997)。休閒遊憩概論。台北縣蘆洲鄉:空大。
45.陳南琦(2003)。青少年休閒滿意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4,201-210。
46.陳彰儀(1985)。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教育與心理研究,8,191-210。
47.陳彰儀(1986)。不同生活型態的職業婦女之壓力與休閒型態、休閒活動、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三者關係之差異。教育與心理研究,9,27-72。
48.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台北:淑馨出版社。
49.陳彰儀(1989a)。台北市就業者之休閒狀況。載於陳彰儀(編),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頁5-35)。台北:淑馨出版社。
50.陳彰儀(1989b)。已婚職業婦女之壓力、休閒活動、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載於陳彰儀(編),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頁37-61)。台北:淑馨出版社。
51.陳彰儀(1989c)。台北市民與風景區遊客參與休閒活動之心理體驗探討。載於陳彰儀(編),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頁63-83)。台北:淑馨出版社。
52.陳彰儀(1989d)。由工作、休閒的特性與體驗探討工作與休閒的關係。載於陳彰儀(編),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頁101-134)。台北:淑馨出版社。
53.陳彰儀(1989e)。職業婦女之工作、休閒關係與生活型態。在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頁135-151)。台北:淑馨出版社。
54.陳彰儀、鄭瀛川(1986)。職業婦女之工作、休閒關係與生活型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119-137。
55.陳彰儀、修慧蘭(1989)。臺北市就業者之休閒狀況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5,141-169。
56.陳鏡清、陳金樹(1993)。台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台北市政府一級機關為例∼。體育學報,15,61-84。
57.曹勝雄、陳嘉隆、王國欽(1995)。旅行社組織氣候、工作壓力對員工離職傾向之影響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2),1-18。
58.黃榮鵬(1998)。領隊實務(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59.黃淑君、陳葦諭(2004)。台北市基層警察休閒參與和工作壓力關係之探討。旅遊健康學刊,3(1),17-27。
60.黃俊彥、曾中正(2006)。台南縣基層警察人員的休閒參與度、休閒滿意度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警學叢刊,36(4),272-292。
61.廖榮利(1995)。休閒行為與工作滿足之因素分析。社區發展季刊,69,206-218。
62.鄭琦玉(1995)。日月潭風景特定區遊客特性及遊憩需求型態分析。觀光研究學報,1(4),39-53。
63.鄭燕萍(2005)。對出境領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0(2),70-72。
64.鄭燕萍、吳建冰(2005)。涉外旅遊專業人才教育思路探析。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0(4),53-55。
65.劉志正(2001)。領隊觀念與實務。台北:墨刻出版。
66.鄧景衡(1990)。休閒的地理觀。戶外遊憩研究,3(3),3-19。
67.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霧峰。
68.謝安田、謝益銘、陳欣怡(2002)。職業成就與休閒行為關係之研究。文大商管學報,7(1),33-53。
69.應詩澄(1981)。登山領隊應有的素養與才能。國民體育季刊,10(4),4-8。
70.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涂淑芳譯)。台北:桂冠圖書。(原著發行於1982)
71.Cordes, K. A. & Ibrahim, H. M.(2005)。休閒遊憩事業概論(李晶審譯)。台北:桂魯有限公司。(原著發行於2000)
72.Godbey, Geoffrey(2005)。休閒遊憩概論:探索生命中的休閒(葉怡矜、吳崇旗、王偉琴、顏伽如、林禹良等譯)。台北:品度公司。(原著發行於2003)
73.Maslow, A. H.(1991)。人類動機理論。載於結構群(編譯),動機與人格(頁51-84)。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著發行於1954)
74.Torkildsen, George(2003)。休閒與遊憩管理(上)(王昭正譯)。台北:品度公司。(原著發行於1983)
75.Ap, J. & Wong, K. K. F. (2001). Case study on tour guiding: Professionalism, issues and problems. Tourism Management, 22(5), 51-563.
76.Beard, J. G. & Raghed, M. G.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19-228
77.Coben, E. (1985). Be tours it guide: The origins, structure and dynamic of ro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2(1), 5-29.
78.Csikszentmihalyi, M. and Kleiber, D. A. (1991). Leisure and self-actualization. In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91-102).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79.Driver, B. L., Brown, P. J., and Peterson G. L.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80.Driver, B. L., Tinsley, H. A., and Manfredo, M. J. (1991). The paragraphs about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 preference scales: Results from two inventorie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breadth of the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leisure. In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263-286).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81.Mannell, R. C. & Kleiber, D. A. (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82.Mossberg, L. I. (1995). Tour leaders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charter tours. Tourism Management, 16(6), 437-445.
83.Pond, K. L. (1993). The professional guide:Dynamics of tour guiding. New York, NY: Van Nostrand Reinhold.
84.Quiroga, I. (1990). Characteristics of package tour in Europ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2), 185-207.
85.Tinsley, H. E. A. & Eldredge, B. D. (1995).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 taxonomy of leisure activities based on their need-gratify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2(2), 123-1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7. 王梅香、江澤群(2003)。台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北體學報,11,203-216。
2. 13. 李銘輝(1991)。遊憩需求與遊客行為特性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4(1),17-33。
3. 15. 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與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43-68。
4. 16. 李政道(2006)。羽球場館消費者動機與參與行為之研究。成大體育,39(1),28-43。
5. 17. 余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6. 18. 何凱彰(2004)。環遊世界的免費門票-領隊。幼獅文藝,603,28-37。
7. 19. 吳淑女、梁文嘉(1998)。導遊及領隊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1(1),23-42。
8. 22. 杜家妤、黃慧琦(2006)。牙醫師之休閒活動類型與休閒阻礙。立德學報,3(2),67-86。
9. 24. 林晏州(1986)。遊憩活動特性與需求之分析。都市與計劃,13,107-140。
10. 27.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11. 33. 許建民(1999)。以休閒活動類型及正式規劃休閒活動之探討。大專體育,42,158-164。
12. 34. 孫謹杓、張建(2006)。臺灣北部技專院校教師休閒需求及滿意度之研究。致理學報,23,245-292。
13. 35. 張春興(1983)。工作、休閒、娛樂(下)-提昇生活品質的探索。中國論壇,15(10),53-56。
14. 38. 張孝銘、高俊雄(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2。
15. 43. 陳思倫(1993)。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區隔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3),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