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10:11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林宜青
研究生(外文):
Yi-Ching Lin
論文名稱:
賈誼學術與教育思想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Ideas of Jia, Yi.
指導教授:
何廣棪
指導教授(外文):
Kwong-Yim Ho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賈誼
、
《新書》
、
教育思想
、
六經
、
儒家
外文關鍵詞:
Jia-Yi
、
“Xin-Shu”
、
educational thoughts
、
the Six Classics
、
Confucianism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788
評分:
下載:137
書目收藏:1
本研究目的在綜論賈誼人格思想,擷取其相關教育基本觀點與主張,詳加分析,並歸納出其教育思想之體系,擬對賈誼教育學說做更深入且較完整的呈現,並喚醒世人對儒家道統、禮義教化的重視。期盼本論文所得之研究成果,能對現今之社會教育有所裨益,起到積極教化的作用。
本論文之主要研究目的有下列七項:一、首先從西漢官方統治思想的發展情況著手,注重於漢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和經學教育的特點,並論述漢初政權體制之建構;二、探討賈誼時代背景及其生平、著作(附:賈誼年表),以瞭解其教育思想的特徵;三、深入賈誼思想淵源詳予分析,以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思想探討為重點;四、從賈誼《新書》中對《詩》、《書》、《禮》、樂、《易》、《春秋》等經典的引用與詮釋,運用文獻探源之方法,並比較出其中與賈誼思想的異同,瞭解其中的經典意義,並詮釋其教育思想;五、析論賈誼的教育思想。曾任太子太傅的賈誼,他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寄託於太子教育之中,如:教育與社會之關係、胎兒教育、早期教育、品德教育與修養、教學方法,都是本章探討的重點;六、針對賈誼思想的繼承與開創作分析,主要針對賈誼如何將自己的理論寄託於儒家思想上;七、結語部分,以賈誼治經與教育思想做一概括性總結,並指明其歷史地位與作用。
為達到上述七項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探討法」、「歷史研究法」二種研究方法,經過深入研究,期能明白賈誼教育思想的發展背景。繼以闡述賈誼對教育之有關思想,以樹立其理論基礎;進而就儒家經典、太子教育、禮義教化的基本觀念、目的、內容及方法等多方面,研究其教育思想體系,並從中探析賈誼儒家教育思想的理念與特色,最後探討賈誼教育思想的歷史地位與作用。
By analyzing Jia-Yi’s proposed system of education in his philosophy of personality,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Jia-Yi’s theory of education, and to raise awareness for the importance of Confucianist tradi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Hopefull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 can benefit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positively educate the current generation.
There are seven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1)Star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Xi-Han official philosophy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particularities of Han school system and scriptural education, and sketches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early Han.(2)The second chapt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our of Jia-Yi’s thought by investigating his histor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background and his writings.(3)The third chapter discuses the origin of Jia-Yi’s thoughts, especially in Confucianism, Daoism, Yin-Yanism, Legalism.(4)Through studying Jia-Yi’s ci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 like Poetry, Books, Courtesy, Yi-jing,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n his own“Xin-Shu”, discussing the samenes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oughts of these classics and Jia-Yi’s own philosophy, this chapt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lassical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and its educational thoughts.(5)This chapter analyzes Jia-Yi’s educational thoughts: being the prince’s teacher, Jia-Yi instilled his political ideals into the education of the prince. The topics covered in this chapter include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ety and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of infant, earl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methodology.(6)The sixth chapter analyz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Jia-Yi’s philosophy, arguing how Jia-Yi establishes his own theory on the foundation of Confucianism.(7)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Jia-Yi’s theory in socio-economy and education, and indicates its historical importance and its function.
