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參考書目
一、古籍(依年代排列)
【先秦】孔子:《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
【先秦】《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
【先秦】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先秦】韓非:《韓非子》,(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1月四刷)
【漢】司馬遷撰:《史記》,(台北:藝文印書館,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漢】王充撰:《論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東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79年)
【晉】干寶:《搜神記》,收錄《百子全書》(台北:古今文化,1963年)
【晉】和凝撰:《疑獄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晉】葛洪撰:《抱朴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晉】郭璞撰:《玄中記》,(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梁】劉勰撰;施友忠譯:《文心雕龍》,(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白居易著:《白氏長慶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宋】李元弼撰:《作邑自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0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宋】吳自牧:《夢梁錄》,收錄於《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
【宋】羅曄:《醉翁談錄》,收錄於《中國筆記小說名著》(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
【宋】鄭克撰:《折獄龜鑑》,(台北:文友書局,1974年)
【宋】李昉等:《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周密輯:《武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宋】王宗稷撰:《東坡全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桂萬榮撰、【明】吳訥剛補:《棠陰比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朱熹等撰:《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2年)
【宋】宋慈著;羅時潤、田一民譯釋:《洗冤集錄今譯》,(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07月一版)
【宋】圜悟克勤評唱;吳平注譯:《新譯碧巖錄集》,(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元】托克托等奉敕撰:《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關漢卿等著;徐燕平注釋:《中國古代戲曲經典叢書•元雜劇公案卷》,(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一版)
【元】臧懋循輯、【明】陶宗儀等撰:《元曲選•古今雜劇三十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姚思仁著:《大明律附例注集解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3年)
【明】李東陽奉敕撰、申明行奉敕重修:《大明會典》,(台北:東南書報社,1964年)
【明】李善長編《明律集解附例》,(台北:成文書局,1969年)
【明】張萱撰:《西園聞見錄》,(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年)
【明】文林撰:《瑯琊漫抄》,(濟南:齊魯書局,1995年)
【明】洪楩輯:《清平山堂話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張鳳翼撰:《譚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明】張居正:《新刻張太岳先生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何良俊:《何翰林集》,(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明】焦竑:《澹園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版)
【明】邱濬撰:《大學衍義補》,(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明】李贄:《初譚集》,(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明】李贄撰、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明】王艮:《重刻心齋先生語錄》,(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明】唐甄:《潛書》,(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明】張應俞撰:《杜騙新書》,(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明】徐師曾著:《文體明辨序說》,(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0年)
【清】汪輝祖:《學治臆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張延玉等奉敕撰:《明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李清:《折獄新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蒲松齡撰:《聊齋誌異》,(台北:漢風出版社,2000年9月三刷)
【清】儲仁遜編著、張陳將整理:《清代抄本公案小說》,(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
【清】無名氏撰;不題撰人撰:《海公大小紅袍全傳》,(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年)
【清】不著撰人編著:《劉公案》,(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年)
【清】趙翼撰《廿二史札記》,(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二、公案集文本
【明】安遇時編輯:《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北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第2輯,據日本澎左文庫藏明萬曆22年與堂朱仁齋刊本影印,1990年)
【明】余象斗編:《廉明奇判公案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古本小說集成,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啟年間萃英堂重刊本影印)
【明】余象斗編:《皇明諸司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古本小說集成,明萬曆三台館刊本)
【明】佚名:《郭青螺六省聽訟錄新民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古本小說集成,明萬曆乙巳年序刊,日本延享甲子年手抄本,楊百明發行、金成章刊本影印)
【明】李春芳編次:《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34年金陵萬卷樓虛舟生刊本影印)
【明】寧靜子輯:《國朝名公神斷詳刑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古本小說集成,據大連市圖書館南閩刊本縮印)
【明】佚名:《新鐫國朝名公神斷李卓吾詳情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陳玉秀選校《律條公案》,(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據書林蕭少衢師儉堂刊本影印)
【明】佚名:《鼎雕國朝憲臺折獄蘇冤神明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本影印)
【明】吳沛泉彙編:《明鏡公案》,(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年間三槐堂王崑源刊本影印)
【明】無名氏著,顧宏義校注:《包公案》,(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清翰寶樓刊本為底本,校以藻文堂刊本《百斷奇觀龍圖公案》等版本)
三、專論(依出版時間排列)
【小說史】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念》(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7月二刷)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4年9月初版)
