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6 11: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啟正
研究生(外文):Chi-cheng chen
論文名稱:商代器物裝飾紋樣研究──以獸面紋樣中的臣目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Articles’ Decorative Patterns in the Shang Dynasty– an Example of Icon-shaped “臣” and “目”, the Beast Mask Design
指導教授:胡志佳胡志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文物管理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臣目紋獸面紋饕餮裝飾紋樣
外文關鍵詞:icon-shaped “臣” and “目”Tao Tie pattern and decorative patternsbeast mask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1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綜觀商代的裝飾藝術,作為眼睛裝飾的紋樣圖像不外兩種樣式,但除了一般常見的圓圈形(或橢圓形)眼睛外,最引人矚目的另一種形式,大概就是圖像造形與商代甲骨文的「臣」、「目」兩字極其相似的「臣目紋」了。臣目紋經歷商代近六百年的發展,不僅圖像風格流露一股猙獰且神秘的藝術風格,而且在相對穩定的類型演進中,有其明顯的「內在秩序」,這種內在秩序一方面不與魚形紋樣相互混融,另方面進入西周以後也遭另一種審美思維的打破。本文將從圖像學的觀察角度,結合古籍文獻的線索,探索臣目紋長期以來不為人知的歷史面貌。
The eye patterns of the Art Deco in the Shang Dynasty we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e common round shape (or oval-shaped design) and the icon-shaped type, such as “臣” and “目”, both of which are quite similar to the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After 600-year’s of development, this art style revealed a kind of ferocious and mysterious feature. In the relatively stable evolution of the category, its inner order has become significant. It did not mix with the fish-shaped design, but broke the sense of aesthetics developed in the West-Cho. The study aims to integrate the clues found in th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explores the unknown historical appearance of the icon-shaped “臣” and “目”,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iconolog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一、商代人獸面紋的眼睛裝飾為何存有兩種形式………………………..01
二、 魚形器物為何不見臣目紋的裝飾蹤影………………………………..02
三、商代與西周乃至宋代以後的臣目紋為何會出現顯著差異…………..03
四、小結……………………………………………………………………..03
第二節 研究回顧………………………………………………………………..04
一、紋樣研究的初貌………………………………………………………..04
二、古器物學的紋樣認知…………………………………………………..06
三、紋樣詮釋的新觀點……………………………………………………..08
四、眼睛紋樣的研究回顧…………………………………………………..09
第三節 研究方法………………………………………………………………..11
一、圖像學觀點…………………..…………………………………………11
二、文獻探索……………………………..…………………………………12
三、充分利用考古成果………………………..…………………………....13
第二章 紋樣在器物裝飾中的文化意蘊………………………………………..14
第一節 紋樣裝飾概論…………………………………………………………..14
一、裝飾紋樣的定義……………………………………..…………………14
二、裝飾紋樣的價值……………………………………………………..…15
第二節 裝飾紋樣術的本質……………………………………………………..17
一、實用功能下的裝飾紋樣……………………..…………………………17
二、紋樣乃人類最初的藝術表現……………………………………..……19
三、紋樣是一種符號的象徵……………………………………………..…20
四、原始宗教與紋樣裝飾的關聯…………………………………………..21
第三節 裝飾紋樣的分類與演變………………………………………………..23
