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中央社(2006)。樂觀看英語村成立 教育部持續改善英語教學
2006年5月3日取自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612/20061231759872.html
王家貞(2004)。台南市幼教英語教師對學前英語教科書的看法與使用現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王緯虹(1995)。學習外語愈早愈好嗎?幼兒教育,178,48-49。
台北市教育局(1999)。重要的一小步:幫孩子選擇好的幼稚園。
吳又熙、曹逢甫、謝燕隆(1994)。幼兒學習外語理論及各國實驗總覽。敦煌英語教學雜誌(1),9-10。
吳明清(2004)。小學英語教育問題。日台教育交流專題。
吳明隆(2006)。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
吳信鳳(2004)。談幼兒英語教學:可行性與實施原則。幼兒英語教學與課程研討會。21-42。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
吳信鳳、張鑑如(2001)。英語學習的迷思:從語言學習關鍵談台灣學前的幼英語教育。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頁(22-41)。台北。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
吳敏蘭(2002)。全美與幼稚園的省思。小小天地,六月號。
吳雪綺(2006)。透過幼兒語言發展探討幼兒學習美語的社會現象。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8。
李志德(2002)。英語教學,監委批教育部放任。聯合報,91.11.18。
李宜娟(2005)。幼兒園英語教學。2-6 。台北:群英。
李宜娟(2005)。Why Bilingual Education? 為什麼是雙語教育?(Kranshen, S.之文獻摘要)。台灣嬰幼兒教保學會幼教新知電子報第五期。
李宜娟,簡伊君(2003 )。談台灣幼兒英語教學之定位。幼教資訊 ,156,17-21。李宜娟(2003)。幼兒美語面面觀。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Brown Bag Seminar座談會。
李莉婷(2006)。外語融入主題教學(一)。融入式外語研習成果彙編。35。
李櫻(2000)。談兒童英語教學中的發音問題。英語教學,25(2),4-15。李櫻(2004)。幼兒外語學習的時機與方式。幼教簡訊期刊。
沈琇靖、吳伶伶(2005)。台灣幼兒英語師資課程教學現況之研究。2005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幼兒保育的多元發展:本土化經驗回顧與展望」(1-14)。台南:中華醫事學院幼兒保育系。
辛靜婷(2003)。讓外籍老師或英文輔助幼教「多元文化」課程 。幼教資訊,146,頁23。辛靜婷(2004)。提昇幼兒英語教學專業素養—從幼兒英語口語及萌發讀寫能力談起。幼教資訊,159,10-15。阮碧繡(2002)。國際化的迷思與趨勢論的弔詭-幼兒園美語教學背後隱藏的課程危機。成長幼教季刊,49,26-29。周中天(1989)。「兒童提前學習英語對其日後英語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周慧菁(2004)。台灣家長對英語究竟有多熱?天下雜誌,311,116-120。
林永盛& 蔡美燕. (2003)。 幼童美語教學市場現況調查報告2003幼兒學術教育研討會。
林佩蓉 (2002)。該不該推動幼兒園全教英語政策?。成長幼教季刊,13 (2),4-10。林佩蓉(2003)。向馬英九市長報告—「學前美語教育」政策的建議。2007/11/4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peggyedu/archives/1291037.html
林佩蓉(2004a)。在現今的環境下,大家可以怎麼做?幼兒美語學習的合宜觀點與作法。信誼基金會「從幼兒教育談學前美語學習的迷思」台北場座談民93年5月9日)。
林佩蓉(2004b)。從幼兒教育本質談幼兒英語教學現況。論文發表於幼兒英語教學與課程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佩蓉(2005)。反對幼兒教育「補習班」化-幼兒美語教育政策應回歸專業考量而非任由市場宰制 。幼兒教育,275期,4-5頁。
林佩蓉(2006)。教育部電子報2006年06月01日第208期。發展合宜的幼兒英語教學實務。2007/11/4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peggyedu/archives/1291037.html
林春妙(2004)。從需要與想要-談幼兒美語學習。幼教資訊,162期。15-19。林婉綺 (2001)。幼托機構幼兒美語教學師資之探討與建議。幼教資訊,125,44-48。林葉真(2003)。台北市幼稚園及托兒所中籍英語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
邱才銘(2004)。融入式美語教學幼教課程之教學創意。幼教簡訊,22。2007/6/20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reschool.html
邱華慧(2007)。如果要教,如何安排?-思考如何讓幼兒美語課程符合專業幼教原則。幼教資訊。200。44-46。青林學習樂園。來自於國際英語教育專家的觀點。2006年3月2日取自http://www.012book.com.tw/events/news920225-01.htm.