韓南:《中國白話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黃岩柏:《中國公案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出版社,1993年6月)
黃岩柏:《公案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1月二刷)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台北:洪葉文化事業,1995年4月初版)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2月二刷)
陳東有:《人欲的解放—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與大眾審美》,(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一版)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陳穎:《中國英雄俠義小說通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一版)
曹亦冰:《俠義公案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一版)
薛洪勛:《傳奇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一版)
趙明政:《文言小說:文士的釋懷與寫心》,(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一版)
王定璋:《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一版)
石麟:《章回小說通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二刷)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王汝梅、張羽:《中國小說理論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一版)
李明忠:《十七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編年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
呂小蓬:《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北京:新華書局,2004年)
【相關參考書】
錢靜方:《小說叢考》,(台北:長安出版社,1979年)
劉世德等主編:《剪燈餘話》,(台北:中華書局,1980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北:學海書局,1982年)
蔡國梁:《明清小說探幽》,(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徐訏編:《小說彙要》,(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6月台二版二刷)
李漁叔註釋:《墨子今釋今註》,(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8年)
陳奇祿:《戲劇與民間小說之研究》,(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9年10月初版)
魏隱儒:《中國古籍印刷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88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述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1990年5月)
張國風:《公案小說漫話》,(台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9月台灣初版)
馬幼垣等著:《公案小說研究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1991年)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4月一版)
古風:《公案小說奇觀》,(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年)
劉重來、徐適端、鄭家福等編《明實錄類纂•司法監察類》,(湖北:武漢出版社,1994年11月一刷)
瞿同組:《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曹書文選編:《沈冤黃泉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劉可主編:《中國公案小說大系》,(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黃澤新、宋安娜:《偵探小說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8月一刷)
孟犁野:《中國公案小說藝術發展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1996年)
呂伯濤、孟向榮:《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中國古代的告狀和判案》,(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7年2月二刷)
朱光潛:《變態心理學派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
汪世榮:《中國古代判例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一版)
魏鑒勛:《明著選出:清代小說當議》,(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一版)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一版)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一版)
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4月一版)
吳趼人編撰:《諸公案》,(北京:文化藝術,1998年)
郭成傳、田濤編:《明清公牘秘本》,(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一版)
鄭肇楨:《心理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1998年10月二版五刷)
徐光國:《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1999年9月二刷)
郭建、姚榮濤、王志強:《中國法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吳士余:《中國文化與小說思維》,(上海:三聯書局,2000年10月一版)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11月二刷)
陳春生、劉成友選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文論精華•小說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一版)
孫楷第:《小說旁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一版)
許建平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精粹:小說戲曲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一版)
楊鶴皋:《宋元明清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一版)
段啟明、侯會校點:《古代短篇公案小說選•宋元明白話卷》,(北京:群聚出版社,2001年)
張德信:《明朝典章制度》,(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3月)
羅小東:《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經典•傳說故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一版)
謝暉、陳金釗:《法律:銓釋與應用—法律銓釋學》,(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3月一版)
李修生、趙義山主編:《中國分體文學史•小說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三刷)
段啟明編著:《中國古代小說戲曲述評輯略》,(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4月一版)
毛德福等著:《中國古典小說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風貌》,(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2002年4月一版)
余宗其:《中國文學與中國法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202年9月一刷)
時容華編著:《社會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十五刷)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體》,(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一版)