一、紋樣的題材與分類………………………………..……………………23
二、紋樣的風格與演變……………………………………..………………24
第四節 商代的紋樣裝飾………………………………………………………..25
一、商代歷史分期與考古成果的對應…………………………………..…25
二、商代青銅器的種類與分佈……………………………………..………25
三、商代裝飾紋樣題材與及其重要母題……………………………..……26
第二章 商代器物上的獸面紋…………………………………………………..29
第一節 獸面紋在古籍文獻中的兩種意涵……………………………………..29
一、族名是饕餮最原始的意旨……………………………………..………29
二、獸面紋樣來自饕餮族名的轉化…………………………………..……30
第二節 符號意義下的饕餮紋樣………………………………………………..32
一、圖騰崇拜的圖像概念…………………………………………..………32
二、巫覡通神的媒介工具………………………………………………......34
三、獸面紋樣的內在象徵意義……………………………………………..36
第三節 饕餮紋樣的不同稱謂與組成結構……………………………………..38
一、名異實同的不同稱謂…………………………………………………..38
二、饕餮紋樣的組成特徵…………………………………………………..40
第四節 眼睛是獸面紋樣的重要組成部件……………………………………..42
一、兩種不同型態的眼紋裝飾……………………………………………..42
二、別具意義的臣目紋………………..……………………………………44
第三章 深入認識臣目紋………………………………………………………..46
第一節 臣目紋不只是單純的眼睛裝飾………………………………………..46
一、商代婦好墓玉跪人所透露的玄機……………………………………..46
二、臣目紋彰顯獸面紋的文化聯繫………………………………………..48
第二節 魚紋造形不見臣目紋裝飾……………………………………………..49
一、臣目紋是商代眼睛裝飾的重要紋樣………………..…………………49
二、臣目紋為不出現於魚形裝飾………………..…………………………52
第三節 臣目紋與鳥圖像的歷史淵源…………………………………………..54
一、追尋古籍文獻的蛛絲馬跡……………………………………………..55
二、東夷鳥圖騰與出土實物的對應………………………………………..56
三、臣目紋是商代鳥圖騰遺跡的理由……………………………………..58
四、有待追索的族徽銘文…………………………………………………..59
第四章 臣目紋的類型學分析…………………………………………………..62
第一節 臣目紋的紋樣類型──以青銅器為例………………………………..62
一、第一型…………………………………………………………………..62
二、第二型…………………………………………………………………..63
三、第三型…………………………………………………………………..64
四、第四型…………………………………………………………………..65
五、小結……………………………………………………………………..66
第二節 不同質材的構圖表現…………………………………………………..68
一、以玉器為例……………………………………………………………..68
(一)第一型………………………………………………………………..68
(二)第二型………………………………………………………………..69
(三)第三型………………………………………………………………..69
(四)第四型………………………………………………………………..70
(五)第五型………………………………………………………………..70
(六)小結…………………………………………………………………..71
二、以石器為例……………………………………………………………..73
(一) 第一型………………………………………………………………..73
(二) 第二型………………………………………………………………..73
(三) 小結…………………………………………………………………..73
第三節 從設計觀點看臣目紋與整體紋飾的對應關係………………………..74
一、以青銅器為例…………………………………………………………..74
(一) 圓弧眼瞳……………………………………………………………..74
(二) 成對眼睛……………………………………………………………..74
(三) 眼眶線條……………………………………………………………..75
二、以玉器為例……………………………………………………………..76
(一) 平面眼瞳……………………………………………………………..76
(二) 眼眶線條……………………………………………………………..76
(三) 耀眼單目……………………………………………………………..77
第四節 臣目紋的時代差異概述………………………………………………..77
一、商代臣目紋的內在秩序………………………………………………..78
二、風格變異起因於內在秩序的崩解……………………………………..78
三、臣目紋的變形風貌………………………………………..……………79
四、小結………………………………………………………………………81
第六章 結論……………………………………………………………...……...82
第一節 文化闡釋新視界………………………………………………………..82
一、紋樣密碼………………………………………………………………..82
二、文物斷代的參考依據…………………………………………………..82
第二節 商業設計………………………………………………………………..83
一、視覺能量………………………………………………………………..83
二、圖像開發………………………………………………………………..84
附 錄: 參考文獻……………………………………………………….………..85