To fulfill the above seven research purposes, this study employs textual studies and historical studies. With these two methodologi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Jia-Yi’s theory of education and to describe Jia-Yi’s view on education and 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Further, by observing Jia-Yi’s view, purpose and methodologies in his interpretations of Confucians classics, the education of the princess, and his moral educ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ies of Jia-Yi’s Confucians educational ideal, and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and function of Jia-Yi’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目 錄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錄………………………………………………………………………Ⅲ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概況與範圍……………………………………………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二章 西漢初期政治與秦漢教育之發展……………………………6
第一節 西漢初期政權體制的建構…………………………………6
第二節 秦漢時代的教育制度………………………………………10
第三節 漢代學風與教育之貢獻……………………………………16
第三章 賈誼生平及其學術思想之淵源………………………………18
第一節 賈誼之經歷…………………………………………………19
第二節 儒家學術思想因承探析……………………………………22
第三節 道家學術思想因素探析………………………………………28
第四節 陰陽家學術思想因素探析…………………………………30
第五節 法家學術思想因素探析……………………………………32
第四章 賈誼《新書》與六經…………………………………………34
第一節 《新書》與《詩經》………………………………………34
第二節 《新書》與《書》…………………………………………43
第三節 《新書》與《禮》…………………………………………46
第四節 《新書》與《易》…………………………………………51
第五節 《新書》與《春秋》三傳…………………………………57
第五章 賈誼《新書》之教育思想……………………………………67
第一節 教育與社會之關係…………………………………………68
第二節 胎兒教育……………………………………………………71
第三節 早期教育……………………………………………………74
第四節 品德教育與修養……………………………………………74
第五節 教學方法……………………………………………………78
第六章 賈誼儒家教育思想之薪傳……………………………………80
第一節 賈誼論人性之教化…………………………………………81
第二節 賈誼論禮義與刑法之教化…………………………………83
第三節 賈誼論社會心理思想教化…………………………………85
第七章 結論……………………………………………………………88
參考書目…………………………………………………………………90
附錄一 賈誼年表………………………………………………………97
參 考 書 目
(一)經典文獻
※《新書》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清)王耕心 撰《續修四庫全書•賈子次詁》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復 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王氏龍樹精舍刻本影印原書版框高一九二毫米寬
三○○毫米)
2.王淵明 徐超校注《賈誼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3.祁玉章《賈子新書校釋》,臺北:中國文化雜誌社,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出版
4.林家驪 注譯 陳滿銘 校閱《新譯賈長沙集》,臺北:三民書局印行,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初版
5.閻振益 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7月第1版
6.饒東原 注譯 黃沛榮 校閱《新譯新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印行,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初版
※ 古籍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清)王聘珍 撰(民國)王文錦 點校《大戴禮記解詁》,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一刷
3.王世舜 譯注《尚書釋注》,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4.(清)王先謙 集疏,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中華書局, 1987年版
5.王忠林 注譯《新譯荀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印行,民國九十年四月初版十一刷
6.沈玉成 劉寧 著《春秋左傳學史稿》,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7.沈玉成 著《左傳釋文》,中華書局, 1981年版
8.(東漢)班固撰《漢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第四刷
9.洪順隆 編著《左傳論評選析新編》,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82年10月出版
10.楊天宇 撰《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版
11.楊伯峻 譯注《論語釋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
12.楊伯峻 譯注《孟子釋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
13.(漢)陸賈撰 《新語》《百子全書》第一冊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14.陳鼓應 著《老子注釋及其評價》,中華書局, 1996年版
15.陳鼓應 著《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 1983年版
16.(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5年10月初版
(二)學術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興國 著《賈誼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1月第一版
2.王壽南 陳水逢 主編《秦漢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初版
3.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王壽南《中國歷代思想家【四】賈誼•董仲舒•劉安•劉向•楊雄》,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9年二月更新版第一次印刷
4.皮錫瑞《增注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初版三刷
5.(清)皮錫瑞著 周予同注《經學歷史》,中華書局,1983年版