陳文心、魯小俊、王同舟:《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郭建:《衙門開幕—揭開公家機關的兩面形象》,(台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05月五刷)
陳寶良著《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一版)
王偉凱著:《《明史•刑法志》考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一版)
完顏紹元等著:《天下衙門-公門裡的日常世界與隱密生活》,(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年1月一刷)
【外國學者】
(日)原田季清:《話本小說論》,(台北:古亭書屋發行,1975年3月台一版)
(日)莊司格一:《中國の名裁判—公案小說》,(東京都:高文堂出版社,1988年)
(日)中野美代子著、劉禾山譯:《從中國小說看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日)田福太郎著、古亭書屋編譯:《台灣漢民族的司法神》,(台北:眾文圖書,1999年10月)
(英)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年12月)
(英)哈特(Hart,H.L.A.)著、張文顯等譯:《法律的概念》,(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12月)
(美)浦安迪教授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二刷)
(美)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一刷)
(美)羅洛•梅(RolloMay)著:《焦慮的意義》(《TheMeaningofAnxiety》),(台北:立緒文化事業,2004年8月初版)
(美)CurtR.Bartol&AnneM.Bartol原著,李執中編譯:《犯罪心理學》,(台北:華杏出版,2006年11月一版)
【工具書】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年)
李國祥、楊昶主編:《明實錄類纂》,(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年11月一刷)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江蘇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年10月三刷)
周發增、陳隆濤、齊吉祥等主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詞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一刷)
武樹臣主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一刷)
翟建波編著:《中國古代小說俗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9月一刷)
三、期刊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列)
馬幼垣:〈明代公案小說的版本傳統〉,收錄《中國小說史集稿》,(台灣:時報出版社,1980年)
金介甫:〈中西推理小說的比較〉,《聯合文學》(1985年8月,第1卷第10期)
大木康:〈明末白話小說的作者與讀者〉,《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2月)
林保淳:〈中國古代公案小說概述〉,《中國古典小說賞析與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竺洪波:〈清官形象與清官意識—對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上海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總第36期)
陳大康:〈論明清小說的宏觀研究〉,《中國文化月刊》(1993年11月第169期)肖立軍:〈明代的執法犯法及懲治措施〉,《文史雜誌》(1994年05期)
王爾敏:〈清代公案小說之傳著風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4年3月第4期)謝明勳:〈六朝志怪與公案小說--黃岩柏<公案幼芽偏多萌生於魏晉志怪>說述評〉,《國立編譯館館刊》(1995年12月第24卷第2期)
吳小如:〈試談公案小說的幾個問題〉,(《求是學刊》,1995年第3期)。
黃立新:〈簡論古典小說中的清官形象〉,《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
謝蓬勃:〈「明官俸最薄」當議〉,(《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29卷第3期,1996年8月)
徐忠明:〈從明清小說看中國人的訴訟觀念〉,《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
林美君:〈從「太平廣記」「精察」類看「公案小說」的雛形〉,《國立台北商專學報》(1996年6月第46期)
柳依:〈淺論我國古代的公案小說〉,(《學術月刊》,1998年02期)
徐忠明:〈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視野中的清官司法〉,《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張福貴:〈庶民社會的人生暢想與精神漫遊-論中國古代小說的俗文化本質〉,(《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2期)
常寧文:〈略論中國公案小說及其價值〉,《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5期)
皋于厚:〈明代公案小說的發展演進〉,《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6期)
苗懷明:〈清代公案俠義小說與清代中後期大眾文化心理〉,《武漢:通俗文學評論》(1999年3月)
張路黎:〈歷史使命與文化心態的錯為—對明代市民小說中的商賈形象的一種解讀〉,(《武漢教育學院學報》,第19卷第二期,2000年4月)
苗懷明:〈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公案小說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04期)
王毅:〈明代通俗小說中清官故事的興盛及其文化意義-兼論皇權制度下國民政治心理幼稚化的路徑〉,《文學遺產》(2000年第5期)
苗懷明:〈明代短篇公案小說集的商業特性與文學品格〉,《歷史研究與借鑒》(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苗懷明:〈中國古代文言公案小說的演變軌跡及其文學品格〉,《許昌師專學報》(2001年第6期)
苗懷明:〈論中國古代公案小說與古代判詞的文體融合及其美學品格〉,《齊魯學刊》,(2001年第1期總第160期)
苗懷明:〈尋夢逐歡市井間—公案小說在宋元時期的成熟及其文學特質〉,《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9月第19卷第3期)
苗懷明:〈論中國古代文言公案小說的故事模式和敘事特性〉,《古今文藝》(2002年11月,第29卷第1期)
王毅:〈再論明代流氓文化與專制政體的關係〉,(《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二期)
劉天振:〈類書編纂與章回小說的標目〉,《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第28卷(總第126期))
曾禮軍:〈明代印刷出版業對明代小說的影響〉,《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第29卷(總第133期))
四、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列)
王世榕:《因果觀念在中國民間社會的流行》,(政治大學政研所碩論,1967年)齊曉風:《元代公案劇研究》,(輔仁大學中研所碩論,1975年)
劉靜貞:《宋人的果報觀念》,(台灣大學歷史所碩論,1981年)翁文靜:《包拯故事研究》,(輔仁大學中研所碩論,1985年)咸恩仙:《話本小說果報觀研究》,(文化大學中研所博論,1989年)郭靜薇:《三言獄訟故事研究》,(輔仁大學中研所碩論,1990年)霍建華:《三言公案小說中的罪與法》,(政治大學中研所碩論,1994年)
張慧貞:《施公案研究》,(文化大學中研所碩論,1994年)王緯甄:《元雜劇中獄訟劇研究》,(淡江大學中研所碩論,1994年)廖鴻裕:《海公案研究》,(文化大學中研所碩論,1995年)
陳智聰:《從公案到偵探—晚清公案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淡江大學中文系碩論,1995年)范長華:《元代報冤類雜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博論,1995年)柯瓊瑜:《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論,1995年)
鄭春子:《明代公案小說研究》,(文化大學中研所碩論,1996年)鄭安宜:《龍圖公案之公道文化研究》,(暨南大學中文系碩論,2000年)
龍潔玉:《元雜劇包公劇與明包公小說研究》,(台灣大學中研所碩論,2001年)倪連好:《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研究》,(師範大學在職進修碩論,2002年)
王琰玲:《明清公案小說研究》,(文化大學中研所碩論,2003年)邱婉慧:《明代公案小說行塑「清官典型」的社會意義》,(成功大學歷史所碩論,2006年)
簡齊儒:《明代公案小說「法律與文學文本」的融攝》,(國立東華大學中研所博論,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