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中國翻譯》雜誌編輯部(1987)。科技翻譯技巧文集。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尤金A‧奈達著; 嚴久生譯(1998)。語言文化與翻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王宏印(2003)。中國傳統譯論經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武漢:湖北出版社。
王惠珠、李菁菁、林苑暉、林旺熠、周薰修、康藏文、張永鍾、曹欽玉、邱文貴、黃培安、游銅錫、郭嘉信、劉建功、葉彥宏、陳榮輝、陳陸宏、謝喻文(2005)。食品添加物。台中: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
文軍(2006)。科學翻譯批評導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石芳珊(2004)。消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之決定性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李靜華 (2002)。台北市青少年對食品標示的知識、態度、及其相關選購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台北市。李清福、顏國欽、賴滋漢(2003)。食品衛生學。台中:富林出版社。
林孟彥(1984)。消費者對包裝資訊認知的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餅乾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工業管理組,台北市。
范仲英編著(1994)。實用翻譯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周兆祥(1995)。翻譯實務。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周兆祥(1996)。翻譯初階。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金聖華‧黃國彬(1996)。困難見巧–名家翻譯經驗談。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林達雄(1999)。最新飼料添加物指南(十一)。飼料營養雜誌,11,86-94。范文美(2000)。翻譯再思:可譯與不可譯之間。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林薇、陳惠欣、李靜慧、林宜親、陳聖惠(2001)。消費者對食品標示的認知、態度與其選購行為之關係研究。家政教育學報,3,35-52。周正俊(2004)。食品與生活 微生物、食品、益生菌、雙叉桿菌。科學發展,384,12-17。
林憲卿 (2004)。商品標示、知覺品質與參考價格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林礽麒(2004)。你的孩子有過敏問題嗎?。消費者報導,284,46-48。金莉華(2006)。翻譯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胡功澤(1994)。翻譯理論之演變與發展—建立溝通的翻譯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思果(1994)。翻譯研究。台北:大地出版社。
思果(1996)。功夫在詩外–翻譯偶談。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1996)。如何選購琳瑯滿目的進口食品。消費者食品資訊 ,35,52-55。
胡庚申(2007)。翻譯與跨文化交流:轉向與拓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1988)。廣告不實標示不清。消費者報導,88,38-41。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保護協會(1997)。食品掃黑掃出什麼問題。消費者保護雜誌,34,42-50。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1999)。四成休閒食品的商品標示不完整。消費者報導,216,32-36。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2002)。近半數的進口餅乾糖果標示不夠完整。消費者報導,252,38-47。
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2006)。食物過敏真痛苦。營養通訊,53,1-4。
張炳揚(1990)。使用微波爐和注意食品標示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消費者食品資訊,12,29-30。
陳炳輝(1990)。類胡蘿蔔素的特性與應用。科學發展月刊,28(8),599-604。郭鴻均(1992)。現行食品標示管理。食品工業,24(1),40–44。張培基‧喻雲根‧李宗杰‧彭謨禹(1993)。英漢翻譯教程。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章雅惠、王果行、邱志威(1996)。台北市成人對食品標示認知之調查。輔仁民生學誌,2,34-42。
陳安定(1997)。英漢比較與翻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郭建中(1999)。當代美國翻譯理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郭建中(2000)。文化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陳德鴻、張南峰(2000)。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郭建中(2004)。科普與科幻翻譯:理論、技巧與實踐。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郭愷珶 (2005)。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品的風險認知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台北市。章樂綺(2005)。鄭和下西洋食物中的把聃果與萬年棗。鄭和研究與活動簡訊,24:17-19。
張展圖(2006)。食品法規與包裝標示對消費者選購生物科技保健食品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研究所,台南縣。陳樹功、曾千芳、陳惠芳、許明滿、鄭秋真、蔡佳芬(2007)。找出食物過敏原。藥物食品安全週報,69,1-2。
傅偉光(1995)。臺灣地區休閒食品之現況與前瞻。消費者食品資訊,29,2-6。黃國彬(1996)。翻譯論集。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程永生(2003)。描寫交際翻譯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詹滿色(1991)。台灣食品包裝市場小檔案。消費者食品資訊,14,14-19。賈文波(2004)。應用翻譯功能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詹美純(2007)。化妝品標示資訊對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管理研究所,台中縣。劉宓慶(1997)。文體與翻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蔡佳蓉 (2001)。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對消費者認知與行為之影響分析。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基隆市。劉靖之(1988)。翻譯論集。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1995)。食品標示管理。消費者食品資訊,31,2-7。