信誼news(2005)。專家研究:太早學英語,母語不輪轉。2006 年7月18日,取自http://www.hsin-yi.org.tw/history/history_news.asp?news=168
侯淑柔(2006)。幼兒英語教學之我見。EJEE英文教育電子月刊,27。
洪美雪(2001)。字幕對外語學習成效影響之探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洪蘭(2003)。啟動語言學習的機制。學前教育,25(10),19-21。胡潔芳(2002)幼兒美語學習在幼稚園的定位。「幼兒美語學習在幼稚園的定位研討會彙整報告書」,國立台中師院幼兒教育學系。
英語教學政策搖擺教部犯眾論。(2006年6月13日)。聯合報。
韋金龍(2003)。國小英語教學向下延伸宜定位為「唱遊英語」。EJEE英文教育電子月刊,2。
倪用直(2003)。台灣幼兒英語教育現況。現代教育論壇。10,478-482。
孫良誠(2006)。。學齡前實施英語教學應有的思維。國教新知,53(2),41-45。孫蓉華(2005)。「再窮,都要學英語」兩岸的孩子 一樣的壓力。2006 年2月18日,取自http://www.hsin-yi.org.tw/history/history_news.asp?news=126
桃園縣國際教育「認識世界」課程計畫。(2004)。中央日報。
桃園快樂國小英語村。(2004,1月24日)。中央社。
殷彩鳳 (1999)。教材選對,效果加倍。談選用教材的基本原則。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1,15-17。高嘉君(2003)。美國境內兒童英語教育之非英語系國家學習者研究案例:2001年岡薩加大學兒童英語學習夏令營。私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玉雪(2007)。私立幼托園所實施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因應策略。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張良韶 (1994)。台灣幼兒英語面面觀。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17-20。張武昌(2003)。全美語的迷思-外語學習的時機與方式。幼兒英語政策說帖。2006年,8月1日,取自http//www.kids.tp.edu.tw/
張武昌(2006)。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69期,頁129-144。張郇慧 (2000)。兒童英語教育-語言學習模式或是語言習得模式。幼教資訊,120,51-55。張湘君(1996)。Krashen之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及對台灣國小英語教學之啟示。台北師院語文集刊。頁85-102。
張湘君(2000)。幼兒學習英語面面觀。台北:東西圖書。
張湘君(2001)。幼稚園實施外語課程及聘僱外國籍教師從事外語教學之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1-34,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
張湘君(2002)。透視台灣幼兒英語教育。成長幼教季刊,1(49),18-19。張湘君(2006年,12月11日)。全美語學童念小一 當西方遇上東方。國語日報。
張湘君(2008)。如何教出品格力,與英語力。2008年4月18日永隆國小親職講座。
張湘君、張鑑如、林葉真(2002)。我國幼稚園實施英語教學之現況與問題調查研究,國民教育42(5),37-42。張碧如、楊盛輝、李淑玲、林婉婷(2003)。提早學習美語對幼兒影響之探討。幼兒美語教學現況與前景研討會論文集,頁58-67。
張鑑如、張湘君、嚴宏如(2001)。台灣幼兒英語教育之現況-從幼兒家長的觀點談起。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論文集。42¬-96。
張瀞芳(2007)。培訓幼教師實施融入式英語之行動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教育部國教司(2004)。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政策說帖。台北市:教育部。2006年3月5日,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wser&article¬_id=5855565
曹素香(1993)。大台北地區兒童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北師語文教育通訊,5,82-85。莊品蓁、鄭明長(2003)。幼兒美語教學現況與前景研討會論文集,頁68- 83。
莊品蓁、鄭明長(2003)。國內幼兒美語教學品質之探討。
莊美玲(2006)。幼兒美語探討。幼教簡訊,189。頁52-57。
許月貴(2001)。幼兒教育階段實施英語教學之探討。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論文集(105─141頁)。台北,教育部。
許逸凡(2006)。打開幼兒學習英語的第一道門。EJEE英文教育電子月刊第27期。
許麗珠 (2005)。為什麼禁止幼稚園教英文?解析幼兒應否學習英文的爭議。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五月號。2007/4/22取自: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50509.htm
郭俐伶(2001)。幼兒圖畫故事指導活動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郭秋勳、潘雅玲、汪令娟(2006)。幼兒英語教育師資應具備基本教學能力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南台灣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162-180頁)。
陳玲珍(2006)。對幼教師實施英語教學訓練課程之研究。私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秋蘭(2001)。由語言學習及兒童發展理論探討愈早學英語是否學得愈好。載於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頁97-104。
陳淑琴(2002) 。幼兒早期雙語發展與學習相關問題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九十一學年度幼兒發展與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3-169。
