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方正榮(2002),高雄港發展國際流中心競爭優勢之研究-從資源基礎理論觀點,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王彙喬(2003),模糊多準則決策應用在我國貨櫃碼頭物流競爭力評比之研究,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碩士論文,基隆。古欽中(2002),影響港埠物流發展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倉儲 營運所碩士論文,高雄。交通處(1998),「我國國際商港港埠未來競爭力分析及核心能力建立整體規劃之研究-高雄港部分」,交通處規劃報告,台北。
吳偉銘等(2002),高雄港發展港埠物流之研究,第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營運系實務專題,高雄。
李樑堅(2007),「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之招商挑戰與推動策略」,船舶與海運通訊 42,2-3。
邱俊唐(2007),高雄港在亞太地區轉運競爭力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洪尉烝(2004),上海港之發展與其對鄰近港埠之影響,開南管理學院航運與物流管理系論文,桃園。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五南,台北。
倪安順(1993),「我國國際港埠營運績效與評比制度之建立」,航運季刊 14(4)。黃文吉、鄧振源(2001),基隆港區開辦物流業務行動計畫及運量之開發與分析,基隆港務局,國立海洋大學港埠與物流規劃室,基隆。
黃茂祥(2004),設置自由貿易港區對港埠競爭力影響之研究-以高雄港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陳立中(2003a),「高雄港新增之姐妹港-杜拜港的營運動態及日後發展」,港灣報導 63,59-63。陳立中(2003b),「日本橫濱港跨世紀的蛻進與發展」,港灣報導 64, 55-58。陳昭宏(2001),「亞太港埠競爭力與核心能力指標之研究」,運輸學刊 13(1),1-25。陳春益、林正章、呂錦山、陳明華、游芳來、蔡明泰、張雅富、王以南(1999),發展高雄港為國際物流中心委託調查分析,高雄港務局委託,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辦理。
張耿禎(2006),國際港埠物流中心競爭力評估準則之研究-以東亞五大港埠為例,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所碩士論文,台中。張徐錫(2006),港埠轉口貨櫃量競爭模式之研究-以海峽兩岸三地國際商港為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博士論文,基隆。張雅富(2007),「釜山港政策急轉」,中華港埠 36(2),25-29。
陳湘力(2006),廠商選擇國際物流中心決策因素之研究,開南管理學院航運與物流管理系碩士論文,桃園。陳裕升(2001),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於貨櫃船公司服務品質評估之研究,海洋大學航運管理所碩士論文,基隆。陳榮聰(1993),航商對台灣三大國際商港港埠條件滿意度調查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論文,新竹。張義鑫(2003),韓國釜山港港埠競爭力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高雄。葉世仁(2003),兩岸直航對高雄港貨櫃樞紐港地位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論文,高雄。農用新(2003),港埠競爭力之研究-以高雄港與上海港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經濟部商業司(2007),2006台灣物流年鑑,經濟部商業司,台北。
靳惠如(2001),模糊多準則應用於臺灣國際商港港區物流中心區位評選之研究-以基隆港為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基隆。廖瑞澤(2001),台灣地區國際港埠物流中心服務屬性之研究--從海運承攬運送業觀點,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劉書嵐(2004),層級分析法與灰關聯應用於港埠物流中心區位選擇—從海運承攬業的角度,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桃園。鄧振源(2001),策略規劃講義,華梵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歐陽餘慶、邱佩諄、楊幼文、鄭俊彥、廖學瑞、張徐錫、劉宏道、張欽森、陳建中、黃文吉、鄧振源、黃敏捷、吳勝傑、洪高橋(2000),亞太地區國際港埠競爭力分析與趨勢研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合作辦理。
鄭淑惠(2002),港埠經營策略之探討-以新加坡港務集團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簡秀珊(2003),大學策略聯盟之研究:以佛教人士已興辦大學為例,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上海國際港務集團(2008) http://www.portshanghai.com.cn/
高雄港務局網站(2008) http://www.khb.gov.tw/
深圳信息網(2008) http://www.szport.net/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96) http://www.epza.gov.tw/
橫濱市港灣局(2008) http://www.city.yokohama.jp/
Huss, W. R. and Honton, E. J.(1987), “Scenario planning-what style should you use? ,” Long Range Planning 20(4),33-42.
Schnarars, S. P.(1987),”How to develop and use scenarios,” Long Range Planning 20(1),12-30.
Schoemaker, P. J. H.(1991), “When and how to use scenario planning: A heuristic approach with illustration,”Journal of Forecasting 10(6),68-75.
Teng,J.Y.,Huang,W.C. and Huang, M. J. (2004),“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for port competitiveness of eight east asian contain ports, ”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4),256-264.
Tongzon, J. and Heng, W. (2005), “Port privatization,efficiency and conpetitivenes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ontainer ports (terminals),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 39, 405-424.
Tower,C.(1998),“Mega-ships drive freight’s future,”Journal of Commerce 10 ,1-11.
Yeo,G. T., Roe M. and Dinwoodie, J.(2008), “Evalua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ntainer ports in Korea and China,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 42,910-921.
Weihrich, H.(1982), “The TOWS matris: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15(2),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