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2003)。飮食與過敏及免疫相關疾病。臺北:國家衛生硏究院。
談國雄(2007)。食品衛生安全與法規。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賴滋漢(1994)。食品科技辞典。台中:富林出版社。
顏文俊(2005)。糖果原料學—澱粉糖。烘焙工業,122,37-43。顏文俊(2007)。機能性糖質—巴拉金糖與巴糖醇。烘焙工業,132,33-37。譚載喜(1999)。新編奈達論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譚載喜(2000)。翻譯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蘇復興(2004-2005)。英語詞組翻譯的變通策略。翻譯學研究集刊,9,377-404。
日文部分
厚生労働省‧農林水産省‧公正取引委員会(2007)『知っておきたい食品の標示』社団法人日本農林規格協会(JAS協会)。
杉田浩一、田島真、平宏和、安井明美(2003)『日本食品大事典』医歯薬出版株式会社。
内閣府国民生活局(2002)『食品表示に関する消費者の意識調査』。
丸井英二(2002)「加工食品に含まれるアレルギー物質の表示パンフレット(患者向け)」『食品表示が与える社会的影響とその対策および国際表示に関する研究 研究報告書』順天堂大学医学部公衆衛生学教室。
英文部分
Baker, M. (2003).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Bender, M. M.,&Derby, B. M.(1992).Prevalence of reading nutrition and ingredient information of food labels among adult American :1982-1998. J. Nutr. Ed., 24(6),pp. 292-297.
Caswell, J. A. and D. I. Padberg, (1992).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Food Labels., 74:460-468。
Laughery, K. R. Sr., and Stanush, J. A., (1989). Effects of warning explicitness on product percep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Society 33rd Annual Meeting, pp. 431-435.
Munday, Jeremy(2002).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Nida, E. A.(1964).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Leiden, E. J. Brill.
Nida, Eugene A. and Charles Tabe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Nida, Eugene A.(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Nid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Schucker, R. E.(1985).Does nutrition labeling really affect food choices. Nutr. Today 20(6)24-28.
The Frozen Food Executive, 44(10);November 1989;pp.10-11。
網頁部分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上網日期:97年3月26日,檢自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網。上網日期:97年3月26日,檢自http://food.doh.gov.tw/
國立編譯館學術名詞資訊網。上網日期:97年4月14日,檢自http://terms.nict.gov.tw/search1.php
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上網日期:97年4月15日,檢自http://econgis.forest.gov.tw/rice/index.ht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知識入口網。上網日期:97年4月15日,檢自http://kmintra.coa.gov.tw/subject/admin/temp_lib/temp2/temp2a3/template_edit.jsp?pv=2&issue_id=217&chapter_id=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上網日期:97年4月23日,檢自http://www.baphiq.gov.tw/public/Data/681114404471.pdf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北區分署。上網日期:97年4月26日,檢自http://www.tefd.gov.tw/Zh-tw/index.aspx?ModuleCode=Past&TPM_ID=e507204d-ae32-4e56-aec0-cbfc840b9992&sLine=00$03$
中文繁體版維基百科。上網日期:97年4月27日,檢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tw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上網日期:97年4月28日,檢自http://library.mit.edu.tw:8080/Content.asp?ID=18245&Query=
日文版維基百科。上網日期:97年4月29日,檢自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2%AB%E3%82%AB%E3%82%AA%E3%83%9E%E3%82%B9
日本食品添加物協會。上網日期:97年5月3日,檢自http://www.jafa.gr.jp/tenkabutsu01/siryou.html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上網日期:97年5月4日,檢自http://www.cnsonline.com.tw/
日本厚生労働省。上網日期:97年5月8日,檢自http://www.mhlw.go.jp/topics/2002/03/dl/tp0313-2a.pdf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食品原產地『中國』變『日本』?上網日期:97年7月6日,檢自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978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緝拿過敏元兇 食品標示助一手。上網日期:97年7月8日,檢自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