表目次


附表一:臣目紋年代跨度分布表──以青銅器為例……………………………....67附表二:臣目紋年代跨度分布表──以玉器為例…………………………………72
附表三:商代早、中、晚期青銅容器出土概況表…………..………………….......91
附表四:全文附圖檢索表………………………………………………..……..........93
參考文獻:


一、古代文獻


司馬遷撰、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天工書局,1989年。
左丘明,《左傳會箋》,台北:天工書局,1988年。
呂大臨編撰,《泊如齋重修考古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范曄撰,《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1992年。
裴普賢編著,《詩經評著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二、專著


(英)貢布里希(E.H.Gombrich);范景中、徐一維譯,《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三代文明研究編輯委員會,《三代文明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目錄》,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殷墟出土玉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著,《文物中國史》,香港:中華書局,2•夏商周時代,2004年。
文物出版社編輯部,《文物與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田自秉、吳淑生、田青等著,《中國紋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安金槐主編,《中國陶瓷全集》,台北:錦繡出版事業,2000年。
曲石,《中國玉器時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朱志榮,《商代審美意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何星亮,《圖騰與中國文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呂思勉,《中國通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宋文薰、李亦園、許倬雲、張光直主編,《考古與歷史文化》(上、下),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宋兆麟在《巫覡──人與鬼神之間》,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李玉珉主編,《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年。
李先登,《夏商周青銅文明探研》,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
李伯謙編,《商文化論集》(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李學勤主編,《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辰心編輯,《中國青銅器全器》,第九卷•東周(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那志良,《古玉論文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
周南泉著,《古玉動物與神異獸卷》,台南: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1994年。
岳南,《千古學案--夏商周斷代工程紀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芮傳明、余太山合著,《中西紋飾比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段勇,《商周青銅器──幻想動物紋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段書安編輯,《中國青銅器全器》,第三卷•商(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英•羅森,《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倪建林,《裝飾之源──原始裝飾藝術研究》,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
袁德星編著,《中華歷史文物》,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2001年。
張囤生編輯,《中國青銅器全器》,第一卷•夏、商(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張囤生編輯,《中國青銅器全器》,第二卷•商(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張囤生編輯,《中國青銅器全器》,第四卷•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張明華,《中國古玉發現與研究100年》,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4年。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台北︰五南圖書,1997年。
張維青、高毅清,《中國文化史》(一),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曹林,《裝飾藝術源流》,北京:文化美術出版社,2006年。
郭伯南、劉福元,《中國五千年史話》,香港:三聯書店,1988。
陳旭,《夏商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陳志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2商•西周),香港:錦繡國際,1994年。
程征、錢志強合著,《黃河彩陶》,台北:南天書局,1994年。
費孝通主編,《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楊伯達主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楊伯達主編,《出土玉器鑑定與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楊育彬、袁廣闊主編,《20世紀河南考古發現與研究》,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楊美莉編著,《黃河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年。
葉劉天增,《中國紋飾研究》,台北:南天書局,2002年。
葉劉天增,《中國裝飾藝術史》,台北:南天書局,2002年。
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續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
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臧振、潘守永著,《中國古玉文化》,北京:中國書店,2001年。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劉毓慶,《圖騰神話與中國傳統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劉錫誠,《中國原始藝術》,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鄧聰主編,《東亞玉器》(全三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
謝崇安,《商周藝術》,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嚴一萍,《殷商史記》(全三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
嚴文明,《史前考古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
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三、考古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婦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江西省文物考古所等,《新贛商代大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文物工作隊,《三門峽虢國墓》(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鄭州商城》(上、中下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南京博物院編著,《花廳──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北窯西周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報告》(下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反山》(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瑤山》,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盤龍城》(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四、期刊


王金秋,〈談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牌飾〉,《中原文物》,第3期(河南,2001.03)年,頁18-19。
李光安,〈試論青銅器饕餮紋的獰厲美〉,《殷都學刊》,第4期(安陽,2001.04),頁36。
李惠萍、賀惠陸,〈殷商青銅紋飾研究二題〉,《殷都學刊》,第2期(安陽,1997.02),頁16-18。
李維明,〈尋逝歲流年 續學術長河──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成果公佈後學術動態示要〉,《殷都學刊》,第1期(安陽,2003.01),頁30-40。
李濟、萬家保,《古器物研究專刊(第一本)──殷虛出土青銅觚形器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頁65。
李濟、萬家保,《古器物研究專刊(第二本)──殷虛出土青銅爵形器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頁37。
李濟、萬家保,《古器物研究專刊──殷虛出土青銅觚形器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頁67。
杭春曉,〈青銅器饕餮紋研究述評〉,《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期(北京,2005.01),頁95。
芮傳明、余太山,《中西紋飾比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頁01-03。
美•江伊莉(Elizabeth Childs-Johnson),劉源(譯),〈商代青銅紋飾的象徵意義與人獸變形〉,《殷都學刊》,第2期(安陽,2002.02),頁22-24。
徐勇勝在〈商周青銅器上饕餮紋飾的圖像特徵與文化意義淺探〉,《滁州學院學報》,08:2,(滁州,2006.04),頁75。
郭海儒、黃厚明,〈形式與功能──商周青銅器饕餮紋圖像研究的兩種取向〉,《美苑》,2007年第2期(瀋陽市,2007.03),頁33-38。
陳健,〈古代玉器的裝飾紋樣〉,《南方文物》,第4期(江西省,1997.04),頁117。
陳智勇,〈試析殷人的祭日習俗及文化傳承功能〉,《殷都學刊》,第3期(安陽,1996.03),頁20-22。
劉峰,〈殷墟器皿裝飾紋樣的構成分析〉,《殷都學刊》,第1期(安陽,2000.01),頁32。
鄧淑蘋,〈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古玉花紋所反映的古代信仰〉,《故宮文物月刊》,42︰06(台北,1986.09),頁17。
鄧淑蘋,〈古代玉器上奇異紋飾的研究〉,《故宮學術季刊》,04:01(台北,1986,.秋季),頁01。
鄧淑蘋,〈論雕有東夷系紋飾的有刃玉器〉(下),《故宮學術季月刊》,16︰04(台北,1998,夏季),頁140。
霍然,〈論殷商巫風與祭祀樂舞的文化底蘊〉,《殷都學刊》,第4期(安陽,2004.04),頁10-16。
龍江莉,〈饕餮探源〉,《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雲南,1998),頁24。
聶甘霖,〈淺析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兼評張光直先生的「薩滿通靈說」〉,《北方文物》,總73:01(黑龍江,2003.01),頁50。
魏運成,〈希臘多立安柱與商代的饕餮紋飾〉,《殷都學刊》,第1期(安陽,1993.01),頁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