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資料
《正統道藏》,第八冊、第四十二冊、第四十八冊、第五十八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五十二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年。
二 、宗教辭典資料(依編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任繼愈主編,《宗教辭典》,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李叔還編篡,《道教大辭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張檉總策劃,《中國道教大辭典》,台中市,東久企業有限公司與中國道教大辭典發行委員會共同發行,1999年。
三、史籍
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魏收,《魏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常璩,《華陽國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房玄齡,《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西南書局,1982年。
四、古籍注譯(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方一新、王雲路,《管子》,台北,建安出版社,1998年。
王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王模強,《列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王叔岷,《列仙傳校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5年。
朱永嘉、王知常,《春秋繁露》,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安小蘭,《荀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余培林,《老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李漁叔,《墨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李小龍,《墨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李永晟點校,《雲笈七籤》,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李一匡,《易經解譯》,台北,世界書局,1981年。
周啟成,《神仙傳》,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林松、劉俊田、禹克坤,《四書.孟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6年。
吳金華、儲道立,《呂氏春秋》,台北,建安出版社,1998年。
吳璵,《尚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吳遠,《弘明集》,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姜義華,《禮記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梁慶寅,《牟子理惑論》,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陳飛龍,《抱朴子.外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陳惟直,《淮南子》,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
黃滌明,《搜神記》,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傅錫壬,《楚辭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劉文淇,《春秋左傳白話新解》,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78年。
劉文典,《淮南鴻烈》,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劉國梁,《周易參同契》,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龍晦、徐湘靈、王春淑、廖勇,《太平經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鞏本棟,《廣弘明集》,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8年。
韓復智,《論衡》,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顧寶田、張忠利,《老子想爾注》,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國語》,台北,宏業書局,1980年。
五、中文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平,《太平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王玉德,《長江流域的巫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伍成泉,《漢末魏晉南北朝道教戒律規範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王利耀、余秉頣主編,《宗教平等思想及其社會功能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
白才儒,《道教生態思想的代解決─兩漢魏晉南北朝道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牟鍾鑑,《中國宗教與文化》,台北,唐山出版社,1995年。
余英時,《東漢生死觀》,侯旭東等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李剛,《漢代道教哲學》,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李申,《宗教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呂思勉,《秦漢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呂思勉,《呂思勉論學業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呂思勉,《呂思勉讀史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年。
杜正勝,《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邱福海,《道教發展史》,台北,淑馨出版社,2000年。
杜尚俠、張慶利合著,《正說漢朝二十四帝》,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台北縣,稻鄉出版社,2004年。
金晟煥,《黃老道探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俞美霞,《東漢畫像石與道教發展兼論敦煌壁畫中的道教圖像》,台北,南天書局,2000年。
姜守誠,《太平經研究─以生命為中心的綜合考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孫亦平,《道教的信仰與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年。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馮爾康、常建華主編,《中國歷史上的農民》,天津,南開大學,1998年。
馮佐哲、李富華合著,《中國民間宗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卿希泰、詹石窗主編,《道教文化新典》,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年。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年。
卿希泰、唐大潮合著,《道教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湯一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年。
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隨唐道教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蒲慕州,《追求一己之福 ─ 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熊鐵基,《秦漢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
鄧雲特,《中國救荒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閻守誠,《中國人口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劉昭瑞,《漢魏刻文字繫年》,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
劉鋒,《道教的起源與形成》,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劉笑敢,《道教》,陳靜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劉仲宇,《中國民間信仰與道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
劉國民,《董仲舒的經學詮釋及天的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趙宗誠,《玄門探珠》,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鄭素春,《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蕯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1977年。
潘國基,《秦漢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
濮文起,《中國民間祕密宗教》,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
戴黍,《淮南子治道思想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龔鵬程,《道教新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六、外文譯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法〕保羅.普帕爾(Paul Poupard),《宗教》,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管震湖譯。
〔德〕韋伯(Max Weber),《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簡惠美譯。
〔波蘭〕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巫術、科學與宗教》,台北,協志出版公司,1978年,朱岑樓譯。
〔法〕涂爾幹(Emile 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7年,芮傳明、趙學元譯。
〔荷〕許理和(Erich Zurcher),《佛教征服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李四龍、裴勇譯。
七、期刊及論文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煌,漢末三國道教發展與江南地緣關係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報》第十三號,1987年。
尹燦遠,試論太平經的皇天觀念,《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六輯》,陳鼓應主編,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
王育成,東漢天帝使者類道人,《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六輯》,陳鼓應主編,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
石泰安(Rolf A.Stein),二至七世紀的道教和民間宗教,《法國漢學第七輯》,呂鵬志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2月。
呂錫琛,道教的倫理道德規範及其現代意義,《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林富士,試論太平經主旨與性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8年。施舟人,道教的清約,《法國漢學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姜守誠,試論太平經的“廣嗣”之術─兼論秦漢時期的子嗣觀念之演變,《北京:中國哲學史學會,第3期季刊》,2007年8月。
索安(Anna Seidel),國之重寶與道教祕寶─讖緯所見道教的淵源,《法國漢學第四輯》,劉屹譯,北京,中華書局,1999.12月。
張廣保,太平經─內丹道的成立,《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六輯》,陳鼓應主編,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
張繼禹,入世濟世與神仙超越,《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郭武,無為與現代道教的發展,《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曾清炎,《太平經的倫理思想》,玄奘大學碩士論文,2004。蓋建民,從救世到醫世─略論道教治世思想的社會政治倫理價值,《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劉仲宇,現代社會與道教的發展空間,《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鄭燦山,太平經的守一術及其道教思想,《玄奘大學一屆道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5月。
鄭燦山,從諸子傳說到道教聖傳─先秦兩漢老子的形象及其意義,《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2007年。
鄭燦山,從道家到道教的存有論與身體觀─以先秦兩漢為例,《真理大學2008典詮釋方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專刊》,2008年5月。
黎志添,南朝天師道教與民間宗教祭祀,《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香港:學峰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