6.毛禮銳 瞿菊農 邵鶴亭 編《中國古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8年3月第17次印刷
7.毛禮銳 主編《中國古代教育家傳》,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1987年4月第1次印刷
8.余書麟《中國儒家心理思想史》(上冊),臺灣: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三十八年八月
9.吳雁南 秦學頎 李禹階 主編《中國經學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初版一刷
10.祁玉章 撰《賈子探微》,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八年五月初版
11.李申 著《中國儒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12.李景明 著《中國儒學史》(秦漢卷),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刷
13.林聰舜《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臺灣:大安出版社,1991年四月第一版第一刷
14.孟憲承 陳學恂 張瑞璠 周子美 編《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第5次印刷
15.周桂鈿《秦漢思想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16.周紹賢 著《漢代哲學》,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初版
17.沈星棣 馮鳳珠 著《秦漢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1次印刷
18.徐復觀 著《兩漢思想史•卷二》,臺灣:學生書局印行,民國七十八年九月初版四刷
19.徐復觀 著《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灣:學生書局印行,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20.高明士《唐代東亞教育圈的形成》,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一月印行
21.馬宗霍 著《中國經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84年4月第1版
22.馬鏞 著《中國古代教育文獻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第1版
23.夏傳才《兩漢經學史》,臺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初版
24.唐雄山 著《賈誼禮治思想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5.唐 淑 鍾昭華 主編《中國學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9月第6次印刷
26.孫培青 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1月第2次印刷
27.張豈之 主編《漢代易學概況》,水牛出版社, 1992年4月10日
28.張豈之《中國思想史》,臺灣: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一日
29.黃雋 編著《中外教育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2005年3月初版
30.黃錦鋐《秦漢思想研究》,臺灣:學海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一月初版
3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三冊),臺灣: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32.楊向奎《西漢經學與政治》,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33.楊鶴皋《賈誼的法律思想》,群眾出版社出版 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5年5月第1版
34.熊承滌 編《中國古代教育史料系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1991年11月第1次印刷
35.葉國良 夏長樸 李隆獻 編著《經學通論》,國立空中大學出版,民國八十五年元月初版
36.趙吉惠等 主編《中國儒學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7.郭齊家 著《中國教育思想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9年6月初版
38.劉厚琴 著《儒學與漢代社會》,齊魯書社 ,2002年版
39.歐崇敬《中國哲學史•兩漢魏晉南北朝卷》,臺灣: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03月初版一刷
40.陳戍國 著《秦漢禮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第1版
41.陳東原《中國古代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四月第一版
42.蔡廷吉《賈誼研究》,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初版
43.蔡尚思 著《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論》,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4.韓養民《秦漢文化史》,駱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45.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兩漢、南北朝篇),臺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初版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文發<兩漢的社會階層及其交互關係>,《歷史學報》第七期,民國六十八年五月
2.王更生<重定賈誼年表 附賈誼後嗣考>,《國文學報》第七期
3.王更生<賈誼春秋左氏承傳考>,《孔孟學報》第三十五期,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4.王更生<賈誼著述存佚考>,《中國學術年刊》第二期,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5.王家儉<鼂錯籌邊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簡牘學報》第五期,民國六十六年一月
6.王健文<歷史解釋的現實意義>,《新史學》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7.王曉波<漢代陽儒陰法的形成和確立>,《大陸雜誌》第六十四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一年三月
8.杜奎英<儒家政治思想之演進及與實際政治合作之開端>,《思與言》第十一卷第一期,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五月
9.吳松庚<賈誼譜系考略>,《船山學刊》第三期,2004年
10.金發根<漢文帝的政治智慧>,《簡牘學報》第十六期,民國八十六年一月
11.林宜青<賈誼《新書》引《易》思想探析>,《儒家思想與儒學文獻研究專刊》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花木蘭文化出版社,二○○八年九月
12.林聰舜<賈誼思想中的儒法結合特色>,《清華學報》新二十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
13.林聰舜<禮世界的建立--賈誼對禮法秩序的追求>,《清華學報》新二十三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14.唐端正<先秦儒學中之政治思想>,《新亞學術集刊》第三期,民國七十一年