陳淑琴(2003)。從全語言教學觀探討幼兒園的英語教學。幼兒教育年刊15,55-68。陳淑嬌(2000)。國小英語習得規畫。英語教學,24(4)。53-67。陳惠虹(2006)。幼兒教育階段美語教育與學習之探討(上)。幼教資訊,193。29-35。陳雅鈴 (2003)。幼兒學美語的得與失。幼教資訊,153,7-15。陳錦瑤 (2002)。兒童英語教師專業能力與專業訓練之研究 ─以台中市兒童英語補習班為例。臺中師院學報,16,643-676。
粘惠雅(2001)。幼稚園實施英語教學現況之研究-以台灣北區一個雙語班為例。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黃光雄、簡茂發(2000)。教育研究法。師大書院。
黃自來(1992)。國中生提前學英語對其在校成績及學習能力影響之研究。英語教學拓新與深化(113-172)。台北:文鶴。楊敏玲(2002)。幼兒園英語教學現況與信念之調查研究。朝陽科技大學教育學術專題講座會議。
楊淑娟(2007)。學英語有關鍵期嗎?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96。
楊淑娟(2007)。教出英語力。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96-212。
楊麗君 (2005)。遊戲在幼兒美語中的角色與應用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霧峰鄉。鄒文莉 (2004)。母語向前行,美語快樂隨。幼教簡訊,19,12-13。
廖美玲(1999)。台灣地區兒童英語平面教材使用現況調查。課程與教學季刊,2(3)。51-70。劉憶蕾(2005)。幼托機構實施美語教學現況之個案研究。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彰化。劉豫鳳(2005)。幼兒園「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專家意見初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豫鳳(2006)。幼兒園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騰。
蔡采臻(2004)。幼兒英語教學之實施與省思。論文發表於幼兒英語教學與課程研討會,台北。
蔡春美 (2004)。會說英語的老師≠專業幼教老師。載於台北市幼兒英語學習政策說帖,2006年,8月1日,取自http://www.kids.tp.edu.tw/
蔡錚樺(2001)。家長對幼兒美語學習態度探討-以高雄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馥蔓(2006)。外語融入主題教學(二)。融入式外語研習成果彙編。37。台北市。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鄭舒丹(2006)。幼兒英語「融入式」教學理論根基闡述。95年度元智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幼稚園教師融入式英語教學研習會」。4。台北市。
盧雯月(2004)。93年融入式外語教學師訓初階研習班。30。台北市。
簡佩鈺(2003)。幼兒英語教學問題之探討。文章收錄於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辦之「教師即研究者-實習教師專題研究分享會」論文集,293-302。
簡伊君(2005)。親職教育方案實施與可行性之研究─以幼兒英語議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羅家鶯(1998)。歌謠韻文教學的魅力。敦煌英語教學雜誌,19,10-14。蘇以文 (2004)。我看幼兒英語:兼談母語學習之重要。教育部:國教司。民國94年3月5日,取自http://w3.sce.pccu.edu.tw/preschool/28th/t_forum_index/forum_front_index.htm
龔如菲、陳妓伶、王翠鳳、趙詩暄 (2000)。學前機構實施美語教學之現況探討一以大台北地區(台北縣、市)立案之學前托育機構為研究對象。德育學報,16,215-223。
就業法三讀通過,老外可任教私立中小學(2000,1月14日)。中國時報。
二、外文部份
Brosh, H. (1996). 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ive language teacher.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9, 123-134.
Krashen, S. 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Krash, S. (1973). Lateralization,Language, and the Critical Period:Some New Evidence.Language Learning, 23, 63-74.
Krashen, S., Long, M., & Scarcella, R. (1979). Age, rate and eventual at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13, 573-582.
McLaughlin, B. (1984).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ldhood, Vol. 1. Preschool children & Vol. 2. School-age children (2nd E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Slobin, D. I. (1979).Psycholinguistics, 2nd ed.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Snow, C. E., & Hoefnagel-Hohle, M. (1977). Age differences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foreign sounds. Language and Speech, 20, 357-365.
Snow, C. E. & Hoefnagel-Hohle, M. (1978). The ctitical age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hild Development, 49, 1114-1118.
Stern, H. H. (1972).Introduction .In M. Swain(ED.), Bilingual Schooling. Tronto: OISE.
Fillmore, L. (1991). Whe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means losing, 3-346.
Wright, & Betteridge, D. (1976). Writing a Foreign Language Course: One Project Team''s Experience. ELT Docum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