15.洪神皆<漢代農民土地問題形成的背景>,《興大歷史學報》第一期,民國八十年二月
16.徐麗霞<漢初經濟概況>,《實踐學報》第二十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17.張建群<賈誼思想與西漢文帝政治改革關係研究>,《孔夢月刊》第三十六卷第九期,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18.黃俊傑<儒學傳統中道德政治觀念的形成與發展>,《臺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三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
19.黃錦鋐<賈誼和鼂錯的政治思想>,《東海學報》第十八卷,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20.勞榦<論漢代的游俠>,《文史哲學報》第一期,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21.傅樂成<西漢文景時代政情之分析>,《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報》第五期,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22.傅樂治<漢匈戰爭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簡牘學報》第五期,民國六十六年一月
23.詹哲裕<兩漢禮法思想的省察>,《復興崗學報》第六十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24.楊文耀<平城之圍考辨>,《簡牘學報》第十四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25.劉增貴<從政府對豪族的態度論漢代豪族性質的轉變>,《史原》第十一期,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26.陳麗桂<從新書看賈誼融合儒、道、法的思想要論>,《國文學報》第二十五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27.賴福順<漢初游俠新論>,《簡牘學報》第五期,民國六十六年一月
28.魏元珪<陸賈與賈誼對初漢政治思想與文化之貢獻>,《中國文化月刊》第七十三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
(四)博碩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朱育慧<西漢前中期君臣關係思想的演變--以漢初黃老、賈誼及董仲舒為對象>,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民國八十八年七月
2.吳美慧<賈誼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3.何廣華<賈誼《新書》研究>,(中國)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4.李書瑋<賈誼《新書》研究>,(中國)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5.吳智雄<西漢前期經學思想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6.洪神皆<漢代崇儒政策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7.徐麗霞<賈誼晁錯政治思想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5月
8.張江洪<論賈誼的思想>,(中國)湖南師範大學,2002年3月
9.黃丹<賈誼作品藝術論>,(中國)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月
10.黃郁仁<賈誼《新書》禮治思想研究--兼論以禮治為核心所建構之民本思想>,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三年五月
11.趙陽<賈誼《新書》與儒家經傳的思想聯繫>,(中國)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12.劉良驥<賈誼政治思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13.陳司直<賈誼《新書》思想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14.陳崑興<論賈誼之死>,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一月
15.蔡尚志<賈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16.蔡莫凡<賈誼政治思想及其實踐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西漢前期經學思想研究
2.
漢代崇儒政策的研究
3.
西漢前中期君臣關係思想的演變
4.
賈誼晁錯政論思想比較研究
5.
賈誼研究
6.
賈誼政治思想及其實踐研究
7.
賈誼政治思想之研究
8.
賈誼《新書》思想研究
9.
論賈誼之死
10.
賈誼的治世思想研究-以「禮」之實踐為核心
11.
先秦儒家詩教思想研究
12.
老子《道德經》與《論語》教育思想之比較
13.
賈誼經世致用思想之研究
14.
從《新書》〈六術〉、〈道德說〉、〈道術〉論賈誼的儒、道思想
1.
4.王更生<賈誼著述存佚考>,《中國學術年刊》第二期,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2.
3.王更生<賈誼春秋左氏承傳考>,《孔孟學報》第三十五期,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3.
2.王更生<重定賈誼年表 附賈誼後嗣考>,《國文學報》第七期
4.
1.王文發<兩漢的社會階層及其交互關係>,《歷史學報》第七期,民國六十八年五月
5.
5.王家儉<鼂錯籌邊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簡牘學報》第五期,民國六十六年一月
6.
7.王曉波<漢代陽儒陰法的形成和確立>,《大陸雜誌》第六十四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一年三月
7.
10.金發根<漢文帝的政治智慧>,《簡牘學報》第十六期,民國八十六年一月
8.
12.林聰舜<賈誼思想中的儒法結合特色>,《清華學報》新二十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
9.
13.林聰舜<禮世界的建立--賈誼對禮法秩序的追求>,《清華學報》新二十三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10.
14.唐端正<先秦儒學中之政治思想>,《新亞學術集刊》第三期,民國七十一年
11.
15.洪神皆<漢代農民土地問題形成的背景>,《興大歷史學報》第一期,民國八十年二月
12.
18.黃俊傑<儒學傳統中道德政治觀念的形成與發展>,《臺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三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
13.
19.黃錦鋐<賈誼和鼂錯的政治思想>,《東海學報》第十八卷,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14.
22.傅樂治<漢匈戰爭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簡牘學報》第五期,民國六十六年一月
15.
23.詹哲裕<兩漢禮法思想的省察>,《復興崗學報》第六十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1.
賈誼的治世思想研究-以「禮」之實踐為核心
2.
賈誼政治思想及其實踐研究
3.
從《新書》〈六術〉、〈道德說〉、〈道術〉論賈誼的儒、道思想
4.
賈誼研究
5.
賈誼經世致用思想之研究
6.
賈誼《新書》思想研究
7.
賈誼晁錯政論思想比較研究
8.
賈誼思想研究
9.
論賈誼之死
10.
賈誼政治思想之研究
11.
賈誼《新書》禮學研究
12.
論程明道修養論的理論與實踐
13.
儒家雅樂舞之身體思維的藝教反省
14.
以公司治理機制評估經營效率-資料探勘法之應用
15.
《賈誼新書》禮治思想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